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4:赵充国屯田三奏,是如何影响到左宗棠西北屯军

在经历了张骞带回的西域各国信息之后,在汉帝国名将卫青、霍去病率领铁骑震慑西北之后,在与西域乌孙国建立军事联盟后,始终还有一个困扰汉帝国西域经略的问题盘桓,那就是如何保障帝国对西域地区长久的控制权。

一个王朝需要积极进取的开拓者,同样需要新拓疆土的守护者,汉武、昭、宣时期,是汉帝国开疆扩土的重要历史时期,强势的武力开拓,势必让汉帝国与西域部分国家出现矛盾与冲突,如何解决矛盾与冲突?如何让西部广阔的地区能长久稳定下去?

河西走廊4:赵充国屯田三奏,是如何影响到左宗棠西北屯军

汉长城

公元前61年,羌人先零部族不满汉使臣义渠安国的武力镇压,联合羌人其他部落,侵犯汉帝国边塞,攻城略地,一时为患。

时年七十多岁的赵充国,作为三朝元老,享有很高的盛誉,汉宣帝派人询问赵充国:“谁可以领此任务派兵出战?”

赵充国:“没有再比老臣更适合的人选了。”

汉宣帝:“将军是否能预估反叛羌人势力,我方须带多少人马?”

赵充国:“百闻不如一见,须得老臣先行去往金城,再行讨论。”

河西走廊4:赵充国屯田三奏,是如何影响到左宗棠西北屯军

赵充国人物照

赵充国率兵出征,驻扎后,羌人领兵来挑战,汉军得赵充国命令守营不战,羌人不知就里,内心产生质疑与轻敌,后赵充国部打败并率军驱赶羌人。汉宣帝及朝中大臣得知消息,商讨后下令其乘胜追击一举灭羌。

随后,就是赵充国关于屯田的三封奏疏,力陈屯田之利,“坐得必胜”,既有助于长期驻军满足粮草军需,又能达到长久的震慑,还可以对内减轻徭役,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

赵充国的奏疏每次抵达朝堂,汉宣帝都会让大臣进行讨论,起初支持赵充国屯田政策的不过十分之三,之后十分之五,最后达到十分之八的支持。

河西走廊4:赵充国屯田三奏,是如何影响到左宗棠西北屯军

西部风光

在上书三封奏疏期间,赵充国并未对羌人实施歼灭的军事打击,而是利用羌人内部矛盾和利益冲突,逐步分化羌人,最后不战而平定乱羌。

河湟屯田,虽然按照史书记载,平叛羌人后即罢屯回师,可是此事件仍然具有很大的意义,屯田不仅解决长期军事行动中粮草的基本需求,更是在定边军事思想、治羌及边塞民族关系中具有重大意义,为后世处理边疆问题提供了成熟的历史经验和指导。

河西走廊4:赵充国屯田三奏,是如何影响到左宗棠西北屯军

祁连山风光

首先,在定边军事思想方面,《孙子兵法》有云: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之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慎战”的思想可以说是赵充国军事思想的概括,慎战并不是畏缩不敢战,而是在考虑了利益得失之后,平衡而出的最佳方案,尤其在定边的问题上。武力的强势镇压可能得到一时的平静屈服,而不能拥有长久的安宁稳定。

在羌乱问题中,利用羌人之间追求各自利益,来瓦解联盟,分而治之,达到军事上的目的,此为上策。

河西走廊4:赵充国屯田三奏,是如何影响到左宗棠西北屯军

长城烽燧

设立边疆屯田,可以解决粮草经济上的问题,直接为驻军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同时驻军的武力震慑,可以长久的维护边塞稳定。

再有,在治羌问题上,除却军屯的各种好处,边疆的和平与否,更大的原因在于当地的发展建设情况,屯田带去的中原先进水利农耕技术,使得河湟地区得到有效的开发,羌人部落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在大部分民众能够安稳度日时,即使有少数激进分子想要进行反叛,也并不能掀起水花。

此从而解决了羌乱发生的根本原因。

最后,是对待民族关系的一些思考,在赵充国的屯田思想中,屯田已经不仅仅是解决军队粮草的农业生产行动,更是稳定边塞的政治行动。

治羌的成功可以合理的推行到西部边塞各民族身上,稳定的边塞环境必然要建立在普通百姓能够安心生产生活上面,在此基础上,有武力的震慑、法律的规范、以及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统一,势必能维护边疆的稳定。

河西走廊4:赵充国屯田三奏,是如何影响到左宗棠西北屯军

赵充国像

赵充国的屯田策略,以及之后设立的亭障烽燧,在汉宣帝及之后的汉朝,对西域边塞稳定起到了有力的功效。

他的屯田三奏,更是在以后各朝历史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直至千年之后的左宗棠平定新疆所做的屯田,也是有受赵充国的影响。

参考文献:《汉书》,班固,北京:中华书局,1962 年

《史记》,司马迁,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

《西汉会要》,徐天麟,北京:中华书局,1955 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