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主”劉文彩62歲因病逝世,留下7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國情,自然這樣導致每個國家都有自己適合走的一個路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世界的主戰場來到了我國。既然戰爭發生了,它就有它必然發生的理由。

當時我國的一系列經過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句子概括,就是我國不再適合當時的社會,而這個社會就是封建社會

封建社會從那個原始社會過渡而來,它在當時還屬於高一層的社會。這個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集權專制,只有少部分人擁有權力甚至財富。

大多數的人是普通百姓,他們最直接的欺壓者就是地主。我國後期的革命路線就因為參透我國這樣的國情才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因此地主幾乎在當時是人人得而誅之的一個存在。

後來黑白電影中也出現了許多討伐地主的電影,而真實社會中一個叫劉文彩的地主被我們所熟知。可當他倒下時,他的子女又是如何。

“大地主”劉文彩62歲因病逝世,留下7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大地主”劉文彩

四川地界當時有一個惡霸就是劉文彩,眾人雖對他恨之入骨,但因為懼怕他的權勢而不敢出聲。劉文彩的哥哥當時是一個軍閥,也因為如此他才更有底氣去橫行霸道。

剛開始沒有和侄子進行競爭時,劉文彩在自己的地界奴役百姓為他種植罌粟而賣錢。殘殺一切的進步勢力,許多人就死在了他的槍下。除此之外,他就像一個土皇帝一樣向當地徵收各種賦稅,使得百姓們的生活苦不堪言。

“大地主”劉文彩62歲因病逝世,留下7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可當“二劉之戰”結束之後,劉文彩只能灰溜溜地逃走。經過戰爭的挫折,來到四川的一個小地方後,他沒有改變自己的霸行,反而變本加厲的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將百姓手裡的良田歸為自己所有,甚至在當時造成了一種局面,就是各種商鋪、當鋪等等全是他的。為了維護自己的安全,也為了使得自己的暴行更有底氣,劉文彩自己手底下養了一批打手。

當時,在他手底下工作的人根本不敢有所怨言,但凡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就有權力將人直接殺死。之後,劉文彩的哥哥認清楚形式加入共產黨參加革命,可他依舊不改,最後也因為多年惡行而不得善終。

其實,在劉文彩的生前,他不光喜歡掠奪財富。對於女子,類似他這樣的人也根本不會尊重。當時村裡的女子遭受他傷害的有很多,而他本身家裡也是妻妾成群,同時他的妻妾也為他一共生育了七個子女。

劉文彩的子女究竟與他們的父親有無差異

劉文彩雖然妻妾成群,可都是因為花心而娶進來的,其實都不太長久。唯獨二姨太最為長久,甚至為他生下了三女四子。可能因為這樣,這個二姨太也得到過很長時間的寵愛。但正如“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說得一樣色衰而愛馳,最後的結局也是不得善終的。

對於劉文彩的三個女兒,只能得到她們出嫁的消息,而其他的就無從得知了。但有時候沒有消息反而是最好的消息,或許父親的報應沒有在她們的身上。除去之前父親為她們帶來的惡名,能夠堂堂正正地生活也是一件好事,甚至在這之後她們的孩子也不會因為家族有著這樣的歷史而蒙羞。

“大地主”劉文彩62歲因病逝世,留下7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既然三個女兒無從得知,那李文彩的四個兒子如何?其實,李文彩的四個兒子的境況也不是很好,他們或許在他們父親還在世時享受過榮華富貴。可這一切的過眼雲煙,都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給他們的只有父親暴行留下的報應。

劉文彩的四個兒子分別叫劉元龍、劉元華、劉元富、劉元貴,而他們的名字入諧音“榮華富貴”,也算是頗具深意。其中劉元龍、劉元華和劉元貴都有參軍的經歷,而他們所去的軍隊也是他們的叔叔劉文輝的軍隊。不過就算經過軍隊的歷練,大兒子劉文龍也沾染上了賭博和吸毒,也因為如此他最後也因為肺癌而去世。

二兒子劉元華則相對優秀一些,曾經還考入過當時最著名的軍校黃埔軍校。可革命結束之後,因為家裡的政治因素,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安排,而是成為了一個如同的工人。

四兒子劉元貴從部隊離開以後,在鐵路上也是擔任一個小小的工人。本來這樣的生活也還算愜意,可一場

鐵路事故還是將他的生命帶走了。

相比這三個兒子,劉文彩的三兒子更加不成器一些,終日之知揮霍如同一個二世祖一樣。可最為可笑的是,父子倆竟然看上了同一個女人,併為此大打出手。結果自然是劉元貴失敗,他離開了自己的家,最後可能因為遭受過這樣的傷害終身未娶。

其實,劉文彩的妻子曾經也為他生物過一雙兒女,不過因為身體虛弱而早早的夭折了。就這樣,妻子也因此承受不住打擊很早就去世了。這之後,他迎娶了多少姨太太,也許最為真心的是二姨太太,但之後還是因為新鮮感而放棄了。

“大地主”劉文彩62歲因病逝世,留下7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可能總結一下更為合適,劉文彩雖妻妾成群,但如同一些男人的通病一樣。他的一生似乎都在狩獵中,這自然對其他女子就是一種傷害。最後不論是被他迎娶進門的,還是僅僅的露水情緣,她們這些女子的最後也沒有一個很好的下場。

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就是“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劉文彩的一生可以說是惡貫滿盈,而不僅他的報應來了,他的家人也不能倖免。這不是一種封建迷信,而是讀史以明智的一種體現。正因為有著這樣的歷史前提在這裡,人們才會對錯誤的事情有所畏懼。

現在社會道德和法律相輔相成,同時他們又共同構成對於人的束縛。法律中會有著許多懲罰,但有些人做了錯誤的事,卻沒有遭遇到法律的懲罰,那是否就是沒有束縛。要相信,道德永遠在線,道德隨之產生輿論的壓力也會讓人喘不過氣。或許有些人會疑問,這樣的束縛是否有效。

其實,人都是群居的,就算有些心靈雞湯說不必在乎他們的看法,但終究一言一行都在

眾目睽睽之下,更不用說如今社交更加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