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式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两大风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世界的瞬息万变,大家都提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用时间买到的东西都不算贵】。于是乎,很多事情都外包出去,这样省时省力,会节省大量的成本和人力。的确,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个人从事某项专注的工作很好,能让价值更大化。

【但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一定是弊大于利。】

外包式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两大风险

  • 外包式教育,对宝宝成长可能存在如下风险

1.宝宝心灵孤独,变得自闭。

曾经有位朋友,爸爸妈妈都是事业型,且都干得不错。爸爸常年在外地,孩子跟妈妈在一起,由于妈妈工作也忙,产假后无法照顾孩子,只能请保姆代替。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出去宝宝睡得正香,回家宝宝已睡着。根本无法见到宝宝醒着的样子,更别说互动。宝宝生活的世界只有保姆相互陪伴,爸爸偶尔回家,宝宝一点反应都没有。

后来,因为保姆无止尽的提高工资,妈妈才辞职回家带孩子。开始,没发现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只是不爱说话,可以专注的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与玩具。直到上幼儿园,孩子不愿与小伙伴玩,老师建议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孩子有轻微的自闭。

妈妈后悔不己,所幸发现算早,通过专业医疗机构训练和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情况有所改善,能与小伙伴玩耍交流。特别聪明可爱的宝宝,因为养育不当,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伤害极大。这种心灵的关闭,也在提醒父母的注意,应该关注宝宝的生活状态与教育环境。

2.孩子在青春期会更加叛逆。

有位小男孩,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没有文化,对孩子宠爱有家,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在孩子九岁时,父母接到自己身边。发现孩子很多生活习惯不好,想纠正过来。但父母忽略了与孩子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只是用成人的价值观,评判标准去严格要求孩子,孩子一下接受不了,一天放学后躲在外面不回家。父母开始反省与改变,关系有所改善。但妈妈强势性的沟通让孩子很反感,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愿跟父母讲话,有时还对着干。

家长们只是按自己的需要在安排孩子,他们可曾考虑到孩子是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他们不是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物,挪到那就在那生活。

当孩子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后,父母应用从情感上与孩子进行联结,一步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再去帮助孩子改变不好的习惯,建立新的习惯。

只有从情感上让孩子感觉到安全了,他们才会放心与父母交流。虽然你生了孩子,但没付出情感,孩子一时是很难接受的。

外包式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两大风险

  • 为规避风险,家长可以这样做

1.在我们决定要孩子时,一定要确立【生而自养】的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人,特别是三岁前,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时期,离不开妈妈的陪伴,包括对孩子艺术修养的感性认识、孩子性格的形成都是在小时候形成的。”也许孩子小很难看出什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生下宝宝,再辛苦父母也要尽量照顾孩子,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与教育需求,不要图省事交给老人,保姆看。

2.为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减少不必要的金钱付出。

现在各种夏令营、冬令营非常丰富,培训班非常多。有的父母为了省心,把孩子交给这些机构,可父母是否考虑过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喜爱。当然,有些孩子是自己喜欢,这会有很多收获。相反,有的孩子并不喜欢,也难以投入进去,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如果家长付出时间和精力,时刻留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每一种境遇,都会在孩子内心留下深刻的痕迹。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真正热爱的事情,而不是被逼学习某种知识。

3.把教育孩子当事业干。

我们把事业干好,争取财富自由,既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成长空间,更大的价值在于提升自我空间,打造自我生存的环境。如果把教育孩子当作事业,你会尽力挤出时间,去关注孩子需要什么,帮助孩子自我实现,看到孩子每一点进步,就会提升家长的幸福值。在家庭之中,形成特定的家庭文化,孩子们即使父母不告诉他,也知道怎么做是父母希望的,符合这个家庭的文化。其实,在培伴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成长,各种能力也在提升。

上帝造人,让人天生具备爱的能力,就是为了使父母能够用心地养育自己的孩子,培养出他们的内在动力,幸福的生存。所以,无论我们工作有多忙,也不要把养育孩子的事外包出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家庭的希望,只有我们用真爱去浇灌才能拙壮成长。

外包式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两大风险

谢谢你的阅读与分享,希望共同讨论养育孩子的知识与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