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么样?

国史春秋


李承乾和北周宣帝宇文赟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他们都有一个集文治武功于一身的父亲,宇文赟的父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而李承乾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两人都被寄予厚望,以至于合格储君的压力压得两人喘不过气来,又摄于父亲的威严,于是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演员,对外一言一行合乎规矩,在内则偷偷释放自己的天性,天长日久之下,就会出现扭曲的、病态的心理。这种高压如果一旦有机会光明正大的释放,就会如宇文赟登基之后那般荒唐,如果一直得不到正常的释放,就会如李承乾后来那般荒唐。

宇文赟13岁被册立为太子,宇文邕对他的管束极为严格,不仅朝见举止和大臣们相同,而且不能有休息日,不能喝酒。除此之外,宇文邕对这个儿子还实行棍棒教育,如果宇文赟犯一点错误,宇文邕一面以可以立其他儿子为太子来威胁宇文赟,一面用棍棒打宇文赟,还派官员监督和记录宇文赟的言语动作,每个月都要上报。在这样的教育下,宇文赟学会了伪装,压抑着自己的天性,事事按照宇文邕要求的去做,“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

等宇文邕去世后,宇文赟毫无悲伤之色,迫不及待的继位,然后开始了荒唐的帝业生涯。他嗜酒如命,暴虐不堪,不到一年就把皇位传给了年仅6岁的儿子,然后继续他的荒唐生活,大充后宫,一口气立了五个皇后,极致的荒唐之后是宇文赟日渐掏空的身体,这位北周的天子年仅21岁就去世了。

与宇文赟相比,李承乾虽然没有接受棍棒教育但命运却更加的悲惨。李承乾生于619年的承乾殿,当时大唐刚立国一年,天下并未统一,但是统一的大势似乎已经形成,这个时候李世民嫡长子的出生必然是被重视的,李渊为其取名承乾,既有以宫殿命名的意思,又暗含了对大唐未来一统天下的期望。只是李渊也没有想到,他为李承乾取了这样一个名字,仅仅七年后,他就真的做了太子,肩负大唐的未来。

李承乾在幼年所受的教育一点不比太子李建成儿子的低,李世民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之后,就有了自己的班底,更是设文学馆,有了十八学士,李承乾就跟着十八学士中的儒学大师学习儒家经典。李世民在还没有夺权之前对李承乾的教育就丝毫没有松懈过。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上了太子之位,紧接着成为皇帝,而年仅七岁的李承乾做了太子,李世民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在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李世民虽然得位不正,但是大唐的江山有一半多是他打下来的,可以算作是个马上皇帝,又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因此他对李承乾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容不得一丝差错,为此他花大力气培养李承乾。而李承乾在最初的十多年里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太子,他聪慧、好学、明断、仁孝、尊师、心系百姓等等。

这个小太子在11岁上就被要求听讼,算是正式开始锻炼储君之能,在13岁就开始在李世民不方便的时候监国,同时不忘记读书学习,他写的治国方略为李世民叹服,这个少年在那个时候是那样的耀眼与完美,但是这只是表象的,实际上李承乾过的并不快乐,或许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他就是不幸福的,他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又被寄予厚望,他没有办法做自己,只能如一只木偶般接受父亲的安排。

李世民并非不爱李承乾,相反,作为一个父亲,李世民非常疼爱李承乾,作为一个皇帝,李世民又一心栽培儿子,但是李世民错就错在给李承乾的压力太大了,大到李承乾想自毁前程。所以我们看,李承乾在做太子的时候,前半段和后半段是截然相反的,前半段他是个完美太子,后半段他突然成了荒唐太子。造成这种前后大改变的就是李世民本人,再往细了说就是三样东西,一是谏臣,二是李承乾的疾病,三是李泰的野心。李世民为了更好的培养李承乾,给李承乾安排了很多的老师,他们负责教授太子知识,规劝太子,甚至监督太子,李世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让李承乾苦不堪言。

我们知道,贞观时期,李世民非常喜欢纳谏,魏征更是著名的谏臣,实际上当时不仅仅有魏征进谏,还有很多的专业谏臣,而其他大部分的官员也学着进谏,这是李世民希望看到的,官员们更是为了进谏而进谏,籍此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后者扬名于后世。不过,李世民有时候也神烦,他甚至有一次对长孙皇后表示想杀了魏征。连李世民这个规则的制定者都不能完全承受进谏带来的烦躁,那么还是少年郎的李承乾就更加接受不了了,李世民给李承乾派了那么多的老师,他们不停的向李承乾进谏,完全不考虑李承乾能不能接受,他们很多人也并不在乎李承乾怎么想,他们要的是李世民怎么想,李承乾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曾问孔颖达:“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但没有哪个大臣反思自己。李世民对于他们向李承乾进谏是很高兴的,只要进谏好了,升官发财的机会就来了,所以他们只是为了进谏而进谏,并没有真的好好教授李承乾,这让李承乾心里产生了逆反心理,天天被几个人轮番进谏,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搁谁谁都得疯,而李承乾也真的变得疯狂了。

