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实力对比?

哈达博士


依据《三国演义》,我们对蜀国的印象可能非常好,有刘备这样以仁为本的君主,加上诸葛亮这样智慧奇人,搭配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统一三国不是梦,但是,蜀国要真是这么彪悍,应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才对,直到最后却没能逐鹿中原、一统天下

首先:我们以国力进行分析,从领土、人口、军队、人才等。

领土:

魏国,领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司州、雍州、凉州等十个州,换做今日如同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陕西、宁夏、甘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甚至还包括内蒙古的一部分,总之长江以北,尽归魏国所有。

吴国,的领土包括扬州、荆州、交州这三个州,其中扬州、荆州与魏国共有,大体而言,吴国的势力范围就是现在的江南和华南,包括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地方虽然也不小,但还是比不过魏国,而且当时中国南方开发还很不充分,所以人口和综合国力,更是没法比。

蜀国,只有一个州,益州,当然益州相当大,包括现在的陕西南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广西的一部分,统称西南。

从地图来看:魏国>吴国>蜀国

人口:

魏国,共66万户,443万人。魏国443万人,士兵占40万以上。官吏更多,毕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天下士子大半投奔魏国。

吴国,共52.3万户,230万人; 吴国230万人中,士兵占23万,官吏占3.2万。

蜀国,共28万户,94万人; 蜀国94万人中,士兵占10.2万,官吏占4万。

魏国相当于两个吴国,五个蜀国。

我们只想指出一点,蜀国的人口虽然还不到吴国的一半,官吏人数却超过吴国,可知他们的政府队伍臃肿,行政效率与财政压力都将构成执政者的难题。

军队:

三国的形成,军阀之间互相征战,进入决赛圈的就是三国的君主。不过这三大军阀之间,依然有其区别。

魏国,坚持中央集权,把私人武装改编为中央直属,同时推行军屯制,积极组建隶属于国家的军队。

吴国,由于孙氏父子在江南地区属于外来政权,更多时候是需要和贵族世家相交,在更多时候要分权给他们,造成豪族势力过于强大,尾大不掉,从表面上看,属于中央集权,实际上近似各大豪族的联合政权,吴国的皇帝,更像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幕府将军或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君主。

蜀国,因刘备大半生流浪、转战各地,他的军队则是一个由流民聚合而成的武装集团,而且,在蜀国的本地人看来,刘备的军队更是标准的外地人军队,刘备的政权也属于外地人政权,战斗力既差,而且不接地气。

人才: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蜀国最厉害,还是开篇的描述,蜀国如果真的文臣武将天下无敌,为何不会统一三国。

魏国,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三下求贤令,为魏国培养了至少两代人才,何况魏国的领土,中原和华北,本是人才汇聚之地。

吴国,地处江南,文采风流,所出产的鲁肃、周瑜、陆逊等,都是三国时代的第一流人物,问题在于缺乏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战将。

蜀国,五虎将都是被神化的人物,刘备占据益州之后,

其一,来当地人才匮乏,

其二,来即便有些人才,并不甘心为刘备所用,

其三,根据金文京研究《三国志・蜀书》,指出蜀国群臣好内斗,刘备和诸葛亮在世,还能镇住局面,他们一死,蜀国内政逐步陷入混乱,无可救药。

所以,根据各项数据来看,魏国毕竟是财大气粗稳居老大,吴国只能老二,蜀国垫底。


牧童的杏花酒


在古代,国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口、兵员、土地面积上,在这里我们采用《三国志》的数据,来对比一下三国之间的实力差距:

蜀汉:“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蜀书-后主传》)

东吴:“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吴书-嗣主传》)

根据地图测算,蜀汉的面积大约为106万平方公里;东吴大约为145万平方公里。

有关曹魏,陈寿没有记载其禅位时的相关数据,但是根据后世地图测算,其领土面积在灭蜀汉前约288万平方公里,人口在灭蜀汉前约为一千三百万。

这三家一对比,就可以知道——魏国对蜀汉和东吴的优势是压倒性的,南方的两个国家联手都未必抵挡得住北方,真不是一句空话。



青言论史


三国的魏蜀吴是存在于东汉末年直东晋之间的一个时代的三个国家。大家都知道的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笔下的三国蜀汉看起来比较厉害,魏国最强,吴国存在感不强。实际上实力比起来魏国远比蜀吴强的多,以下是具体分析。

