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天京事變,太平天國運動還能持續多久?你怎麼看?

騎蝸牛走高速


就算清政府放任不管,就算沒有天京事變。太平天國也必然走向滅亡,理由如下。

首先,太平天國領導層信仰缺失

有人會反駁說太平天國不是有拜上帝會嗎?然而拜上帝會只是太平天國領導層愚弄底層士兵和人民的工具,他們自己根本就不相信這一套理論,並且公然違反。這些事情從他們後來的所作所為就略見一斑,比如在攻克永安城以後,洪秀全就趕緊自封為天王,一下子選了二十多個秀女供自己享受。又對其他幾個骨幹大肆封王。封王的人享有很多特權,比如可以蓋王府,可以擁有很多女人。而普通士兵男女分為兩營,禁止見面,更別說談戀愛了。太平軍攻佔武昌後,東王楊秀清和天王洪秀全竟然為了程玲南這樣的一個女人而鬧彆扭。定都天京以後,這種事情更是變本加厲。洪秀全修建了豪華的天王府並選秀2000名美女充實後宮。各王爺建立了王府,東王楊秀清看見北王韋昌輝的王府比較豪華,直接佔為己有。各個王爺開始比富,開始了驕奢淫逸的生活,領導層只知道貪圖享樂,完全不顧天國百姓的死活,領導層不思進取,僅僅讓林鳳祥、李開芳率領兩萬人馬攻打北京,而有十萬精兵在守衛天京,用士兵的鮮血保證他們腐朽的生活。領導層的小天堂建立起來了,而普通士兵還在前線浴血奮戰,人民還在死亡線上掙扎,這難道就是他們起義的初心嗎?到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竟然親自下令,要廢除自己一手創辦的拜上帝會,使得整個太平天國思想混亂,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二,兩個領導核心水火不容

原來,洪秀全最怕的人是楊秀清。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天王,自然是最高領導者,但是東王楊秀清卻時不時的以天父的名義下凡,當眾仗打洪秀全。使得洪秀全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太平天國出現了兩個核心領導,並且水火不相容。很多將領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比如,東王府的田水源本來是東王的心腹,但是天王說田水源是自己安排的眼線。於是東王就給田水源安排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藉故把他殺了。可憐田水源到死都不明白自己因何而死,求情當時的女狀元傅善祥幫他找到答案。傅善祥只好把自己的第一次獻給了東王才知道這個殘酷的真相。領們在高層的政治鬥爭中惶惶不可終日。並且洪秀全多疑,洪秀全殺了楊秀清,但是又猜忌韋昌輝,殺了韋昌輝,又猜忌秦日綱,殺了秦日綱又猜忌石達開。而各個王爺也是各懷鬼胎,既想保存實力,又想獨斷朝綱。這樣的一個領導機構就算沒有天京事變,遲早也會四分五裂,自取滅亡。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清朝不鎮壓,太平天國也會自取滅亡。

其三,太平天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破壞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洪秀全考舉人三次而不中。對傳統文化的精典著作本來就沒有什麼好感,創立了拜上帝會以後,竟然公開的砸孔廟,將四書五經等書籍焚燒殆盡,將文人士大夫排除在外,當年左宗棠本想投靠太平軍,竟然被太平軍說成妖人而被拒絕。後來左宗棠說,就算我不挽救清朝也要為天下讀書人爭回顏面。雖然後來太平天國也開科取士。但是,洪秀全把四書五經改的是面目全非,女狀元傅善祥竟然成了東王楊秀清的情婦,在楊秀清倒臺以後,天王洪秀全趕緊把傅善祥納入自己的後宮。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其實是由文人士大夫所控制,沒有這個階層的支持任何政權都是曇花一現。比如當年李自成打到北京又如何?

總之太平錢國沒有自己的信仰,思想混亂,領導層勾心鬥角,這樣的烏合之眾必然失敗


一品7247


1856年發生在天平天國都城的天京事變,被公認為是天平天國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即使這個事變不發生,天國定都以來統治階層之間的矛盾,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混亂,種種弊端都在發酵,洪秀全們並沒有敏銳的認識到這些危機,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矛盾,天國錯失一次次修正軌道乃至一統天下的良機。各種危機醞釀到一定程度最終會找到一個突破口爆發,這是沒有如果的,天國最終一步步滑向自我覆滅的深淵……

