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飛蛾撲火般的愛情,其實只是加了濾鏡的錯覺

傳說,荊棘鳥一生只唱一次歌。從離開巢開始,便執著不停地尋找荊棘樹。當它如願以償時,就把自己嬌小的身體扎進一株最長、最尖的荊棘上,流著血淚放聲歌唱——那悽美動人、婉轉如霞的歌聲使人間所有的聲音剎那間黯然失色!

《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裡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拉爾夫一心向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裡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心又極度矛盾和痛苦。

而看完這本小說的人,都忍不住要放慢自己的閱讀速度。因為,梅吉和拉爾夫神父兩人之間的愛情糾葛看的是在是令人感動又揪心。我認為,雖然,兩人的愛情很美好,可是兩人在對待愛情的態度和行為上卻不免有些自私。


《荊棘鳥》:飛蛾撲火般的愛情,其實只是加了濾鏡的錯覺


01、美麗少女梅吉:聰明的姑娘,糊塗的愛情;烈火一般的愛情註定會孤苦一生

梅吉是一個典型的澳大利亞少女。因為家庭原因,他們就投奔了姑姑,幫助姑姑打理農場。也因此,在姑姑那裡,梅吉認識了拉爾夫神父。而這,或許是幸福的開始,也是不幸的開端。

在我看來,梅吉是聰明而又美麗的。可是她一遇到拉爾夫神父的時候,就變成了“戀愛腦”,並不能理性的看待問題。這,也導致了他們兩人的愛情結局,不能相守。而梅吉的“戀愛腦”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荊棘鳥》:飛蛾撲火般的愛情,其實只是加了濾鏡的錯覺


首先,她和拉爾夫神父糾纏不清

拉爾夫神父是天主教的神父。那個年代,神父是不能結婚的。可是梅吉卻愛上了這個俊美的神父。而梅吉的熱情和美麗也漸漸令拉爾夫神父迷茫,並且也漸漸愛上了她。

其實,梅吉是有機會及時抽身的。當拉爾夫神父因為大筆的金錢,選擇權力的時候。梅吉就應該明白,拉爾夫神父的心裡,愛情和美人基本是不佔什麼地位的。如同飛蛾撲火般的梅吉,可能遇到拉爾夫神父是不會後悔的吧。可在我看來,梅吉的愛情其實註定是會讓自己痛苦的愛情。

在我看來,這種轟轟烈烈的如同荊棘鳥般的愛情,糾纏一個不可能結婚、並且不是特別喜歡自己的男人的行為,太傻了。並且,熱烈的愛情,來得快,卻也容易消失。

其次,因為得不到拉爾夫神父,她找了和神父相似的盧克

在拉爾夫神父離開後,梅吉到了結婚的年紀。但她在那麼多的小夥子裡,卻找到了一個平凡的工人。並和他結婚,生下了孩子。而這個工人被挑中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長的有點像拉爾夫。

看到這裡,我只是覺得那個工人盧克有點可憐。他從頭到尾都不知道自己成為了別人的替身。而梅吉對他也從來沒有愛情。可是,梅吉這一個任性的行為,傷害的除了盧克和拉爾夫之外,更多的是她和盧克的孩子朱絲。因為,朱絲的出生,是不受梅吉喜愛的。梅吉愛的只是拉爾夫,以及和拉爾夫的孩子戴恩。

最後,梅吉得到了拉爾夫,卻選擇把孩子生下來

梅吉在得到了拉爾夫神父後,不久就懷孕了。可是在明明有家室的情況下,她還要選擇和拉爾夫神父在一起,並且生下小孩。而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光明正大的身份,她故意去勾引盧克。並在之後不久選擇和盧克離婚。

生下孩子後,梅吉卻對女兒和兒子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對女兒則是無視冷漠,而對兒子則是百般疼愛。這也是朱絲為什麼長大後想離開家庭當演員的原因。而最後,當兒子戴恩選擇當神父之後,她把他送還給拉爾夫神父,但最後,戴恩卻因為救人而死。

細看梅吉的這三個舉動,我認為,梅吉在愛情方面真的是熱情而盲目的。也可以說梅吉最後和拉爾夫神父那幾十年不能相守的愛情,完全是自己作的。如果梅吉當初在愛上拉爾夫神父的時候,能及時抽身,那麼她可能會擁有一段很好的婚姻。而在被拒絕後,賭氣和別人結婚,這是對自己和別人的一種不尊重。最後,在有婚姻的情況下,還選擇出軌,並生下孩子,火速離婚。這是對那個丈夫和孩子的不公平。

因此,我認為,梅吉雖然在生活做事能力上是出眾的,可是在愛情上卻是愚昧而盲目的。整段愛情裡,她想的只是她自己。並沒有想過其他人的看法,這種自私盲目的愛情,真的不能被值得讚揚。