国土面积


魏国,从曹操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从陈留起兵一直到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曹操统一北方,一共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一部分)、扬州(占东汉扬州北部)。

吴国,吴国大体上占有扬州,荆州的一部分,还有交州。在关羽攻打樊城时又夺得基本上的荆州全境。

蜀汉,蜀汉只占有益州一个州,但是益州很大包括汉中,巴郡,蜀郡,及南中,南中包括云贵地区缅甸北部,还有湖北的一小部分。总体来说蜀汉最小,东吴居中,魏国占据整个北方。

人口

魏国占领整个北方,那时候人口主要聚集在北方,所以人口最多,吴国占领东南地区,虽然地域也比较广,不过像交州这些地方那时候开发还不是很好,人口较少。蜀国近占领益州人口自然不多,人口最少。根据史料记载,公元263年,蜀国有1082000人;魏国有4432881人;公元280年,吴国有2562000人。也就是说魏国人口是蜀国的四倍,接近吴国的两倍。

人才

魏国的地广人多,前期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收罗了很多人才,诸如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司马懿等谋士,也有曹仁,夏侯渊,张辽,徐晃,于禁等良将。

蜀国刘备早年辗转各地,他麾下也有不少人才。诸如诸葛亮、庞统、法正、糜竺、孙乾等出谋划策之人,又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姜维等将军。

东吴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不过大都是短命都督,也有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甘宁等将领。总体来讲魏国人才很多,蜀汉后期人才比较匮乏,东吴人才要相对差一些。

军队

魏国地域很广需要防备整个北方还要防备东吴,蜀汉,而且人口较多军队的保有量大概在50万左右。蜀汉在投降是军队有102000人,可能最巅峰保有量不会超过20万。而东吴的军队在20多万,不过东吴的水师比较厉害,步骑较差,所以虽然与魏国多次交战但不具备北伐的资本。

总得来讲,魏国是势力最强的,人口是基本元素,在者地域广大,自然会后很多人才军队和后勤,东吴次之,蜀汉最弱。


三国读史


诚邀回答。魏国不论人口,兵力,国土面积是最强的,综合实力也是最强的,国力也是最强的。

三国鼎立数十年,为何能够维持平衡,大家思考过吗?



魏国强,则吴蜀联盟。因为有威胁。

吴国弱,则蜀国必然想侵吞吴国,因为北上伐魏要翻山越岭,路途艰险,粮草需要准备好几年。那打吴国就不一样了。吴国在孙权的经营下,是一块大肥肉啊,气候温暖,物产丰富,蜀中闭塞,物产不足。曹操野心勃勃的想要取荆州,败于赤壁。曹丕更是三次攻打吴国,铩羽而归。

吴国算是很佛系的,因为地处江南,物产丰富,江南的繁华,实则是一个温柔乡。南宋也是偏安,并无进取野心。

我们来从疆土,人口,军队,经济,来分析一下,魏,蜀,魏三国的实力如何。

一,疆土数据

魏国:87郡12州,分别是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兖州,凉州,雍州(北部)扬州(北部)据有关文献记载,公元262年,魏国国土面积291万平方公里,是三国中统治面积最大的国家。

蜀国:22郡,统治区域为蜀中,南中,汉中,北方和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蜀汉的南大门,东与吴国相邻于三峡,巴西为蜀国的东大门,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南蛮相邻,仅益州一州,据统计公元262年,蜀国的国土面积是107平方公里,是三国中国土面积最小的。

吴国:32郡及3州,荆州,扬州,交州,公元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据统计,公元262年,吴国的国土面积达到了145万平方公里。

魏国:人口约103万户,士兵约50万。

吴国:人口约52万户,士兵约23万

蜀国:人口约28万户,士兵约10万

所以,魏国实力最强,自古群雄逐鹿中原,而鲜有在南方建立政权的,大一统王朝都在北方,“得中原者,得天下,如今看来,所言非虚呀!”


