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当时大清朝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校场检阅完军队后,于回督署的路上为人所杀。刺客得手后并未马上逃离,而是在民众面前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大呼:”刺客是我张汶祥!”遂即,不做抵抗的张汶祥便被士兵们所捉拿,投入牢狱。


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电影《投名状》这一故事的历史原型就是晚清时期发生的“刺马案”。


两江总督,封疆大吏,何其位高权重,马新贻一死,马上在清廷掀起了轩然大波。慈禧太后惊怒交加,责令正在处理天津教案的曾国藩来审理“刺马案”。


(天津教案是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当时天主教会在保教国,即法国武力的庇护下,于天津肆行宣教,引发了天津民众的反动,天主教会中数十人被谋杀。在此之后,教会方面为处理此事使外国军舰来到天津示威,七国公使也向总理衙门抗议,中外关系一度僵化)


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马新贻在史书上风评甚好,《清史稿》称其:“新贻官安徽、浙江皆得民心”,“擢任大籓,治绩卓著。”


慈禧在曾国藩出发前,下旨召见,和他交代道:“马新贻办事很好”。这短短的七个字,在曾国藩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曾国藩沉浮于官场数年之久,早已不再死守“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的家训,现如今他是逢迎为主,“知其雄,守其雌”,听到慈禧如此交代,岂能不知此案其中的波谲云诡?于是曾国藩领命而去,慢慢审理。之后,不放心的慈禧又加派刑部尚书郑敦谨等人前去与曾国藩同审此案。历经半年之久,终于为张汶祥定下“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汶祥剜心处决,以祭奠马新贻。


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在咸丰帝逝世后,慈禧联合慈安太后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局面。


由于此案疑点甚多,张汶祥为何刺杀马新贻?又为何在得手后自愿被抓?张汶祥的供词又为什么含糊不清?在人证物证具备的情况下,为什么审理要拖延半年之久?最后为什么又是以“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定罪?这诸多疑点令此案扑朔迷离,以至于后人将“刺马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案”,“太原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民间对于”刺马案“的传闻甚多,在“刺马”尚未结案之时,一出出“刺马戏”就已在上海粉墨登场。


刺马结案之后,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而另一主审官,刑部尚书郑敦谨,却在回京述职的路上,上疏以病乞罢。两位主审官,一位是大权得握,而另一位却称病罢官,再加上之前慈禧对此案的看重,这是否在侧面证实了刺马案的真相,对于清廷和慈禧本人来说,是一份付不起的代价呢?


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对列强以柔,平内患以刚,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在刺马案发生后,慈禧曾言:”这事岂不甚奇?”而当时接令审理此案的曾国藩答曰:“这事很奇。” 奇在何处?这件表面只是一场刺杀的案件,究竟为何会让慈禧、曾国藩称奇?因为,刺马案所呈现给大众的只是它的表面,张汶祥刺杀马新贻只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表示的正是当时清朝政治局面的变动。


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晚清之时,政治腐败,皇权衰落,外有列强,内有起义,已显亡国之兆。


刺马案发生的时期,清朝政局已经几乎被慈禧、慈安两后掌握在手,当时已经镇压了太平天国之乱,名声在外的湘军,则是清朝最大的兵权。在慈禧眼中,湘军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足以威胁她的统治,再加上素有传言,曾国藩所领的湘军吞下了太平天国的国库,这更让清廷方面畏其谋反。就这样,昔年咸丰帝遗言所称的“克复金陵者王”和“先入关中者为王”一样,成了一句笑话。为对付湘军在江南的势力,慈禧不顾先帝遗言,下令裁汰湘军,并将湘军统帅调离江南,改任其为直隶总督,这为湘军统帅就是刺马案中的主要人物——曾国藩。


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镇压太平天国时,曾国藩曾创建湘军平乱,即是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军队的前身。


曾国藩饱受打压,两江总督之位也被人所替,而替代他的人就是刺马案中的那匹”马“——马新贻。马新贻不仅是新任两江总督,还是慈禧的心腹,此来所为,就是要打压湘军、追查太平天国国库。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曾言:“新贻起家牧令,虽在兵间,然无殊勋特绩。数年之间,致位督抚,竟代国藩总督两江重地,亦必有为之张目,隐以抗湘淮诸帅者。”


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王闿运自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曾入曾国藩幕府,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


马新贻不负慈禧所托,在任期间,湘军和湘系军阀饱受打压,以至于湘军所维护的东南海防一度松弛,有倒退之势,而刺客张汶祥,有传他的身份就是湘军中的游勇。搞明白这几点,这桩政治意味极强的刺马案的真相早已不再重要,无非是湘军与清廷斗争的表面化。慈禧要裁湘军,曾国藩要保,两方就马新贻这人身上下起了文章。在马新贻被刺后,慈禧诏曾国藩来审理,对他说:”马新贻办事很好”。办的是什么事?自然是对湘军之事。而曾国藩没有过多回答慈禧,只是接下此案的主审之权,此后的半年,也就是曾国藩在等慈禧的妥协和让步。


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不论是对列强,还是对海寇、义军,曾国藩都是大清的一道防线。


果不其然,慈禧目前仍无力对付湘军,在曾国藩以“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上书后,就草草结案。在上书中,曾国藩点明了“复通海盗”,提醒慈禧,湘军仍是东南海防的重要力量,是大清抵御外患的一道防线。而慈禧夜从马新贻之死中了解到湘军势力在此盘根错节,极难根除,此时并不是对付湘军的最好时机。于是,两人达成妥协,曾国藩复任两江总督,重新整顿东南海防,湘军裁员暂时告一段落。


晚清四奇案之首,“刺马”一案奇在何处?

▲李鸿章赞曾国藩:“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虽然对湘军的打压力度减小,但东南海防终究是积重难返,刺马案后,由于湘军裁员战力大损,东南海防防线日益薄弱,导致清廷再无法有效的抵御列强的侵略,只能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来保住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公元1874年,刺马案过后三年,日本趁大清西南防线薄弱之际入侵台湾、琉球,以此向清廷狮子大开口,勒索巨额“赎台费”。公元1883年,中法战争也在东南沿海地区展开,“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清朝和法国签订下不平等条约,承认越南为法国的殖民地,宣告中法战争的结束。清朝的一再退让,为列强瓜分中国点燃了引信,终究让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晚清重臣李鸿章曾对刺马案感叹道:“若非马案,则裁(湘)兵日紧,终致海防日废,列强日盛,战祸不断,则国运日衰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