李承乾一直算是体弱多病的,虽不至于耽误政事,但却是对李承乾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后期还有了足疾,这让李承乾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自卑心理,李世民不是没有安抚过李承乾,他曾公开表示绝不换太子,但是李承乾并不相信,尤其是在弟弟李泰越来越得宠的时候,李泰很得李世民的宠爱,而且野心也不小,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李泰和李承乾都是很清楚的,这也就给他们造成了一个错觉,即李泰也可以取而代之。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李承乾乖巧了十几年的性格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他完全失去了理智,荒唐事一件接着一件。

比如李承乾宠幸了一个十来岁的太常乐人,此人姿容俊美又善歌舞,很得李承乾的欢心,并赐名称心,李世民知道后杀死了称心,还连坐了十余人。而李承乾也怒了,他对于称心的被杀痛心不已,在东宫中大肆纪念称心,不仅树形象让宫人祭奠,又在东宫中起冢将其埋葬,赠官树碑,李承乾不停地为称心掉眼泪,这完全不是一个太子应该做的事。

比如他的老师们进谏,多了烦了,他竟起了杀心,派张师政和纥干承基去刺杀于志宁,结果杀手们看到于志宁在为母亲守孝,不忍心下手才放过了于志宁,还有张玄素,李承乾派出去的人也差点杀死了他。李承乾居然想着要杀死老师,要知道他曾经对老师是极为尊敬的。

比如李承乾喜欢模仿突厥人,说突厥话,穿突厥的衣服,让东宫的人扮成突厥人,把东宫弄成了一个突厥小部落,过起了突厥生活,玩得兴起的时候,李承乾突然吩咐:“我试作可汗死,汝曹效其丧仪。”然后就真的举行了个假突厥葬礼,李承乾表示将来做了天子,就要到突厥去真正当一个突厥人,做一个大将领,等等。

比如他喜欢和弟弟李元昌做一个游戏,即将士兵分成两队,全副武装起来相互攻击,如果有人不听,就吊起来抽打,死人事件时有发生。李承乾表示将来做了天子一定在禁苑中和李元昌大肆玩这种游戏。并说:“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

这样的荒唐哪还是个太子所为?当然李承乾也知道自己的荒唐,害怕李世民会真的废了自己让李泰来做太子,于是策划刺杀李泰,结果失败,又谋划着直接谋反夺位,当然这件事还没有施行就被李世民给发现了。

悲催的李承乾就真的做不了太子了,不过即便李承乾如此荒唐,李世民仍旧不愿意处死李承乾,只是将其废为庶人流放,而李泰也并没有上位,反而是晋王李治捡了一个大便宜,成为大唐的太子,未来又成为大唐的皇帝。


尚宫女史


李承乾(619-645年)字高明,唐太宗李世民长子,八岁被立为太子,不满足皇权晚到,杀同族胞弟,刺师长,争皇权,逼宫李世民,荒唐事情做尽,一生作死。

公元619年,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妃子孙氏为其诞下第一个儿子,李世民无比高兴,身为当爷爷的李渊也是万分激动,赐名“承乾”取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可以看出当时李渊,李世民对于这个孩子的看重。李承乾在公元620年,也就是两岁的时候,就被封为恒山王,五岁时候,父亲李世民请来文学大儒陆德明与孔颖达封为秦王府十八学士,拜为长子的老师,希望继承儒学经典,谆谆教导之,公元626年,李世民继位,八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大唐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此万众瞩目,逐渐开启了“作死”模式。

不得不说,唐太宗李世民是真的溺爱这个孩子,李承乾十一岁时(公元630年),唐太宗便有意锻炼他,令他“听讼”,“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十六岁时(公元635年),李承乾爷爷李渊去世,李世民诏令太子李承乾监国权知军国大事。这是真的直接储君上培养,然而荒唐创始人李承乾到底干了些什么?

公元642年李承乾怀恨同样有皇室争权能力的异母弟弟李泰,嫉妒父亲李世民同样宠爱恩施于他,遂令人暗中刺杀李泰,事情败露后,不念昔日李世民对他的爱护,打算勾结朝臣李元昌,杜荷、侯君集等人,起兵逼宫,唐太宗是真的心痛不已,失望透顶,爱子荒唐,溺爱孩子的李世民还是没有痛下杀手,直接先把李承乾幽禁在室内,还令朝中忠贞大臣日日劝解,痛改前非。

爱之深责之切,孩子犯了谋权犯上,觊觎皇权,不由说也是直接问斩,李世民绞尽脑汁保全他,希望朝中大臣领会他的意思,便问群臣太子犯下这样的错该如何处置,无一做声,最后是通事舍人来济解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这样李承乾作死的行径,得到了处罚,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公元644年,李承乾卒于黔州,唐太宗令葬之以国公礼。

一个荒唐人生的李承乾,一个溺爱护子的李世民,溺爱助长子,荒唐事尽绝。


无花台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呱呱落地以后,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早年时期的李承乾学富五车、知书达理,他曾是李世民的好儿子、群臣眼中最可靠的帝国接班人、更是世间女子心中的偶像。

