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专场:宅在家里看史书《资治通鉴》

一场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隔离了热闹与喧嚣;凝望心灵,面对自然,是不是缺乏敬畏与觉知?守望良知,面对灾祸,是不是缺乏勇气与自省?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不敢松懈。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这场战“疫”奉献力量,对于我一个最普通的人来说,也只能老老实实宅在家里,有更多的时间安静下来,

书或许是最能温暖我们的力量,更是我们思考的源泉。古人讲读史书《资治通鉴》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看是有些不太合时宜,曾国藩说“刚日读史,柔日读诗”,那是 封疆大吏的文武之道,对于我们这普通小老百姓来说, 也是增点阅历,提高认识罢了。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是给我最好的勉励了。

“宅”家专场:宅在家里看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历时19年,呕心沥血编撰的一部史学巨著,至今为止我国最大的编年史。观古通今,全书294卷,300余万字,上起东周威烈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公元959年,囊括了1362年的历史。泱泱华夏千年历史,史书之长历任王储不可能读得完,所以司马光将历史中的经验总结编撰进献给黄帝,供其借鉴,以分析历史角度讲述历代贤君明主治国和待臣之道,言简意深。书中精湛之处比比皆是,令人拍案叫绝。

《资治通鉴》借古讽今,借古说今将历史事件作为实例向君王讲述治国之道。为什么远中国会由原始母系社会的公天下变成夏朝的家天下呢?答案不是大禹多么强悍,多么能干,就算没有大禹,家天下一样会在那时的中华大地上发展,因为此时的生产技术已远远超过三皇五帝的时代,因为人对利益最大化的本能性追求,生产力急需发展,急需提高,那就必须成立一个政权,结束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年代,利用这个政权的强制性,组织人们一起合作劳动,一起建设社会各个方面,丰富人们的物质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素质。可以说,那时的人们需要一个家天下的政权,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家族政权去通知他们,组织他们一起创造价值,发展社会。所以,家天下在此时是必然发生的,谁也阻止不了,包括大禹本人。那么为什么这个王朝是姓夏的了,那就是历史的偶然性了。假如当年大禹夭折了,就是说没有大禹这个人了,就肯定会有另外一个人,做着跟大禹一样的事,最后建立家天下政权,而这个政权有可能就不姓夏,这就是偶然性。

再例如楚汉之争,作为象棋的起源,从而为千秋百代提供了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倚策。刘邦项羽的斗智斗勇,张良韩信的英勇谋略。《通鉴》中记录刘邦虽少,人物的丰满度足以令读者明确。对比手法的运用更是锦上添花。刘邦为人的豁达易交,更反映了项羽的多疑,优柔寡断,他的心胸狭隘直接导致了他的败北。《资治通鉴》中详细的描述了垓下之战,项羽战败之后并未轻言放弃,反而镇定自若,一改原先的‘多猜忌,偏听偏信’,充分地表达了英雄末路之时的悲壮景象,当然这种折回之笔在《通鉴》中经常见到。在楚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到刘邦与韩信、彭越等大将之间的君臣关系出现了丝丝的裂痕,这也最后导致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宅”家专场:宅在家里看史书《资治通鉴》