子非魚


三国时期,魏国不管是土地面积,人口总数,还是军队人数,魏国始终排在第一,吴国第二,蜀国第三。

领土范围:

魏国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等十个州,相当于今天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陕西、宁夏等,也就是说长江以北尽归魏国所有。

吴国有扬州、荆州和交州。但是扬州和荆州和魏国共有,此三州相当于今天的今天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陕西、宁夏。这些地盘都在中国南方,当时南方还属于烟瘴之地,许多地方开发的不充分或者根本没有开发。所以魏国更占优势。

蜀国仅益州,即现在的陕西南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广西的一部分。如下地图,可知魏国领土最大,蜀吴领土的总和才相当于魏国。


人口的差别很大:

蜀国共28万户,94万人;吴国共52.3万户,230万人;魏国共66万户,443万人。

在古代人口数量意味着有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兵源。所以这一比较魏国完胜蜀吴,两国人口加起来也没魏国多,他们和魏国耗不起。

军队的人数

蜀国94万人中,士兵占10.2万,官吏占4万;吴国230万人中,士兵占23万,官吏占3.2万;魏国的士兵没有明细的数目,金文京推测有40万以上。


军队的人数也代表着一国的战斗力,魏国当之无愧排第一,吴国第二,蜀国第三。

人才数量

魏国——曹操非常重视人才的,其中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曹操特别爱惜关羽,关羽死后还特地的为他修了一座墓。可以说曹操求贤若渴,三下求贤令,魏国人才济济。

吴国——除了鲁肃,周瑜和陆逊等人外,找不出万夫不当的勇将,人才凋零。

蜀国——五虎上将胡诌的,没有的事。刘关张的年纪比诸葛亮大十几二十岁,真正的人才屈指可数,到三国后期“廖化作先锋”,可知人才凋零得比吴国还严重。

曹魏能最终一统中原,赢在它的实力,吴蜀的败亡是迟早的事,但是曹魏给司马懿做嫁衣了,司马炎继位后三国归晋,华夏分裂了近百年后终于统一。


朤燚㱌


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末。

魏蜀吴三国应该说都有一定的优势。当然我说的优势不是'魏占天时,吴占地利,蜀占人和.'那一类老生常谈。

魏国占据着中原一带,那里的经济文化人口都最为繁盛。魏国拥有东西两都,在政治上占尽了优势。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明君。任用无数良臣名将使魏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蜀和吴之间的差距拉大。为晋国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吴国占江南之地自孙坚,孙策,孙权以经营三代,土地肥沃,人才济济。孙权在管理上费尽心机,使东吴大臣之间和谐相处。而且吴国从未遇到大败。到孙亮时朝政为孙峻等人把持,国力衰退,然而孙休即位后以丁奉为大将斩了孙峻之子孙琳等使吴国得以继续发展。不过孙皓即位后吴国国力再次衰退直至灭亡。

蜀国占了巴蜀之地,刘备以皇叔这张名片,使八方俊杰投之,丞相诸葛亮善于治国,在兼拥益荆两州后国力基本可与曹操不分上下,但夷陵之战后是去荆州更兼诸葛亮不明时局屡次伐魏失败后,国力大衰在三国中最先灭亡。总结一下,在三国鼎立时国力对比应该是魏国最强吴次之蜀最后。


书童阅读


三国时期的变故都是非常大的,魏蜀吴三个国家,都曾最强过,也曾最弱过,所以,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唐突,如果有一个时间段的话,就可以仔细看到哪个国家是最强的。

东吴:

东吴强悍的时候,是十八路诸侯征讨完董卓的时候,孙坚是三国早期最勇猛的一个将领之一,也是十八路诸侯中最先征讨董卓的一支部队,此时孙坚的兵马最为强悍,但可惜孙坚在回东吴的路上被刘璋杀死,孙策子承父业,开始征讨东吴,偌大的东吴全归孙策所有。此时,东吴的国力是最强的,而此时的曹操,才开始组建部队,连个固定住的地方都没有,刘备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时候的刘备才和张飞关羽等人开始往南方跑路。

魏国:

