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不是個“淡泊名利”的人?選擇劉備真因為三顧茅廬嗎?

首先並不是諸葛亮投在到劉備集團以後,而是就在茅廬之中,諸葛亮已經有了著名的《隆中對》。當然,這篇文章,完全是站在劉備角度來考慮的。但不能據此認定,諸葛亮已經對劉備暗暗“心許”了。

諸葛亮是不是個“淡泊名利”的人?選擇劉備真因為三顧茅廬嗎?

一個高明的政治家,會站在不同角度,反覆考慮得失利弊。也許諸葛亮也有完全不同版本的《隆中對》,是站在曹操或者孫策的角度謀劃。

不管站在誰的角度,能有這樣完整的構思,這樣成熟的方案,這樣周全的考慮,你說諸葛亮只是閒著沒事打遊戲,你會相信嗎?

諸葛亮是不是個“淡泊名利”的人?選擇劉備真因為三顧茅廬嗎?

中國文人喜歡宣揚自己“淡泊名利”,不過是那麼一說。諸葛亮的“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即使不是撒謊,也只是加強語氣,絕不能看作是真的“淡泊名利”。從他的《隆中對》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胸有大志的青年,他一定想找一個展示才華、實現抱負、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

諸葛亮是不是個“淡泊名利”的人?選擇劉備真因為三顧茅廬嗎?

但是,他不屑於像春秋戰國的士那樣,四處遊說,懇求帝王採納自己的政治主張——明明是對帝王有利的事(他當然這樣認為),為什麼要沿門兜售,把自己弄得那樣可憐、甚至有點下賤?

諸葛亮需要的,是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而他需要的平臺上,一定有一位虛懷若谷、禮賢下士的領導。

劉備的三顧茅廬,就是從禮儀上,給了諸葛亮充分的禮遇。

諸葛亮是不是個“淡泊名利”的人?選擇劉備真因為三顧茅廬嗎?

反過來,諸葛亮也通過一而再、再而三的拒而不見,給劉備造成一個印象:這位名士不好請。

太輕易到手的,人們往往不會珍惜。三顧茅廬才得到諸葛亮,劉備一定會格外珍惜。那麼,諸葛亮要實現自己的方案、貫徹自己的思路,就會少了許多阻力。

諸葛亮是不是個“淡泊名利”的人?選擇劉備真因為三顧茅廬嗎?

三顧茅廬,對雙方而言,都是一個好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