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告別傷痛,與自己和解

每天一本書


《外出偷馬》

原著 | 佩爾•帕特森

解讀 | 戀樹戀花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外出偷馬》。


2020,告別傷痛,與自己和解


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庫切說過:“永遠向痛靠近”!是啊,苦難是痛,生命的悲歡是痛,只有瞭解了痛,才更能領悟人生。


1990年,挪威作家佩爾•帕特森在海難中瞬間失去了父母和兩個兄弟,而他因臨時有事改變了計劃,逃過一劫,這次經歷改變和影響了他的後半生,他不斷的通過文字靠近痛,逼視傷口,最終尋找到了與痛苦和解的方式。


帕特森的作品主題多圍繞在人的孤獨,或父子、手足關係與年少友誼離去等方面。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口碑甚佳,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他這本《外出偷馬》更是享譽世界。


2007年,該作品擊敗了眾多名家的作品,摘得了全世界獎金最高的單項文學獎“國際都柏林獎IMPAC文學獎”的桂冠,而由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獲得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貢獻獎“銀熊獎”。


《外出偷馬》這部作品的故事雖然有點悲傷,但是作者的文筆足夠冷靜剋制,所以讀起來是溫暖感人的,同時也讓人思考良多。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故事的主人公傳德•桑達去勇敢回望痛,靠近痛,直面痛,然後與之和解。


