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常敗將軍,一輩子只打一場勝仗,卻扭轉了中國2000年曆史

我們一般認為,秦始皇能夠統一六國,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但這個肩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強大的?很多人習慣覺得是從“商鞅與秦孝公”組合亮相後開始,但實際上,秦孝公一力圖強、決定振興秦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先祖的影響,這個先祖就是秦穆公。

一個常敗將軍,一輩子只打一場勝仗,卻扭轉了中國2000年曆史


秦孝公那篇把商鞅召喚過來的《求賢令》裡說:“昔我繆公(即秦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也就是說,秦穆公才是為秦開基業的第一人,他在位時秦國打的一場勝仗格外重要。

一個常敗將軍,一輩子只打一場勝仗,卻扭轉了中國2000年曆史


這場勝仗就是“王官之戰”。王官之戰可能沒有長平之戰那麼出名,但它對中國2000年來歷史的影響卻不能忽視。在這場戰鬥中,秦國領軍將領是典型的“常敗將軍”百里視,自從百里視領軍以來,秦國就屢戰屢敗,讓秦人都快對他喪失信心了。這場戰鬥,他怎麼取勝的呢?

春秋時期有“五霸”,晉文公重耳算一個。晉文公娶了秦穆公的女兒,結成“秦晉之好”,生下的晉襄公成了晉國下一任君主。晉文公死後,秦穆公決心東出中原爭霸,為此他選中百里視,這百里視,就是秦穆公身邊最重要的能臣百里奚的兒子,他從小就做了“留守兒童”。

一個常敗將軍,一輩子只打一場勝仗,卻扭轉了中國2000年曆史


原因很簡單,百里奚在兒子生下後不久就出門打拼事業,成了秦穆公左膀右臂後才和兒子相認。百里視一下子從平頭百姓變成了貴公子,難免有些驕傲起來。於是,百里視一連打了三場經典敗仗。第一次,是他在公元前628年領著兵馬討伐鄭國,這場戰鬥,他父親並不贊成。

一個常敗將軍,一輩子只打一場勝仗,卻扭轉了中國2000年曆史


但百里視信心十足,覺得父親膽兒小。結果,百里視半路經過滑國,恰好碰上一個鄭國的商販,那商販得知秦國要打鄭國,便裝成鄭國使臣,拿出自己的家財進獻給百里視,說鄭國軍隊已經恭候多時了。百里視上當受騙,真當對方已經曉得了一切,只好滅完滑國就返程了。

結果,秦軍在崤山一帶被最不希望他們東出、埋伏多時的晉軍殺得大敗,百里視本人也被晉軍俘虜了。要不是晉襄公母親為秦將說情,百里視壓根沒法回秦國。他十分羞愧,遠遠看到秦穆公來接見,還把所有罪責都攬到自己身上,百里視就更感激秦穆公了,發誓忠誠於國君。

一個常敗將軍,一輩子只打一場勝仗,卻扭轉了中國2000年曆史


2年後,百里視認為已經準備妥當,可以去報之前的敗軍之仇了。秦穆公又派他出徵,結果晉軍的準備比秦軍做得好,這一次,百里視又以敗軍之將的身份灰溜溜回來了。他自己穿上了囚衣,希望秦穆公嚴懲自己,不料秦穆公仍然很相信他,鼓勵他繼續努力,讓他信心大振。

打那以後,百里視再也不敢“年少輕狂”,他將所有心思花在訓練士兵上,還把自己的家產拿出來跟士兵、百姓共享,自己穿粗衣、吃粗食,與大家同甘共苦。沒多久,晉國找了幾個幫手打到秦國來,百里視命令秦軍不許正面迎戰,只能守城,結果晉國一連奪走了兩座邊城。

秦人氣得嗓子眼冒煙,百里視依舊不急不慢。沒過多久,秦穆公再次派這位打了三場敗仗的將領出徵,秦國上下軍民一心,個個憋了一肚子火,只想和晉軍決一死戰。秦穆公將珍貴的財帛拿出來送給士兵的家人,百里視領著鬥志昂揚的秦軍渡過黃河,下令將所有船隻都毀掉。

一個常敗將軍,一輩子只打一場勝仗,卻扭轉了中國2000年曆史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的秦軍一路勢如破竹,晉軍懾於秦軍的氣勢,不敢出來直接迎戰。結果,百里視不但奪回了秦國失掉的兩座城,還順手拿下了晉國的幾座重要城池。“王官之戰”後,晉國霸業根基動搖,秦國霸業迅速崛起,幾十個小國和部落都向秦國稱臣,使秦國土地迅速擴張,秦穆公成了秦國第一位霸主。這一戰直接扭轉了中國歷史的走向,而這一切都和“常敗將軍”百里視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