定都以後,天國的發展達到頂峰,洪秀全與楊秀清、諸王之間等因為爭權奪利出現了種種矛盾。

一是洪秀全與楊秀清之間的矛盾。其實早在金田起義的時候,兩人之間的嫌隙已經埋下了種子,金田起義的時候,起義的拜上帝教教徒們面對反撲的清軍,心存恐懼害怕的心理,畢竟都是些平日裡耕田犁地做苦力的勞苦百姓。

正當軍心不穩的時候,是楊秀清挺身而出,他採取了彼時風行當地,教眾們都相信的巫盅附體之術,在大庭廣眾的人群當中,突然顫抖並搖晃不止,倒在地上口吐白沫,隨後起來兩眼一翻冒充自己被天父附體下凡,他代表天父表達了一個意思就是爾等儘管放心的去誅殺清妖,有天父的保佑,在洪秀全的正確領導下,你們一定能夠旗開得勝,殺得清兵片甲不留。教徒們信以為真,士氣大振,果然打了大勝仗。從此,關鍵時刻“天父附體”就成了楊秀清的獨家專利,這也幫助他提升了在太平軍中威望和地位。

洪秀全雖然能夠看穿楊秀清這是騙人的把戲,心有不爽,但無奈戰事正是激烈的時候,有這麼多的太平軍相信這一套,他需要藉助楊秀清的把戲來幫助自己穩固地位,提振士氣,所以他也就帶頭在楊秀清附體時跪下垂耳恭聽,不敢不從。起初還好,畢竟萬事開頭難,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楊秀清也是在關鍵時刻,適度附體,傳達的天父旨意也大多是鼓舞士氣,幫助洪秀全提升形象等對天國發展有益的東西,洪秀全也睜隻眼閉隻眼,默許支持,但終歸對楊秀清有了憂慮。

定都天京後,楊秀清成了東王,號稱九千歲,總理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已是天國第二號人物。他這個人雖不是讀書人出身,除了會演附體這樣的戲以外,治國也挺有天賦,他先後指揮了天國的北伐、西征和東進,一時兵鋒之盛,讓清朝焦頭爛額。可能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楊秀清也日益跋扈起來,慢慢的連天王洪秀全也不放在眼裡,大有取而代之的意圖。於是,他搬出了老把戲,“天父下凡”的活動與日俱增起來,洪秀全貴為天王,卻動輒被他借天父名義進行訓斥,並要求洪秀全將其封為萬歲。最為放肆的是一次假借天父下凡,他訓斥天王到激動的時候竟要求對洪秀全進行杖責,幸虧左右苦勸才作罷。上面多了個太上皇,讓洪秀全不厭其煩,日益厭惡,加上被楊秀清架空,兩人矛盾逐漸加深。

二是楊秀清與韋昌輝等人的矛盾加劇。

楊秀清的獨攬朝綱,跋扈驕橫不只天王一個人看不慣,以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代表的天國高級將領早已對其不滿,矛盾凸顯。韋昌輝也是天國元老,號稱天父第五子,六千歲,在起家元老馮雲山、蕭朝貴戰死後,韋昌輝成了天國第三號人物,僅次於楊秀清。不同於楊秀清出身貧寒,沒讀過書,韋昌輝出身小資之家,自幼讀過書,他善於領兵打仗,能征善戰,作為文化人自然也看不慣楊秀清那一套下凡糊弄人的把戲,我領兵在外辛苦征戰,你楊秀清卻在天京飛揚跋扈,奢靡享樂,憑什麼地位比我高,總之,韋昌輝非常不服。楊秀清能到這個位置自然也察覺了韋昌輝的不滿,於是藉著軍事失利的事情,將韋昌輝杖責幾百棍,韋昌輝表面被打服,實際咬牙切齒,這一下雙方几乎是水火不容了。

三是韋昌輝與石達開的矛盾。

義王石達開,天國軍事奇才,優秀的將領,與湘軍作戰中,屢戰屢勝,甚至逼得曾國藩要跳河。他深得人心,在天國軍民擁護,聲望甚高。1856年9月,在得到密報楊秀清有謀逆之心後,洪秀全緊急秘召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興師勤王,韋昌輝、秦日綱先到一步,率兵進入天京,猛攻東王府,誅楊秀清及東王府上下所有人,殺紅眼的他們沒有止步於此,竟又將城內東王部屬不分大小統統殺害,無辜死亂者兩萬多人。後趕到的石達開見此慘狀,大聲呵斥二人殺人過多,喪心病狂。韋昌輝,秦日綱一合計,這石達開是不是東王一夥的,反正都殺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石達開也滅了。名將的反應就是快,石達開感覺不對,連夜隻身一人縋城而逃,倖免於難,但他的全家老小卻被韋昌輝殺個乾淨。石達開回到軍營,立即起兵,要求天王殺韋昌輝等,可見兩人仇恨有多麼深。

