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警惕年輕幹部“科局化”傾向

時評:警惕年輕幹部“科局化”傾向

“我可不想在鄉鎮工作了,現在正想辦法調到上面的科局去呢!”“你可千萬別考鄉鎮公務員啊,要考就考科局!”“只要不讓我下鄉鎮,不提拔都可以!”……這樣的聲音彷彿在訴說著鄉鎮工作的“可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幹部不願意到鄉鎮幹事創業,都喜歡在科局“發光發熱”,尤其是一些年輕幹部更是如此,或是受不了鄉鎮工作的艱辛,或是忍不住科局工作的誘惑,亦或是聽得別人的意見而禁錮了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哪種原因、什麼理由,我們都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把身子撲在“第一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巧妙地比喻:“幹部多‘墩墩苗’沒有什麼壞處,把基礎搞紮實了,後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是啊,對於年輕幹部,尤其是“三門幹部”來說,鄉鎮才是“一線”,才是“練兵場”,但為何會出現年輕幹部熱衷“科局化”傾向?

總的來說,造成“科局化”的原因無非是“一推一拉”。一方面是鄉鎮工作的“推力”:活多地位低,權責不對等。“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足以看出鄉鎮工作有多忙;“每個科局都是上級”足以看出鄉鎮有多少“上級”;“不幹不作為,幹了亂作為,幹不好還被追責”,這更是鄉鎮工作最尷尬的地方。如此現狀,怎能不把年輕幹部“推走”?另一方面則是科局工作的“拉力”:活專地位高,有權責分攤。科局工作只是負責自己的一塊業務,而且上對一個“上級”,下對多個單位,履起職來更顯“高人一等”。

年輕幹部過度傾向於“科局化”,既不利於自身的全面成長,也會造成鄉鎮新生力量的不足。歸根到底,不利於幹事創業,不利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以我們要警惕年輕幹部“科局化”傾向。首先,要減小鄉鎮和科局之間的落差,讓鄉鎮重回上傳下達、協調協助的服務職能,建立健全“鄉鎮吹哨,部門報到”的運行機制,平衡二者關係;其次,要提高鄉鎮的吸引力和黏合力,改善鄉鎮工作條件,暢通晉升渠道,讓更多的幹部想“回鄉創業”;最後,作為年輕幹部,要樹立扎根最一線、服務最基層的理念,從基層幹起,一步一個腳印,走穩走實,為施展抱負積蓄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鍛鍊年輕幹部”。如果基層鄉鎮成為年輕幹部最好的成長土壤,他們又何必紛紛傾向“科局”?警惕年輕幹部“科局化”傾向,讓更多的優秀年輕幹部願意奮鬥在基層最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