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到中年,該往何處去?

公務員到中年,該往何處去?


文 | 語無言


入行多年,成長軌跡基本停滯,被大多數後發的小夥伴們甩在身後,人到中年的公務員們,迷茫是在所難免的。


曾經的金飯碗


公務員考試一直熱度很高,個別中央部委、熱門地區以及報考條件寬鬆的職位,甚至出現幾百人、幾千人爭奪一個崗位的盛況,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很多“考霸”、“學霸”打敗同齡畢業生,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搶到別人眼裡的“香餑餑”“金飯碗”。與同齡人相比,較高的入職收入、穩定的職業預期、規範的休假制度,都是令人豔羨的存在。

以我們東南沿海為例,2004年前後考入體制內的幾個同學,工資收入基本都能超過3000元,而且有五險一金、雙休和年休假。


因為考不上公務員而進入私企的同學,起步時的境遇就比較尷尬。


一個從事銷售的同學,名片上印著“業務經理”,底薪只有800元,銷售業績超過100萬才開始計算提成,沒有五險一金,不提供住宿,幫同學搬家,經常會順帶要走他們淘汰的部分生活用品。


另外一個入職保險公司,底薪1000元上下,在東街口、中亭街頂著大太陽分發傳單,陪買菜大媽拉家常,為獨居老人換電燈。


還有一個自己創業開廣告公司,每天開著一輛麵包車,一家家公司賠笑臉、拉業務,笑稱“一個月不開張的時候差點想去站街”。


畢業剛起步那三五年,同學聚會的地點無非川湘粵贛等地區的風味小吃館,不定期去一趟KTV,那時公務員同學們都是聚會的主角,搶單的時候也很積極。

公務員到中年,該往何處去?

連飯碗都掉色


一晃十年、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同學步入中年。


大多數的公務員同學仍然在基層苦幹,充其量進入中層。而且無論職務高低,幾年的工資增長,連通脹率都跑不贏。


私企的同學,基本都進入中高層;幹個體的同學,做成了公司。原來喝酒吹牛的年入過百萬、過千萬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同學聚會的逼格越來越高,場所也從風味館轉移到高星酒店、私人農莊、會所。


不讓公務員同學買單,已然成為不挑明的共識。


公務員同學們開始習慣蹭車,或者藉口為了喝酒打的赴宴。


而且由於有關規定的限制,對於高檔場所的同學聚會,公務員同學們只能止步,更不敢跟同學在酒席上合影。

公務員到中年,該往何處去?

飯碗變得易碎


公務員職業不只光鮮不再,穩定和清閒也成為“過去式”。


一整個單位半年的雙休就直接泡湯,而且還要搭上晚上的時間,“5+2”“白加黑”成為日常。


被追責的風險無處不在,輕則被處分扣績效扣獎金,重則被撤職或開除,甚至被追究刑事責任,飯碗不保。


村裡的廠房因為工人抽菸著火造成人員傷亡,派駐和掛鉤該村的公務員都要被處分,理由是未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其實,鎮村兩級每個月安全生產日都跟企業主苦口婆心地宣傳有關政策和知識。


村口撿破爛的大爺性侵了流浪女,鎮裡綜治年底被扣分,全員扣發平安單位獎金,掛鉤該村的公務員還要接受嚴重警告的處分。

端不穩不敢放


公務員同學如果吐槽工作辛苦、收入太低,換來的都是“幹不了別幹”類的回應。


十年、二十年前,他們曾經也是意氣風發、富有競爭力的大學畢業生。然而在“恆溫”的體制泡了多年,真要他們出走,能走多遠,走得多好,誰都沒有底氣。公務員職業幾乎成了端不穩、不敢放的飯碗。


幸好上有老、下有小,還有為人民服務兼為稻粱謀的初心和需求,所以人到中年,公務員同學們雖然迷茫,仍然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