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别不高兴”你有用情绪惩罚孩子吗?

前两天有位朋友跟我说,看到自己孩子会察言观色很心疼。我问她具体发生了什么。

她说和儿子在家用柜子模拟玩“自动取款机”的游戏,玩好了之后,儿子第一时间就去搬柜子,边搬边自言自语:“可得搬走,不然妈妈会生气的。”之后和儿子一起听故事,她在中途掏出手机查看信息,看了之后心情有些堵,但是也没有说什么。可是儿子居然很敏锐地发现了她心情不好,问她:“妈妈,你不高兴了?”

朋友说:“你知道吗,我儿子才两岁!他就会经常察言观色地问我,‘妈妈,你高兴吗’、‘妈妈,你生气吗’、‘妈妈,你伤心吗’。居然那么小的孩子就会受到我情绪的影响。”

朋友继续反思:“孩子奶奶也是这样,把我的情绪作为威胁和惩罚孩子的管教工具。当奶奶认为他‘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就搬出‘妈妈会不高兴的’这一点,就能‘管’住孩子了。”

朋友问我,孩子那么小,就觉得要为大人的情绪买单,我们的教育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妈妈你别不高兴”你有用情绪惩罚孩子吗?

孩子对父母的情绪非常敏感。


我朋友谈论的问题可能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心理学家苏珊·佛沃对此提出过一个概念叫“情绪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在情绪勒索中,勒索者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要求、威胁、施压、沉默等手段,让被勒索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比如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等等。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很容易成为“情绪勒索者”。这句话可能很多家长不认同,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孩子好,而且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时间、金钱、自己的梦想,都为了孩子付出了,说孩子“勒索”我们还差不多,我们怎么可能“勒索”孩子?

在亲子关系中,情绪勒索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孩子说“你再闹,妈妈就不要你了!”

也可能会说“不许玩游戏,不许和那个喜欢有游戏的人做朋友,不然我生气了!”

也可能会说“我这么辛苦为了谁?你还不听我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

也可能会说“我说你一句你还敢顶嘴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比你好,还比你听话,我是上辈子欠你的吗,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这些话可能我们也对自己的孩子说过,可能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说过。

曾经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感到生气、愤怒,也可能无助、委屈可如今,我们却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当你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是否也会有瞬间的后悔?因为你可以看到孩子的脸上浮现出无助、委屈的表情,你可以感到在那一刻,他害怕失去你的爱,他觉得你不爱他了。

“妈妈你别不高兴”你有用情绪惩罚孩子吗?


可以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就喜欢好好学习的孩子”吗?

在人际互动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要求,是很正常的,也是人际互动的一部分。

我们的上司、朋友、家人、伴侣,都会对我们提要求,很多要求都不是情绪勒索。那什么样的要求是情绪勒索呢?是那些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需求的要求。

比如我们和孩子说:“好好学习。”这就是很正常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说“爸爸妈妈就喜欢好好学习的孩子。”这就是情绪勒索。

为什么呢,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句话就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威胁和不安的感觉,孩子会认识到,如果我想得到爸爸妈妈的喜欢,我就得学习,而我学习,是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喜欢。

说到这儿你可能就明白了,我们一直说要让孩子内生对学习的需求和喜欢,不要把学习和外在的原因结合在一起,

把学习作为换取他人的喜欢更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破坏

再比如,我们和孩子说“你不要再玩游戏了。”这是很正义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说“你天天玩游戏,搞得我头都疼了。”这就是情绪勒索。

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的头疼是因为你造成的,你要对我身体不好负责。这句话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爸爸妈妈身体不好、心情不好,都是我造成的,如果我爸爸妈妈出了什么事,都是我的责任。这让孩子产生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责感。

“爸爸妈妈就喜欢好好学习的孩子”和“你天天玩游戏,搞得我头都疼了”这两句话,传递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你要关注我的喜好,你要关注我的身体健康,而孩子的喜好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这两个要求中是被忽视的。

同样的,我们在上下级关系、伴侣关系、朋友关系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情绪勒索的互动,有时候我们被勒索了,心里会有被堵住的感觉,非常难受;有时候我们勒索别人,可能会有控制住别人的快感,但是你们的关系裂缝却在悄悄变大。


“妈妈你别不高兴”你有用情绪惩罚孩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