肾病避开尿毒症?除了降肌酐,稳住这2项指标,才能万无一失

近段时间,有部分患者受疫情影响不能及时就诊进行复查或就诊,这几天有时间也在看大家的留言,会整理一些大家问的比较多,比较关注的问题来回答。

肾病是否会到尿毒症?又如何阻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依然是焦点问题。今天就来详细说说这方面的内容。

肾病避开尿毒症?除了降肌酐,稳住这2项指标,才能万无一失

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组织受损后,会导致整体肾功能的下降,继而引发身体一系列的异常症状,比如乏力、恶心、水肿、尿泡沫等等,早期发现病情往往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来警告我们。

但要进一步观察肾脏的情况,更准确的判定肾功能的受损程度,还需要各项检查。其中肾功能三项检查对判断病情十分重要,包括血肌酐、血清尿素氮、血尿酸三项检查。

血肌酐指标是“主力军”

相比来说,血肌酐是尤其受关注的指标之一。一方面血肌酐是衡量肾功能的有力指标,另一方面是判断尿毒症的关键一项。

血肌酐是肌肉代的废物,经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但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后,肌酐不能及时排出,就会造成升高。但由于肾脏强大的储备和代偿能力,一般肾脏受损达到30%-50%,血肌酐才会有一定的升高。因此通过肌酐值来了解肾功能有利有弊。

如果要进一步判断肾脏受损情况,需要坚持内生肌酐清除率来看,肾脏的排毒功能。

但肌酐升高对肾功能的影响不容忽视,提现了体内毒素水平升高,会影响肾脏血流的情况,甚至加速肾衰竭。因此延缓肾功能,必须重视肌酐的控制。

降低肌酐主要在两方面:预防急性肾功能的进展,一些常见因素如感染、发热、药物损害等,减少外源性肌酐的摄入,如清淡饮食、少吃肉类食物等等。

肾病避开尿毒症?除了降肌酐,稳住这2项指标,才能万无一失

除了肌酐,还有两项指标也是非常关键的,但关注度却很低:

血清尿素氮

尿素氮是体内蛋白质的产物,也是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体外。如果出现升高,则表明肾功能受损不轻,可能超过50%。如果与血肌酐同时升高,说明肾功能受损非常严重,基本已发生肾衰竭。

控制尿素氮的升高,一方面要解决肾病病理原因出发,对因治疗,比如肾病综合征类型肾病,大多存在漏蛋白的情况,及时保持体内蛋白的稳定,改善肾脏微循环,促进毒素的代谢,对稳定尿素氮非常关键。另一方面,尤其要注意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分解。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但不能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适当补充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有助于缓解指标。

肾病避开尿毒症?除了降肌酐,稳住这2项指标,才能万无一失

血尿酸

在检查过程中,一般可以看到,血尿酸与血肌酐往往同时升高,治疗后又同时降低。尿酸是另一种需经肾脏代谢的“废物”,主要来源是体内嘌呤的转化。相比于肌酐、尿素氮,尿酸对肾功能的影响更大。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酸蓄积在血管内迅速升高,长期间则会引起肾脏的损害,甚至引发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并发症,加剧对肾功能的损害。

降低尿酸治疗,一方面服用促进尿酸代谢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药。促进尿酸代谢的药物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吸收,常用的有苯溴马隆和丙磺舒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主要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途径中的黄嘌呤氧化酶的产生,来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常用药如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

除此之外,还有注意日常低嘌呤饮食,对于一些嘌呤太高的食物如海鲜类、动物内脏、各种熬制的高汤,都要少吃。

三项指标都是肾功能受损的产物,因此长期维持肾功能的稳定,是降低肌酐、尿酸、尿素氮等这些指标的关键。

除了对症治疗,保持肾脏血液流通,可以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如艾灸、药浴、敷贴等有利于刺激穴位,加速血液流通,对改善指标,修复受损较轻肾小球有一定益处。

疫情期间,有些患者无法及时复查或到院治疗,有肾脏健康或遇到肾病相关问题,可以点“了解更多”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