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徵收,沒土地但有戶口的人也可分到徵收補償費?你贊成嗎

由於人口流動、出生和死亡,農村人口變化較大,有的農業家庭戶人口減少甚至消亡,而有的農業家庭戶人口則可能已增加到七八人(未及時分戶)。另外有的人因為上大學或工作的原因,戶口遷出了農村,但家人還有戶口在農村,造成了有地無戶、有戶無地的現象。(

文末有投票)

農村土地徵收,沒土地但有戶口的人也可分到徵收補償費?你贊成嗎

圖1 有果木的土地

土地徵收補償有哪些?

農村土地徵收,沒土地但有戶口的人也可分到徵收補償費?你贊成嗎

圖2 有青苗的土地

我國的土地分為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其中一個城市市區的土地為國家所有,而農村和城郊的土地為集體土地(法律有規定的和依法徵收了的集體土地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有關規定,國家對土地依法進行徵收時會給予相應的補償,一般包括土地補償安置補償青苗補償

農村土地徵收,沒土地但有戶口的人也可分到徵收補償費?你贊成嗎

圖3 種植蔬菜的土地

其中表苗補償應該歸實際搞農業生產的人所有,地上附著物(一般是指農業生產設施、建築等)補償費應歸其所有人所有。

土地徵收補償有何標準?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對土地的徵收補償標準作了相關規定,一般按照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的平均年產值作參考值,這裡稱其為參考值。

農村土地徵收,沒土地但有戶口的人也可分到徵收補償費?你贊成嗎

圖4 耕作的土地

  1. 耕地的土地補償費部分為參考值的6~10倍。

  2. 安置補償費部分,要按照需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安置的每個農業人口,其安置補助費標準為參考值的4~6倍(但每公頃的安置補助最高不得超過參考值的15倍)。

  3. 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規定。一般是一次性補償,實際搞農業生產的人可得該部分補償。

對沒有土地而有戶口的人有沒有補償?

農村土地被徵收,沒有土地而戶口在村裡的人是不是就沒有補償?相信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村裡的土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各家庭戶只是承包的集體土地,有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中提到:農村土地徵收,沒土地但有戶口的人也可分到徵收補償費?你贊成嗎

圖5 待耕作的田地

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徵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

這裡並沒有提到“單位”具體指的是什麼,農業家庭戶?還是村小組、村集體經濟組織?個人理解,這裡的被徵收單位應該是指村小組或村集體,作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一員,當然有權利參與分配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作出了規定:

農村土地徵收,沒土地但有戶口的人也可分到徵收補償費?你贊成嗎

圖6 已耕作的小塊土地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農村土地徵收,沒土地但有戶口的人也可分到徵收補償費?你贊成嗎

圖7 承包經營的土地

在土地沒確權之前,村民的土地原則上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按人口承包給各農業家庭戶經營使用的,所以地土徵收的土地補償部分,各村組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統籌分配。“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由此可見,意思是徵收前如果就是村集體成員,你有權利主張分配相應的補償份額,也應該享受到村組統籌分配的份額,至於分配多少能不能分配,“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這就是說要看村民的意見,一般要村組成員80%以上都認可。

農村土地徵收,沒土地但有戶口的人也可分到徵收補償費?你贊成嗎

圖8 農村房屋

而那些遷出戶口還有地的人,可能會由於村裡各種集資時出了錢,在分配時也能分配到。由於涉及到利益,又由於農村的村規民俗,大多數村民可能會不太認可分配給無地的人,所以能爭取分配的話就儘量爭取吧。

作為一個農民,要和鄰里關係和睦,積極參與村裡的事務,關係到利益分配時,不管符不符條件,村民才會支持你。

農村土地徵收,沒土地但有戶口的人也可分到徵收補償費?你贊成嗎

圖9 已耕種的土地

本文為刺楸原創,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果您覺得刺楸的文章還行,那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轉發、點贊和收藏哦。

如果你是村民,贊成分配嗎? (多選)
0人
0%
贊成分配
0人
0%
反對分配
0人
0%
全體村民投票決定
0人
0%
分配少部分
0人
0%
無所謂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