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乃軍事重地,劉備為什麼不派諸葛亮和趙雲去防守?

欣欣向榮145097341


三國時期,針對荊州這個地方,諸葛亮如此描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它是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要地,關羽丟荊州基本宣告了《隆中對》的失敗,關羽不僅丟了荊州,也丟了自己的性命,是三國格局重要的轉折點,荊州的失敗,關羽的敗亡,引發了一系列的事件徹底導致了蜀漢的衰敗以及最終的滅亡。那麼,問題來了,劉備為什麼不派趙雲守荊州呢?換而言之,趙雲哪一點比不上關羽呢?

首先,荊州是三國時期的兵家必爭之地,其得失將影響到三國的力量對比。赤壁大戰之後,劉備率大軍去打益州,只能留下很少的兵力來守衛荊州,但是荊州這個地方又是四戰之地,北有曹操,東有孫權,內部也不是太穩定,隨時都有可能出現較大的變故。由此,鎮守荊州之人,顯然是劉備非常信任的。對於關羽和趙雲,二者也都被劉備視為兄弟和心腹,劉備和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趙雲同樣追隨劉備征戰多年。

但是,相對於關羽,趙雲缺乏鎮守荊州的威信和威望。關羽是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正是因為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值得注意的是,在關羽封侯之時,劉備、張飛、趙雲等人還在顛沛流離。相對於趙雲,關羽不僅成名,而且是東漢朝廷冊封的侯爵,到哪裡都是有威望的。

進一步來說,對於當時的荊州,最需要的是一個由威望的統帥,而不是趙雲這樣衝鋒陷陣的武將。就蜀漢五虎大將來說,趙雲缺乏威望,張飛在益州也是需要鎮守兵家必爭之地,黃忠年紀太大了,而馬超雖然具備關羽一樣的威望,在投靠劉備之前,馬超就已經是一方諸侯,其父親馬騰是東漢末年割據涼州一帶的諸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論能力和家世等,馬超甚至超過了關羽。不過,對於馬超來說,顯然不能像關羽一樣獲得劉備的信任,自然不會將荊州交付給。

最後,眾所周知,荊州是湖泊河流密集的水鄉地帶。不管是騎兵作戰還步軍作戰都不適宜。必須依靠水軍為主力。在劉備的幾員親信大將中,只有關羽比較熟悉水戰。對於這一點,也在關羽之後水淹七軍等事件上得以體現。與此相對應的是,趙雲、張飛等人經常是率領騎兵和步兵作戰,對水軍不是非常熟悉。綜上,派遣關羽鎮守荊州,也是劉備綜合考慮之下的最優選擇了。


倚劍醉客棧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關羽和趙雲同為劉備集團的五虎大將之一,在劉備在西進益州之後,便將鎮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關羽,而不是趙雲。

我們先來看一下荊州對於劉備來說有多麼重要,在蜀漢的基本國策《隆中對》之中,諸葛亮是這樣說的: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可見荊州對於劉備集團來說非常重要,如果說益州是劉備集團的根據地,那麼荊州就是戰略點。如果荊州有失,蜀漢就會成為籠中鳥,池中魚,難以向外發展,只能坐困等死。

荊州為什麼會這麼重要呢?通過諸葛亮對它的描述,我們就可以得知一二:“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可見無論是西取益州,還是北進中原,荊州對於劉備集團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重點。其交通便利且連接四方,以此地為守,可以作為益州的屏障。以此地為攻,可以北進襄樊直逼曹魏腹心之地。

而之所以把這個地方交給關羽鎮守,是因為蜀漢只有關羽才有這個能耐,而其他蜀漢的將領都不行,包括趙雲等。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趙雲的威望不如關羽

在劉備集團,劉備以下地位最高的兩個人就是關羽和張飛了。在劉備最開始打天下的時候,身邊就只有關羽和張飛兩個人跟隨。

而張飛的地位,鐵定是不如關羽的。在遇到徐庶和諸葛亮之前,關羽不僅僅是劉備手底下最厲害的大將,更是劉備早期的“軍師”,但凡有事,劉備總要過問關羽的意見。從中可以得知,關羽不僅是劉備最得力的手下,更是他最為信任的人。

