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三種常見抗癲癇藥物無明顯差異丨前沿進展

藥物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三種常見抗癲癇藥物無明顯差異丨前沿進展

已有證據支持苯二氮䓬類藥物作為癲癇狀態的初始治療,但是高達1/3的癲癇患者在服用苯二氮䓬類藥物後是無效的。

常用與治療癲癇持續狀態的苯二氮䓬類藥物有三種:

左乙拉西坦、磷苯妥英鈉和丙戊酸,且只有磷苯妥英鈉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成人處方藥,兒童無獲准藥物。

但是目前對於藥物治療(苯二氮䓬類)-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尚未有系統深入的研究。

研究背景

癲癇持續狀態的早期終止可減少心肺併發症、急性加重的風險,也可降低兒童死亡率。驚厥狀態和非驚厥狀態癲癇持續狀態也與腦損傷的神經影像學證據和實驗模型中的神經元丟失有關。臨床指南強調快速控制苯二氮䓬類藥物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的必要性,但未基於療效或安全性的對藥物選擇進行推薦。因此我們進行了一項隨機臨床試驗,以確定三種常用抗癲癇藥物治療對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的療效,以及藥物的優缺點。

研究回顧

本研究是一項前瞻性隨機雙盲對照研究。研究人員比較了三種靜脈注射的抗癲癇藥物(左乙拉西坦、磷苯妥英鈉、丙戊酸)在苯二氮䓬類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成人患者與兒童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本試驗最終納入400名患者,其中384例隨機分為左乙拉西坦組(145例)、福善妥因組(118例)、丙戊酸組(121例),且10%的患者被確定為心因性癲癇發作,其餘16例為二次癲癇持續發作狀態的患者。

排除其他藥物的干擾因素,主要評估結局是當予以靜脈輸註上述藥物後,患者60分鐘內無明顯癲癇發作、意識水平得到改善。然後計算每種藥物最有效或最無效的後驗概率。安全結局包括危及生命的低血壓或心律失常、氣管插管、癲癇復發和死亡。根據預先設定的停藥規則,如果找不到其中一種藥物的優劣,那麼預先計劃的中期分析將會終止。

主要研究結果顯示:

➤ 當予以靜脈輸註上述藥物後,患者在60分鐘內無明顯癲癇發作、意識水平得到改善:左乙拉西坦組68例(47%; 95%CI,39-55),磷苯妥英鈉53例(45%; 95%CI,36-54),丙戊酸56例(46%;95%CI,38-55),見表1。

表1 三種藥物的藥效分析

药物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三种常见抗癫痫药物无明显差异丨前沿进展

➤ 每種藥物最有效的後驗概率分別為0.41、0.24和0.35,見圖1。

药物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三种常见抗癫痫药物无明显差异丨前沿进展

圖1 後驗成功率

➤ 在數值上,磷苯妥英鈉組發生低血壓和插管的次數最多,而左乙拉西坦組的死亡次數最高,但差異不顯著,見表2。

表2 藥物安全性分析

药物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三种常见抗癫痫药物无明显差异丨前沿进展

研究啟示

在苯二氮䓬類藥物-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下,抗癲癇藥物左乙拉西坦、磷苯妥英鈉和丙戊酸在60分鐘內分別使大約半數患者癲癇發作停止,意識提高,且三種藥物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與其他兩種藥物相比,輸注磷苯妥英鈉的患者低血壓和氣管插管的發生率更高,而左乙拉西坦的死亡率最高,但上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然而,本試驗也存在侷限性,研究人員是根據已發表的有關癲癇持續狀態的經驗中選擇的試驗藥物劑量,但其他劑量可能有不同的療效。與其他兩種藥物相比,磷苯妥英鈉對最大輸注速度的限制更大,10分鐘輸注的最大劑量限制在1500 mgPE,這可能是體重>75kg的患者單次最高劑量。試驗過程中記錄所有了嚴重不良事件,但未收集24小時內發生的輕中度不良事件,因此可能錯過了諸如皮疹或延遲出現的自限性肝酶升高等事件。

總之,磷苯妥英鈉、丙戊酸和左乙拉西坦這三種藥物對半數苯二氮䓬類-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患者有效,且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醫脈通編譯自:Jaideep Kapur,B.S., Jordan E, James M. C,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ThreeAnticonvulsant Medications for Status Epilepticus. N Engl J Med2019;381:2103-13.DOI: 10.1056/NEJMoa19057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