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病例和恐慌搶購,終究還是降臨到了新西蘭

圖&文 毛傳媒

雖然珊珊來遲,但新型冠狀病毒還是來了。2月28日,新西蘭出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患者是一名2月26日從伊朗飛抵奧克蘭、途中在巴厘島轉機的60多歲女子。目前,該患者正在奧克蘭市醫院接受治療。


確診病例和恐慌搶購,終究還是降臨到了新西蘭

在全球50多個國家出現新冠病毒病例、確診病例達83,000多的時候,新西蘭才有了一個輸入病例,這本身就近乎奇蹟了。面對新冠病毒的到來,早有準備的新西蘭政府迅速公佈了一系列應對方案。這包括:

1、對伊朗入境旅客採取臨時旅行限制。人們將無法從伊朗前往新西蘭;過去14天從伊朗入境的人都必須自我隔離。

擁有新西蘭身份的人可從伊朗返回,但必須自我隔離14天。

上述限制令立即生效,直到3月3日午夜。在那之後,政府將每隔48小時對限制令進行一次重新評估。


2、從2月29日星期六開始,政府將在新西蘭機場增派醫護人員以檢查那些從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泰國入境的乘客,看他們是否有身體不適或任何其他令人擔憂的症狀。


3、不允許任何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入境。當前新西蘭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護新西蘭人的健康,而要讓成千上萬入境新西蘭的中國學生做到安全的自我隔離比較難。


政府衛生部官員表示,2月份一共對130人做了病毒檢測,只有一例是陽性反應。衛生部官員還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在新西蘭傳播的可能性很低。


新西蘭出現疫情並不出人意料,不過是懸空已久的靴子落了地。畢竟在這個地球村、全球化時代,流行病一旦爆發、蔓延,又有哪個國家能置之度外?華人社區對這一消息反應極為迅速,許多華人聞訊後立即趕到超市瘋狂大采購。


確診病例和恐慌搶購,終究還是降臨到了新西蘭

2月28日週五晚奧克蘭某超市排隊付款長龍


2月28日適逢週五超市關門晚,奧克蘭各大連鎖超市人頭湧湧,搶購清潔用品的、搶購水的、搶購大米和白麵的、搶購衛生巾和衛生紙的,不一而足。那一晚,奧克蘭華人朋友圈被各種超市踴躍購物的畫面刷屏。


奧克蘭的張先生告訴我,他家週五碰巧沒大米了,傍晚太太去買米,發現超市裡人山人海,付款要排長隊,太太實在等不及,只好放棄。 據張太太說,超市裡有人衛生紙一買就是幾大包,瓶裝水一買就是幾大箱。


不得不說,華人普遍具有憂患意識。現代通訊的便利,讓海外華人對大陸疫情的嚴重狀況瞭如指掌,感同身受。現在病毒進入了新西蘭,囤積些吃的、用的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本能的選擇。


不過,也有不少新西蘭華人朋友對超市搶貨現象提出了批評。來,看看這些批評是不是有道理。


凱閔:新西蘭週五傍晚也就是四小時前出現首例感染冠狀病毒。那麼在新國如此眾多的族群中,哪個族群最為緊張、恐慌?逛逛超市一目瞭然!


龍灣:週五下午新西蘭確診第一例新冠病毒,奧克蘭華人第一時間開始超市搶購行動,傍晚各大超市基本都是黑頭髮、黃皮膚。同胞們,能含蓄點嗎?你買那麼多包麵粉想吃到什麼時候?


理查德:週五晚去超市,看到印度小哥拼命上貨,一車車拉,但是大米、麵粉架子上貨速度已經無法滿足搶購的速度。


Cathy:發現一例病毒怎麼的了??請停止哄抬、恐慌好嗎?


Rita:希望大家不要搶購!一是相信新西蘭的社會秩序;二是如果食物真的不夠,也給別人留一些。


Jenny:希望週五晚已瘋狂搶購的朋友們週末就不要再去搶購了。也留一點大米啊、廁紙啊給正常一週採購一次的人!親,買那麼多米,吃得完嗎?

順帶提醒一下,碳水化合物吃多了會胖的,記得加強運動哦!


夏先生:新西蘭是個小小經濟體,市場供需非常成熟穩定。只想告訴自己,這才是新西蘭。


確診病例和恐慌搶購,終究還是降臨到了新西蘭

新西蘭大超市有專給孩子在超市裡吃的免費水果(攝影:夏先生)


朱丹: 新西蘭是一個農業國。如果不封城的話。供應應該不會有任何問題。


確診病例和恐慌搶購,終究還是降臨到了新西蘭

2月29日星期六早上等著排隊進超市購物的人流 (攝影:朱丹)

木頭腦子超市搶東西這事兒反映出華人走到哪裡骨子裡都沒有安全感,這已經成了中華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了!