天京事變後,重新掌握大權的洪秀全,在滔滔民意中下令將韋昌輝、秦日綱處死,並被迫下令由石達開返回天京,主持天國政務,但看到石達開如此中天的聲望,他對石達開也是非常猜忌,為了制衡石達開,他開始大封自己的宗族為王,讓兩個哥哥對石達開進行掣肘。一氣之下,也為了不再生亂,石達開領太平軍十萬精銳離開,轉戰川黔等地。

天國經過這次事變,三王被殺,一王帶精銳出走,元氣大傷。從因果論來看,天京事變是必然要發生的,是不可避免的。

外部因素像列強的態度、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都讓太平天國無法持久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還延續了八年才滅亡,這是因為期間洪秀全又重新大膽重用了一批年輕將領如陳玉成、李秀成等人,兩位年輕將領驍勇善戰,謀略雙全,很快成長為天國的擎天柱,先後攻破清軍圍困天京的江北、江南兩大營,大破清軍攻勢,讓天京的局勢得以緩和。治國上,洪秀全重用了洪仁軒,幹王洪仁軒寫有《資政新篇》一書,以資本主義啟蒙思想對朝政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為時已晚,這些並不足以挽回天國覆滅的大勢。

一是英美帝國主義開始對清朝予以支持。原來保持中立的英法等國本來對借鑑基督教創立拜上帝教的天國持有好感,經過派人去實地考察才發現天國並不是那麼回事,而且洪秀全明確表態不會承認清國與列強簽訂的任何不平等條約,為了維護自己在華已得利益,必須扶持代理人大清不被推翻,於是英美等國開始支持清朝,為其提供軍火等武器,甚至還出人成立了洋槍隊,直接幫助清軍作戰。

二是硬朗的湘軍一直是太平軍的強勁對手。曾國藩採取的是“結硬寨,打呆杖”,湘軍屢敗屢戰,毫不氣餒,已經完全取代了八旗軍,成為清朝的中流砥柱,在李鴻章的知人善用下,湘軍也是名將輩出,保障了其源源不斷的戰鬥力。

三是李鴻章的淮軍異軍突起,成為生力軍。這支由李鴻章創建由淮勇組成的軍隊起步於上海,起步標準就很高,完全裝備近代化最新式洋槍洋炮,由洋人訓練,採用西洋操練之法,這支新式軍隊也成為清朝鎮壓太平軍的利器。

太平天國雖然最終走向了失敗,但它的14年是光輝的,體現了中華兒女不畏強暴,勇於抗爭的優秀品質,這些也足以讓它成為中國歷史長河中一顆耀眼的明星。


巷陌觀史


洪秀全初進南京,翼王石達開向洪秀全建議三策。

一、北進河南,在渡黃河直搗幽燕。

二、即先定南方九省,然後分三路出師:一出湘楚,一出漢中,一出淮揚,三路會和,共獵幽燕。

三、定都南京,誠為下策。天下未定,欲安居南京,豈能長久。

毫無疑問,石達開的主張極有眼光。只可惜,洪秀全不願在親冒矢石了。 後來也證明,洪秀全在也沒走出過天京。

容閎,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也是美國耶魯大學第一位中國畢業生。從耶魯畢業之後懷揣著夢想回到中國,他一開始認為太平天國是新興的政權,朝氣蓬勃。於是,容閎在交戰區穿行幾個月,來到南京,心涼了一大截。南京已改名叫天京,天京城裡住著天王洪秀全和他分封的大大小小上千個王。當一個團隊、一個組織開始熱衷封王許願的時候,說明這個團隊已經沒有什麼進取心了。

洪秀全作為天王,剛入城第一個月就開始給自己修建王府,每天徵調上萬民工,直接把原來兩江總督的辦事處向外擴張了十里。為了準備建材洪秀全不僅下令拆了明故宮,更是野蠻的拆毀了幾萬間百姓居住的民房。