魏国的兵马是从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时候壮大的,曹操有荀彧和郭嘉等人的建议,一路勇往直前,拿下了河南河北等地,要知道光是一个河南就能产多少粮食?再加上河北,曹操可以说是当时最不缺粮食的国家,而有了粮食就意味着有了兵马,所以曹操在这个时候,通过短短得几年时间,就成为了三国时期第一大国,兵器和战马更是多得不可胜数,而在经历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大败,兵马几乎殆尽,不得不修养十年之久,再开始和刘备孙权大战。

蜀国:

蜀国建立的是最艰难的一个国家,刘备先是占了荆州之后,才可以和曹操孙权抗衡,但此时的刘备仅有几万兵马,不过曹操和刘备谁也不敢轻易和刘备开战,因为荆州真的是太难夺取了,曹操要是打荆州,自己就会防不住孙权打魏国。所以就这样一直僵持着,直到刘备养好了兵马,拿下来汉中和西川,并且称帝之后,此时的蜀国成为了三国最强悍的国家,兵马七十万,粮草无数,只可惜最后这些兵马毁在了刘备身上。

所以说,三国任何一个国家都当过实力最强的国家,笑到最后的也不是这三个国家,而是司马家的晋朝!





简史秘闻


毫无疑问,三国实力排名就是曹魏、东吴、蜀汉

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

在籍人口443万人,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

曹魏的疆域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北部)、扬州(北部)

孙吴在籍人口有256万人,由于东吴大力招抚北方南来的人民,加上60年来没有大的战争破坏,人口增殖很快,耕地开辟更多

孙吴共有四个州,分别为扬州、荆州、广州、交州。

蜀汉在籍户口有108万人,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仅仅占有益州。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

综上所述,三国实力排名就是曹吴汉





我善良可爱


其实这个问题要分阶段性的,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对比。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

先来看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刘备终于有了栖身之地荆州一部分,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成立国家,这个时候曹操已经统一的北边,而江东也被东吴牢牢把控,所以在这个时候无疑是刘备的实力最弱的。曹魏最强,东吴次之。

到了第二个阶段,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加封汉中王,这个时候也还没有称帝,但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了,刘备坐拥汉中、西川、荆州,可以说这个时候刘备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实力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东吴不敢来犯,汉中和荆州直接威胁曹魏,这个时候蜀国的实力是比较强的,魏国次之,东吴最弱。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夷陵之战,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之前,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丢了,关羽也死了,在出军之前,张飞也被手下杀死了,痛失两位兄弟加两员大将,再加上夷陵之战被陆逊一把火,烧光了刘备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兵马。

总结下,从夷陵之战以后,蜀国实力大损,只能偏安西川一隅,再也无力争霸天下了,这时候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蜀国最弱。


哗哗说三国


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实力对比是怎样的?谁都知道,战争的实质是实力的对抗。如果我们对鼎立时期三大政权的实力有了清晰了解,那我们就能知道三国历史未来的走向。我们对三国实力的了解,还是从比较开始吧。

疆域对比



三国疆域图

曹魏定都洛阳,主要控制长江以北,国土面积约为291万平方公里。蜀汉定都成都,主要控制蜀地,国土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孙吴定都建邺,主要控制江东地区,国土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古代中国关于地域的划分跟现在还不太一样,东汉末年的时候天下一共划分成了十三州,分别是司豫兖徐青凉并冀幽扬荆益交十三个州,其中曹操就拥有了其中九州,基本占据了当时三分之二的天下。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的真正实力对比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平衡,魏国的实力其实远超其他两国。因为曹操所在的北方是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区,除了要抗衡国内的刘备和孙权两大势力集团,北方还有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势力虎视眈眈,所以曹魏等于说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是敌人。在这种群敌环伺的情况下,魏国还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并且发展自己,可以说是非常强大了。

因曹魏势大,所以蜀吴联合一同抗击。

经济对比

在东汉的时候南方并没有发展起来,基本上整个国家的政治以及经济文化的中心都设立在北方诸地,这些地区各方面的交流十分方便快捷,发展起来也很快。而南方那个时候尚未开发,交通通讯都十分不方便,属于蛮夷之地,对于发展是非常的不利的。

魏国是延续正统王朝,把自己的地盘当成一个国家看待,所以它是实行的正统王朝的经济方法,轻摇赋税,实行屯田等等,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经济也得以快速的增长。魏国就是循序渐进,大概相当于村长。

