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艳阳天151806385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生活于“开元盛世”却以布衣而终。因他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山水田园派

想知道孟浩然风格,就得先了解唐代山水田园派。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山水田园派以自然山水或农村等自然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他们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孟浩然经历对风格的影响

孟浩然生当盛唐,在23岁时隐居鹿门山。25到35岁间,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39岁时科举不中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曾应张说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玄宗命出见。

孟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孟浩然于是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江南的名山古刹。46岁时,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政治上的困顿失意,使他在痛苦失望后当年返回襄阳,以隐士终身。

诗风的清与淡

盛世求仕不得,万念俱灰,于是诗人就寄情于山水之间,陶醉于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因而他的山水田园诗显现着一种质朴的自然美,始终保持着自然美的诗歌境界。

我们来看诗人的一首轻快的描写田园生活的小诗《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如叙家常,显得轻松自然。“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只具鸡黍而无其他,不讲虚礼与排场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自然的表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幽雅恬静;下句是远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与外界紧紧相连,这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这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情绪看,这谈话一定是愉快的;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中。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简单的两句诗就自然而然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就这首诗看,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着“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情趣。

最能体现孟诗自然美的当推他的《春晓》。

《春晓》诗人抓住一瞬间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全诗语言平易浅近,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写景,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春风春雨,纷纷洒洒。

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

这首诗只描述自己的感受,没有说别的什么意义和感怀,同时,也不依仗什么华丽辞藻。它虽无鲜艳的颜色,但有“真彩”;它不用外饰,而且自然形成。风雨落花,鸟鸣春晓自然而然地呈现一种春天早晨绚丽图景,即此诗所具有的“真彩”。

总结:像《过故人庄》《春晓》一样,孟浩然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闲情逸致。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对孟浩然的风格归纳得就很好。

“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流云飞1981


作为盛唐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孟浩然对唐朝诗坛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唐朝三大诗人中,作为前辈的孟浩然是李白、王维的知交好友,并深刻影响了杜甫的诗歌创作。其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也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出生于湖北襄阳人,故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孟浩然是孟子第33代孙。孟子有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许孟浩然之名是为了向自己的这位先祖致敬吧。公元689年,武则天准备称帝的日子,孟浩然出生在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随后读书学剑,逐渐成长。在20岁的时候,前往鹿门山游玩。那里曾是东汉著名隐士庞德公隐居的地方,孟浩然因此写了一首诗《题鹿门山》,“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高耸貌)。”表达了自己对隐者高风亮节的缅怀追念、无限向往之情。3年后,孟浩然曾与同为诗人的张子容隐居在此一段时间。24岁时,孟浩然送张子容去参加进士考试,随后,自己也辞亲远游,漫游长江流域,并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希望能够出仕。后得知曾任宰相的张说被贬为岳州刺史,遂写诗《岳阳楼》以献,未果。这样漂泊数年,孟浩然日渐困顿,更加渴望能有人引进,虽然结识了襄州刺史韩思复、襄阳县令卢馔等,但仕途之门似乎一点也没有向他打开的意思。36岁时,得知唐玄宗在洛阳,孟浩然便前往寻找机会,虽然此时孟浩然已经诗名远扬,但仕途之路仍然毫无进展。次年,孟浩然结识李白,并成为莫逆之交。一年后,孟浩然游扬州,途径武昌,再次遇到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与之送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见李白难舍之情。也许孟浩然终于觉得干谒之路不通,在其39岁的时候,第一次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并赋诗《长安平春》,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渴望及第的心情。遗憾的是,科举不中。不过,此行也有收获,就是遇到了与之并称“王孟”的王维,王维比孟浩然小12岁,但因兴趣相投,很快成为忘年之交。擅画的王维还为孟浩然画像,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孟浩然虽然举进士不第,但仍在长安四处作诗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更是让满座倾服,为之搁笔。孟浩然曾有一次绝好的机会青云直上,可惜浪费了。据说他曾在王维家谈诗论画,忽然唐玄宗驾到,孟浩然避之不及,躲在床下。后来王维据实给玄宗汇报了,玄宗也听过孟浩然的大名,遂召见孟浩然,并叫他把自己的诗作念来听听。孟浩然吟咏的是《归终南山》,其中的句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让唐玄宗很是生气,他指责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诬我!”这次会面也基本上判了孟浩然仕进的死刑。孟浩然离开长安的时候已经41岁了,他辗转游玩于襄阳、洛阳、吴越一带,其间遇到一位叫曹三的御史与之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愿意向上举荐孟浩然,但孟浩然此时出仕的心意渐冷,遂作诗婉拒:“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随后,孟浩然继续在江南一带作诗会友,浪迹江湖。46岁时,孟浩然再次前往长安,并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给时任丞相的张九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从中可见孟浩然希望能够得到任用的心情。但最终未能如愿,遂回到襄阳家乡。第二年,襄州刺史韩朝宗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准备向朝廷举荐。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却和一批朋友喝酒谈诗。有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在先,这样怠慢怕不好吧。孟浩然说,此时只知喝酒作乐,哪管其它事情。遂放弃了这次机会。同年,李白前往襄阳,与孟浩然第三次见面。分手后,孟浩然进入蜀地,前往广汉一带游玩。孟浩然49岁时,张九龄贬任荆州长史,招其为幕府。这也许是孟浩然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出仕吧,但没干多久,孟浩然就离职了,随即归隐故居,不再出游。遗憾的是,没过多久,孟浩然患病,其背上长了毒疮,并日渐加重,卧于襄阳,不少好友前往看望。公元740年,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遭贬路过襄阳,前往拜访孟浩然,宾主相见甚欢。孟浩然也不顾自己背上的毒疮未愈,纵情宴饮,结果毒疮发作去世。享年52岁。孟浩然生当盛唐,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为唐朝的诗歌艺术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对此,李白也不禁赞叹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谢华