建成之後的天王府,用黃金繪製五彩無比輝煌炫目,洪秀全用的王冠,浴盆甚至夜壺都是用黃金打造的。洪秀全帶頭腐敗,上仿下效。底下的王爺也跟著競相攀比。例如忠王李秀成從佔據蘇州就開始修建王府,一直施工到清軍攻破蘇州城。領兵的李鴻章看到忠王府的豪華連連驚歎,"真如神仙窟"、"平生所未見之境也"。忠王李秀成還是太平天國裡面比較有見識的王。可見太平天國內部腐敗到那種程度。

天京事變無疑是加速了太平天國滅亡,如果沒有天京事變。當百姓和讀書人看到太平天國的真面目,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史爭朝夕


沒有天京事變,太平天國一樣不會成功。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化的基督教爭奪儒教地盤的故事。太平天國是一個政教合一的軍事組織,若是成功,則儒學在中國消失。

這場歷時十四年的農民戰爭,可謂波瀾壯闊,但是太平天國起義同樣帶有舊式農民戰爭的烙印。

舊式農民階級的分散性、守舊性,以及眼光短淺等毛病,在太平軍中表現尤為突出。

許多太平軍將士參加太平軍,原因很簡單,都是出於生活所迫,希望改變貧窮落後的經濟地位。缺乏鬥爭的積極性和堅決性。

太平天國領導集團普遍具有偏安思想,過早享受,爭權奪利,沒能夠保持領導核心的團結,加上軍事上戰略決策一再失誤,失敗是必然的。

特別是過早建都天京,是極為失策的,過早在南京建都,太平軍必然以保衛天京的安全為目的來部署一切兵力,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太平軍戰略上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

太平天國的領袖們,由於貪圖安逸而逐漸喪失了革命銳志。

以洪秀全為首的領導層,嚴重的腐敗從根本上動搖了太平天國政權的根基。太平天國的腐敗是和建都天京同時產生的。

儘管洪秀全早期曾經提出要建立一個沒有以強凌弱、人人平等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

但他這些從西方基督教教義中拿來的貨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沒有深化,也沒有消化。

估計洪秀全也不想真正實施,從太平天國等級森嚴的管理模式就能看出這一點。

天平天國沒有切實可行的政治綱領,雖然前期有《天朝田畝制度》,後期有《資政新篇》,但都沒有真正落實,也不可能落實,因為它超越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由以上可以看出,天平天國的將領層鼠目寸光,貪圖享受,腐敗嚴重,又沒有明確的,切實可行的政治綱領 ,軍事決策一再失誤,就是沒有天京事變,失敗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太平天國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政權。

太平天國是建立在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政權,這個時期在全球範圍內看,西方國家已經相繼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即使是像日本這樣的東亞小國也開始圖強改革,顯然像太平天國運動這樣一場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起義不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它的滅亡也是很快的。

除了時代背景影響,太平天國對於老百姓的統治依然採取愚民政策,雖然相繼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但是因為局勢不穩定都沒有真正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糊弄老百姓的,從歷史文獻上也能看出它對於老百姓的殘暴。太平天國的存在不會太持久。

還有就是以曾國藩湘軍為主的清王朝的鎮壓部隊在不斷給太平天國以迎頭痛擊,相繼收復了武昌、九江、安慶,直取南京指日可待。

而天京事變是在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入東王楊秀清手中,從而展開的內部廝殺,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相繼被殺。太平天國內部亂廝殺導致內部有所瓦解,但是從上述敘述太平天國滅亡的因素來看天京事變只是部分原因,即使沒有天京事變,天平天國的滅亡依然會如期到來。

太平天國運動,造成了清朝人口減少一點九億,為歷代起義之最,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近代死亡人數最多的三大戰爭,分別是太平天國運動、一戰與二戰。

太平天國具有反人類的邪教屬性,它的失敗,是中華民族的勝利。



當代曹植


假如沒有天京事變,太平天國運動還能持續多久?我是這樣認為的。

既然是假設,我以為以東王楊秀清的政治與統軍能力,再支撐十餘年不成問題。

倘若楊秀清不是太專橫,不自視過高,能聽從羅大綱的建議,全力北伐,在河南擇地建都,而不定都南京,太平天國運動會持續更久。惜東王剛愎自用,定都天京後,以區區二萬兵力,遠伐北京,雖震動清庭,但全軍覆沒,給太平天國上下、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

再假設遠些,既便是定都南京,如果沒有"天京事變",外國列強再不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則有可能走的更遠,推翻腐朽的滿清專治王朝,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以上的假設,若能成立的話,我們不妨再大膽些推論:太平太國運動,或能成功的推翻清朝,"辛亥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任務,便不會哪麼的繁重。

但無論如何,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接過了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打敗了國內外敵人,建立了新中國。自此中國人民從有尊嚴的站起來,到逐漸富裕起來。而今,強盛的中華民族已經屹立世界的東方,中國的成績,已名揚海內外,中國的巨大成就,更是令世界矚目!