朱迪:現在這個非常時期,多買一點東西(特別是可以存放一些時間的)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搶購,不要太離譜。華人應該注意一下哦!不要只考慮自己,要想想別人的感受,就是出現了一個病人,值得這麼緊張嗎?

華人要入鄉隨俗,看看別人怎麼反應,要與大家共患難,不要只考慮自己。否則,會引起社會不滿。如果被種族主義分子和排華分子利用了,我們受到的損失就不是幾袋麵粉、幾包衛生巾和幾瓶消毒液的事了。

要穩定情緒,明白新西蘭政府和社會的性質;不入鄉隨俗,會引火燒身的。

另外,洋人超市貨品可以在網上訂購。


淑文: 我身邊的洋人朋友還在到處喝咖啡,沒事一樣,我有恐慌心理,這是真的,但暫時還沒有加入到搶購大潮裡,因為我相信新西蘭政府會有作為。


確診病例和恐慌搶購,終究還是降臨到了新西蘭

咖啡館的新西蘭人 攝影: 夏明


夏明:週末去超市購物補充日常用品,絲毫沒有感覺到因週五新西蘭官方確診第一例新冠病毒而恐慌的現象。沒人搶購,沒人帶口罩;咖啡店坐滿了人,一切秩序正常,淡定從容。


看見朋友圈裡發的華人在超市排隊搶購糧食甚至廁所紙,貨架被一搶而空,實在忍不住想吐槽那些自造恐慌之人,別再丟人顯眼了,新西蘭餓不死人!


確診病例和恐慌搶購,終究還是降臨到了新西蘭

EastridgeMall的消費者很淡定 攝影:夏明


理查德:毛芃你不妨寫一篇倡議書,呼籲華社是否可以不要這樣彷彿末日來臨般的感覺。


澳新是農業出口國,疫情蔓延只會導致大量農產品積壓,糧食短缺的危機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有些華人的恐慌情緒有點無厘頭了。


路人:怎麼說都沒用,這是滲透到華人骨髓裡的一種文化和肌肉記憶,從出生就有極強的不安全感;不僅僅擔心缺貨(大米麵粉確實依賴進口),而且預測漲價(後買的不虧了嗎?)

華人社會一向是先到的剝削後來的,不論身處何種環境,永遠把不穩定、不公正當成常態,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先搶佔資源再惡質競爭。

這是屬典型的牛鞭效應,會嚴重破壞供應鏈上游的正常生產和存儲。


下面這兩段是流傳在奧克蘭朋友圈的截屏,看似是一名超市工作人員的話。


確診病例和恐慌搶購,終究還是降臨到了新西蘭


確診病例和恐慌搶購,終究還是降臨到了新西蘭


任之: 新西蘭民防部門有一個緊急情況下的物資儲備清單,包括飲用水、食品等物資,並且建議每半年更新,防範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緊急狀態。

現在新冠病毒進入新西蘭,對公共健康和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民眾提前準備,儲備日常用品,完全是正常反應,沒什麼錯。

以新西蘭目前的醫療資源緊張狀況,如果疫情蔓延,後果恐怕很嚴重。

民眾提前儲備日常生活用品,預防可能到來的嚴峻形勢,相當於提前讓商家補充物資,有更長的反應時間,不至於事到臨頭時物資短缺。


風之都:這是一個自由的社會。採購多少東西,都是個人自由。未雨綢繆,這不是壞事。但是,我們要看看,這種焦慮在現有社會條件下是否必要。

可以想象的到,一窩蜂地去買,一定會給正常購物的人帶來麻煩,甚至擾亂別人的生活。這不犯法,但是不夠道德。因為還沒有物資短缺的地步。

大量採購,如果只是一兩個華人,那是個人行為。如果採購的華人多了,就成為某種無意識團體行為,形成搶購。如果貨架空了,其他族裔會得出結論: 中國人把東西都買空了,這裡會有一個社會後果。


淑文:部分華人的囤貨,已經超出了未雨綢繆那種,已經影響了他人購物的權利。

上個月,身邊幾個朋友建議買口罩消毒液備用,結果已經買不到了。小區的藥店工作人員說,一週賣完800盒口罩,貨補不及,洗手液就剩下3瓶。如果大家買僅僅是防備應急,不至於此。

每個人的自由應該以不影響別人的自由為前提,尤其是在大難面前,資源的供應是有限的,只買必要的,只存必須的,就不會造成恐慌。凡事要有個度。

有些華人之所以緊張,源於過去的生活經歷,心裡有極大的不安全感,可以理解。但也要想想其他族群人們的感受和購買需求,要互相有所包容和妥協。


低處的燈盞 :日本海嘯時,搶購的食鹽,幾年都沒吃完。現在病毒來襲,搶購的口罩,也許能戴幾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