我们再拿大家熟悉的秦始皇分析一下。我们说,为什么秦始皇能一三六合,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呢?是不是真的就因为秦始皇这个人雄才大略,或者说是因为秦国有像李斯,白起,蒙恬这样能干的政治家,军事家呢?通过分析,很容易就得出了否定的答案。那正确的答案是什么了,就是,当时,秦与关东六国不同,它的变法比较彻底,政治上已基本建立起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废除了领主制的农奴制度,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促进了生产。就是说,秦国当时的生产技术要比六国高,生产力要比六国强,经济实力远超六国,秦国百姓的生活质量要比六国百姓高。之前已经说过,追求高质量生活,追求更好的享受,那时人类的本能,当时的人们也不例外,他们渴望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渴望生活在能带给他们这种好生活的制度下,这样的社会下,这样的统治下,所以他们那时更愿意接受秦国的统治,所以秦国的统一是必然的,这就是所谓的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至于秦国暴政,那是秦统一后的事情,由于秦的强制过头了,在他们统一全国后,他们的统治,他们的制度,很快就变得不太合适当时的人民群众了,所以秦也很快灭了。可以说,没有秦始皇,没有李斯等人,秦扫六和的事情一样发生。拿秦赵长平之战为例,人们习惯把责任归到赵括的纸上谈兵上,归到赵王选将不当上,把功劳归到白起用兵如神上。其实,就算赵王不以赵括为将,秦国也没有白起这号人物,战争的胜利一样属于秦国,因为战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比拼,就算两军不交战,晾在那,那么需要消耗粮草啊,那么秦国生产力这么高,粮食储备远远高于赵国,那么就晾在那,最后赢的还是秦国。所以说,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至于,赵国以这样的方式输掉战争,秦国领军的叫白起,赵国领军的叫赵括,这些等等,就是历史的偶然性了。

“宅”家专场:宅在家里看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所载多为政治史,也是一部斗争史。把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展现的玲离尽致。毛主席和蒋先生都曾是本书的的忠实读者,对他们而言确实起到了“资治”的作用,而对于我们普通读者,看透中国古代治国的核心规则,无论处在哪个领域,都会更理解中国人社会的游戏规则,行事方式。中国人的特点,对一些不是太正大光明的东西都不愿意宣讲,所以很流行“潜规则”,也就是很多东西是不会直接说出来的,这需要你自己来感悟的。

我们总喜欢认为,天下本来应该是安定的,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职责,贤者见用,庸者见疏,罪者见诛。而且人间自有正义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苍天有眼。但是事实却是在这1300多年中,正义失衡,将承当道,杀戮四起是经常的事情,而真正朝纲正值,天下太平的年代只有短短几次,就和打彩票一样,几乎是指望不了。这个社会就像一个破罐子一直在破摔一样,其实就从来没有好过,但只要没摔碎,它就可以一直摔下去,所以哪怕“中州丧乱,民存者仅百分之二三”,但只要这部分生存下去,他们又还可以继续建立政权,重复那些悲喜剧。儒家喜欢歌颂远古完美的“三代”,而普通人也总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然而“三代”在哪里?人人修德化的“古”又在哪里?通鉴的记载足以让这些童话破灭。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通鉴让人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而不是沉浸在那些未曾有过的理想社会的歌颂中,我们希望社会会变得更理想,我们也应该为此而努力。但如果现实的社会出现一些不理想,那么算正常的,也许我们更应该心平气和,而不是一味抱怨。

“宅”家专场:宅在家里看史书《资治通鉴》

读通鉴的历程,正如《桃花扇》里唱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所有的历史和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微如星火,转瞬即逝,太渺小了。开国帝王 混一四海,号令天下,但真又能保江山几何?子子孙孙,也总有一天为阶下囚的一天。刘备规定“非刘士不得王”,但也止不住汉献帝的悲剧。李世民英武盖世,又怎料得到子孙被无赖出生的朱温所 诛杀......看透这一切,就觉得我们真的应该更豁达,就如六尺巷的启示一样:“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宅”家专场:宅在家里看史书《资治通鉴》

所以说通过读史书,除了增加了我个人历史文化的知识储备,还要让学会思考,学会对事件的分析,得出社会为什么会这么发展?提高了我们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形势,有助于我们把握时代命脉,获得有益于自己的收获。这就是唐太宗说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疫情之下,宅在家里看史书《资治通鉴》,也有通鉴的价值,也有别样的体会。古往今来,史书作为时代的记录体,往往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面貌,你在史书中,发现了哪些普世哲学?有没有想要分享的历史真理呢?欢迎大家来头条畅所欲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