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進入國企的你,現在怎麼樣了?

聆聽縉雲墨跡的柔暖


國企並沒有外邊人想的那麼舒適和舒服的。

我大學一畢業就進了國企,已經是24年工齡的老員工了。國企改制後,壓力也很大,必須跟上企業發展和擴張的步伐。

有嚴格的考核機制,每年按績效產出考核比例,評出考核等級SABCD,百分之五末位淘汰比例,逼著自己努力工作,不能混,混是沒有前途的。

但國企平臺較高,只要你想幹事,能幹事,而且情商也高,晉升機會很多。

國企改革後,待遇和養老保險還是五險二金,而且企業繳的比例也高,這一點比私企要好。

個人感覺,在國企工作,也是比較公平公正的,大部分管理和技術人員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人員素質教育較高。

做管理工作多年,也算是還好吧。三線城市,年薪十幾萬,個人感覺企業給了我機會和機遇,而自己也為企業奉獻了青春和年華,愛自己的廠也愛自己的崗位。


無法到達的風景


說實話,我就是通過校招進入的國企,我也負責國企的校園招聘工作。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招聘進來的那些學生,他們對於所在的國企,並不是很滿意。

說實話,我所在國企,工作壓力變得越來越大了。由於我在公司還算比較有親和力,有一位入司兩年的學妹,跟我吐槽她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了。

隨著國企的改革,我們國企的工作壓力也是越來越大,由於她在業務部門工作,所以工作壓力非常大,據她說,她已經三週沒有休息了,這一週,他們領導說爭取本週六日讓大家休息一下。

她聽了之後,特別不是滋味,不管在哪裡,週六日都應該是要休息的,現在說的反倒是爭取來的權利。最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國企的工資並不高,他們拼了命的幹活,每個月的工資也只有三千元。

凡事就怕對比,最讓她扎心的事情,是她男朋友也在國企工作,但是這一家國企的工資很高,工資七八千,補貼福利也很多。和她合租的一個公務員女生,每天下班比她早,工資還要高一千,所以,在多方對比下,她對單位早就死心了,早早開始準備公務員考試。

此外呢,今年招聘進來的那些學生,也早就按奈不住了,也看到了現在的國企算是一個坑。一方面是工資漲幅有限,漲薪看得不是工作量,而是工齡,年輕人漲不了多少錢,而且就靠工齡漲薪的話,也漲不了多少錢。另外一方面是,晉升渠道太窄了,晉升太難了。經過多方對比,還不如努力點,進入體制內。


說實話,國企也並不是都好,國企和國企之間還是有差別的。當然,對於有能力的人而言,國企是一個不錯的跳板,只要自己能夠把握住下班時間和機會,還是能夠往外面走一走的。


傑說職場


大學畢業進入國企,工作五年,選擇放棄自己過去五年積攢的人脈,轉身投向了互聯網行業。

其實,我也經常在反思,放棄國企對於自己而言,對還是不對?

尤其是在自己轉行之後遭遇不順利的時候,總喜歡拿過往國企的事來對比,悔不該當初離開國企。

這可能是一種人性,在最無助的時候就會想起以前舒服的日子。

但,終歸還是要面對現實。

先說下當初自己大學畢業後進入國企的狀態。

如果我沒有記錯,我是2009年大學畢業進入的國企,當時的崗位是技術員,薪資大約是底薪加績效的結構,一些雜七雜八幾百塊的獎勵就不記得了,太頻繁了。

當時的薪資應該是3000元底薪,扣完五險一金之後,到手是2800多吧。

而每個月的績效獎金大約會在5000元左右,當然我至今也沒整明白,為什麼獎金比底薪都高,還高出這麼多。

不過,這可能與我們常年生活在工地有關係吧。

工資是直接打到工資卡上的,而績效獎金則是發的現金。

一般的員工都會把工資卡上繳給家裡,而現金就自己留著了,可能與這種特殊背景有關。

不得不說,這種水平的工資與我們班其他同學對比,簡直不要太好了。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績效獎金是會在做項目的時候才有,如果沒有接到項目,只能在家待命,發底薪工資而已。

大學畢業後,從一個窮學生,一下子變成了月入7千多的職場人,當然就覺得太有錢了。

結果,養成了每個月揮霍工資的習慣,基本上都是月月光。

這種生活狀態持續了五年,直接自己離開國企,準備結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居然一分錢存款都沒有。

