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是“按需餵養”不是“按哭餵養”

“我家寶寶剛喂完奶沒倆小時呢,又哭,我以為他拉粑粑了,檢查後尿不溼乾乾淨淨的,我就試探性的讓他吃奶,結果不哭了,可是寶寶的小肚子已經脹脹的了,後來孩子奶奶說孩子是脹氣了不舒服,我不該餵奶的。”在一個新手媽媽群裡,一位寶媽也這樣說到。

新生兒是“按需餵養”不是“按哭餵養”

很多新手媽媽都有這種困惑,尤其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比奶粉容易消化吸收,現在又多主張“按需餵養”,可是這個寶寶的需求要怎麼分辨?很多新手媽媽都不知道寶寶餓了的“信號”是什麼,於是將寶寶哭鬧列入寶寶餓了的“信號”之一。


確實,寶寶餓了會哭鬧,但寶寶哭鬧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例如寶寶脹氣了,寶寶想睡覺了,這時餵奶,寶寶也可以停止哭鬧,因為對新生寶寶來說吮吸是具有一定安撫作用的,如果這時候餵奶,其作用相當於“安撫奶嘴”,新手媽媽要是不會分辨,那麼有可能讓寶寶養成不正確的吃奶習慣。

新生兒是“按需餵養”不是“按哭餵養”

“安撫奶”就是寶寶不良吃奶習慣之一,還有“零食奶”,這是時間沒有把握好或間隔時間太短造成的。寶寶吃奶像是吃零食,不是特別餓,吃得也不兇,一次吃一點,但是不久又餓了,寶寶每次只吃一點,吃的大多是營養豐富但比較“稀薄”又不充飢的前奶,後奶沒吃到,以後只會“惡性循環”。


所以餵奶更多情況下應該根據寶寶是不是餓了來決定。

其實,判斷寶寶餓不餓的方法就是看寶寶的表現,但由於個體差異,寶寶之間的表現還是有區別的,不過大部分是這4種表現。


①寶寶平躺時,頭總是向左或向右轉,同時還會張開小嘴巴,像是在尋找什麼。

②吮吸嘴邊的所有東西,比如衣領、袖口、被子角,吃得津津有味。

③用手指碰觸寶寶的嘴角,寶寶會快速轉向手指,還可能會吮吸到手指。

④被抱在懷裡時,總會將頭轉向乳房的位置並張開小嘴。

新生兒是“按需餵養”不是“按哭餵養”

通過這4種表現,可以在寶寶哭鬧前就判斷出寶寶是否餓了。也許有的寶媽會說自己“按時餵養”,新生兒時期一般兩小時喂一次,每天的餵養次數在8-15次,每次餵奶10分鐘左右,所以一般情況下餵奶時間在20-40分鐘,但這種餵奶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寶寶。


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沒有必要喚醒熟睡的寶寶,因為寶寶餓了會醒來用哭聲告訴你,一般情況下寶寶夜裡是需要吃奶的,對寶寶來說,吃夜奶是正常現象,而且新生寶寶處於猛長期,需要補充營養的時候,就要及時餵養,寶媽也只能辛苦辛苦了。

新生兒是“按需餵養”不是“按哭餵養”

但是寶寶睡眠也很重要,進入睡眠狀態的寶寶,身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也處在旺盛階段,尤其在夜晚的時候,所以夜晚應該儘量讓新生寶寶好好睡覺,等他餓了、哭了的時候再喂他。


所以,給新生寶寶按需餵奶,不是寶寶一哭就需要餵奶,而是應該觀察寶寶的狀態來確定寶寶是不是餓了,哭了再喂,更適合作為寶寶夜晚睡覺時餓了的“信號”。

雷氏普愛 20年 專注女性產後健康,產後修復就找雷氏普愛(小編:三七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