孟浩然生在盛唐,早年有志用世,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但应进士举不第,在仕途困顿和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世俗,以隐士终身。但他也算个风流才子,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准确地说,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有的诗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此诗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魚情。据说,这是孟浩然为了求职,向当时丞相张说自荐的诗句。很有气势的。可惜,有一次,张说丞相私邀孟浩然入内暑,适逢皇帝唐玄宗到此,孟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其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浩然一句不慎,得罪皇帝啦!自此,不用官啦,到处游山玩水,穷极山水之胜。

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的诗词创作题材也比较简单,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且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问世。诗仙李白曾经赋诗《赠孟浩然》,对孟浩然的评价很高啰!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读了这首诗,孟浩然自感心满意足啦!


平潭老兵曾7089889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语言特点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简介: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晚泊浔阳望庐山》《送王昌龄之岭南》。



爨鄉之音


孟浩然的诗主要是,清淡自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耶溪泛舟》)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

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

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

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福尔摩小黑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被称为“孟襄阳”,“孟山人”,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和王维有交情,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王维还为孟浩然画过画像的,可见他们两个人的交往至深。

我们在中学课本上也学过他的诗歌。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一直留在你脑海里。

孟浩然,未曾入仕,其实他年轻时也是怀揣梦想的,曾有这样的一首诗歌留下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是一首很好的洞庭美景诗,抒写了洞庭湖磅礴气势,雄浑宏大。同时也是投赠,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情真意切,得体自然,是一首不错的投赠干谒诗。

我们看孟浩然的作品风格,就是五言诗多,体裁是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的,诗风是清淡自然的,有洒脱自在的情致的高雅作品。


sddz以书润心


作为盛唐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孟浩然对唐朝诗坛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唐朝三大诗人中,作为前辈的孟浩然是李白、王维的知交好友,并深刻影响了杜甫的诗歌创作。其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也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出生于湖北襄阳人,故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孟浩然是孟子第33代孙。孟子有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许孟浩然之名是为了向自己的这位先祖致敬吧。公元689年,武则天准备称帝的日子,孟浩然出生在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随后读书学剑,逐渐成长。在20岁的时候,前往鹿门山游玩。那里曾是东汉著名隐士庞德公隐居的地方,孟浩然因此写了一首诗《题鹿门山》,“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高耸貌)。”表达了自己对隐者高风亮节的缅怀追念、无限向往之情。3年后,孟浩然曾与同为诗人的张子容隐居在此一段时间。24岁时,孟浩然送张子容去参加进士考试,随后,自己也辞亲远游,漫游长江流域,并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希望能够出仕。后得知曾任宰相的张说被贬为岳州刺史,遂写诗《岳阳楼》以献,未果。这样漂泊数年,孟浩然日渐困顿,更加渴望能有人引进,虽然结识了襄州刺史韩思复、襄阳县令卢馔等,但仕途之门似乎一点也没有向他打开的意思。36岁时,得知唐玄宗在洛阳,孟浩然便前往寻找机会,虽然此时孟浩然已经诗名远扬,但仕途之路仍然毫无进展。次年,孟浩然结识李白,并成为莫逆之交。一年后,孟浩然游扬州,途径武昌,再次遇到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与之送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见李白难舍之情。也许孟浩然终于觉得干谒之路不通,在其39岁的时候,第一次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并赋诗《长安平春》,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渴望及第的心情。遗憾的是,科举不中。不过,此行也有收获,就是遇到了与之并称“王孟”的王维,王维比孟浩然小12岁,但因兴趣相投,很快成为忘年之交。擅画的王维还为孟浩然画像,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孟浩然虽然举进士不第,但仍在长安四处作诗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更是让满座倾服,为之搁笔。孟浩然曾有一次绝好的机会青云直上,可惜浪费了。据说他曾在王维家谈诗论画,忽然唐玄宗驾到,孟浩然避之不及,躲在床下。后来王维据实给玄宗汇报了,玄宗也听过孟浩然的大名,遂召见孟浩然,并叫他把自己的诗作念来听听。孟浩然吟咏的是《归终南山》,其中的句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让唐玄宗很是生气,他指责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诬我!”这次会面也基本上判了孟浩然仕进的死刑。孟浩然离开长安的时候已经41岁了,他辗转游玩于襄阳、洛阳、吴越一带,其间遇到一位叫曹三的御史与之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愿意向上举荐孟浩然,但孟浩然此时出仕的心意渐冷,遂作诗婉拒:“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随后,孟浩然继续在江南一带作诗会友,浪迹江湖。46岁时,孟浩然再次前往长安,并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给时任丞相的张九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从中可见孟浩然希望能够得到任用的心情。但最终未能如愿,遂回到襄阳家乡。第二年,襄州刺史韩朝宗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准备向朝廷举荐。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却和一批朋友喝酒谈诗。有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在先,这样怠慢怕不好吧。孟浩然说,此时只知喝酒作乐,哪管其它事情。遂放弃了这次机会。同年,李白前往襄阳,与孟浩然第三次见面。分手后,孟浩然进入蜀地,前往广汉一带游玩。孟浩然49岁时,张九龄贬任荆州长史,招其为幕府。这也许是孟浩然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出仕吧,但没干多久,孟浩然就离职了,随即归隐故居,不再出游。遗憾的是,没过多久,孟浩然患病,其背上长了毒疮,并日渐加重,卧于襄阳,不少好友前往看望。公元740年,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遭贬路过襄阳,前往拜访孟浩然,宾主相见甚欢。孟浩然也不顾自己背上的毒疮未愈,纵情宴饮,结果毒疮发作去世。享年52岁。孟浩然生当盛唐,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为唐朝的诗歌艺术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对此,李白也不禁赞叹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华夏天空HXTK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


