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繼發性高血壓危險性更高?

頭條微天下


高血壓尤其是繼發性的高血壓,又稱症狀性的高血壓,在這類疾病中病因明確,高血壓僅僅是該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

血壓可暫時性或持久性升高,繼發性高血壓是繼發於腎、內分泌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高血壓,多為暫時在原發疾病治療好以後,高血壓就會慢慢消失。

繼發性高血壓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多發於年輕人,長期伴有中、重度血壓升高。

2、對於老年人來說,平時血壓平穩,突然血壓升高。

3、在醫院檢查或者自查時發現肢體搏動不對稱或減弱消失,聽診腹部有血管雜音,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懷疑是繼發性高血壓。

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

1、腎實質病變:由於腎單位的大量丟失,導致水、鈉鹽無法代謝,從而留在體內,細胞外液吸引水留在血管中,從而引起血壓升高。

2、腎血管病變:單側或雙側腎動脈狹窄或者分支狹窄引起。被激活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使血管收縮,血壓增高。

3、原發性的醛固酮增多:多由於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分泌過多的醛固酮所致。

4、 嗜鉻細胞瘤:嗜鉻細胞瘤會間歇或持續的釋放過多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或是多巴胺,這些物質都會使血壓增高。

5、皮質醇增多症:是由於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過多,引起體內的腎上腺素增多,引起糖皮質激素增多,糖皮質激素可以引發高血壓的發生。

繼發性高血壓有哪些臨床表現?

1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夜尿增多,下肢乏力,伴持續低鉀。

2 、嗜鉻細胞瘤:典型的“三聯徵”陣發性頭痛、多汗、心悸。

3 、庫欣綜合症: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滿月臉等,高血壓、低血鉀、鹼中毒。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何南醫生溫馨提示:

繼發性高血壓的患者一定要正確使用治療藥物,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自我護理,避免感染,保持清潔。

注意區分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找到真正的原因,切不可擅自服用降壓藥,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湖南醫聊


繼發性高血壓是由某些確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壓升高。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包括以下幾種:

  1. 腎實質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由於腎臟病變包括腎小球腎炎、糖尿病性腎病、慢性腎盂腎炎、多囊腎等疾病引起的血壓升高。

  2. 腎血管性高血壓:由於腎臟血管病變包括多發性大動脈炎、腎動脈纖維肌性發育不良、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而引起的血壓升高。

  3.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由於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分泌過多醛固酮所致,醛固酮具有保鈉保水的作用,醛固酮增多引起血容量增加即血壓升高。

  4. 嗜鉻細胞瘤:嗜鉻細胞瘤起源於腎上腺髓質、交感神經節和體內其他部位嗜鉻組織,腫瘤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引起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

  5. 皮質醇增多症:由於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過多導致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者腎上腺皮脂腺瘤,引起糖皮質激素過多所致。

  6. 主動脈縮窄:多數為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心臟的血液首先泵到主動脈,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最高值即我們的高壓。主動脈狹窄患者在心臟射血到主動脈時壓力會更高。

看到這些疾病引起的血壓升高危險性必然要比單純的高血壓患者高(當然,這也要看血壓升高的程度),部分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在將原發病治癒後,血壓會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暫時性的危險還是要多加提防。

小小西瓜——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小小西西瓜


繼發性高血壓是相對於原發性高血壓而言的。原發性高血壓是指病因不明確的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病因明確的高血壓,即由其他器官或系統的疾病(原發病)所導致的高血壓,又稱為症狀性高血壓。高血壓只是這些疾病的一個臨床表現,除高血壓外通常還伴隨一些其他症狀。當查出病因並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後,這一類高血壓往往可被治癒或明顯緩解。繼發性高血壓的比例在高血壓人群中為5%~10%。

我們來看看繼發性高血壓,這是一種病因明確的高血壓。

  1)當查出病因並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後,作為繼發症狀的高血壓可被治癒或明顯緩解;

  2)繼發性高血壓在高血壓人群中約佔5%-10%;

  3)常見病因為腎實質性、內分泌性、腎血管性高血壓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由於精神心理問題而引發的高血壓也時常可以見到。

  繼發性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病、腦卒中、蛋白尿及腎功能不全的危險性往往更高, 而病因又常被忽略以致延誤診斷。

腎實質性高血壓

腎實質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之一。病因為原發或繼發性腎臟實質病變,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多囊腎、糖尿病腎病及慢性腎盂腎炎等均可引起高血壓。其血壓升高常為難治性,是青少年高血壓急症的主要原因。