午夜夢醒18


我個人認為就算沒有天京事變,太平天國也註定會失敗的。

太平天國運動是發生在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織領導的。1851年在廣西金田村,由洪秀全聚集兩萬多人,宣佈正式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由此,拉開了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864年隨著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南京)的失守陷落,標誌著運動失敗。

太平天國運動的前期,由於內部的團結一致,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再加上晚清政府的對外戰爭失敗,大量的戰爭賠款,導致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所以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一度佔據中國的半壁江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盤、權利的增多,天平天國的內部矛盾糾紛日益嚴重,以至於核心領導團隊內部分裂,最終導致失敗!

首先我個人認為,團結是任何組織成大事的必備條件之一,尤其是核心領導層,必須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高度的團結才能領導組織成員之間相互配合,成就一番事業,天平天國前期取得的成績難道不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內部的團結一致嗎?

然後,縱觀中國歷史,哪一個朝代的開國領袖在沒有取得全天下的時候不都是很有危機感的努力爭取天下,而天平天國的領袖在攻佔南京建都後就開始迅速腐敗,不思進取,導致內部分裂!

其次,太平天國發生在外強入侵之際,其領導集團沒有很好的處理好與其的外交關係,與外國侵略者的交惡,導致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相互勾結起來,殘酷鎮壓太平天國!

最後,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洪秀全、楊秀清缺乏大局意識,洪、楊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在佔領南京後,就開始建都享受生活,導致內部迅速腐朽沒落,最終走向滅亡!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謝謝樓主的提問,感謝大家的閱讀。[祈禱][祈禱]




我叫王小帥


可能會推翻清政府,天京事變太平軍有盛變衰,原本紅紅火火的農民起義,瞬間暗淡了一些。軍事勢力受到重創,讓焦頭爛額的清政府有了喘息之機。天京事變的後遺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軍事勢力重創,信仰動搖。楊秀清作為天平軍的領軍人物,遭到屠殺,還有他背後的兩萬精銳,這兩萬精銳大多是廣西老兵,戰鬥經驗豐富,戰鬥意志堅定,絕對是太平軍的核心力量。太平軍的戰略大多出自楊秀清,是太平軍真正統帥,楊秀清運籌帷幄,奇謀百出,牽著清軍鼻子走。楊秀清更是拜上帝教天父的化身,是大多教徒信仰核心,楊秀清一死,打破天命所歸的宿命論,動搖了軍心。

二、人才死的死,走的走。北王韋昌輝機關算盡,被洪秀全先當槍,後當擋箭牌,伏誅。讓處於戰略要地的韋俊投靠清軍。翼王石達開率十萬之眾脫立天京。天平天國軍事力量嚴重削弱,後雖提拔大批青年將領,但革命意志不如廣西老兵。

三、清軍勢力大增,重拾信心。趁天京內亂,清軍重新構築大營,最重要的是清軍恢復了信心,恐懼心理驟減,敢於和太平軍硬碰硬。

發生這樣的事,總體原因,是農民的思想狹隘導致的,大家可以共患難,一但有權有勢便得意忘形。


饕餮中國


我們可以把太平天國運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金田起義到佔領南京,這個階段可以說是太平天國運動最為輝煌、實力達到巔峰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定都南京之後的北伐到“天京事變”發生,從這一階段開始太平天國內部已經由不穩定因素演變成了明目張膽的爭權奪利,外部作戰也節節失利,實際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第三個階段是從“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帶領大批天國精銳部隊出走,繼而兵敗大渡河,嚴重削弱了太平天國的整體實力,導致了洪秀全完全對外姓將領失去了信任,開始大肆任人唯親,最終導致民怨沸騰、軍心渙散、人人自危,太平天國從此走向了滅亡之路。