反觀趙雲呢?是劉備在公孫瓚時才結識的人,雖然也算是劉備的心腹班底,但是真正跟隨劉備,也是在劉備兵敗徐州,投奔袁紹之後,趙雲才開始追隨劉備。

可見在劉備集團,關羽的資歷是比趙雲深的。在《三國志·關羽傳》裡對關羽有這麼一段評語:“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可見關羽在軍隊裡面是很得人心的。

二、趙雲的實力不如關羽

這個實力不一定非得要說武力值,而是統兵能力。劉備集團每次出兵,幾乎都是以張飛和關羽為主將。趙雲單獨領兵作戰的次數,遠遠少於關羽。

縱觀趙雲生平,從跟隨劉備開始,直到身死,從劉備時期開始到諸葛亮時期結束,根本沒有幾次獨自領兵作戰的機會,簡直可以用一隻手掌數過來,收復桂陽算一次,跟隨諸葛亮北伐駐守漢中算一次,街亭之戰蜀漢失敗後,鎮守斜谷抗擊曹軍算一次。

可見趙雲並沒有在真正的大戰中獨自領兵作戰的經驗,而關羽則不同,他從一開始跟隨劉備討伐黃巾開始,便歷經血戰,之後更是獨自鎮守徐州。在官渡之戰中斬顏良誅文丑之後,更是名噪一時。

三、趙雲在性格不大適合

趙雲是一個典型的儒將,一向是擅守而不擅功。從斜谷之戰中,以極少的兵力抵禦曹真大軍還能幾乎全身而退就能看出一二,但是我們卻根本找不到趙雲真正攻城拔寨的事例。

而在《隆中對》中都說了:“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是需要一個大將率領荊州大軍配合益州大軍北伐中原,這時候需要的是進攻而不是防守。

反觀關羽,從襄樊之戰就能看出,關羽雖然在後期因為東吳的偷襲而功歸一簣,早期卻是一路凱歌,直接殺到了樊城。之後是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嚇得曹操都差點遷都了。

四、趙雲的職位不大符合

趙雲在蜀漢軍中一直以來都只有兩個職責:

1,保護劉備的保鏢角色;

2,統帥騎兵作戰的衝鋒將軍。

作為保鏢,雖然是劉備最親密且信任的人之一,卻沒有鎮守一方的資歷,難以懾服荊州兵馬和曹魏,以及東吳的敵人。

趙雲作為騎兵統領,雖然擅戰,卻不懂水軍。在荊州這個水軍為重的地方,不懂水軍簡直就是找死。如果東吳禍起蕭牆,趙雲只能坐以待斃。而關羽卻不同,水淹七軍一戰,充分證明了他水戰的實力。

關注我,我們共同交流,探討,研究,更多精彩歷史!

歡迎下方留言!


玲美莉


首先劉備在川中失利不得不請孔明進川謀取西川。現在就存在一個問題,必須分配出兩個元帥,一個進川一個留守荊州。諸葛亮進川非他莫屬,其餘就是,關羽,趙雲,張飛,周倉,關平,這樣來觀察在大家心目中可能關羽與趙雲的爭議最大,他們兩人誰更適合作為留守荊州的帥才。這兩人平心而論,趙雲完全可以擔當,只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沒什麼副將可以輔助趙雲,這是威望的問題。關平與周倉說白了就是關羽的隨從家將,一個重地元帥沒有足夠的威望,轄下就會出現政局變化,荊州主帥已經達到一國之君的重任!荊州這樣的重地劉備很難做出決斷,也是逼不得已留下關羽。話說回來就算把趙雲與關羽對調,長期下來趙雲也未必能守住荊州,劉備對趙雲如果都不能放心,就更別說曹操,孫權趁機發難。關羽因為得罪孫權導致孫權用兵,也許對趙雲會無理由發難,荊州始終是孫權記恨之處。這樣分析也許留下關羽是正確選擇,怪只怪拿下漢中以後人員的及時調度與分配發生了錯誤。有兩種戰略部署,一,荊州為主漢中為守,留馬超守漢中,畢竟馬超熟悉周圍地形,劉璋手下的所有將領協同劉備與關羽,趙雲治理成都,諸葛亮帶張飛,黃忠,魏延回荊州。這樣安排是因為,馬超一旦有難,關羽和趙雲好歹可以分兵協助,因為沒有軍師,關羽和趙雲,馬超都是可以獨擋一面的將才,且關羽趙雲為劉備治理西川政治也能出力。二,把荊州送給孫權作為聯盟誠信,讓孫權出兵攻打合肥。調回荊州所有兵馬,稍作調整與孫權同時出兵攻打長安,繼續瓜分曹軍勢力。雖然丟棄荊州也可以看做是荊州換長安的戰略。第二種方法應該強於第一種,沒有什麼弊端。不傷元氣的丟棄荊州,拋出誘餌。荊州是誰都想搶的,不如先丟棄。