腎動脈狹窄

腎動脈狹窄是腎動脈主幹或分支狹窄,可為單側或者雙側,病變性質為先天性、炎症性或者動脈硬化性,後者多見於老年人,前兩者多見於青少年,常導致患側腎臟缺血,使腎素- 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明顯增高,從而引起高血壓及患側腎功能減退。

內分泌性高血壓

內分泌性高血壓是內分泌組織增生或腫瘤所致的多種內分泌疾病所引起的。最常見的是腎上腺疾病,如皮質醇增多症、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鉻細胞瘤。這些疾病發生時相應的激素如皮質醇、醛固酮、兒茶酚胺等分泌過度,導致機體血流動力學改變而使血壓升高。

診斷依據存在提示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有關線索,高血壓病患者存在下列情況時應疑為內分泌代謝性高血壓,須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1﹒兒童、青少年或<30歲和>50歲的成年人在無誘因情況下突然發生高血壓。

2﹒中、重度高血壓患者,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不滿意者。

3﹒有代謝障礙(體重減輕,低鉀血癥,高鈣血癥,高血糖等)。

4﹒病史、體檢及實驗室檢查提示有引起高血壓的原發性疾病者。

血管性高血壓

引起血壓增高的血管病變,常見的有主動脈縮窄、大動脈炎和動脈粥樣硬化等。通常上肢血壓增高而下肢血壓不高或降低,呈上肢血壓高於下肢的反常現象。

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

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簡稱OSAHS),由於睡眠期間咽部肌肉塌陷堵塞氣道,反覆出現呼吸暫停或口鼻氣流量明顯降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睡眠打鼾,至少30% 的高血壓患者合併OSAHS,而OSAHS 患者中高血壓發生率高達50%~80%,遠遠高於普通人群的11%~12%。

點擊上方藍色按鈕【關注】,每天與您分享優質的健康科普知識


華絡健康


2009年我當總住院醫師曾經診斷過一個30歲小夥子為繼發性高血壓。那個小夥子30歲就經歷了6次腦出血外科手術,當時神經外科請我會診,我看了這個小夥子的病歷以後發現他血鉀一直在正常下限,不算特別低,但是一直是3.5mmol/l左右。後來我建議神經外科給他安排腎上腺加強CT,結果明確診斷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後來外科切除腎上腺瘤體後一直未再發生血壓升高和腦出血。這個患者就屬於典型繼發性高血壓嚴重併發症的患者。大家看,繼發性高血壓危害多大。

高血壓按照病因可以分為原因不明、發生機制不清楚的原發性高血壓,同時還有一種有因可循、病因明確的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除了因高血壓自身造成心腦血管危害以外,還會與之伴隨著低血鉀、高腎素、高醛固酮、高皮質醇、高兒茶酚胺等繼發表現,其危害程度遠遠比原發性高血壓更大。


在繼發性高血壓的諸多繼發因素中腎性高血壓被認為是繼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類型,佔5-10%。腎血管性高血壓佔比1-5%,醛固酮增多症佔比1%,可是近年發現醛固酮增多症可能佔比更大。其次是庫欣綜合徵、嗜絡細胞瘤、甲狀腺疾病、大動脈疾病。

那麼哪些臨床表現提示患者的高血壓是繼發性高血壓呢?1、年輕患者,但是血壓在160/100mmHg以上;2、老年患者原本平穩的血壓突然出現巨大波動,並不能找到具體原因;3、降壓藥效果反應差;4、伴有周期性四肢麻痺、肌無力、明顯怕熱、多汗、消瘦;5、體檢時候發現不明原因的腎功能異常、電解質紊亂、腎上腺瘤。

明確診斷可能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除了詳細的病史和查體之外,一般需要查血常規、尿常規、血沉、電解質、血糖、血脂、腎功能、高血壓三項、心電圖、心臟彩超、24小時血壓監測、頸動脈及鎖骨下彩超、雙腎彩超、眼底檢查等基本項目檢查,同時還可能做腎上腺加強CT、冠脈CTA、頭顱MRI等等一些列大型檢查。


希望我的介紹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健康信息,請關注張之瀛大夫頭條號。


張之瀛大夫


繼發性高血壓是相對於原發性高血壓而言的。原發性高血壓是指病因不明確的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病因明確的高血壓,即由其他器官或系統的疾病(原發病)所導致的高血壓,又稱為症狀性高血壓。高血壓只是這些疾病的一個臨床表現,除高血壓外通常還伴隨一些其他症狀。當查出病因並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後,這一類高血壓往往可被治癒或明顯緩解。繼發性高血壓的比例在高血壓人群中為5%~10%。

其實繼發性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病、腦卒中、蛋白尿及腎功能不全的危險性往往更高,而病因又常被忽略以致延誤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