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金玉满堂,亦能守之—《道德经》第九章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致良知四合院:金玉满堂,亦能守之—《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第九章


我们能从《道德经》第九章里学到的是:既要知进,也要知退,进退自如,方是依道而行。


首先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这段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是手里捧着的意思;盈,是满的意思;已,是停止的意思。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手里捧着的东西如果已经满了,就不要再往里面装东西。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通“捶”,“捶打”的意思;锐,尖锐。这句话意思是:通过反复捶打,让物体变得尖锐,往往难以长久保存。


接下来的十六个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即便有金玉满堂,如果只知进不知退,也是“莫之能守”;如果有足够的富贵却开始骄傲自大,往往就会招致祸患。唯有保持谦卑之心,依道而行,方能免于祸患。


致良知四合院:金玉满堂,亦能守之—《道德经》第九章


圣贤的思想是相通的,在《阳明先生年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十二月(1521年农历十二月),制封新建伯,诏至日,适龙山公诞辰,先生捧觞为寿。公蹙然曰:“向宁濠之变,皆以汝为死矣,而不死。皆以事难平矣,而卒平。谗构朋兴,祸机四发,前后二年,岌乎几不免矣。天开日月,显忠遂良,父子滥冒封赏,穹官高爵,复相见于一室,岂非幸欤?然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虽可幸,亦可惧也。”先生洗爵而跪曰:“大人之教,儿所日夜切心者也。”


公元1521年,明武宗驾崩,嘉靖皇帝即位。嘉靖皇帝在做藩王时就听闻了阳明先生的功绩,但彼时因为奸臣作乱,没有论功行赏。所以即位不久,嘉靖皇帝便下旨,封阳明先生为“新建伯”。圣旨到来那天,恰逢龙山公寿辰,阳明先生捧觞为父亲祝寿。


值此双喜临门之际,龙山公却蹙眉道:“先前宁王作乱时,我们都以为你必死无疑,没想到你不仅活了下来,还侥幸平定宁王,立下大功;随即朝中流言四起,污蔑你勾连叛贼,当时情况之危急,几乎难以幸免。好在老天有眼,没有让你蒙冤遭祸,如今还得到了朝廷的敕封,这真是莫大的幸事!然而,‘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虽然是幸事,也要戒慎恐惧才行!”


阳明先生跪在地上,对父亲说:“父亲的教诲,正是孩儿日日夜夜铭记于心的!”


阳明先生深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16个字的内涵,明白人世间“祸福相依并且相互转化”的道理,所以面对莫大的荣誉依然能够保持清醒。


换个角度来看,圣贤之所以能够做到“功成身退”,之所以能够在莫大的名誉利益面前保持清醒克制,正是因为他们对“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有着深刻的体证,因而意识到,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不离开他人的拥护与上天的呵护,自己不过是在其中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相反的是进退自如、依道而行,方能天长地久。


致良知四合院:金玉满堂,亦能守之—《道德经》第九章


那么什么才是“依道而行”呢?


《道德经》第四十章里谈到,“反者道之动”,反,是循环往复的意思。“反者道之动”,其意思就是,道始终在循环往复地运动着,盈满到一定程度就会渐渐减损,减损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盈满。就像春夏秋冬一样,冷到极点时春暖花开就不远了,热到极处时又会开始慢慢转凉。


世间万事万物,无不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在运行着,只是有的周期长,有的周期短。短的可能是一天,长的可能是一个月、一年甚至十年。但不论周期长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规律不会变,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如果你播种与收获的周期是一天,就会对这一天的收成斤斤计较;如果你播种与收获的周期是一年,就会对一年的收获特别在意;如果你播种与收获的周期是十年,你看待付出与收获的目光就会更加深远。


圣贤所从事的事业,都是百年甚至千年大计,所以不会为眼下一城一池的得失所动摇。


认识到这一点有什么意义呢?就是要显著提升人生的格局和境界。


如果我们能够将自身的目光从一天提升到一年,再提升到十年,乃至百年、千年,生命的维度和空间就会被拉大,那么在面对眼下问题与困难的挑战时,就会更加从容淡定,以更清醒、更明智的头脑做出真正能够依道而行、带来长远价值的抉择。随着人生的格局和境界的显著提升,就会越来越接近于“天长地久”的境界。


所以,老子接着又说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看字面意思,好像老子在劝人们功成名遂之后,就应当退隐山林,悠游自在地享受生活。但这并非老子的本意。


千百年来,圣贤一直在教诲我们,要一以贯之地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所以这里的“身退”,并非退隐山林,不是让人们放下手中的事业,而是不去和别人争名夺利。


阳明先生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一个人只有放下了对名利的汲汲追求,才能真正制心一处,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当做的事情。


致良知四合院:金玉满堂,亦能守之—《道德经》第九章


一些企业家立下了“为祖国健康工作六十年”的誓言,当仁不让地在民族复兴的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为世界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阳明先生曰:“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如此,金玉满堂,亦能守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