離開國企的原因有很多,但於我自己而言,可能主要是因為兩點:

1、晉升需要論資排輩,只有升上去才有加薪的可能。

其實論資排輩我也無所謂,本身國企就是一個傳統型的企業,也可以理解。

但讓我不爽的是,等輪到我的時候,領導就是不給我晉升,讓我當年的年終獎活活比一個專科生還低5000塊。

這裡並不是歧視專科生,而是我所在的是技術部門,如果沒有晉升上去,我就是助理級。

而那位專科生,僅僅因為他所在的部門只有他一個人,他就成為了部門負責人,也就是主任級,比我高一級。

就因為這種級別的差異,我硬是比他少拿了5000塊。

錢是其次,主要就覺得本來輪到我的時候,卻總感覺故意在卡我,晉升其實也就是領導的一句話而已。

2、背井離鄉的生活,與社會有很多的脫節。

我們常年生活在工地,甚至會在一些海島上做項目。

在這種環境下,沒有網絡,沒有休閒場所,連電視都沒有,基本上與外界沒什麼聯繫。

如果想要上網傳資料,還需要購買無線網卡才行,當年那個流量多麼昂貴呀!

這種生活方式,基本上斷絕了我們與外界的聯繫,等有機會回到市區的時候,就感覺是鄉下人進城一樣,去一趟超市都感覺去了一趟天堂,吃一頓肯德基都感覺這輩子就肯德基最好吃了。

這種生活是需要有一定耐性去過的,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浮躁,想清楚再進國企吧。

總之,國企有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全的一面,得看你自己的人生規劃是什麼樣子。如果看準了國企,那就把自己儘快修煉成專家吧,在國企幹技術,還是挺值錢的。

歡迎關注@銀桑筆記,十年職場人,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銀桑筆記


很多大學畢業生在私企和國企之間都更青睞於國企,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國企還是有很多優勢條件吸引著我們的。


國企工作節奏比較慢,競爭強度也沒有那麼大,更方面福利待遇也還比較好,工作穩定、帶薪休假、節假日福利待遇,五險一金繳納的多,所以更多人選擇了國企。但是,國企並不代表著沒有壓力和不忙碌。

其實在國企上班壓力也還是有的,除了工作上的壓力,還有人際關係的壓力。現在國家的國企的管控力度加強了,對國企人員的要求也不斷的提好,特別是在一線城市的國企工作任務還是有點重的,偶爾需要加班,但是加班的強度沒有私企這麼大。國企的人際關係比較複雜,在國企上班還是要比較注重人系關係的打理的。



在國企上班工資不是最高的,但是卻比較穩定,有利有弊吧!選擇國企還是私企主要看你自己個人的發展目標。


沐雲的風


其實說句實話,進國企的人並不一定比進那些互聯網公司的要差。身邊遇到幾個在國企工作的,目前來講無論是薪資方面還是福利待遇上面,都算屬於比較靠前的。

這個也分工作類型吧啊,我那個朋友是做運營的,平時的加班其實還是蠻多的,經常的做變更,然後有時候跟他吃飯的時候,那邊還在公司裡邊打電話去處理問題。

而且呢,他們那公司呢,相對來講還是比較穩定的,就是缺人,首先呢他們會要求比較高一些,以學生的身份進入這種公司還是相對比較好進的,但是社招的話就是門檻很高。

所以如果有機會進入國企的話,我建議還是進入國企吧,因為同期的有一個同學呢,去了某互聯網公司做直播的,結果呢進去公司半年那邊就開始大量裁員了,所以看著薪資給的相對高個幾k,但其實隱藏的隱患還是比較大的。


楊子翔


國企有一個銷售茅臺酒的,平均年薪30萬,搞投資的,平均40萬,國企什麼樣的企業都有,大.量用人的企業工資都比較低,歪門邪道的公司,工資都比較高


馬玖鵬


迷茫奮鬥


瀉水置平地


因為我沒有上過大學,所以並沒有大學同學。沒讀過大學並不代表沒有大學畢業的朋友,學歷不高但是人緣還是不差。因此,並不影響我身邊的朋友進入國企,之所以講這麼多,其實也就是想說在這個問題上,我還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

