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孩子时,若是孩子有这几种反应,妈妈再生气也要立即停手

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孩子不打不成器”,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句,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

在古人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孩子的一切都属于生养他的父母,孩子好像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家长的私有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发现古人的理念不太适合现在的教育了,因为现在的小孩儿太娇气,家长用“打骂”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很可能就把孩子训出后遗症了。

打骂孩子时,若是孩子有这几种反应,妈妈再生气也要立即停手

所以家长打孩子一定要注意分寸。如果只是用棍棒逼迫孩子认错而不注意他们的情绪,很有可能会伤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将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的后遗症。

【“一个小时候被打怕了的孩子,在成年后,会用大量的时间去嫁接和排解童年时没有发泄出来的愤怒。”】

小琳从小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姑娘,看起来就像老师和家长们口中的“模范生”一样,然而这个看起来“省事儿”的姑娘工作后却检查出自己患了重度抑郁症,医生了解到她的情况以后,反而建议她先去看心理医生。

原来小琳的父亲奉行挫折式教育理念,只要她做错了事,必定会遭到父亲的一顿打骂。最可怕的是有一次她数学考试只考了70分,回家后被父亲拿起拖把打到几经昏迷。虽然她已经求父亲停手了,但是暴怒之下的父亲一心要给她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这场疼痛是小琳一辈子忘不了的恐惧,长大后的她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虽然很优秀但是没有自信,在她看来,她的父亲一直在发泄负面情绪,所以小琳成年后,要用大量的时间嫁接和排解童年时期没有发泄出来的愤怒。

以上小琳的故事是一场确实的悲剧,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其实还是少数,但是当父母的,总免不了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揍他一顿。

打骂孩子时,若是孩子有这几种反应,妈妈再生气也要立即停手

打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的情绪,如果他呆呆愣愣的、不反抗也不哭闹,那这时候妈妈就赶紧停下来吧!

就像上述故事中的小琳,她小时候其实也反抗过自己那位暴怒的父亲,但是家长并未注意到孩子已经崩溃的状态,以至于后来小琳被打的时候再无反抗之心。这种时候其实就已经很不妙了,孩子心中会有这样的想法:反正我做什么也要被打,反抗了被打的更惨,总是挨打也习惯了,他们根本不爱我,我长大一定要逃离这个家!

总结一下孩子的心路历程,那就是:反思自己>>尝试反抗>>反抗失败>>委屈>>怀疑父母不爱他>>厌恶父母>>厌恶世界

随意打骂孩子有什么后果?

①害怕父母,逃避父母

孩子在最天真的年纪总是被最亲密的人拿棍子打,他们肯定会把父母当成坏人,潜意识里就特别害怕父母。如果父母去出差或者去朋友家住几天,肯定心里特别轻松。随意打骂孩子的父母以后也不要怪罪孩子为什么不着家,因为他们被打怕了,根本没有对父母的依赖感。

②看似无坚不摧,实则内心脆弱无比

小时候被父母随意殴打的孩子,长大了会像一只刺猬一样,不管面对谁都浑身是刺,看起来好像很坚强,其实内心脆弱无比。

打骂孩子时,若是孩子有这几种反应,妈妈再生气也要立即停手

③心里没有什么美好的事情,充满负能量

小时候老被打,长大后性格特别孤僻,甚至还有滋生出暴力倾向,感觉医生都是黑暗无比的状态。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那些性格比较极端的“反人类”分子,除了少数几个是基因里就携带着反骨的因子,剩下的全部都是因为小时候家庭关系不和睦,与父母亲人没有正确的沟通。如果下次孩子犯错了,你一直打骂他而不注意他的情绪,很可能会给小孩埋下不健康的成长因子,这非常不利于他的成长。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延续,也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一份,如果父母的错误教育导致孩子被打出事,这样的结果是任何一个家庭都不能承受的!

虽然打骂孩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分寸,尽可能避免动手,尤其是当孩子出现上述反应,千万要停下来!

打骂孩子时,若是孩子有这几种反应,妈妈再生气也要立即停手

今日话题:宝妈们,你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分享你的故事,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载和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