鷹嘯雲間飛


派了啊,一開始劉備的部署就是:關羽駐守益陽、張飛坐鎮公安、趙雲為機動,遙領桂陽太守、諸葛亮鎮守南郡,督令長沙、桂陽、零陵三郡的物資,在後方支援。

這是當時劉備集團中最重要的團隊了,可以說在劉備和劉璋開戰之前,荊州之地是劉備的重中之重。

既然荊州如此重要,為什麼劉備不安排諸葛亮和趙雲回援?

之後劉備和劉璋翻臉,孫權又來插一腳,派呂蒙攻略荊南四郡,除了零陵之外其他三郡都望風而降,荊南是劉備的補給基地,荊南一丟則劉備不止失去了後方補給,連荊州屁股都要漏出來給孫權看了。危急關頭,劉備和孫權講和,割江夏、長沙、桂陽三郡給孫權,雙方和解,再調張飛、趙雲、諸葛亮入蜀,儘快拿下四川。

這樣一來,荊州防線內縮,本來應該是荊州大本營的江陵成為了前線基地,公安由傅士仁接手,關羽修築了江陵城,和麋芳一起坐鎮。而除了調走諸葛亮等人之外,劉備還把荊州給掏了一下,一下就掏走了數萬軍隊。這時候的荊州是處於兵力少和人才不足的情況,可這是集團的戰略規劃,臨死調走大部分也是屬於可控範圍之內的。

最嚴重的事是,劉備在平定蜀地之後,居然原地休整,不調張飛、趙雲、諸葛亮回援不說,連帶去四川的軍隊也沒還給荊州一兵一卒。導致了後面關羽北伐是,軍隊這方面是捉襟見肘,無法調出充足的兵力拿下襄樊。


劉備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有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

劉備雖然拿下了益州,但卻是經過一年的激戰,期間損耗不少,連原本應該坐鎮中軍的軍師龐統都戰死了,後面還得靠馬超來威脅才能降服劉璋。所以劉備當時除了有著保全成都的意思之外,攻城兵力不足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而在平定益州這段時間,四川門戶漢中也被曹操拿下,留夏侯淵、張郃等進攻型的能手鎮守漢中,意思很明白了,曹操得隴望蜀只是時間的問題。自己兵力不足,益州經過大戰,民生設備遭到損害,民心不穩,外部又有曹操虎視眈眈,這時候的劉備只能把心思全部放在益州,而不能顧及到荊州了。



當然劉備不援荊州,也是因為荊州已不再是以前的荊州。由於割了三郡給孫權,偌大的荊州頓時縮小了一半的土地,餘下的零陵、武陵二郡根本就不能替代以前四郡時的物資供給。關羽北伐時,僅僅收降了兩萬軍隊(于禁七軍有三萬,除了淹死的和逃跑的,剩下的最多兩萬)就陷入了糧食不足的困境,搞到關羽不得不冒著破壞盟約的風險,伸手去桂陽拿糧草來補給。

此時的荊州對劉備來說,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的用武之國了。劉備集團的政治重心已由荊州轉入益州,而荊州被三家分割之後,已淪為一個前線緩衝地帶,用來和孫權的江東隔開而已。