早年的李承乾知书达礼,李世民对他也是十分满意的。

唐武德二年,李承乾出生,唐太宗登机后的两个,李承乾就被封为太子,那年他才八岁。而李承乾一直以来都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望,从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未来储君的典型。

“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等等,都是世人对他的赞美之词。对于未来帝王的接班人,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从那些唐朝大儒们都当过他的老师我们便可以看出,如:李纲、房玄龄、魏征等等。

而李承乾的尊师重道也被当时传为佳话,在担任太子老师时,李纲已经七十岁高龄了。贞观五年李纲去世,李承乾痛哭失声,为纪念老师,特亲自立碑。

在李承乾12岁之时,李世民就让李承乾在尚书省听讼,也让他学习处理国家政务,为以后的江山社稷打下基础。

贞观九年,李渊去世,在丧事期间李世民将一些政事交给太子处理。而太子都处理的很好,李世民对太子的表现也非常满意,以至于在以后如有外出,李世民已经放心让李承乾监国。

优秀的储君变成荒唐的太子

这一切似乎都来的很突然,一个被众人皆赞模范储君,莫名的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历史文献中对他的记载从贞观十年开始全都是负面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不但负面,更是透着荒唐,李承乾从一个仪表堂堂、温文尔雅的太子,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人畏惧的疯子。


  • “同性恋”风波

李元昌,也就是李承乾的叔叔,为了巴结李承乾,就送了一名太常乐人给他,此人长得十分的妩媚,他对这名乐人是非常的喜欢。

文献记载:

“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

其实在古代,王公贵族对于恋童这样的事很正常,但对于一个未来的皇帝,这样的事就不能上台面了,这毕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脸面。

当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后,气的七窍生烟,下令弄死了称心,而李承乾也因此痛心不已,每日混混僵僵,还称病数月不上朝。

  • 残暴嗜血

在李承乾变了个人之前,他是非常尊师重道的,但之后的行为让人瞠目结舌。后来的李承乾完全听不进老师们的意见,甚至就连老师张玄素直言时,李承乾还恼羞成怒想杀死张玄素。

(张玄素像)

李承乾还经常模仿突厥人的行为,想象自己是草原上的突厥可汗,在宫中把自己的头发弄成辫成突厥人那样,然后用五个狼头做幡旗。

吃饭时也学习突厥人那样,直接用佩刀割肉往嘴送,甚至对人说,如果我当皇帝了,当释放我心中的欲望,杀光那些无理的进谏者,杀他几百人,看他们还敢不敢进谏。

  • 起兵谋反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觉得李世民偏爱李泰,自己的太子头衔受到了威胁,于是想刺杀李泰。而最终刺杀李泰未果,事情败露后起兵逼宫,其结果就是被镇压,之后李承乾被废庶人,那些参与谋反的大臣也被李世民杀的人头滚滚。

是谁逼疯了太子,让他变得如此荒唐?

在李承乾的17年太子生涯中前后的性格突变,很多人认为是他后期的不求上进、又有奸臣的唆使,以及玄武门之变的影响等等。当然,太子的性格变化如此厉害,肯定有来自多方面的原因,而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

除了上面说原因,我觉得唐朝那些肱股之臣的直言进谏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他们对李世民都胆敢冒犯直言,更别说对李承乾这个太子了。

李世民是经历过腥风血雨之人,他有的自身的宽宏大量,而太子是温室中的花朵,其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高傲。别说是太子,我估计就算是一般人也受不了这些大儒们这样指着鼻子骂,而即便是当朝太子被骂只能低着头说:“学生知错了”。

况且太子的老师十几个,经常被这样骂不疯才怪,更别说当时的李承乾十七八岁,正值叛逆期的时候。因此,他才会在宫中说:

“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太子变荒唐,李世民有着最大的责任

让李承乾变得荒唐的最大原因就是李世民了,这主要还是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李世民自己是个集政治、军事、谋略为一身的皇帝,他久经沙场,见惯了人头滚滚的场面,因为自己被人称为“天可汗”,所以他也需要一个像他一样英明的人来做皇帝,这就导致了他给太子的压力过高。

作为太子,其言行举止、嬉笑怒骂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官家规定,学业、政事等有十来个老师轮番教导,这本身的压力就非常大,但李承乾都忍下来了,其目的就是为了李世民死后可以当上皇帝。

但偏偏后期的李世民对储君谁来做的态度又模棱两可,这里让李承乾当太子,那边对李泰又十分厚爱。太子从小到大一路紧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怕做错事丢了太子的位置,而李世民给他的感觉就是太子的位置很危险。

在长期的压力达到顶点后,就开始了爆发,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好的心理导师为他开导,反而是那些奸臣在背后怂恿,然后就是彻底的疯狂而荒唐了,在这种情况下李承乾不谋反才是怪事。


大国布衣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自小被立为太子,是真正的天之骄子。说起来李承乾小的时候聪明伶俐,李世民很是喜欢,一心想把他培养成出色的王位继承人。这位先天、后天条件都十分优良的人究竟是怎么堕落的呢?

