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队捐出自带物资 在荆州感受东莞“温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我市支援湖北荆州疫情防控医疗队在荆州,不仅仅以医者的妙手来挽救生命,更用医者的仁心来温暖每一位患者。

每天,都有很多暖心的故事在发生。

刚来荆州不久,有队员因为缺氧和疲惫晕倒了,而前一天,队友们刚刚把指挥部给医护们补充能量的蛋白粉捐给了病人。

为了给需要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队员们会在值班的时候,给患者带上了一盒牛奶,几个水果。

有时语言不通,那么就坚持对患者慢慢说,听不清就反复地说。

医疗器械摆放不整齐,那么就自己动手整理,很多辅助护理器材没有,那么就想方设法从后方调用。

而当得知驻地医院部分物资紧缺时,队员们又一致决定将自己备用的物资捐赠给“战地”医院,因为心中就有一个信念—更好地救助患者。

对于这些暖暖的情意,当地的“战友”和患者们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医疗队捐出自带物资 在荆州感受东莞“温度”

把东莞的爱传递给荆州

记录人:莫碧君

了解到我们所驻点的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部分医疗物资出现紧缺,队长张艳红就提议大家将自己的医疗物资整理出来一些,捐赠给医院,支持他们的医疗救治工作。群里一呼百应,当晚大家就将物资整理了出来了打包成箱。

3月3日下午,我们将整理好的物资搬了出来,一件一件,亲手装到了车上,送去了医院。在打包好的物资箱上边,还有我们队员们所在的大朗医院、第八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黄江医院、东城医院、寮步医院、樟木头医院等医院和“东莞卫生”的标牌。

清晰记得,在我们出征时,市卫健局和各家医院都为我们备好了各种防护用品、各种消杀用品,也给我们带上了可以想到的生活用品。甚至还成立了远程后勤保障工作组,为我们提供各种保障。

到达荆州后,我们一件件地把它们搬到了驻点酒店,沉甸甸的,满满的都是对我们的“爱”。

这次,我们代表医疗队和各自的医院将自己节省出来的物资和医院急需设备捐赠给了“战地医院”其中包含了防护服、N95口罩、面屏、隔离衣等各种紧缺医疗用品,就像爱心接力一样。

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这代表着我们的心意,只有团结互助,我们就能够一起共克时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刚刚进驻时,也曾给同一批的广东队友们转赠过干衣机等生活用品。自进驻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来,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始终牵动我们心弦,很多队友们都自发自觉得把自己携带的营养品和牛奶、麦片和水果等食品都拿出来给患者补充营养。

“有困难,吼一声,大家齐帮忙;缺物资,说一声,资源来共享;上下班,相互结伴同行;工作问题,相互提醒;做温暖医护……”就像我们的队友仇敏怡所总结的,这就是我们队的“东莞精神”。

医疗队捐出自带物资 在荆州感受东莞“温度”

今天的整理有效

记录人:叶志威

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童感染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东莞首届“最美护士”

我们分管的隔离重症病房是由原本心血管病房清空改建而成,突然变成病房后,新申领搬进去的物品没来得及进行规范管理一切都显得较为凌乱。

时常听到护士们在问这个在哪里?那个在哪里? 怎么找不到呢?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能更加规范科室管理,重症病房护理部的宋秀婵主任、李琳护士长今天安排我负责对配药室及仪器间进行五常法管理。

我利用仅有的资源贴纸、油笔、抹布,开始分类整理归类放置,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花了整整几个小时时间,已经将配药室及仪器间进行了“改头换面”,力求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放置井然有序。

在刚开始整理时护士们进出时都跟我开玩笑说:“志威,以后找东西得找你哦!”