對劉備來說,荊州現在只是一個戰略要地,自然不需要過多的保護了,有關羽、麋芳、傅士仁、關平、廖化、趙累等人駐守,防備曹操和孫權即可。只不過劉備沒想到關羽居然會去包圍襄樊,更想不到還給他打出了“威震華夏”的戰績,逼得曹孫兩家聯手奪取荊州。

從關羽北伐到走麥城僅僅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劉備方面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就把荊州丟了。這一點可以說是關羽的傲慢所導致的,但最主要的是,在劉備內心深處,他也已經把荊州放棄了。




一貳一橙


荊州是軍事重地,在劉備入蜀時,作為大後方,必須確保萬無一失。所以,按照劉備的設想,讓關羽、諸葛亮、張飛、趙雲共同鎮守。而自己僅帶龐統、魏延等人入蜀,到了劉備與劉璋完全撕破臉面,開始全面進攻的時候,由於戰線拉長,龐統身死,不得不讓關羽留守荊州,讓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入蜀分定諸縣。



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主將,其傲上而不辱下的性格,對他外聯孫權,內聚各方合力是很大的缺陷。

那為什麼劉備仍然要選擇關羽,而不讓更為謹慎的諸葛亮、趙雲鎮守?

首先,關羽比諸葛亮、趙雲資歷更老。從劉備起兵時就跟隨劉備,劉備待之恩若兄弟。特別是關羽對劉備的忠心更是無人可比,是劉備集團當之無愧的二號人物。而諸葛亮是劉備到荊州以後才加入劉備集團,趙雲是劉備在鄴城時加入的,都沒有關羽的資歷深。從當時情況看,劉備集團的大將除了關羽有過獨擋一面的經驗,其他人都沒有,包括諸葛亮、趙雲。早在劉備佔領徐州的時候,關羽與劉備就分兵駐守,一守小沛,一守下邳。當陽兵敗時,更是關羽統帥水軍,為劉備保存了軍事實力。所以,關羽必是留守荊州的第一人選。



其次,劉備對諸葛亮的定位是治國理政,是僅次於關羽的人物,也是留守型人才。但是益州新定,各方勢力需要安撫,民生經濟急需恢復,特別是荊州的戰略後方作用已經轉向了益州,漢中之戰緊跟著全面打響。劉備在全力迎戰的同時,必須要有一人,坐鎮成都,確保益州的萬無一失。這裡,諸葛亮比在荊州更能發揮作用。

第三,趙雲雖然勇猛,並深為劉備信任,但最初主要是擔任劉備的侍衛長,獨自領兵作戰經驗不多,個人威望也不如關羽,只能讓他輔佐關羽,不會獨自鎮守荊州。到了漢中之戰時,劉備必須全力對抗曹操,能夠抵抗曹操五子良將的只有張飛、趙雲、黃忠等人,就只能把趙雲派到抗曹的第一線。


一壺清茗品春秋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整個蜀漢的形勢急轉而下,特別是荊州之後的夷陵之戰,更是奠定了蜀漢滅亡的基礎。由此,荊州不僅在人口和土地上對於蜀漢意義重大,也是蜀漢爭奪天下的重要跳板。那麼,劉備為什麼派關羽去守荊州呢?其原因如下:

一、關羽是劉備起事的拜把子兄弟,對劉備是絕對的忠誠,劉備信的過。

二、劉備集團每次分兵勢必是關羽一隊,劉備一隊。這證明關羽馭軍的能力僅次於劉備。

三、此外關羽畢竟在曹操集團幹過事,而荊州直面曹操集團的壓力。所謂,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把守荊州。

四、關羽操練和指揮水軍自赤壁之戰時就已經開始,軍中威望更勝其他。

以上四點,導致劉備才把自己的半壁江山交給了關羽。


那為什麼不派趙雲、諸葛亮等去鎮守荊州呢,也有如下原因:

一、趙雲是劉備的大內侍衛長,相當於警衛連長,是要替她貼身防守的。同時趙雲那時的資歷並不足,無法服眾,以上兩點,註定劉備不可能把如此重擔託付給趙雲的。

二、諸葛亮軍師、外交、內政智謀雙全,守護荊州肯定是綽綽有餘的。但是作為老大的劉備,想的更多的是開疆拓土,考量全局,因此,讓諸葛亮去守一座城是過於浪費的。

以上,謝謝!


