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介于中子星和黑洞中间的夸克星?

星空偃


就宇宙中的实体天体来说,密度最高的是黑洞(奇点密度),比黑洞次之的就是中子星了吗?不是的!理论认为黑洞和中子星之间还有一种密度很高的天体,它就是夸克星。



天文学家们常常把中子星形容为一个(巨型原子核)是因为中子星是由大量的中子组成的,它的引力强到可以把电子压缩到质子里面,从而形成中子,所以中子星就是极多的中子大集合,因此它的密度高到和原子中的原子核一样,每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质质量高达8000万到20亿吨,但是相对而言,夸克星的密度则更高,可达中子星密度的数倍,但是它发出的光仍然是可以看到的,而黑洞是连光都吸,是不可见的,因此夸克星也是宇宙中可见的密度最高天体。


一般认为夸克星也是在超新星爆发时形成的,另外中子星的进一步压缩和中子星碰撞也有可能会产生夸克星。在超新星爆发的时刻,恒星会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发生坍缩,若恒星原始质量在太阳的8~20倍之间,那么重力就足够将恒星物质中的电子和质子挤压到一起形成中子星;若该恒星质量更大,那么中子也会破碎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夸克,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物质更加致密的星体——夸克星。




夸克星是由奇夸克物质组成,它是在特别重的中子星里形成的密度极端高的一种物质状态。由奇夸克紧密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夸克星,整个星体几乎就是单一的一个巨大的中子,相比较而言,白矮星只是密集的原子核,中子星则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团),而夸克星才是一个巨大的中子,不过黑洞就更厉害了,它的物质都集中在奇点处,已经不知道由什么组成,理论上可以认为其体积为0,很是不可思议。

可见,若以重量和密度来分类,夸克星是介于黑洞和中子星之间的天体,若其质量减少,有可能再变成中子星,但这是极难做到的,而如果再有足够的物质加入夸克星里,它则会再继续收缩塌陷而成为黑洞,这在宇宙中或是比较常见的。

那么宇宙中有夸克星存在吗?目前一般认为夸克星还只是理论中存在的天体,不过也有天文观测发现有星体非常接近于夸克星的特征,比如编号为RXJ1856和3C58的两颗星体。之前这两个星体一直被认为是中子星,但根据已知的物理定律来看,RXJ1856比中子星更小,而3C58则是比中子星更冷,因此有天文学家推断这两个星体或是由比中子星密度更高的物质所构成,也就是说它们很可能是夸克星。




此外,1987年发现的大麦哲伦星系中爆发的超新星SN1987a,也被香港大学的天文学教授郑广生等人认为形成了夸克星,但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他们就是理论中的夸克星,因此夸克星的探寻方面还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人类的方向


理论上是有夸克星,但是目前尚未有足够的证据确认有夸克星。

由于中子星的理论质量上限是2.16倍的太阳质量,而黑洞的质量下限是3倍太阳质量,因此,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间应该有一种天体,其质量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间的致密天体,这种天体就是夸克星,也有称为奇异星的。

目前夸克星的模型有这么几种:

奇异夸克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夸克星,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陆埮是这方面的专家,提出了一个“代参数”新概念,最早发现夸克非轻子弱过程对奇异星的径向振荡有非常强的阻尼效应对于脉冲星辐射。

孤子星,是以李政道所推出的“非拓朴性孤子”(Non-topological soliton, NTS)为理论基础建立的,主要是以纯粹“费米子”具有孤子波性质的“孤子”来组成夸克星,被认为是“暗物质”的最佳候选者。

玻色星,以纯粹玻色子来组成夸克水平的星体(复合玻色子),由于普通的星体一般是以费米子为主的重子所组成,星爆不能供应足够的玻色子,玻色星被认为不能由星爆产生,而是由大爆炸时期所遗留下来的暗物质,或是存在于星系核当中作为“巨质量玻色星”。

另外还有一些理论尚不成熟的部分类型夸克星模型,例如:“裸奇异星”、“混杂态夸克星”与“夸克行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