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诗人”孟浩然为何备受李杜推崇?

王超


在诗歌极度繁华的盛唐年代,文人墨客们用自己的笔触挥洒出那个时代的印章,上流的文化盛世圈内,王维,张九龄,孟浩然,李白均为坐上宾客,他们泼墨绘书,高歌吟唱,渲染山河,成为盛世绝响。

但无论是在唐文化圈还是其他艺术领域,又或者是今天的生活圈子,都始终存在着"文人相轻"这一说法。在盛唐时期,作为从未入仕的布衣诗人,孟浩然的个人魅力远在其他诗人之上,他是那个时代诗人圈中的精神领袖,是连李白都仰慕三分的人物。

一、 布衣诗人,一生未官

在唐朝两千多名的诗人群中,孟浩然可以说是唯一一位自始至终从未入朝为官的知名诗人。自小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他,自诩为孟子第33代子孙,父母对他也是倾注了极大希望。而他自小便崭露头角,未及弱冠,便写下了至今尚在流传的《春晓》一诗,成为今天很多儿童牙牙学语的启蒙诗篇。少年便显露才华的孟浩然在县试中也是一举而过,可由于年少恃才傲物的性格,之后的他拒绝参加府试,这也就错失了绝佳的入仕机会,后来的他游历四方,广交好友,张九龄,张说,韩朝宗等人曾多次为其创造良好的机会,可均未成功,除了时机外,还与本人任性放达的个性有关。相传韩朝宗曾为他谋得一个向朝廷举荐人才的机会,可孟浩然却因当天与朋友欢聚而错过,可谓任性之至,无人能比。

或许上天注定他将与功名无缘,年入40的他又重燃对科举入仕的渴望,可这一次的长安之行却让他败兴而归。自此,孟浩然也便打消了登科入仕的念头,后归隐田园,过起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二、游历四方,广交挚友

年轻时候的孟浩然在科举不成的情况下,又与父亲结怨,娶了歌女韩襄客为妻,潇洒任性的他从不为世俗所锢。登科不成,亲情不就,便开始了自己的云游经历,巴蜀地区,长江流域皆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题鹿门山》,自此诗风基本定型,同时也打破了初唐以来文人专长的应制咏物诗篇,将诗歌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领域。孟浩然的洒脱率真,使得他和谁也能很快成为推心至交,我们所熟知的便是他与李白的莫逆之交,与王维的忘年交,同时襄阳令卢馔,大学士韩朝宗,当朝宰相张九龄,以及张说,王昌龄等大家均是他的圈中好友。晚年隐居襄阳的他在听到好友王昌龄将要路过此地时,全然不顾自己已身患痈疽,仍然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进行款待,后由于食用海鲜类相克食物从而导致最终不治身亡,这也使得王昌龄愧疚一生,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对待好友,孟浩然可以说是极尽自己之所能,倾力相助,因此,在那个盛唐文人圈内,没有人不愿意与他结识。