首先,严师未必出高徒。

李世民爱子心切给他请的老师都是严师,一开始李承乾表现的还不错,阳光心态积极向上,得到了老师和大臣的一致好评。也许是老师们对他的期望过高,不能允许他出一点错,否则就严厉批评甚至苛责,但这样的教育方法不是对每一个人都适用。

经常的苛责让他难以接受,甚至出现了逆反心理,他学会了阳奉阴违,在父亲面前恭顺有礼,出了朝堂寻欢作乐。

母亲的去世,让他失去了庇护,再加上腿疾,使他本性中顽劣的部分开始暴露出来。

如果这时候有人能对他好言相劝,可能他不至于有后来那么多的荒唐行为。可是大臣们却没有给过他机会,对他的错误只会一味严苛的指责,好像不这样做就不尽责一样。

装修个房子,就有人批评他过于奢华;和宦官玩闹,就有人将他比作秦二世;稍有错误就有人犯颜直谏,恨不得李承乾能马上听他们的,改掉所有的缺点,成为他们心目中完美无缺的太子。

这时候的李承乾已经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任他们摆布了,一味苛责的结果只是让他在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吃喝玩乐,豢养男宠,还有什么是他没做过的。

吃喝玩乐那都是小事,他还喜欢上一个男人,经常与他厮混在一起。据说这个被他叫做称心的男人,不仅姿容秀美,还能歌善舞,很得李承乾的欢心。本来大唐民风开放,豢养男宠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他是太子做这事那就是皇家丑闻,李世民绝不能容忍,于是一怒之下将称心杀了。他很伤心,虽然在李世民面前敢怒不敢言,背后却更加荒唐起来。

他开始喜欢胡人的服饰,剪彩绸做跳舞的衣裳,敲锣打鼓日夜不休。还召集一些逃亡的奴隶建立蒙古包,成立部落。自己装作死去的可汗,让众人哭泣,让马奔跑环护,还扬言:“我当了皇帝,一定要尽情享受所有乐趣,有人规劝,立即诛杀,杀到那些人再也不敢乱说为止。”

从这些话里可以感觉得到他对那些动辄苛责他的朝臣们有多厌恶,当然他的这些荒唐的言论无一例外会被朝臣汇报给皇上。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虽然李承乾做了那么多荒唐事,可是李世民并没有想过废了太子,这毕竟是他的第一个儿子,他在李承乾的身上倾注了太多心血,他以为只要他严加管教就可以让太子走上正路。

但李承乾并不知道李世民的想法,他看到李世民对李泰的看重并不在他之下,而李泰早有争夺皇位之心,他不想坐以待毙,于是在暗杀李泰失败以后,铤而走险逼宫谋反,他的结局可想而知了。

帝王之家讲究权利制衡之术,李世民对李泰好可能是真的喜欢李泰,也可能只是故意让李承乾有危机感从而奋发图强。可惜他们都不够了解对方,明明手里是一把好牌,最后却以惨败收场。


疯小鸟


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的妃子(长孙皇后)生育了嫡长子。因为在太极宫承乾殿出生,取名叫李承乾,也是唐高祖李渊为他这个嫡孙亲自赐名的。

武德三年,还是婴儿的李承乾就被封为恒山王。五岁就迁封中山王,后来唐太宗登基,改元贞观后两个月,将时年八岁的承乾立为太子。唐太宗为了培养太子也是不遗余力,先后为他选择如:李纲、房玄龄、魏征等初唐名臣作为老师。可想而知唐太宗夫妇对自己长子寄予了极大的厚望。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剧照)

作为太子李承乾,那么讨李世民器重与喜爱,怎么会被废去太子之位,他到底做了哪些荒唐之事?


李承乾从小很聪明,还有名师教导,在十几岁就能代父断理国事。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而李世民忙于政事,无人来管教太子。加上脚疾行走不便,心里非常自卑,李承乾便有“叛逆心理”,于是李承乾开始痴迷玩乐,用宦官、养男宠、信道士。

(李承乾剧照)

一、比较著名的李承乾的同性恋事件,他作为太子储君,却宠幸一个男宠,并且称呼他为“称心”,虽说“龙阳之好”在古代的皇室、贵族里面也不少见,但总归是一件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尤其是在李承乾已经有太子妃的情况下。李世民知道后非常愤怒,便杀死了“称心”。

二、李承乾没有体会到父亲的用意,也没有收敛。在“称心”被杀后,李承乾悲痛不已,在东宫辟出一个房间,供着“称心”的塑像,早晚焚香祭奠。

三、太子李承乾沉寂在他的男宠死后的阴霾中,接连几个月都是以身体抱恙为借口,不去参加早朝,在他身边的大臣都前来劝解,他不但不听而且还把这些劝解的人给杀了。

(李承乾与称心剧照)