王志毅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的诗大多以田园诗为主,他是唐朝着名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孟浩然的是有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有隐居山林的安逸的,有旅途所见所感的,也有渴望入仕而不得的愤世嫉俗的,总的说来他的诗歌创作还是很多样的,但是尤其在山水田园上的成就最高,下面小编就具体介绍一下孟浩然的诗。孟浩然作诗擅长借助很多田园风光、山水壮丽、花草树木等景色,借这些景色来抒发自己感情,比如《过故人庄》,是孟浩然路过友人生活的村庄的时候写得。走进友人的家中,友人拿来好酒好菜招待孟浩然,一起聊些家常,酒过三巡,从友人家中的窗户想外望去。村子了一片安逸宁谧,每个人专注于自己手头上的事,孩子们打打闹闹,好不悠闲,还希望能在下次重阳节时和友人再像今天这样一起喝酒聊天,整首诗表面看是写村庄宁谧的生活,却也是孟浩然心里的折射,对这种生活的喜爱溢于言表,以及表达了和友人的真挚情谊。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动人。而另一首《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则是借洞庭湖的波澜壮阔,浩渺无边赞叹祖国的繁荣昌盛,借以表达自己的闲居无聊,急于入仕的焦急心情。孟浩然的诗总是能以最简单的词,表达最真的情。


一片叶子的故事


一 清淡自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二 丰富的山水诗歌意境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例,说孟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盛唐著名诗评家殷璠喜用“兴象”一词论诗,在评述孟浩然的两句诗时,也说“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见《河岳英灵集》)。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重“兴象”其实也是孟浩然诗普遍的特点。这通过几首不同的作品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宿建德江》这三首诗都写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异。第一首作于孟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他为自己的抱负能够有一试的机会而兴奋,曾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之类诗句。正是这种昂奋的情绪,使他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第二、三首均作于落第后南游吴越之日,前者以风鸣江急的激越动荡之景写自己悲凉的内心骚动,后者则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它们的神采气韵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绪感受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这是孟浩然写景诗的重要贡献。

三 创造性的诗歌表现

出入古近的体格饶有洒脱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诗创造性的表现之一。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另外,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例如《舟中晓望》诗,平仄声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两联不作骈偶,似古似律。胡应麟《诗薮》认为此类诗“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又如《夜归鹿门山歌》,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其篇制规模类似近体,并吸收了近体诗语言简约的特点,而突出歌行体的蝉联句法,读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来闍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孟浩然集》有诗267首,其中五言古诗63首,七言古诗6首,五言律诗130首,七言律诗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绝句19首,七言绝句8首。从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风外,全是近体诗,而五言律诗又最多。可以说他是盛唐诗人大量写作近体诗的第一人。但这些诗大都不能算是严格合律的近体诗。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还扬州》、《洞庭湖寄阎九》、《都下送辛大之鄂》、《与诸子登岘山》等诗,皆与五言律诗的对偶不合。但诗品家对它们的评价却相当高。严羽《沧浪诗话》就说:“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

近体诗的律式,在孟浩然之前的杜审言那里已经完全成熟了。杜审言也是襄阳人,他不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不沿着老杜的路子走呢?对此施补华《岘佣说诗》认为:“五言律有中二语不对者,有全不对者,须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初学人当讲究对仗,不能臻此化境。”这就是说,孟浩然五言律不合律有其深层次的美学原因。他追求自然美,是对初唐过多追求形式美的矫正。他把古风与近体来了一次整合,他的近体多为古风化的近体。将近体诗的格律精神与古风的自然平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一种“兴象玲珑”的艺术境界。读孟浩然的诗,看不到近体格律的束缚,而是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体格律,有不被近体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为第一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