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秦始皇出遊時,項羽和劉邦說了不同的話,卻預示了今後成敗

在劉邦和項羽上演楚漢爭霸之前,兩人曾以兄弟相稱,關係比較融洽。然而在反目成仇之後,布衣出身的劉邦成功登基稱皇,貴族出身、軍事實力佔據絕對優勢的西楚霸王項羽卻被逼自刎江邊。如今看來,"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見到秦始皇出遊時,項羽和劉邦說了不同的話,卻預示了今後成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進行了第五次出遊,巡遊天下至會稽。而在這次出遊中,項羽和劉邦恰好都目睹了秦始皇的風采,二人都不約而同說了一句話。

高傲的項羽看了之後,非常不屑地說:"無甚稀奇,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沒什麼稀奇的,我可以取代他;劉邦卻說:"嗟乎,大丈夫生當如此",意思是大丈夫生來就應該這樣!

可以看出兩人都志向遠大,不甘平庸。但僅僅志向遠大,也是空有一身本領,無處施展,可以說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還得看時代的進程。而這兩句話也恰恰顯示了二人性格的不同。

見到秦始皇出遊時,項羽和劉邦說了不同的話,卻預示了今後成敗

項羽膽大包天、可能要被滅族的言論相比,劉邦的言論卻含而不露,既讚歎了秦始皇又表達了自己的遠大抱負。這就是劉邦和項羽的差別,項羽是直性子、做人做事都很絕對,不懂妥協變通,只會走極端;劉邦不一樣,他有城府,八面玲瓏、處事圓滑。毫無疑問,任何時候,為人處世圓滑老練的人更容易成功。

見到秦始皇出遊時,項羽和劉邦說了不同的話,卻預示了今後成敗

另外,還有兩首短詩,也能從中窺見二人的性格不同。

劉邦《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寫這首詩的背景是在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朝廷無人可用,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徵。雖平定了造反,但北有匈奴虎視眈眈,國內反動勢力又蠢蠢欲動,劉邦面臨的局勢並不穩定。

劉邦清楚的明白,這風是局勢的風,也是整個推翻秦朝力量的人心背向。沒了他劉邦,也許會有王邦,李邦。有了這勢,他才有可能,統一天下榮歸故里。但他沒有被挫折打倒,國家的現狀雖不穩定,但只要有振國安邦的勇士,這些都不是問題。就是這不推崇自己功勞,在困難狀況下,仍舊想著解決問題的態度,讓這首詩,至今讀起來激勵人心,壯闊豪邁。

見到秦始皇出遊時,項羽和劉邦說了不同的話,卻預示了今後成敗

反觀項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圍於垓下,全軍陷入絕境。項羽陷入類似劉邦,被鴻門宴包圍的困境。於是項羽開始追憶往日英雄的當年勇,有拔山之力蓋世之功,推翻過暴秦,也曾為霸王。

項羽是一個表現型人格,當發生這件事情,反應出他自身不足時,他第一反應是證明自己,困境是外界原因和寶馬導致的,卻不具有反省能力,和對勢的洞見,讓他像一個無措的小孩子只能喃喃"怎麼辦"。

見到秦始皇出遊時,項羽和劉邦說了不同的話,卻預示了今後成敗

總而言之,項羽最終的失敗和他的性格有非常大的關係。再加上他剛愎自用、過於自負,不善用人,輸給心胸寬廣、善於用人且圓滑老練的劉邦就不稀奇了。

不過,項羽之所以是項羽,之所以成為人人惋惜敬仰的西楚霸王,也是因為他這種決不妥協、坦坦蕩蕩的性格。所以,在我看來,做人,項羽是成功的;做帝王,項羽是失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