2020,告別傷痛,與自己和解

生命總有不能承受之重


時值十一月初的清晨,山雀衝撞著窗戶,吵醒了故事的主人公,67歲的老人傳德.桑達。


三年前,他從車禍中僥倖逃生,妻子卻不幸喪生,緊接著親愛的姐姐也因病離世。他感到自己與這個世界的牽扯越來越少,“他失去了與人對話的興趣”,決定隱居山林。


但是昨夜發生的事情讓一切變得不同了。


昨天深夜,傳德幫著河邊小屋裡的鄰居找他貪玩未歸的狗,就這樣認識了那個叫“拉爾斯.豪居”的老頭。


拉爾斯竟是舊相識,是好友約恩的弟弟,上次見他時,傳德還是個半熟少年,拉爾斯也不過十歲。


傳德認出了拉爾斯,拉爾斯卻還沒認出他。


有些記憶深處的東西被一種久遠的熟悉感拉扯回來了,讓他覺得窘迫,當他再回到床上,他夢到了那個夏天。


那是一九四八年七月初的某一天,傳德跟著父親來到瑞典邊界的屋子過夏天。在那裡結識了同齡摯友約恩,約恩雖有兩個雙胞胎弟弟,但是他只愛跟傳德一起玩耍。


傳德清楚的記得那個早晨,約恩邀他一起去偷騎鄰居巴卡的馬。


偷馬並不順利,傳德摔傷了,身上痛得厲害,但是當他想起父親徒手割蕁麻的樣子,他忍痛站了起來。


歸途中,傳德又跟著約恩上樹摸鳥蛋,當他正為摸到鳥蛋高興的時候,約恩卻突然摔碎了鳥蛋,又將鳥巢揉碎後狠狠甩了出去,然後滑下樹幹絕塵而去。


傳德並不知道約恩為什麼如此反常,直到後來從父親的口中才得知事情的經過。


一起偷馬的前一天,約恩的父母都不在家,留下他照顧兩個弟弟,他卻跑出去獵兔子去了。


那天他獵得了兩隻兔子,想跟家人炫耀一下,回到家卻沒見到弟弟們,於是就出門沿著河邊尋找。


不成想,他忘了把子彈下膛,導致其中一個弟弟拉爾斯誤殺了另一個弟弟奧得。


對於弟弟的死,沒有人對約恩說一句責備的話,這讓他陷入更深的恐懼和罪惡感中。


約恩要去偷馬,要摔碎鳥巢,不是因為刺激好玩,而是他覺得自己必須要去做一些費勁的事,才能緩解痛苦。


奧得的葬禮後,約恩就出海去了。


好友的離開雖然讓傳德覺得遺憾,卻也讓他感到輕鬆,因為奧得的死讓他不知道如何面對揹負沉重傷痛的約恩。


2020,告別傷痛,與自己和解


2020,告別傷痛,與自己和解

痛不痛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


葬禮後的第四天,傳德和父親去幫鄰居巴卡刈乾草,他看到了約恩的母親,他對這個剛經歷了喪子之痛的母親產生了複雜的感情,他發現父親看約恩母親的眼神也很不對勁。


那個夏天父親迫切的想把木頭賣掉,在把木頭移送河道里的時候,約恩的父親來了。


搬運過程中這兩個從不對視的大男人相互較著勁,這時,意外發生了,約恩的父親被大樹幹砸傷了,要送往幾公里外的印百答的醫院,而約恩的母親要留下來照顧拉爾斯。


回到家中,父親為自己的魯莽行事自責,這讓傳德很生氣。


夜裡,傳德起身如廁,發現父親的床鋪沒有動過,於是就跑出去尋父親。


找了很久,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升起,移到了後山。


傳德在河邊碼頭休息的時候,看到了河對面約恩的母親和自己的父親,他們坐在碼頭旁的凳子上,擁吻著。


在以後的日子裡,傳德心情複雜的幫著父親送走了原木。


之後父親便讓他一個人回家。


回到奧斯陸的傳德日日去火車站等候父親歸來。最終,他只等來了父親告別的信件。


父親說他不會再回來,並告訴母親在瑞典的一家銀行裡有他們伐木掙得的錢,已授權母親,帶上身份證就可以領取。


關於他和父親在一起的那個難忘的夏天,父親隻字未提。


傳德曾經一度以父親的行事原則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父親告訴他痛不痛的事情,可以自己決定,於是偷馬的時摔傷了他忍著,搬運木頭的時候膝蓋疼得厲害他忍著,他以為自己真的已經被父親錘鍊成一個不怕痛的男子漢。


可是父親背叛了母親,拋棄了這個家,打破了他的信仰,給予了他最深的痛。

2020,告別傷痛,與自己和解


2020,告別傷痛,與自己和解

從來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父親是在一九四二年到達挪威和瑞典邊界的這個村子的,家裡人並不知道父親每次出門都去了哪裡。


傳德也是在一九四八年跟著父親來到這裡,才從同是間諜的鄰居弗朗茲那裡得知父親的真實身份。


傳德為擁有這樣的父親驕傲,直到後來發現了父親對母親的背叛,對這個家的背叛,父親的形象崩塌了。


他不瞭解父親的全部,不知道父親曾經經歷了什麼,所以他無法理解父親的選擇,無法接受發生的一切。


他曾那麼崇拜信任的人變得那麼可鄙可恨,他不敢去想,只好任由父親停留在記憶的死角,不去觸碰。


他以為那些回憶很快就會跟隨自己日漸衰朽的身體化為塵埃,可故人的面容偏又讓那個夏天回來了。


那晚幫著拉爾斯尋狗之後,老傳德在他的林中小屋裡,思緒紛亂。


他希望拉爾斯沒有認出他來,可是第二天晚上拉爾斯就來造訪了,並告訴傳德,他知道他是誰。他們就這樣跨過了五十多年的時間鴻溝相認了。


拉爾斯告訴傳德,因為約恩的失誤讓奧得喪生,他也跟著揹負罪責。之後,約恩出海去了,父親受傷後也沒有再回來,而他埋頭經營農場,沒有人再提起那件事情。


拉爾斯回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一天,約恩回來了,說大海他看夠了,他要繼承農場。


農場是拉爾斯的心血,他希望母親能夠為他說一句話,母親卻說繼承農場是約恩的權利。他憤然離家出走了,在他二十歲生日那天。


拉爾斯的經歷讓傳德知道,在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深藏內心不足為外人道的傷口,但是對於我們愛的親人,有時候我們表面上反抗、怨恨,暗地裡卻總是在不停地理解和原諒。


正如女兒艾琳的到來,徹底改變了他的內心!


艾琳是他與前妻兩個孩子中的老大,差不多半年沒見了,來到這裡後,他沒聯繫過她們,也沒想過聯繫她們。


就像當初那個日日在車站等父親回來的少年一樣執著。艾琳跑了八十多里路,問遍了所有的鎮公所,忙活了好幾個禮拜,終於找到了他的父親傳德。


女兒的突然造訪,讓傳德有些不自在,他不知道該跟她聊些什麼,但和女兒痛的共鳴讓傳德內心甦醒。


是的,父親曾經深深地傷害了他的感情,但是父親也深深的影響了他。現在父親已經不在了,原諒對於父親來說或許沒有意義,但於他來說仍有意義。


畢竟,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愛恨,有牽掛,活著才有意思,他開始喜歡拉爾斯的來訪,開始盼望女兒再來看他。


似乎是一道屏幕落了下來,所有隱藏的那些熟悉的東西都重生了,他想起那天他穿著西裝走在圓石子鋪就的街道上,一切仍然美好,他又認同了父親的那句話“痛不痛的事情,我們真的可以自己決定”。


2020,告別傷痛,與自己和解


以上就是本書的全部內容。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了生活本質後,仍然熱愛生活。


也許每個人的生命終將有所消耗和磨損,也許有些事情我們無力改變,也無法彌補。


但承認自己是受害者、曾怨恨過亦或是接受疼痛的必然存在並與之和解,是我們能自己決定的事情。


原諒別人並不是原諒了誰,只是放過了自己,讓自己能夠輕鬆的呼吸,自由的回憶。或許作者就是想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一切都很美好,而痛不痛的事情,我們確實可以自己決定。


早一點與痛苦和解,收拾好心情,才能不錯過、不辜負快樂的時光。與痛苦和解後,你會發現曾經的美好又鮮活的浮出記憶深海。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注:配圖來自電影《外出偷馬》劇照


*文:戀樹戀花,慈懷每天一本書籤約作者,簡靜生活幻想家,相信文字溫柔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