萬年蟲子


1.首先,三國時期,荊州是中原江南四川的交通要道,是繁華都市,人口多,物產豐富,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也是蜀漢爭奪天下的重要跳槽。

2.不派趙雲去的原因:趙雲雖然是五虎將,但是他只負責保衛工作,與關羽張飛的地位相差甚遠;趙雲曾經是公孫瓚的部下,曾經背叛過劉備,劉備對他不信任,不可能把半壁江山交給他

3.不派諸葛亮去的原因:諸葛亮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內政外交,都是無人可以替代的,派去荊州,劉備身邊就沒有人可以勝任諸葛亮的工作,沒有人替他出謀劃策;諸葛亮與荊州的士族階級關係甚好,劉備害怕他與他們相勾結,對諸葛亮不太信任

4·作為帝王,劉備從全局考慮,選擇了自己最信任的二弟關羽去守荊州,原因是:一,關羽武藝一流,軍中威望很高。二,關羽在曹操哪裡待過,荊州直面曹魏的壓力,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三,關羽對劉備絕對忠誠。但是,關羽這個人,有勇無謀,虛榮心太強,最後荊州失守,奠定了蜀漢失敗的根基。


smile1426888


荊州是軍事重地,在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規劃中也有著重要地位。

但是,荊州是四戰之地,不是立身之地。可以做堡壘不能做大本營。

劉備初入川,之所以不帶關張趙和諸葛,是怕劉璋疑忌。與劉璋反目後,龐統又意外身亡,此時劉備急需儘快拿下西川,所以,諸葛亮必須入川,張飛與趙雲作為勇將帶兵入川是必然的。荊州只能是劉備最信任的也是最有威望的關二爺來守。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獨木難支,陷入進退兩難境地的劉備在諸葛,張趙入川后,迅速打開了局面,獲得了日後稱帝的根本之地。而新得西川之地,又面臨曹魏集團大兵壓境,劉備一時間難以抽出時間和兵力對荊襄防務進行加強,這也導致了日後關羽失敗的局面。

再說一下荊州吧,荊州牧是劉表,劉表死後還有倆兒子,倆兒子之後還有劉備,與孫吳集團沒什麼關係。最大的瓜葛是孫堅死於對荊州作戰中。當然,孫權對荊州也是流口水的,所以就默認了呂蒙白衣渡江偷襲關羽。其實這是很沒有戰略眼光的行為。孫劉之間的彼此消耗,也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延續下去,誰也沒能統一天下。


風神翼龍12


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人選。

劉備本身實力有限,兵力別說和曹操比,連東吳都遠比不上。在奪取取荊州後,主力經略重點轉到益州和漢中方向,只能留一小部分兵力鎮守荊州。但荊州又同時受到了曹魏和孫吳兩邊的軍事壓力,所以選擇荊州守將就必須選一個能在兵力不足的條件下,利用自己的個人威望能震懾到曹孫兩方的將領。

這樣的人選只有關羽和馬超兩人。不說馬超當時尚未來投,就算已加入蜀漢陣營,也不可能得到劉備的信任。所以關羽是劉備的唯一人選。


上策視覺


在歷史上,諸葛亮前期工作並不是軍隊的軍師的職位,只是軍中後勤的副職,他被劉備重用是在劉備取益州後,以及劉禪時期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在荊州時期諸葛亮還擔任類似外交官的角色與東吳聯絡,且諸葛亮及時也沒有展現太大才能,以致劉備沒有重用他!

另外趙雲在整個三國時期絕大部分是衛隊長的角色,保護劉備和主將及家屬的安全,只是蜀國後期帶兵打仗,其它時期幾乎未領兵出征,作為一方大員,趙雲統帥能力是不夠的,至少他缺乏經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