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省、24萬億、基建


15個省、24萬億、基建

新4萬億來了?

24萬億

刺激經濟,各地都在想辦法,但最後都想到一塊去了,那就是:基建。

目前,已經有河南、廣東、四川等15個省市公佈了2020年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還有9個省市同步披露了計劃總投資規模,投資總額超過24萬億。


15個省、24萬億、基建

各地方的投資內容如下:

省份(市)、總投資規模(億元)、2020年投資規模(億元)、項目數

河南:33000、8372、980
廣東:——、7000、1230
四川:44000、6000、700
江蘇:——、5410、220
福建:38400、5005、1567
陝西:——、5000、600
雲南:——、50000、4400
貴州:——、4300、——
重慶:27200、3445、924
上海:——、3100、152
北京:——、2523、300
河北:18833、2402、536
江西:11194.5、2390、335

甘肅:9958、1779、158

黑龍江:8856、2000、300

其中,投資額超過萬億的有江西、河南、四川、重慶、雲南、河北共6個省。雲南最猛,一下子投入5萬億搞基建,相當於其年度GDP的2倍。

發達地區的投資相對較少,如上海、北京、廣東等地,反映了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無需再大興土木。

新4萬億?

小水看到24萬億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08年前後的4萬億。

來比較一下這次的24萬億和08年的4萬億。

08年左右,中國的總體GDP為30萬億左右。4萬億佔GDP比重11%,拉動了近10萬億的投資額,佔GDP的3成。

15個省、24萬億、基建

如今,中國GDP接近100萬億,24萬億佔GDP比重24%,少說也要拉動35萬億甚至50萬億的投資規模,佔GDP比重比在35%-50%之間。

從數據上看,這次可能比4萬億更“刺激”。

除了數字,其他方面也略有不同:

4萬億是“表外”投資,24萬”是“表內”投資。

根據官方的說法,24萬億更多的是正常流程的投資,而4萬億則是臨時附加的投資計劃。

但至於24萬億中有多少是“表內”投資,有多少是為了應對經濟下行的追加額度,解釋權歸“發佈方”所有。

其次,24萬億是總投資額,具體到2020年能完成的額度,大概哎6萬億左右。

此外,在投資標的上也有一定區別:即所謂老基建和新基建。

比如,一些省份的項目除了傳統的鐵公雞之外,還包括區域醫療中心、物流樞紐、5G網絡,四川省的6000億700個項目當中有341個是產業及創新平臺項目。

確實有區別,但也不能不承認,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通過基建拉動經濟,也已經板上釘釘。

形勢怎麼變?

當年4萬億之後,影響最大的就是房價。

這次房價也會聞風而動嗎?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

第一,當年4萬億的同時,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在持續跟進:比如,2008年下半年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貸款基準利率就從7.74%下降到5.94%,累計降息180bps,房價直接翻了幾倍。

而當前,央行因為CPI過高,無法大規模降息降準:從2019年到現在,1年期LPR利率總共下降了四次,累計下調了26bps;而5年期LPR僅降息兩次,累計下調10bps。

通過對5年期LPR和1年期LPR的不同“對待”,央行實際上繃緊了樓市貸款的利率。

其次,在08年左右,廣義貨幣總量M2增速達到了兩位數,2009年年中更是達到了29%的,是GDP增速的2倍多。而如今的M2增量“只”有8%,M1在1月甚至沒有任何增長。


15個省、24萬億、基建

這就表明,如今企業和個人的投資意向已經降到了歷史冰點。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宏觀槓桿率已經從150%上升到了250%,大多數人被房貸套牢,根本無力進行投資甚至消費。

15個省、24萬億、基建

而現在實施基建項目的政府主體槓桿率最高,地方負債已經到了無法繼續的地步。

問個簡單的問題,如果雲南省發專項地方債,利息5%,除了強制攤派的之外,有多少人會買?所以,基建的錢只能從銀行貸款而來,可以想見,又是一大批壞賬在路上。

此外,大多數人都被貸款套牢,貨幣政策又因為CPI太高而無法放開手腳。

可以說,現在的局面要比08年嚴峻得多。當年中國經濟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只是遇到了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外部消極影響。但即便如此,資金都需要躲到樓市蓄水池,才能避免噁心通貨膨脹。

而如今呢,經濟下行疊加疫情衝擊和外部極限施壓,出口不振的同時尋求內部消費卻又因為高槓杆而無法拉動,只能迴歸放水搞基建的模式,但樓市蓄水池已接近臨界點,CPI又居高不下,任何閃失都有可能造成生活必需品的大漲,豬肉的漲幅如果蔓延到其他產品上,後果將不堪設想。

中國經濟,顯然已經碰到了高速增長的天花板,滯漲就在眼前。不像08年,那時還有充分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