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金融學——研究人性的金融學

定義:將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的理論融入到金融學之中,是一門新興邊緣學科。行為金融學是金融學的熱門邊緣交叉學科,對傳統金融理論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行為金融學的關鍵假設:人是非理性的、人不是風險規避的、人不是最求效用最大化的!

因此人們對應的行為: 投機、看重短期、看重局部、風險收益不匹配、羊群效應(跟隨群體行為)、反身性

所謂反身性,它表示參與者的思想和他們所參與的事態都不具有完全的獨立性,二者之間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決定,不存在任何對稱或對應。例如,投資大眾熱情參與的行為自然會影響股價的漲升,而當漲升的意念形成後,又作用於股價,股價卻不一定按大眾意識的形成態勢發展,往往令人失望地發生偏差性演變。當投資大眾悲觀退出,股價也許又意外的飆升、震盪。


具體案例

(1) 期望理論

人們對相同情景的反應取決於他是盈利狀態還是虧損狀態,更難容忍虧損而非盈利

人們在盈利情況下,是風險厭惡。傾向於見好就收,及時止盈。

人們在虧損情況下,甘願冒險。期待猛漲,挽回虧損。

此理論適用於日常投資和賭場。


一月效應:股票每年一月份回報明顯高於其他月份

動量效應:短期表現好的股票會持續好的表現,不好表現的股票會持續不好的表現

週末效應:牛市週五跌,週一漲;熊市週五漲,週一跌。

小盤股效應:投資於小市值股票所收益比大市值股票收益高的金融現象。


行為金融學——研究人性的金融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