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川人從不負國”?歷史上四川人給全中國做過什麼貢獻


大圖模式

有一句話叫做“川人從不負國”。說的是四川這個地方,四川這裡的人,在歷朝歷代,都對整個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何理解這個貢獻呢?

四川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周圍都是崇山峻嶺,蜀道艱難。中間那一大片卻平坦如砥,氣候宜人,出產非常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被稱為天府之國。這樣一片地域,確實是以其獨特的自然條件與深厚的文化傳統,給了全中國極大的支持。這個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為什麼說“川人從不負國”?歷史上四川人給全中國做過什麼貢獻

大圖模式

第一,四川給全國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支持。自從秦始皇統一四川以後,四川就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給中央政府,給國家軍隊提供了豐富的糧食物產。

在唐朝之前,全國大致有三個糧倉:一個是秦川,一個是江南,一個是四川。之前的都城,基本上都建立在秦川之上,八百里秦川是長安、洛陽這些都城得以存在的深厚土壤。不過,唐朝之後,秦川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作為糧倉的功能減弱,同時也再不具備了建都條件。尤其到了宋朝以後,全國也就只有江南和四川兩大糧倉。而四川,甚至在一段時間成為全中國的第一大糧倉。

第二,四川是王朝的最後一個根據地。在冷兵器時代,四川這樣一個地方,常常會成為一個王朝最後的根據地、躲藏地。當王朝遭遇國破家難的時候,皇帝往往會往四川跑。比如,在安史之亂中,唐肅宗就跑到四川去躲了三年,直到安史之亂基本太平了,才重新出川。抗日戰爭中,民國政府也跑到了四川,各種政治文化中心也都轉移到四川。宋朝初年,宋遼開戰,當時宋真宗就打算跑到四川去躲避。最後是寇準堅持抗戰,並讓宋真宗去前線御駕親征,才沒能去四川。宋朝末年,蒙古大舉入侵,南宋流亡政府也試圖跑到四川去。而且經營四川的制置使張鈺,都已經建好了皇宮等待。南明政府也曾把四川作為一個反擊的根據地。

為什麼說“川人從不負國”?歷史上四川人給全中國做過什麼貢獻

大圖模式

第三,四川是所有新興統一王朝重要的策源地。當國家處於亂世的時候,四川這個地方總會建立一個政權。這個政權將以四川作為策源地,以此統一中國。比如劉邦就從漢中出發,打敗項羽,最終統一全國。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劉備,以及後繼的諸葛亮、姜維等,也試圖從四川出發,多次北伐,實現國家的統一。此後,四川還建立過很多政權,這些政權都試圖在亂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統一全國。雖然成功的不多,但是川人的這種決心都是在的。也就是說,川人的家國大義是了不起的。

第四,當國家處於危難之中的時候,川人總是站在救國救民的最前線。這樣的例子在歷朝歷代不勝枚舉。最典型的,一是在南宋末年,由於四川人的頑強抵抗,打死了入侵的蒙古大汗蒙哥。這一事件震驚了整個世界,不但拯救了即將崩潰的西方世界,也讓南宋王朝又延續了20年。而且後來,四川是蒙古人始終沒有攻下的一個堡壘,最後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蒙元才解除了四川的反抗。

為什麼說“川人從不負國”?歷史上四川人給全中國做過什麼貢獻

大圖模式

第二個典型例子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四川雖然武器裝備最差,但是抗戰的人數最多,死難人數也最多,事蹟最為可歌可泣。畢竟戰火沒有在四川燃起,而四川卻付出了這麼大的犧牲。再一點,之前的四川,處在一片軍閥混戰之中,軍閥們為了爭地盤,打了十年的仗。但是當日本打到中國來的時候。這些軍閥們全都捐棄前嫌,握起手來,誓死出川抗戰。可見,四川人的家國大義有多麼的強烈!

“川人從未負國”,就是對四川這種家國大義的最好的概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