通過對太平天國運動三個階段的認識,我們知道“天京事變”對於太平天國的興亡是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並不是其失敗的決定性因素。太平天國不管有沒有發生“天京事變”它的失敗是註定的,“天京事變”的發生只不過起到了加速劑的作用。假如沒有發生“天京事變”太平天國頂多能夠再堅持數十年。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太平天國運動是以農民為基礎,以拜上帝教為組織形式發起的一場農民起義運動,他們缺乏明確的思想理論指導,沒有長遠的目標和綱領,僅僅依靠洪秀全的天父天兄的宗教思想來控制和指導人們的行為。這種宗教思想一開始對於那些社會下層人士確實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隨著起義規模的不斷擴大,具有嚴重侷限性的宗教理論無法解釋越來越多的新生問題,使得天國很多人們陷入迷茫,失去了信念,沒有了方向,人心浮動,軍心不穩,有的甚至對天父天兄的宗教思想產生了懷疑,使得天國內部從上到下危機四伏。

其次,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清王朝雖然也已經開始顯示出了王朝沒落的跡象,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曾經大殺四方、引以為豪的滿洲八旗軍隊基本上已經喪失了戰鬥力,僅僅依靠綠營兵苦苦支撐。無奈之下,只能允許各地創辦團練鄉勇,可就是這種無奈之舉才有了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所謂的晚清中興三傑等人的一展身手和飛黃騰達,尤其是曾國藩的湘軍實力迅速壯大,最終成為了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力量。清王朝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不僅賦予了這些地方軍隊很大的自主權,而且糧餉彈藥供應充足,人員補給源源不斷,舉全國之力剿滅太平天國,這些優勢是太平天國所無法比擬的。

我是文史墨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清楚太平天國的性質。

太平天國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政權。

而太平天國是建立在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政權,這個時期在全球範圍內看,西方國家已經相繼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即使是像日本這樣的東亞小國也開始圖強改革,顯然像太平天國運動這樣一場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起義不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它的滅亡也是很快的。

除了時代背景影響,太平天國對於老百姓的統治依然採取愚民政策,雖然相繼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但是因為局勢不穩定都沒有真正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糊弄老百姓的,從歷史文獻上也能看出它對於老百姓的殘暴。太平天國的存在不會太持久。

還有就是以曾國藩湘軍為主的清王朝的鎮壓部隊在不斷給太平天國以迎頭痛擊,相繼收復了武昌、九江、安慶,直取南京指日可待。

而天京事變是在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入東王楊秀清手中,從而展開的內部廝殺,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相繼被殺。太平天國內部亂廝殺導致內部有所瓦解,但是從上述敘述太平天國滅亡的因素來看天京事變只是部分原因,即使沒有天京事變,天平天國的滅亡依然會如期到來。


G林夕一夢Q


沒有天京事變,太平天國一樣不會成功。

這場歷時十四年的農民戰爭,可謂波瀾壯闊,但是太平天國起義同樣帶有舊式農民戰爭的烙印。

舊式農民階級的分散性、守舊性,以及眼光短淺等毛病,在太平軍中表現尤為突出。

許多太平軍將士參加太平軍,原因很簡單,都是出於生活所迫,希望改變貧窮落後的經濟地位。缺乏鬥爭的積極性和堅決性。

太平天國領導集團普遍具有偏安思想,過早享受,爭權奪利,沒能夠保持領導核心的團結,加上軍事上戰略決策一再失誤,失敗是必然的。

特別是過早建都天京,是極為失策的,過早在南京建都,太平軍必然以保衛天京的安全為目的來部署一切兵力,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太平軍戰略上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

太平天國的領袖們,由於貪圖安逸而逐漸喪失了革命銳志。

以洪秀全為首的領導層,嚴重的腐敗從根本上動搖了太平天國政權的根基。太平天國的腐敗是和建都天京同時產生的。

儘管洪秀全早期曾經提出要建立一個沒有以強凌弱、人人平等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

但他這些從西方基督教教義中拿來的貨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沒有深化,也沒有消化。

估計洪秀全也不想真正實施,從太平天國等級森嚴的管理模式就能看出這一點。

天平天國沒有切實可行的政治綱領,雖然前期有《天朝田畝制度》,後期有《資政新篇》,但都沒有真正落實,也不可能落實,因為它超越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由以上可以看出,天平天國的將領層鼠目寸光,貪圖享受,腐敗嚴重,又沒有明確的,切實可行的政治綱領 ,軍事決策一再失誤,就是沒有天京事變,失敗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