三、任性放达,精神偶像

对于孟浩然的诗歌艺术影响,不仅在当时的盛唐文化中卓然出众,即便后来的晚唐,以及南宋,北宋年代都有着众多追随者,像后来的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归有光等人就是沿袭孟浩然的田园朴素诗风,成为一代大师。在这众多的追随者中,尤属李白最为突出。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认知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们大多数人从小接触的第一首诗应该就是李白的,他的诗不同于杜甫的沉郁顿挫,现实气味浓重,相反读来朗朗上口,意气风发,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些充满着浪漫气息的诗句让人欲罢不能,充满斗志。如此狂妄不羁的李白也便只有孟浩然才能使其摧眉折腰。我们都知道李白和杜甫的关系是十分铁的,杜甫曾写下过诸多思念李白的诗篇,而李白为杜甫所写则寥寥无几,但对于孟浩然,李白从不惜笔墨。726年,在孟浩然40岁时遇见了年仅28岁的李白,此时的李白也正是芳华年龄,任性潇洒,但一见如故的两人很快便成为莫逆之交,随后的李白也多次写下送别,思念故友的诗篇,像著名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也成为为数不多的李白送别诗,而同样的对于孟浩然才气的敬仰,李白则直接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样直白有力的话语,或许是孟浩然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李白,他从不依附权贵,任侠仗气,这些在李白的众多诗篇中我们也能看出,像李白的"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以及面对高力士时蔑视一切,最终令力士脱靴,贵妃研磨这些常人看来无法做到的事情皆传自孟浩然,他所带给李白的主要是其豁达洒脱的人生观和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自我意识,这种人格精神是其他诗人所无法带来的宝贵财富,因此李白一直视孟浩然为"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除了李白,唐朝另一位著名的大诗人——杜甫也深受其影响,杜甫的《登岳阳楼记》,其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极类似于当初孟浩然所写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人在面对洞庭湖时均发出了共同的感慨,皆被其壮阔浩荡的场面所吸引,由此发出人生感慨。杜甫一生漂泊无依,其身世命运比起孟浩然来更加孤苦凄凉,但所幸有着前辈人的指引,在前进的道路上杜甫也一直以孟浩然作为精神旗帜,思想导师,他的崇儒精神,追求仕进的理念也深深地感染着杜甫,让他在人生困顿之际也能重燃对生活的热爱。

其实在当时的文化圈内,不止李杜,很多大诗人都是孟浩然的忠实追随者,这其中除了他本身的才华外,更主要的是他的诗风品格,其不畏权贵,任侠仗气,潇洒豁达的人生观才是更多人所推崇,欣赏他的重要原因。(一往文学作者:匡迪)


一往文学


孟浩然,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子第33代孙,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古代诗人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孟浩然生逢盛世,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和大多数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想法一样,早年也有有志于仕,但他运气不好,始终仕途劳顿,屡不得志,也曾为之痛苦失望,但他尚能自重,修道归隐,后来简直成了唐朝文艺圈的一股清流。

从生平来看,孟浩然要年长李白11岁,他们两在一起就是小鲜肉和型大叔的绝配,孟浩然一生不仅不媚俗世,而且诗风清逸。很早就赢得诗仙李白的赞许,李白也成了孟浩然的头号粉丝。那一年李白去孟浩然老家玩,两人一见如故,李白当即被迷倒,随赋诗一首: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吾爱孟夫子”、“白首卧松云”可见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是何等的洒脱逍遥。而孟浩然本人也确实生性恬淡,寄情山水,常常以诗会友。

孟浩然的思想和人品对诸如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后起之秀都有很大的影响。像李白的不依权贵的品格和侠士精神。孟浩然对李白的诗风上也有影响。

而至于生活中杜甫和孟浩然有无交往,还没有实证。


烹茶煮酒聊诗词


孟浩然孟公,名浩,字浩然。唐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盛唐另一位伟大的山水诗人王维合称“王孟”。因此,田园诗派又被后人称为“王孟诗派”。由此可见孟浩然的成就,绝非浪得虚名的。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位创作山水诗歌的诗人。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开拓者,山水诗歌在孟的诗歌中,已不再是山水的描述与临摹,也不是简单地加入一点点个人情感,而是采用了高超的表现手法,将山水与个人的思想情感、气质抱负等完美熔炼,糅合一起。山水也因此有了艺术形象,其中又饱含了个人的“意象”。山水诗歌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外,孟的诗歌有个人独到的清新自然的诗风,意境丰富,表现着力,又具创造性,兼有独特的美学观点,备受后人推崇。

综上,李杜皆欣赏孟浩然的诗歌。

例如:

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解闷十二首》: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另,由于孟不曾入仕途,因此有别称“孟山人”。


客家人行天下


杂文论坛:为孟浩然、李白、杜甫诗坛仙客异曲同工,妙笔生花赋词一首,略表寸心。《鹧鸪天》(思佳客):曲赋诗词四季花,平添七彩闯天涯。诚服李杜风光客,邀请山人品晚茶。出妙语,赛仙家,惊天神韵扫尘沙。江湖独步豪情在,舍弃功名感物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