蜀国是典型的军阀殖民的做法,军事永远高于一切,从建国到亡国都没有把蜀地当成一个国家好好的治理。虽然孔明想了很多办法来恢复经济,由于蜀国连年的北伐也消耗殆尽。蜀国就是攒几年钱然后一块再打出去,就像是地痞流氓。

吴国既不是正统王朝,也不是军阀殖民,他是类似于诸侯王的家族式管理。加上北方由于连年打仗,北方的人口向南逃,就给江南地区带来了生产技术与文化,加上江南土地肥沃,所以经济还是可以的。到了三国后期,吴国的航海业更是发达,给吴国带来了很多的经济增长。吴国就像是村里的富户。

人口对比



刚才我们都说了,魏国是最强大的,所以他的人口也是最多的,亡国时大约有66万户,443万人。蜀国那是本来地盘就小,加上那时候的蜀地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所以亡国时大约有28万户,94万人。吴国虽然地盘也不小,但是那个时候江南可不像是今天的江南,那时候算是没有开化的地区,所以人也不多,亡国时大约有52万户,230万人。至于为什么要说亡国时的人口那,是因为战争的时候人口基本是没法统计的,但是国灭的时候史书上都会有一个完整的统计。

军力对比

魏国军力最盛。大概有四五十万的总兵力,但是他要驻守的地方也多,西线雍凉为6-7万,南线荆豫10万,东线徐扬10万,洛阳及各据点10-15万。蜀国那是本来就没啥人,所以军队大概就是10到13万左右,北线汉中5万,东线永安2-3万,成都各据点3-5万。吴国那兵力也不多总兵力在20-25万左右,主要部署在濡须口,南郡等长江沿线据点。



既然曹魏这么强大,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而是任由蜀吴两国割据一方,甚至还要防范他们的进攻呢?首先是地理位置原因,我们要知道曹操所占据的中原地区基本全是平原,虽然富庶但是却遭到很多人的觊觎,所以并不能够集中全部的力量去进攻别人。其次他的对手却都占据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刘备占据着自古以来易守难攻的川蜀要地,而孙权所在的东吴虽然没有山川之固,但是却隔着长江之险,北方军队不善水战而且生活习性也有所不同,所以也很难打下来。我们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同样的三方势力就如同一个战略平衡,曹操若是执意举全国之兵攻打一方也不是不能打下,但是自己也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只会白白便宜了另外一方,机智的曹操必定不会做这种蠢事。

人才对比



人才问题和如今一样。大城市,发达城市总是更加容易吸引人才,比如孟德陈留举兵的时候从了二曹两夏侯这样的家将出身的人才之外,李典,乐进,于禁,典韦,许褚,荀攸,荀彧,程昱,刘烨,郭嘉,贾诩也是人才济济,这些人都是出自中原,包括黄忠,魏延,太史慈,蒋钦,吕蒙,许靖,这些在蜀国与吴国叱咤风云的人物也同样是出自中原。而到了后期,诸葛亮死后,接替他的是杨仪,这个人本身实力有限而且根本无法处好与下级的关系,导致死对头魏延的反叛,杨仪之后是蒋琬,蒋琬这个人综合能力在后期武将里面虽然算不错但是比起诸葛亮却是天壤之别,之后姜维虽然能文能武但是也无奈国力空虚,而且我们看看姜维的对手也不难发现,从司马师,司马昭,邓艾、钟会二仕争功,魏国的人才是源源不断层出不穷的。吴国后期也只能说是啃老本,诸葛恪,陆杭,顾谭一行都是老将之后,人才的补给的也出现了明显的不足。所以综合判定来看,魏国的国力确实明显高于其他两国人数总和。

通过对比,我们就能发现三国之中只有曹操才有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其它两方都不具备这个底蕴,只能防守而不能够进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诸葛亮数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诸葛亮之所以北伐只是为了让曹魏不能顺利发展,这样才能让蜀汉存活得更加长久一些,至于所谓的争夺天下也只是不可为的事情。其实最有机会统一天下的时机就只有赤壁之战之前的曹操,可惜有些操之过急不听贾诩的意见,不然的话若是等个数年,曹操也就能够得偿所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