不过显而易见他们以后不用再找我了,整理结束后对每一个从配药室及仪器间走出来的人询问是否找到所需物品时,他们都回答找到了,这就证明物品摆放有序标签显而易见,今天的整理有效!所有的东西都变得一目了然,让我顿感心情愉悦。

另外,今天还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特别开心,那就是我们荆州一医的李琳护士长上完今天的班明天就下线休息了。虽然近半个的共同战斗让我颇感不舍,但看到她能够下线隔离十四天后,就能回家照顾一个多月没见将要参加高考的闺女我也替她兴奋不已,祝愿她家孩子金榜题名,一举高中。

疫情无情人有情,同为“有情人”的我们都在一起共筑美好的明天,期待无声战场的硝烟落下。

病人安全无恙,我心里才踏实

记录人:韩嘉雯

来到荆州10多天,已经慢慢适应这里的工作,因为自己在ICU工作10年了,对于重症病人的护理工作还是比较熟悉的。

医疗队捐出自带物资 在荆州感受东莞“温度”

今天,我接到医嘱,要陪7床患者去做CT检查。这是一位70多岁的老爷子,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更不能下床,所以我在去做CT前备好氧气筒,血氧仪等等,在另一位老师的带路下,推着病床陪同他去楼下的CT室。

因为医院规划了特定的路线,去CT室的路程要比平时多了一半,几乎是绕着医院走大半圈。我推着病床,带着几十斤的氧气筒来到楼下,才发现外面下着雨,而且路上是根本就没有可以遮雨的地方!这可怎么办?!这样走的话病人肯定会淋湿,要是导致病情加重可就麻烦了!

这时我就地取材,拿了一个大大的塑料袋,严严实实地盖在病人身上,防止他淋雨。路上坑坑洼洼,而且床很重,这一路走得比平时要艰难,加上我穿着几层的防护服,没一会就有些气喘吁吁。顾不上雨水打在身上,我只有推着床加快脚步。

来到CT室外一个斜坡,我有点吃力了,我停了一会,深吸了几口气,对另一位老师说:“千万不能放手,要不然床会往下滑,非常危险!”同时在另一头用力死死地顶着病床。大概停留了一分钟,我们使尽全力才把病人推上斜坡,顺利到达目的地,完成检查。

病人回到病房,整理好后,我才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在10来度的天气下,我的防护服里面,鞋子里面,早已经湿透了。但是看到病人安全无恙,还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心里就踏实了,所有的艰难都不算什么。

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为的不就是你们的健康吗!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必定竭尽全力!

不断传来好消息

记录人:陈嘉怡

今天下雨了,显得天气格外冷。想想在这样冷飕飕的阴雨天,最适合窝在被子里看电视剧了,但革命尚未成功,抗疫的道路还在继续,我要坚持到最后!

来荆州已经10多天了,渐渐地,我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也适应了穿着防护服工作。

今天上班穿好防护装备后,我走进了ICU病区,一眼望去看到病区已经空得只剩下几个病人,再也不像刚来医院时密密麻麻的都是病人,看到此情此景瞬间心情大好!病人少了,也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离抗疫成功越来越近了!

今天,12床的阿叔病情有所好转,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了,我们都很开心,我还和阿叔拍照留念了。在病床前,阿叔握着我们的手说:“非常感谢你们广东医疗队,你们不仅帮我治疗,还给我送药和喂饭,谢谢你们的精心护理,让我的病情逐渐好起来!”

这几天,我看到了一条新闻,一位援鄂护士在防护服的背面写上了“男神彭于晏”,还举着“彭于晏老婆,加油”的纸张为自己加油,彭于晏知道后,居然和这位护士视频连线,还暖心地隔空拥抱了她。看到新闻的我特别羡慕,也灵机一动地在我的防护服上写上了最喜欢的爱豆的名字,真希望爱豆能看见呢!

这几天还刷到了很多这种好消息!我们科的同事也去了支援市第九人民医院,九院最近也撤掉了一个区!方舱医院的C舱也关了!感觉我们距离战疫成功又近了一步!但还是那句,希望大家能继续做好防护,不要松懈,坚持到最后!

三月来了,武汉的樱花就要开了,等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去武汉看樱花!愿我们一起守望相助,共待春暖花开!

