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故事:患者“不理”肺结节,后来怎么样了?

医院里的故事,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就像我之前说的,有积极的,自然也有消极的,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个不那么“正能量”的故事,希望能够从这个故事中,给一些人启发。


门诊故事:患者“不理”肺结节,后来怎么样了?

体检发现肺结节,老爷爷“不屑一顾”

去年4月份,69岁的陈大爷到我们医院体检中心做了体检,体检项目包含了胸部低剂量CT检查,陈大爷也很乐意的做了,在我们阅片后发现,陈大爷左肺下叶背段有一个直径约0.8cm的实性结节,边缘略显毛糙,有短小毛刺及分叶,我们给出了提示:左肺下叶背段实性结节,周围型肺Ca待排。在后来与外科医生商讨评估后,外科医生给大爷的意见是:有恶性可能,建议手术;如果不手术,建议3个月复查再次评估。大爷听了医生的建议后,想了想说:“我这结节也没多大嘛,你们也不能保证一定就是肺癌,就让我做手术啊?让我考虑几天,如果要做手术我再来医院找你们”。就这样,陈大爷拿着体检报告离开了医院回了家。而这一回去,在后面的几个月内,我们再也没有见到大爷回来,既没有回来找医生做手术,也没有3个月后回来复查。我们都在想,或许陈大爷已经去了其他医院手术或者复查了。

门诊故事:患者“不理”肺结节,后来怎么样了?

2018年4月CT


一年后再次见到老爷爷,复查结果让人揪心。

就在我们都几乎忘了大爷这个病情的时候,今年4月份,大爷居然又出现在了我们医院,复查了CT,而这一次,临床主诉写的是:咳嗽、咳痰3月,伴胸痛1周。而这次的CT结果,让人揪心。我们给出的诊断结果是:左肺下叶背段周围型肺Ca,直径约2.3cm,伴纵隔及左肺门淋巴结转移,胸骨骨转移。陈大爷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向我们说道:”这才一年时间,怎么就长这么大了,还转移了啊?怎么那么快噢“。看着陈大爷焦头烂额的表情,我们也没再好意思问他当初为什么没有手术或者短期复查。拿着报告,陈大爷找到外科医生,外科医生看完后只能无奈的给大爷说:”你这个现在手术已经不是最佳选择了,建议你去肿瘤科治疗吧“,这时,大爷哽噎的说道:“我当初就是抱着心存侥幸的心态,想着做手术要花很多钱,万一我这是良性的,不用做手术呢”。

听了大爷的话,我们只能无奈的叹息,看着大爷落寞的背影走向肿瘤科。而迎接他的,将是更复查的治疗以及病痛。

门诊故事:患者“不理”肺结节,后来怎么样了?

2019年4月CT

大爷的故事,给我们以警示。

对于肺结节,我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随着现在大家体检意识的加强,胸部CT成为了很多人的常规体检项目,也正因为如此,肺结节被发现的越来越多。而如何对待肺结节,是越来越多的人烦恼的问题。对于肺结节,

刘医生给的建议是:切不可过度担忧,造成不必要的过度检查和治疗;同时也不能置之不理,不引起重视。

门诊故事:患者“不理”肺结节,后来怎么样了?


1、90%左右肺结节是良性结节,不必过度担忧,过度医疗。

对于大部分的良性结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随访观察,良性结节一般在长期随访中均不会出现明显变化,而恶性结节可以在短期内显著生长。具体随访间隔的时长需要医生根据病史(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大部分的结节随访时间一般为三个月或者半年,间隔时间太短,对于结节生长的判断意义不大;而间隔时间太长,有可能耽误病情。大多数结节在两年内未长大的话,考虑为良性结节或低度恶性,但部分结节如磨玻璃结节应该增加随访年限。

门诊故事:患者“不理”肺结节,后来怎么样了?


2、对于少部分怀疑恶性的结节,建议及时进行处理。

对于怀疑有恶性可能的结节,我们切不可像上文中的陈大爷一样,心存侥幸心理。手术切除是恶性肺结节目前最好的根治手段。对于不能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肺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术式为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创伤小、愈合快、对生活影响小。很多患者在手术之后都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门诊故事:患者“不理”肺结节,后来怎么样了?


刘医生希望陈大爷的故事,能够给同样存在肺结节的人群以警示,我们不必要对肺结节过度担忧,但也万万不可置之不理,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肺结节的随访管理,我们才能避免类似陈大爷这样的情况出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门诊故事:患者“不理”肺结节,后来怎么样了?


有疑问欢迎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影像科刘医生,专注分享医学、健康方面相关知识,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或加个关注,我会定期更新医学健康方面相关知识,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