四、当初李世民与突厥达成屈辱的渭水之盟,三年后李靖率军灭了东突厥,报了当年渭水之仇。而李承乾特别迷恋突厥人的生活,在东宫要求下人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进行突厥歌舞表演,还亲自扮演突厥可汗,在东宫演绎着突厥的生活场景,还扬言自己继承皇位后,会带领着军队投身到突厥可汗帐下。

五、李承乾因为妒忌心作祟,觉得他父皇宠爱三第李泰,会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会。于是他就想除掉他弟。而在刺杀李泰失败后的情况下,李承乾起兵逼宫,效仿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结果却不同。结果被镇压了,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两年后死在流放之地。

(图:玄武门之变)

总结:李承乾这么多荒唐行为,跟他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在他年幼的时候,被迫离开父母,住进东宫。父亲对他格外严厉,还经常外出征战,娘亲又离得远,他特别需要父母的陪伴,关注和认可。偏偏父母特别宠爱自己的弟弟。

对十几岁李承乾来说,生在帝王家,还是贵为太子,多少双眼睛注视的他,而足疾带给他深深的自卑感,身上背负的压力是何等的巨大。面对这些人生难题跟压力,李承乾选择了“荒唐”。


历史红尘


不得不说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之深,从李世民为他们二人的儿子的名字上面就可以看得出来。“承乾”有着承载乾坤,继承大统之意,“泰”有着国泰民安之意,“治”有着治理天下之意。


作为嫡长子的李承乾,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被李世民定位太子,李世民在他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而早期的李承乾也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展现出了相当高的天赋,

但是,后来他却变得越来越荒唐。李承乾性格大变,是从长孙皇后去世后开始的,而由于后来他还变成了“瘸子”,对于皇室成员来说,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李承乾的瘸腿,又让他产生了特别大的自卑感,这就更加剧了李承乾性格的改变。

那么,李承乾性格转变后究竟做了哪些荒唐事呢?

一、首先李承乾最开始做的就不顾自己太子的身份,不听老师教导,大修宫殿。甚至因为自己恩师严厉管教他的原因,派人前去刺杀他的恩师于志宁。


本来李承乾出身太子,不愁找不到女人,并且他也确实是有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但是,在他性格大变之后,却开始沉溺于男伎,性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居然养起了“男宠”。当年很多人都劝说李承乾不要这样做,可他却对此置若罔闻。

事情传到了李世民那里后,李世民曾下令杀掉了他所有男宠,但他却在行宫之中明目张胆的为那些男宠修建起了墓碑,而且自此称病不上朝。

二、接着,众所周知老李家是有突厥人的血统,而发展到李承乾这里,他对突厥人的那些生活习惯乃至生活方式达到了一种“痴迷”状态,整天生活在突厥人的影子中。


他在自己的行宫扮演起了突厥大汗,过上了草原牧民的生活,架帐篷、点篝火、烤羊肉等等。更荒唐的是,李承乾还演起了突厥大汗“突然身亡”的一幕,随后命令府上的那些下人们扮演突厥百姓,围着他的尸体痛哭,以示对他的悼念。

三、李泰在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中排行第二,是李承乾的二弟,有一次李泰写了一篇名为《括地志》的文章,李世民读了之后,对李泰大为赞赏。

这件事传到了李承乾的耳朵里,李承乾心中立刻就产生了对李泰的仇恨,认为李泰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的太子之位。


于是李承乾居然对自己的亲弟弟痛下杀手,派刺客前去刺杀李泰,只不过刺客最终失手了。

而在刺杀李泰的行动失败之后,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已经大白于天下,但此时的他并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而是集合了侯君集等人,铤而走险谋朝篡位。

但李承乾在玩阴谋上,根本不是李世民的对手,被李世民察觉,李世民痛彻心扉,最终狠心将李承乾打入冷宫。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李承乾其实已经不能用“荒唐”形容了,完全可以称他为“丧心病狂”。本来早年的他发展的相当不错,不仅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点培养,还早早被立为太子。但不料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令人唏嘘。


夏目历史君


承乾,承载上天赋予使命的意思;作为太宗的嫡长子,八岁时即被立为太子,太宗在他十二岁时,亲自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对他寄予厚望;而作为太子的李承乾确实天资颖慧,奋发有为,不孚众望!但为什么后来没走向九五至尊就黯然失色了呢?



1.自从贤惠的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承乾神情大变,后来又得了脚疾,自卑感加剧,引发心理变态;年龄轻轻就广修宫室,不顾身份与宦官嬉戏,而且听不进老师的教导,自甘堕落、不求进取,还私下派剌客去暗杀自己的老师于志宁。


2.本已有了妻室儿女,却醉心于“美姿容,善歌舞”的男伎,还有断袖之癖的嫌疑,竟絭养男宠“称心”,并与之同吃同睡同畅玩,任何人的劝诫他都置若罔闻,根本忘了自己重任在肩;李世民听说后,杀死了其男宠称心,李承乾却明目张胆地在自家花园立了一块墓碑,动辄去哭悼亡灵,后来竟至茶饭不思,称病不上朝,颓废糜烂至此。