医疗队捐出自带物资 在荆州感受东莞“温度”

重新认识了自己

记录人:黎秀娟

不知不觉中到荆州已经15天,这15天里,有担忧、有满满的幸福感、有我自己对自己的一些新看法……这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久,本以为自己会忍不住想念家人想念朋友。

熟悉的朋友会知道我,我是一个执着的姑娘,有些多愁善感,有些害怕孤独,也会久久不能释怀那些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然而这段日子里,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因为这里有一群可爱又可敬的战友们,她们从衣食住行上对我们照顾周到,碰到面会热情和我们打招呼,即便戴着口罩,但也阻挡不了她们眼里的关切的目光。

我从内心深处真切感受到,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远在家乡为我们免除一切后顾之忧的家乡父老,却也有在身边因为戴着口罩“从未谋面”却胜似亲人的老师们,还有一群坚强勇敢的病患叔叔阿姨。大家一直在鼓励着我,感动着我,让我没有一丝的孤寂。每天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每天的生活过得充实而开心,感觉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个家乡了。

我能做的不多,只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好好照顾自己,努力工作,更好地照料病患。领队红姐常和我们说,怀着感恩的心,人生才活得快乐。知足常乐,亲人们,朋友们,同事们,我在这里一切都好,且每天过得充实,这次在异地救助患者的经历,将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未来,要努力充实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帮助患者,这才是我职业生涯中应追逐的目标!

ICU病人逐渐减少

记录人:邱新贤

时光如流水般过去了,不知不觉已到荆州半个月。

今天回到岗位,我们按部就班地进入病区前的系列动作:先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再穿上隔离衣,带上,护目镜,面屏,全副武装,走过“层层关卡”(缓冲区),才来到我们工作的主场ICU。因为天气转暖,在厚重的防护用品的保护下,刚进病房就开始大汗淋漓,还好护目镜未起雾,只是额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不敢用手拂去,怕引起职业暴露。

很快组长给我们分管了患者,今天分管的是之前负责过的18床老爷爷,对他印象尤为深刻,因为他是我来到ICU值班时管床的第一位患者,他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

记得刚接管他时,呼之不应,刺痛无反应,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命体征也是在药物的调控下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深静脉管道连接着密密麻麻的微量泵延长管。今天接班时明显感觉到老爷爷精神状态比之前好了:问答能点头示意,我和交班的同事便鼓励老爷爷要加油配合治疗,老人家重重地点了点头。饱含深情的目光仿佛在说着谢谢!

看着ICU病人逐渐减少,以及重症患者病情好转至出院,我感到很欣慰。

同时也坚信“黎明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家乡的木棉花已经开得红艳艳啦,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带着所有人的希望凯旋!

我们绝不可放松警惕

记录人:杨小婷

时间匆匆,不知不觉已经来了荆州半个月了。

荆州的天气对于一个广东人来说是很漫长的冬天,特别是夜班时,寒风刺骨!

目前看来,我们的工作开展很顺畅,前几天有很多病人转为轻症至普通病房,“患者的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被我们硬生生拉了回来!救回一条命的感觉真好!”

转为轻症的患者身体都在慢慢恢复中。病人量的减少看到了希望,而随着这几天陆陆续续由其他区县转过来的重症病人,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来到马上抢救—插气管、呼吸机、深静脉、升压药……一切慌而不乱,有序地忙着,与医生好像是一起共事许久,相互之间配合得很好。

今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换来了一位患者心率、血压、血氧的平稳,心里轻轻松一口气。看着病人的心电监护,上班人员都相互地竖起了大拇指,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朋友告诉我,虎门街头街尾已经开始有堵车迹象了。这是好消息,疫情防控形势整体趋稳,出现了积极变化,但随着各类企业逐步复工复产,返莞人员不断增多,周边国家确诊病例也在增加,我们绝不可放松警惕,切不可麻痹松懈,做好防护是我们一定要反复给大家强调的。

此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尽快结束,大家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我们这支队伍都能平安地回去。

全媒体记者 钟晨/文

受访者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