《荊棘鳥》:飛蛾撲火般的愛情,其實只是加了濾鏡的錯覺


02、拉爾夫神父:紅衣主教在愛情面前也是一個懦夫

拉爾夫神父作為一個神父,他除了一心想為大家宣傳教義的同時,他也是一個有野心的男人。在我看來,他對梅吉其實並沒有愛情,更多的是慾望。而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他沉迷於梅吉的美貌,卻不是這個人

當梅吉和拉爾夫初次相遇的時候,梅吉才是一個八九歲的女孩。而這個時候,拉爾夫則是為了他的“業績”討好著梅吉那個令人討厭的姑姑。所以,梅吉對拉爾夫一見鍾情的時候,拉爾夫並不喜歡這個小女孩。

而在梅吉長大成為少女的時候,拉爾夫神父更多的是驚歎梅吉的美貌。對拉爾夫神父來說,梅吉更像是他從小養大的女孩。而拉爾夫神父對梅吉的情感,更多的是親情,以及美貌。

我認為,其實這是一個“養成”系的故事。梅吉從小就依賴拉爾夫神父。而拉爾夫神父對梅吉更多的是一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心態。而成熟後的梅吉,拉爾夫對她更多的是喜歡她的美貌,而不是她的這個人。

2、他愛美人更愛江山

前面說到,拉爾夫神父是一個野心很強的人。他可以為了晉升而做任何事情。比如,梅吉的姑姑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姑姑喜歡年輕貌美的男子,而拉爾夫神父則會經常去看她,並希望姑姑能把財產捐給教會。

而在姑姑死後,拉爾夫看到了遺囑,他知道如果他把遺囑公佈出來,他可以得到晉升機會。但梅吉一家則會過的很悽慘。可是拉爾夫神父,卻依然選擇他的野心,公佈了遺囑,這也讓他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細想,拉爾夫神父很像從底層開始創業的“創業者”。他們可以為了事業的成功,去做任何的事情。或許,拉爾夫神父和其他男性一樣,面對美人和權力,都會選擇權力。可是,面對一個這麼愛他的姑娘,還是稍微有點殘忍。

3、他和梅吉相愛,卻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事業

梅吉得到他以後,他也明白他喜歡梅吉。可是他並沒有對梅吉有什麼承諾。反而回去,繼續當大主教。對拉爾夫神父來說,不管是什麼都沒有他的事業——大主教更重要。

可是,他也是凡人。他沒辦法堂堂正正的說,他喜歡她。因為,喜歡她的代價是要放棄自己的事業。這是拉爾夫神父所不願意的。也因此,他一邊飽受著情慾的痛苦,一邊卻又不願放棄自己的事業。

我們都知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可是拉爾夫神父兩者都想要,但是面對梅吉,他沒辦法放棄自己的主教,沒辦法放棄原本已經有的榮譽和事業。面對自己的事業,他並不可以坦誠,這從某種角度來講是不敬業。那麼兩邊都對不起的神父,夾雜在中間,無法平衡卻也飽受折磨。


《荊棘鳥》:飛蛾撲火般的愛情,其實只是加了濾鏡的錯覺


03、電影和原著的區別

在《荊棘鳥》這本書出版後,很快電影也上映了。而這部電影也被譽為是“忠實原著”的一部電影。也因為這部電影,使人們感受到了拉爾夫和梅吉之間的情感,並且再次帶動了書本的暢銷。可是一部電影,最長也就只有一百多分鐘,這是沒有辦法完全展示書中的所有,那麼,這部電影弱化了哪些東西呢?

首先,原著會描寫澳大利亞那邊的風俗民情,但電影只是突顯了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情感

在書本中間穿插澳大利亞的自我覺醒和在英聯邦中掙扎追求認同的過程,其中也包含著一點天主教的歷史。書中的拉爾夫內心更復雜,手法更狠辣也更接近一個普通的野心勃勃的男人。

而電影有意識刪掉了澳大利亞那條線,甚至連二戰都沒有出現過,因此也刪掉了梅吉的兩個在戰爭中受傷的兄弟。所以它變成了一部更單純、讓世俗情感和宗教衝突更突出的電影。

在我看來,這種弱化是不可避免的。試想,一部電影最長也就兩小時。並沒有辦法把書裡的所有精髓都拍下來。而且電影中肯定是有一條主線的。而這部電影的主線是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至於其他場景,則被有意識的忽略掉了。