3.李承乾一度迷恋上了突厥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他弄来一批面似突厥人的侍从,扮演成“突厥部落百姓”,把东宫装饰成草原,架起帐篷,点起篝火,放下太子架子,亲自杀羊烧烤,然后与“部落子民”分享; 还意犹未尽,自己又打扮成“大汗”,然后两眼一闭,倒地装死,让部落民众们骑着马围着他的“尸体”呼天抢地地痛哭,并要求割破自己的脸,以示对“大汗”沉痛的哀悼;这还没完,又 一跃而起,信誓旦旦地对众人说:我一旦登基了,就去突厥当个将军;荒诞啵?我的妈!快把长孙皇后气活了。



4.他的才华横溢的胖弟弟魏王李泰,因主编《括地志》受到李世民的嘉奖后,李承乾没心思去突厥当将军了;他深知李泰不是省油的灯,早有取自己而代太子的意思,他丧尽天良,处心积虑地暗中派刺客去刺杀魏王;但李泰意气风发之余,加强了防患,刺客终于失手。


暗杀事件即将暴露于天下,李承乾决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竟丧心病狂地联手侯君集等准备起兵逼宫,这次彻底玩完!

他忘记了自己的亲爸是玩阴谋的鼻祖,光彩照人的皇位就是玩了“玄武门政变”得来的,你这雕虫小技怎能瞒天过海?事儿尚在酝酿之中,就被英明神武的李世民洞察到了,李世民痛彻心扉后,把李承乾贬为庶人幽禁起来。


李承乾,曾是大唐美好的未来,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精神寄托,万众瞩目的领袖的接班人,就这样成了平民百姓,两年后死于流放之地!


希望星晨58298869





答: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八岁之时被立为太子,二十五岁被废。

到底是因为荒唐而被废,还是因为被废而被涂抹上荒唐的色彩?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毕竟,为了维护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武神明形象,必要的艺术加工是不可少的吧。

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史书上几条关于李承乾“荒唐”事迹的记载吧。

一、“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即李承乾有龙阳之僻,喜娈童;

二、向往突厥人的生活,在宫中“辫发羊裘而牧羊,作五狼头纛及幡旗,设穹庐”,“敛羊而烹之,抽佩刀割肉相啖”。甚至模仿突厥部落争夺牧场的场景,“布陈大呼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

三、不听师长劝谏,扬言:“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

别的不多说,单说第三条,自己身为储君,竟然扬言日后成了天子就要怎么怎么样,这种话,颇似三岁孩童赌气时的口吻,根本就不像是史书记载里“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的太子李承乾,更不象是十二岁就在尚书省听讼,十五岁就独立处理政务,并在李世民外出时便居守监国的太子李承乾。

至于说,反感中原文明、向往突厥野蛮生活,以及娈童等怪行,那是想怎么黑就怎么黑了。

有人说,李承乾本来是神童,是后来被逼疯了,这才出现了如此怪诞的行为的。

《剑桥中国隋唐史》也是这么说的:“承乾的行为显得在某些方面不正常和有失体统,他很可能是精神失常。”。

那么,李承乾是怎么被逼“疯”的呢?

他们说,主要是李世民对他要求太严格了,李世民本身是千古一帝,一心希望自己的继承者青出于蓝,更胜自己,不但是高要求、高规格地对太子进行训练,有时候还严酷到了变态的地步,远远超过李承乾的承受力,终于招致李承乾精神崩溃,成了个失心疯。

这个说法有点问题。

如果李承乾真是个疯子,那么,其说话必然乱七八糟、行事必然颠三倒四,甚至所说、所做,正常人根本无法理解得了。

但是我们看,李承乾所做的最“疯狂”的事,无非是联合侯君集等人叛乱,意欲拉李世民下台。

这件事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从酝酿到谋划、到行动,全都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全看不出李承乾是疯子、精神病的迹象。

而且,仔细想一下,侯君集等人全是久经沙场、饱经风浪的人物,如果李承乾真是个思维混乱的疯子,他们还会跟着干吗?

所以说,李承乾密谋造反之事虽然“疯狂”,但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他是属于缺失了基本辨识能力、对自己行为不能负法律责任的精神病患者。

对比一下清康熙帝的废太子胤礽,情况也很类似。而且,雍亲王胤禛即位后,也有抹黑过胤礽的行为。

所以,史书上所载李承乾在东宫搞出的一系列荒唐事,有可能是史家的故意编排。

话说回来,李承乾已经早早册封为太子,成为了帝国继承人,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去做谋反之事呢?

