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轟炸,使日本傷亡了幾十萬人

背景: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

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發起後,為了擴大侵略範圍以掠奪更多的戰略資源,日本在1939年擬定了兩個作戰方向,分別為“南下”和“北上”兩個作戰計劃。"北上"的目標就是蘇聯。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在偽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動了諾門罕戰役,最後以日本戰敗為結束。日本的“北上”計劃失敗之後,轉而開始施行”南下”策略,以便更夠獲取到更大的石油戰略資源。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轟炸,使日本傷亡了幾十萬人

諾門罕戰役中的蘇軍


1940年日本為了迎合希特勒對英國發動的“海獅計劃”日軍驅除了所有在華的英國僑民,這種做法令英美很惱火。

1941年美國在東南亞凍結了對日的貿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沒有了石油資源,日本的對外侵略戰爭將面臨癱瘓,為了使戰爭得以繼續,日本決定偷襲美國珍珠港。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轟炸,使日本傷亡了幾十萬人

日本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對美國的珍珠港海軍地基進行了偷襲,美國海軍毫無防備,倉促應戰,日本炸沉了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燬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數量更多。美軍傷亡4000餘人。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轟炸,使日本傷亡了幾十萬人

日本偷襲珍珠港


此次偷襲珍珠港事件給美國人民帶來極大的震動。1941年12月8日,美國國會在聽完羅斯福飽含著悲痛和仇恨的演講之後,參眾兩院一致通過了羅斯福對日宣戰的要求。當天下午,美國政府正式日宣戰。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轟炸,使日本傷亡了幾十萬人

美國總統羅斯福演講


轟炸第一階段

1942年4月1日,16架B-25轟炸機經由“大黃蜂”號航母從美國加州出發,4月18日到達距離日本約1300公里海域處,被日本發現。戰機於是提前起飛,對日本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進行轟炸,之後飛向中國降落,由於提前起飛,部分轟炸機在燃油耗盡後墜毀。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轟炸,使日本傷亡了幾十萬人

一架B-25轟炸機在航母上起飛


由於B-25性能問題,此次行動只是象徵性轟炸並沒有對日本造成實質性影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

轟炸第二階段:B-29轟炸機登場

1943年美國B-29超級堡壘轟炸機開始服役,B-29轟炸機的時速達500多千米,飛行高度約1萬米,續航里程為6000多千米。B-29轟炸機打擊距離長不僅長而且可攜帶的彈藥也多。這也為美軍的長距離,多彈藥的轟炸提供了可能。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轟炸,使日本傷亡了幾十萬人

B-29轟炸機


1944年6月15日,美國首次使用B-29轟炸機開始對日本進行轟炸。在柯蒂斯·李梅將軍領導下,美軍展開“馬特霍恩行動”,68架B-29從成都起飛,由於成都距離日本本土較遠,攜帶的炸彈數量有限,轟炸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1944年夏美軍佔領馬里亞納群島後,美國第20航空隊被編配到第21轟炸機司令部,美軍開始籌備對日本本州的大規模轟炸。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轟炸,使日本傷亡了幾十萬人

馬里亞納群島地理位置


1944年的11月24日,美軍從關島出發對日本實施了轟炸。攜帶了大量彈藥的88駕轟炸機盤旋在日本東京一萬米高空,向東京投下大量彈藥,遺憾的是這次轟炸同樣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轟炸第三階段:採用凝固汽油彈和夜間轟炸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將被任命為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經過對反思總結後決定對日本採用凝固汽油彈對日本進行夜間轟炸。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轟炸,使日本傷亡了幾十萬人

柯蒂斯·李梅


1945年2月23日,美軍首次採用凝固汽油彈對日本進行了轟炸,當晚170多架B-29轟炸機在東京上方投下大量汽油彈,燒燬日本大約2.6平方千米土地,戰略效果顯著。

1945年3月9日夜間,300多架B一29轟炸機從關島飛向東京,實行輪番地毯式轟炸,投下2000餘噸燃燒彈,日本市中心40多平方公里被燃燒彈夷為平地,26萬多幢建築物被付之一炬,共炸死、燒死9萬餘人,另有10萬人被燒成重傷,100萬人無家可歸。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轟炸,使日本傷亡了幾十萬人

B一29轟炸機在向日本投彈


此後,美軍又對日本各大中小城市進行了數次轟炸,到1945年6月,日本總計被炸死,炸傷60萬餘人,1/4的房屋被毀。轟炸摧毀了日本飛機1600多駕,戰艦1600多艘,幾百萬日本人流離失所,遠超原子彈對日本的傷害。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轟炸,使日本傷亡了幾十萬人

被炸後的日本城市


結語

美國對日本的一系列戰略轟炸雖然造成許多平民死傷,但確實是有效的打擊軸心國勢力、終結戰爭的手段,對於日本之後的投降有著催化作用,這或許也間接地挽救了不少日本人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