其次,書中的拉爾夫在做錯事情後,依舊是驕傲的,並不認為這是自己的過錯;而電影中拉爾夫更溫和善良,稜角被磨平了不少

在書本里,拉爾夫把他做錯事的理由歸結為,他要去救贖梅吉。但從頭到尾,他都不承認是他自己錯了。 正如維圖裡奧指出的:“這是驕傲,這是最糟的,拉爾夫,寬恕不是你能做出的,能夠寬恕的只有上帝,你首先只是一個男人而已。”“是時候擔負起你的重負了。”

而在電影中,拉爾夫是一個更溫和善良的男子。相比起原著,電影中的拉爾夫更讓人喜歡。在完美自我崩塌之後,拉爾夫對世界的理解不再是輕描淡寫的了,他的眼神不再冷漠、超然和不為所動,樞機主教的用意也正是如此——唯有經歷過普通人煩惱的拉爾夫,才能夠真正理解他人的痛苦。

我認為,在電影中故意突顯了拉爾夫的美好。其實這意味著給拉爾夫一個“主角光環”。也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拉爾夫的美好,併為他和梅吉的愛情所感動,所遺憾。

最後,書本中是講祖孫三人三代的故事,而電影中則講拉爾夫和梅吉的故事。

在原著中,除了講梅吉的故事之外,我們還可以知道梅吉的媽媽菲和梅吉的女兒朱絲的故事。而書本的後面四分之一,則是側重的講朱絲和她的丈夫的相遇相愛。總結說來,其實書本是有三條線的。分別是母女三人的愛情故事。

可是在電影中,我們只是看到了梅吉和拉爾夫神父的愛情故事。也就是說,菲和朱絲的愛情故事被有意識的弱化了。細想,因為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故事更加動人,也是書中的主要描寫部分。因此,才會把這一部分放在重點。


《荊棘鳥》:飛蛾撲火般的愛情,其實只是加了濾鏡的錯覺


04、《荊棘鳥》真的可以被稱為澳大利亞版的《飄》嗎?

剛知道《荊棘鳥》是看到這本小說被譽為澳大利亞版的《飄》。而恰巧,《飄》是我喜歡的小說之一。可是,在我看完這本書後,雖然故事很好看,但我認為,《荊棘鳥》真的不可以被稱為澳大利亞的《飄》。

1、從人物角色來看:《飄》中的女主角斯嘉麗是一個女主逆襲般的女強人,但梅吉不是

斯嘉麗雖然是一個大家小姐,在年少時比較任性。但在家人有難的時候,她一個人撐起了一整個家。她從一個弱質女流,為了家庭,變成一個“鐵血女王”。這種猶如甄嬛般的逆襲,更多的是代表著女性的成長和堅強。

而梅吉,從頭到尾在事業和工作上的描寫是略略幾筆。把梅吉放到普通人中,她並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梅吉的亮點可能就是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糾葛。可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我認為梅吉並沒有和斯嘉麗那般的飽滿。

2、從三人糾葛看:斯嘉麗和巴瑞德阿希禮之間的愛情讓人有共鳴,而《荊棘鳥》中卻弱化了盧克的存在

在《飄》這一本小說裡,我們最為感動的就是斯嘉麗、巴瑞德和阿希禮之間互相追逐的遊戲。在故事中,我們彷彿都想跳進去告訴斯嘉麗,誰才是你的真愛。而作者的這份讓人共情的寫作功底,也被我們佩服。

而在《荊棘鳥》中,雖然主要是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故事。可是我們忘了,在拉爾夫和梅吉做錯事的時候,梅吉還是有丈夫的。可是這個丈夫盧吉從頭到尾只是寥寥幾筆,甚至淪落到“炮灰”的下場。

3、從女性形象看:斯嘉麗反叛自我,與時代背景形成反差;而梅吉是傳統男權社會認可的女性形象,溫順甚至自卑

我們在看《飄》的時候,除了看斯嘉麗和巴瑞德之間的愛情糾葛,更感動的是斯嘉麗那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不同的。

而這個不同,更符合我們現在的女性審美形象。她的堅強和獨立,是那個時代所少有的。這也是斯嘉麗這個人物如此出彩的原因。

而梅吉從頭到尾是溫順的。在愛情中,主導一直都是拉爾夫。拉爾夫不願放棄主教職位,她就一直等著。這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男權社會下的女性形象。也就是說,梅吉更像是一個“賢妻良母”。


《荊棘鳥》:飛蛾撲火般的愛情,其實只是加了濾鏡的錯覺


結語:

《荊棘鳥》這本書與其說是一種“飛蛾撲火”般的愛情,倒不如說是梅吉的一廂情願以及拉爾夫神父之間的慾望所帶來的錯覺。在我看來,人生並不只是有愛情,我們還有親情、友情。為了愛情,而捨棄所有,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其愚昧的行為。

願在愛情裡,我們都不會成為那個失去理智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