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形象中岳云的兵器是双锤,那在真实历史中他的兵器是双锤吗?

文|观景说史

序言:

岳云(1119年7月14日—1142年1月27日),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长子。岳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历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职。他12岁从军,16岁时随岳飞出征,在收复被金国占领的随州、邓州等地时立下战功。攻占随州的战斗中岳云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其锐不可当,第一个登上久功不克的随州城。此后,岳云跟随岳飞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被人称为“赢官人”。

文学形象中岳云所使用的武器是双锤

在《说岳全传》、京剧“八大锤”以及一些影视剧中,岳云所使用的武器是双锤,这个印象已经深入人们的脑海当中。

文学形象中岳云的兵器是双锤,那在真实历史中他的兵器是双锤吗?

岳云大战金弹了

《说岳全传》中有这样对岳云和金弹子大战的描述:“岳云手持双锤,趁其不备,一锤将其击落马下,再一锤结果了性命。

在京剧“八大锤”中,岳云就是手持双锤叫做“八棱梅花亮银锤”。在影视剧中,岳云所使用的武器也是双锤。

历史上岳云所使用的武器真的是双锤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关于锤的一些历史记载和知识点

作为古兵器的“锤”,在繁体字中一般作“”。

例如《抱朴子》内篇卷11《仙药》说,有一种风生兽,“以铁鎚锻其头数千下,乃起。

再如虞汝明《古琴疏》载,楚庄王“以铁如意鎚琴而破之”。此处是敲击之意。

然而这种兵器,在宋代往往不称“”却称“骨朵”、“骨朵子”或“”。

《武经总要》前集卷13《器图》中有两种骨朵图样,分别为“蒺藜”和“蒜头”,并在其中做了说明。

文学形象中岳云的兵器是双锤,那在真实历史中他的兵器是双锤吗?

铁蒺藜示意图

蒺藜、蒜头,骨朵二色,以铁若木为大首,迹其意,本为胍肫。胍肫,大腹也,谓其形如胍而大。后人语讹,以,以。(其首形制不常,或如蒺藜,或如[蒜〕首,俗亦随宜呼之。)——《武经总要》前集卷13《器图》

国朝有骨朵子直,卫士之亲近者。予尝修日历,曾究其义。关中人谓腹大者为胍肫,上孤下都。俗因谓杖头大者亦为胍,后讹为骨朵,朵从平声,然朵难得音。今为军额,固不可改矣。——宋祁《宋景文公笔记》

宋景文公《笔录》谓俗以骨朵者,于古无稽据。国朝既名卫士执挝扈从者为骨朵子班,遂不可考。予按字书,䈑、挝皆音竹瓜反,通作簻,簻(zhuā)又音徒果反。簻之变为骨朵,正如“而已”为“尔”,“之乎”为“诸”之类也。然则谓挝为骨朵,虽不雅训,其来久矣。——程大昌《演繁露》卷12《骨朵》

军额有御龙骨朵子直。宋景文公《笔记》云,关中谓大腹为胍肫,语讹为骨朵。非也,盖字古作,尝饰以骨,故曰骨䒳。后世吏文略去草,而只书朵。又䒳、朵音相近,讹而不返。今人尚有挝、剑之称,从可知矣。——赵度卫《雲麓漫钞》卷2

文学形象中岳云的兵器是双锤,那在真实历史中他的兵器是双锤吗?

骨朵示意图

以上对骨朵一词的起源,诸说不一,但骨朵与挝通用,则并无疑义。

例如根据《新五代史》卷25《周德威传》,《旧五代史》卷56《周德威传》和《资治通鉴》卷261记载唐末太原一次战斗,河东名将周德威使用的武器是“铁挝”,或作“铁鎚”。

又如《三朝北盟会编》卷165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1绍兴四年十月丙申记载宋军“作铁鎚,上插狼牙钉,谓之破金鎚”,类似于狼牙棒,也是通用的实例。

