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個以“仁”為廟號的皇帝,死後5個妃子為他殉葬

古人大多看中身後的歷史評價,皇帝更是如此。

唐太宗李世民生怕擔一個不聽諫言的名聲,魏徵就差指著鼻子罵他混蛋了,皇帝陛下也只好唾面自乾,自認倒黴;

宋太祖趙匡胤玩到興頭上被史官打斷,也要忍氣吞聲,送錢給他以免青史囉嗦。

漫說皇帝,就是當年的慈禧太后,自家寶貝太監私自出京,被巡撫丁寶楨抓住小辮子一刀兩斷,慈禧這麼驕橫的人也只好忍痛割愛,棄車保帥。

果然樹要皮,人要臉。


明朝那個以“仁”為廟號的皇帝,死後5個妃子為他殉葬


對於王侯將相來說,諡號與廟號便是自己風光一生最後也是最畫龍點睛的一筆。

李世民的諡號是文,宋太祖的是德,都是好字,

及至明朝,皇帝們的諡號越加越長,大概非如此不足以表達自家文成武德,廟號也跟著花團錦簇,有一位皇帝以“仁”為廟號,慈民愛物曰仁,如天好生曰仁,

可是,十分諷刺的是,這個以仁為蓋棺定論的君主明仁宗朱高熾,死後有五名後宮妃嬪陪他共赴黃泉。

這一切,起源於明初的妃嬪殉葬制度,首創者開國皇帝朱元璋,上行下效,自有孝子賢孫將其發揚光大。

三尺白綾送美人上路,好叫那大行皇帝九泉之下也有人端茶倒水,不至於寂寞,作為犒賞,除了陪葬者的位份層層加封外,家人也有錢財相贈,以示皇恩浩蕩。

齷齪!

其實縱觀朱高熾的一生,若與血親相比,道一聲仁君不算過分。

畢竟前有明成祖朱棣天子一怒誅十族,血流成河,後有明宣宗朱瞻基百斤銅鍋烤親叔,骨肉相殘。這兩位皇帝也因此在史書上十分不好看。

為朱高熾殉葬的人數的確是明朝皇帝中最少的,但這並不能掩蓋這幾位明朝君主們身上的血腥氣息。

孔子曾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也!

他以此譴責那些用人俑陪葬的人。

孔聖人高瞻遠矚,早就意識到,以酷似真人的假人俑陪葬,他日必有真人取而代之,果然秦漢兩朝,殉葬制度到達巔峰,僅秦景公一朝,就有近兩百人為他殉葬。


明朝那個以“仁”為廟號的皇帝,死後5個妃子為他殉葬


後來這一封建糟粕被漸漸廢止,雖偶有發生,但多屬政治傾軋。

比如清朝時期大福晉阿巴亥被逼殉葬,史書記載是努爾哈赤唯恐阿巴亥把持江山的緣故,而坊間也屢屢傳言,是四大貝勒與繼母爭權奪利,最後聯合起來逼死了她。

如明朝這般不分青紅皂白純粹為君王赴死的,秦漢之後,歷朝罕見。

其實,說到底,皇帝們敢讓妃嬪殉葬,能讓妃嬪殉葬,大抵是欺負她們大多出身寒微,無強大的母家撐腰罷了。

比如朱高熾的貞靜敬妃張氏,就因為是勳舊之女特恩免殉葬。

果然人間許多疾苦,都歸結於欺軟怕硬啊。

皇家也如此,

皇家也不過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