其实,在这一点上,清胤礽比李承乾更“疯狂”,他是废而又立,立而又废,两立两废,且两次被废,都是意行“大不逆”之事。

现在,很多人都骂李承乾、胤礽傻,以卵击石、自毁前程、自取灭亡。

实际上,那是屁股决定脑袋,不,准确地说,那是屁股所坐的位置决定了脑袋的思维方式。

李承乾、胤礽坐在太子那个位置上,所面临的险情使他们不得不那么做——胤礽接连两次做相同的事,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胤礽当时处于“九龙夺嫡”的斗争中心,为求自保,不得不拼死奋起作最后一搏。

李承乾所遇上的杀气虽然没有“九龙夺嫡”那么重,那么凌厉,但也足以让他窒息。

话说,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除了生下长子李承乾之外,武德三年(620年),又生下了次子李泰。

这李泰“聪敏绝伦”,智商似乎超过李承乾,故得唐太宗李世民“特所宠异”。

补充一下,李承乾是个跛子,略欠人君之风范。

李泰不但得李世民深爱,也得高祖李渊所喜。李泰出生满月,就被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 次年进封卫王、授上柱国。

注意,李泰所封为正一品卫王,而不是从一品的嗣卫王,地位与当年李元霸同。

李世民登基后,更是变着花样地恩宠和加封李泰。

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改封年仅九岁的李泰为越王,再封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督十六州军事扬州刺史,后又再加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共二十二州。

贞观八年(634年),李世民让李泰兼领左武候大将军,再授予雍州牧之职。

当时的雍州即是京兆府,大唐王都所辖之地,所以,李泰又顺理成章地兼任了掌管西京长安的长官。

贞观十年(636年),李世民改封李泰为魏王,遥领相州都督,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余官如故。

也在贞观十年,李世民“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

“就府别置文学馆”,是李世民在秦王时代所做的最引为自豪的事,他如此安排李泰,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最最过份的是,贞观十六年(642),朝廷每月对魏王府的料物供给超过了东宫。李世民还下诏让李泰逾制徙居武德殿,好与自己朝夕相处。

武德殿紧靠东宫,李泰一旦搬入,就隐然形成了威逼东宫之势。

所以,魏征极力谏止了此事。

但魏征谏止得了李泰不搬武德殿,却无法阻止得了李世民对李泰的爱。

李世民对李泰万般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只要一天不见,就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互传书信,互诉衷肠。

李世民对李泰的爱,已超乎寻常,用褚遂良的话来说,那是“爱之逾嫡,嫡庶不分”。

李世民甚至还当众说出了“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之类的话。

所以,《旧唐书?韦挺传》记:“时泰有宠,太子承乾多过失,太宗微有废立之意”。

李世民既然是这样一种表现,李泰和李承乾都不是傻子,都会作出本能的反应。

李泰野心勃勃,不断谗害李承乾,以为只要把李承乾搞垮,大唐帝国的万里江山就是自己的了。

李承乾惶惶不可终日,先是试图暗杀李泰,不成,便密结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大将侯君集等人谋反。

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地位本来就牢不可破,而在人望、能力等诸方面,自幼长在深宫之中的李承乾,又如何与身经千锤百炼的李世民相比?

谋反事败,各种黑就纷至沓来,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李承乾,是个可怜人。


覃仕勇说史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自从出生便抓得一手好牌,但是最后却被他自己打个稀烂,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据史书记载,武德二年,当时还是秦王妃的长孙氏为李世民生下第一个儿子,因为出生在太极宫承乾殿,唐高祖李渊以殿为名,亲自取名为“承乾”。

武德三年,尚在怀抱中的李承乾便被爷爷李渊封为衡山王,武德七年,李世民率兵平定王世充又立下大功,李渊在对李世民封无可封的情况下,把李承乾加封为中山王,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逼迫李渊封他为太子,同年九月,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次月封年仅八岁李承乾为太子。

可以说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得来不费吹灰之力,李世民也大力栽培他,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家大师任命为太子老师,让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家文学,同朱元璋大力栽培太子朱标一样,李世民把自己重臣都让其在太子府兼职,如房玄龄,魏征等人,但是成年之后的李承乾慢慢的开始叛逆起来,甚至最后想要效仿父亲李世民逼宫,最后惹的李世民大怒,废李承乾太子之位,贬为庶人。

自贞观十年开始,李承乾便渐渐的开始荒唐起来。

一迷恋突厥文化

李承乾不知道那根筋搭错了,突然开始喜欢突厥文化,模仿突厥人游猎,每天带人去猎场打猎,并且招募了一批流亡罪犯去偷民间百姓的牛羊,还专门打造了八尺高的铜炉和六隔大鼎,亲自下手宰杀并烹煮牛羊肉,和他们一起吃掉,李承乾还喜欢学说突厥语穿突厥服饰,还说将来他要是当了皇上,要带来几万人去打猎,还要散开头发做突厥人,投到突厥阿史那思摩部下,做一位将领,不会比其他人差,要知道当时突厥与大唐可是死对头,身为当朝太子,李承乾的行为可真实够奇葩的。

二宠幸乐童称心,玩同性恋

李承乾宠幸太常寺的乐童称心,与他同吃同住,李世民听说后大怒,把称心抓起来杀死,李承乾专门在东宫盖一座房间,里面挂上称心的像,早晚祭奠,徘徊在室内,痛哭流涕,又在宫苑内堆成一个小坟,私下赠予称心官爵并树立石碑。