朋友明明就是一名大學生,畢業之後他便選擇進了一家國有企業,剛進入這家國企的時候月入三千左右,另外還為其購買社保。

直到如今,明明在這家用人單位已經工作了三年,待遇漲到了五千左右,由當初的基層員工做到了了管理層,每天早九晚五,而且也不是太累,工作也相對穩定。

曾經問過明明在國企上班有何感想,他是這麼回覆的“國企上班挺不錯,之前他目前的工作狀態不錯,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而且沒有太大的壓力,至於發展空間還是有,就看自己努不努力,或者上不上進。”

其實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人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遵循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

還有一位朋友芳芳,同樣也是在國企工作,不過短短兩年時間,便被這家用人單位給辭退了。辭退的原因很真實,因為能力不濟被優勝者取代了職位。

國企看似穩定,實際上也是危機四伏,如果太過於安於現狀,那麼最終很有可能被淘汰,因此身在職場,要想過得更好,要想工作更穩定,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練就自己的本事,而不是安於現狀

無論何種崗位,實際上都有自己的可提升點,所謂術業有專攻,當你在某個行業某個崗位對於工作已經達到了精通的地步,就一定會有所成就,即便是小成,也會有。

當你遠超於同職業的同事,那麼也就離升職加薪不遠了。 因此,一定要練就自己的本事,只有本事足夠,最終才能夠就業穩定,才不容易被淘汰出局。

二、學會正確處理職場人際關係

職場人際關係分為三類,與上司的相處,與下屬的相處,與同級的相處,由於級別的不同,每位同事所扮演的角色也就不同。

因此,想要在職場中走得更穩,離不開三類人,上司的提拔,同級的幫助與理解,下屬的支持。 對待上司一定要尊重、擁護、支持;對待同級也要包容、理解、謙讓、合作共贏;對待下屬則要剛柔並濟,讓其又愛又恨,讓員工從內心深處生出敬畏之意。

三、學會給自己定目標,做規劃

目標能讓一個人更清楚自己的方向,能讓人不迷失,因此即便你在國企或者私營企業扮演的是普通員工,也一定要有目標,這樣才會有動力有方向。

學會將目標細分,也就是所謂的做規劃,職業規劃能讓你更好更快的走好每一步。規劃分為短期,中期,長期,所走的每一步都能很清晰,不迷失。


肖軍說職場


進入國企以後,有一些大學生一看形勢不好,工資也發不出來,早早辭職了,跑到南方去了,有些成了老闆,有些成了中產階層,整體來說還可以。

但是有些大學生在效益不好的企業呆了下來努力打拼,現在還成了企業的領導了,一年五六十萬元的收入是沒有啥問題的,還有其他的補貼津貼等等相當不錯,也很成功啊.

不同的人即使在同一個企業,最終的結局也不一樣。


向山舉目


首先,感謝題主給我一個機會回答,以下是我談談進入國企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從高中畢業,再到大學,而大學之後就面臨著就業的問題,既然是就業問題,那一定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擇業的情況如何,就決定著你人生起步順不順。

而在即將面臨就業時,恐怕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能進入國企等事業單位是很好的,很優越的,畢竟國企相對於私企、中小企業的門檻高。

首先談談我對國企和私企的看法:

國企,確實,不管從體制上,還是人才上,福利上,都優越於私企,畢竟有國家出資在裡邊,倒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工作穩定,環境舒適,福利好,帶薪休假,五險一金等,而且所在專業領域上排名都是靠前的,至少在本省的排名是前列的,地位高,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談談弊端,因為是國企,每個人都想進去,那就導致了各種親戚關係網的產生,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家族企業,所在國企單位大多數都是有親戚關係或者靠關係進來的,這種弊端很大,整個公司相對於畢竟懶散,難以進步,而且你想想,你周邊都是和你領導有關係的人,領導也會忽視你,從而你會覺得“千里馬還沒有遇上伯樂”的感覺。



私企,即私營企業,屬於私人所有,自己能夠發揮能力,發展空間較大;且能夠很快學到實用的知識;私企工作不單調,需要一職多能,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勞有所得,私企老闆會按照你的貢獻決定你的待遇,形成良性循環;自由性大,升職、積累經驗相對更快,想跳槽也容易.但也有不利的地方,比如面對經濟危機,承受能力小,容易面臨倒閉;福利不能保證,這是深切體會到的;還有就是企業人文參差不齊;還有就是競爭激烈,制度不合理,沒有國企成熟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你是年輕人,用於挑戰自己 可以選擇私企;如果你想趨於穩定,那就國企!


最後再談談我畢業進入國企後是怎樣的變化,正如上面所說的,國企關係複雜,目前的我,已經選擇跳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