再如《三朝北盟会编》卷178记载绍兴七年准西兵变,武将郦琼逮捕文臣吕祉,“有祉之承局者,以刀欲砍,琼大呼曰:‘怎敢如此!’忽见有执铁骨朵者,琼取以击承局,承局死于阶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3绍兴七年八月戊戌记载同一事件说:“有琼之黄衣卒者以刀斫琼,中背,琼大呼曰:‘何敢尔!’顾见有执铁挝者,琼取以击卒,毙于阶下。”

当时的骨朵或作为一种行军礼的仪仗,如王德取代刘光世,统率淮西一军,“视事教场,诸将执,用军礼谒拜”。——《齐东野语》卷2《张魏公三战本末略》

文学形象中岳云的兵器是双锤,那在真实历史中他的兵器是双锤吗?

岳云手持双锤

宋时“鎚”的词意有所改变

尽管宋时亦可通用,如果岳雲果然使用双锤,宋代史书中或可说他持双骨朵双挝。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史书是怎么样对岳云武器的记载。

京西之役,手握两铁鎚,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鄂国金佗稡编》卷9《诸子遗事》

同一事件,《鄂国金佗续编》卷21《鄂王传》和《宋史》卷365《岳雲传》作“铁椎”,《鄂国金佗续编》卷22《襄阳石刻事迹》作“

铁鎚”,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作“两锥”。

从上面的史料记载来看,宋时”、“三字亦可通用。

我们去看看辽史对于武器装备的描述,辽朝“每正军一名”,其装备有“长短枪、骨䒳、斧钺、小旗、鎚锥”等,此处的“骨䒳”即是骨朵,而分明与“鎚锥”是两种兵器。——《辽史》卷34《兵卫志》

再去看看《金史》的记载,每畋猎,持铁链鎚击孤兔。一日,与海陵同行道中,遇群豕,亨曰:“吾能以鎚杀之。

”即奋遥击,中其腹,穿入之。——《金史》卷77《享传》

文学形象中岳云的兵器是双锤,那在真实历史中他的兵器是双锤吗?

流星锤示意图

可知所谓“

铁链鎚”是类似后世链镖的穿刺性兵器,而决非是后世流星锤式的兵器。

通过以上这些历史记载和知识点,你是不是对古代的武器“锤”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岳云所使用的武器到底是不是“双锤”呢?

在作为岳飞功德院的褒忠衍福寺中,“岳雲所用铁枪犹存”。看来岳雲的兵器是有名的,直到南宋后期,仍然成为一件镇寺之宝。——《淳祐临安志辑逸》卷3和《武林旧事》卷5

到了明朝弘治年间修岳庙,“雲所用铁枪犹存”。——《西湖游览志》卷9

我们再结合《武经总要》前集卷13《器图》记载有一种“锥枪”,“锥枪者,其刃为四棱,颇壮锐,不可折,形如麦穗,边人谓为麦穗枪”。参照前面的记载,可以判断岳云的兵器应是

铁椎枪

文学形象中岳云的兵器是双锤,那在真实历史中他的兵器是双锤吗?

图中第五是铁鎚枪

随着清代的小说《说岳全传》的流行,可以说岳云使用“

两柄银鎚”的形象,已经是相当的普及。这本书中对“”的词意,是按后世的理解,而没有考详宋时“”的词意有何不同。

然而在《岳庙志略》卷1《画像》中有这样的记载:“旧存画像二,王像长五尺余,幅巾、束带、方袍,坐而观书,气象儒雅。王子继忠侯像长不及半,兜鍪戎服,手携两铜锥,英气勃勃。其椎形椭而锐首,异于今之所谓铜椎者。无年代,亦不知何人所画。”

在这幅古画中,岳云的兵器是“椎形椭而锐首”,其实就是,这与清人理解的“所谓铜椎者”不同,所以《岳庙志略》的作者冯培感到需要特别做此说明。

文学形象中岳云的兵器是双锤,那在真实历史中他的兵器是双锤吗?

影视剧中的岳云形象

通过以上的历史记载考证,我们可以知道岳云所使用的兵器不是后世形象中的双锤,而是双铁锥枪。

《武经总要》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鄂国金佗续编》

《三朝北盟会编》

《金佗稡编》

《辽史》

《金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