三不听劝谏,刺杀老师

身为当朝太子,如此荒唐不误正业,李承乾的老师们当然要劝谏,东宫少詹事兼右庶子张玄素常常上书劝谏他,李承乾非常恼怒,派人乘张玄素上早朝的机会,暗中用大马棰袭击他,差一点把他打死,于志宁上书直言劝谏,太子李承乾勃然大怒,派刺客去刺杀他,刺客进入于志宁的家中,见志宁躺在苫席上,头枕着土地,终于不忍心杀他而罢休。

李承乾的行为李世民都有所了解,见他没有悔改的意思,李世民越来越不喜欢太子,李承乾自己也知道,动辄几个月称病不去朝见李世民,父子之间隔阂越来越深,也让李承乾日益不安。

但是李世民心中并没有废掉太子的想法,但是李承乾却不这么认为,他打算效仿父亲李世民,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李世民痛心无奈之下,只得将他幽禁起来,李承乾的行为,虽然让李世民感到失望,他为了将李承乾培养成为合格的太子,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与精力,但是李承乾终究是长孙皇后所生的长子,李世民也不忍心处死他,将他废为庶人,后来被流放到黔州,次年李承乾病死。

纵观各朝史书,各朝各代被的废太子很多,这些太子地位处境待遇可比李承乾差多了,几乎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结果还是被废,而李承乾呢?打打闹闹使劲作死,最后还要谋反,结果是一手好牌让他打的稀烂,最后被废太子之位,也完全是咎由自取。


一个老男人历史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为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作为嫡出,又是长子,李承乾自然就成了大唐帝国的太子及储君。

李承乾的脚有点跛,是个瘸子,但李承乾很聪明,又是长孙皇后所生,因此一开始很得李世民宠爱,为此注重家教的李世民给李承乾选了当时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作为李承乾的老师,比如有李纲、李百药、房玄龄、孔颖达、张玄素、杜正伦等。但李承乾是个纨绔子弟,经常有荒唐之举。
▲李承乾剧照


李承乾的荒唐举止有很多,比如:

第一,李承乾因宫里生活无聊,就让一些奴隶去偷民间的牛马,然后亲自宰杀煮食。

第二,李承乾很喜欢学突厥语、穿突厥的服饰(当时突厥可是大唐的敌对势力),之后又仿效突厥人制作五狼头纛及幡旗,设置账庐,而李承乾则坐在里面宰羊烹煮。

还有一次,李承乾假装死掉的突厥可汗,然后自己躺在地上装尸体,让手下人割脸,围着他哭。过了一会儿,李承乾又坐起来,对众人说:我要是当天子,一定要带着几万军队去骑猎,然后全部散发去做突厥人,投身到阿史那思摩部下,做一个骑兵将领。


第三,喜欢搞“同性恋”。

李承乾喜欢一个名为“称心”的少年,经常宠幸他。后来被李世民知道了,就把称心等人全给杀了,而且还严厉责骂李承乾。

李承乾不仅不思悔改,还在东宫内专门给称心修了一个房间,里面供着他的画像,甚至还给他修了坟墓,早晚祭奠“痛哭徘徊”。

第四,不顾手下死活,只为一时欢快。

李世民有个异母弟弟李元昌,和李承乾简直臭味相投,两人经常在一起玩,他们把手下的人分为两队,然后两人各领一队,让手里的人披上氃甲、拿着竹捎互相厮杀。如果李承乾觉得哪个手下作战不给力或者不能让李承乾满意,就将他的手脚绑起来,然后用树枝抽打,有不少手下还被活活打死。

第五,老师责骂,就派刺客刺杀。

李承乾喜欢到处游猎,不喜欢学习,还经常在东宫里击鼓玩乐,声音都传到了宫外,为此身为老师的张玄素就去进谏。而李承乾本人则非常恼火,不仅当众怒骂张玄素,后来还派刺客去刺杀张玄素,搞得张玄素身受重伤,险些因此丧命。

还有一个太子老师于志宁也经常跑去劝谏李承乾,李承乾同样很恼火,就派了刺客纥干承基和张师政去刺杀于志宁,结果两个刺客一到于志宁家中,刚好看到于志宁为母亲守孝,自己则睡在庐草上,两人觉得于志宁是个孝子,结果又不忍心伤害他。

于志宁因此侥幸逃过一劫。

后来李承乾察觉出父亲李世民要立自己的四弟李泰为太子,而且李世民对自己的态度越发冷淡,就准备和李元昌等人发动政变。

还没有造反,李承乾的五弟李祐就率先在齐州发动兵变,不过很快就被平定了。在审问该起谋反案中,无意间牵连到了李承乾的心腹纥干承基,而纥干承基为了活命,就供出了太子要密谋造反的事情。

李世民知道后大为吃惊,经长孙无忌等人查实无误后,李世民就把汉王李元昌赐死,而李承乾则被废为庶人,后来流放到黔州,谋反事发的第二年(644年)就死了。

总的来看,李承乾其实就是一个宠溺过度的孩子,有此结局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