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长春新区“云签约”7个大项目;甘肃省促外贸高质量发展


每日园区|长春新区“云签约”7个大项目;甘肃省促外贸高质量发展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长春新区“云签约”7个大项目

2020年3月5日,长春新区在视频会议室内举行项目签约仪式,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15分钟内顺利完成7个重大项目、总计135亿元的签约。

“长春新区已为投资者们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只待大家按期投资、按时开工,与长春新区携手共赢。”视频这头,长春新区负责同志开诚布公。“我们对投资长春新区充满信心,一定争取4月破土动工。”视频另一头,投资方隔空表态。

特殊时期,“云签约”又何尝不是一种模式创新。长春新区渴望通过这种特殊方式,按下2020年高质量发展的启动键。

此次“云签约”的项目包括总投资50亿元的西安高科IT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合众国金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长德海洋塑业管件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脂肪干扰肽项目等。7个重大项目涉及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环保、科技园区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这些项目既有为疫情防控服务的产业化项目,也有落实对口合作的平台类项目,都是推动长春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实体经济项目。

从“面对面”变“线连线”“屏对屏”,“不见面、云招商”,再到视频连线“云签约”,长春新区在疫情面前不退缩、不犹豫,连续发力。“请相信,我们很快会来到长春,为这座城市发展注入活力。”视频另一头,西安高科集团董事长贾长舜告诉记者,正是长春新区不间断地贴心服务,让他们投资信心大增,企业一定要在“三早”项目开工前,办完一切手续,加入开工行列。

疫情出现后,长春新区始终坚持防控、发展两手抓,同步研究、推进。新春伊始,就以电话对接、视频连线、网络邮件等多种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与此同时,不断深化项目服务,推进项目落位,千方百计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该区已先后为李尔增产扩能及配套项目、吉林省药物安全评价中心项目、中巴跨境电商产业小镇项目等,启动网上审验和各项开工手续,及时研判趋势,加大智能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引进力度,与京东集团、广州富力、正大集团、易华录、58集团等50余户国内名企达成疫情后互访意向。

2、甘肃省促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0年新年伊始,由甘肃省陇南长城果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货值3.12万元“利乐包”苹果汁经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检验合格放行,顺利出口委内瑞拉。这也是甘肃省苹果汁首次作为“终端”零售产品实现出口。公司负责人陈法平说,“新产品顺利出口,为我们打开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另一扇大门”。

兰州海关关长李全介绍说,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优势突出,兰州海关结合实际,有效发挥海关职能,出台《促进农产品出口十二条措施》,促进甘味“土特产”走俏国际市场,成为全省外贸新的增长点。

通江达海,物畅其流,陆海联动,文化经贸互促……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甘肃由不靠海、不沿边的西部内陆省份转变为向西开放的门户前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气候条件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努力绘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工笔画”。

保税航煤业务顺利开展,意味着甘肃将有效发挥原油加工企业装置产能优势,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降低国外航班运营成本,吸引更多国际直飞航班,对提升甘肃省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扩大对外开放,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甘肃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开放平台和开放通道建设,全面做好“巩固东连、向西为主、深耕南向、促进北拓”文章,陆海联动、文化经贸互促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经贸往来“朋友圈”持续扩大。

2019年2月份,敦煌国际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设立在县级市的开放航空口岸,实现了“丝路通关、再现敦煌”。2019年以来,首个进境木材、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相继建成投入运营,全省指定监管场地增至7个,口岸功能有效拓展。稳定运营中欧、中亚、南亚公铁联运、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发运959列、101万吨,货值23亿美元,当年班列发运比上年增长63%。

据兰州海关综合业务二处处长张泰恒介绍,2019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79.9亿元。其中,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额达200.9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2.9%;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倍。

2019年11月22日,兰州海关在前期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省推广应用“两步申报”改革试点,有效节省了企业通关时间和物流成本。截至2019年底,甘肃企业已有上亿元进口货物在兰州海关通过“两步申报”模式进口,平均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缩短至8.7小时,企业通关速度提高49%,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2019年以来,兰州海关认真落实海关总署各项改革举措,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压缩通关时长。落实“放管服”要求,推进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随机布控查验率达100%;加快推进新一代海关通关管理、“互联网+海关”等系统应用,提升智慧监管水平;全面上线预约通关网上办理平台,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等便捷通关服务;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申报业务应用率达到100%;深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持续优化通关流程。2019年,兰州海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均排名全国海关前列。

3、四川南充成功创建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20年3月5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官网发布《关于公布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全国共有39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榜。从榜单中看到,产业转移合作·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榜上有名,类别为“特色”,即“专业化细分领域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这也是南充市成功创建的首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通知》要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生态,加快产业集聚向集群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

此外,要求各地要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工作,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培育体系,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方面集中资源予以重点支持。

据市经信局园区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南部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相关申报工作,“我们先向省经信厅进行申报,再由省经信厅统一推荐到工信部,整个申报工作都非常顺利。”

据了解,南部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0年2月,规划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此次获批“国字号”示范基地,在产业规划布局、重大专项、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方面,国家和省级层面将集中资源予以重点支持。

4、70亿元基金项目在福州自贸片区落地

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2020年3月3日,中交福旅(福州)股权投资基金在福州自贸片区马尾基金小镇成立,5家共同发起机构合计认缴出资额70.011亿元。据悉,该基金将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年初以来,中交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福建福旅联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交建银(厦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福建福旅沿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5家知名投资机构,组团赴马尾基金小镇考察,就基金小镇的基金生态圈、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及发展前景进行深入了解,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福州自贸片区组成专项招商小分队,积极克服疫情造成的困难,全力推介、全程服务,经过多方洽谈,促成该基金项目成功落地。

5、浙江自贸区金华联动创新区版图和方案发布

2020年3月6日,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举行云端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杭州、嘉兴、宁波、温州、金华、台州6个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介绍各联动创新区实施范围、功能定位、改革任务举措等内容,宣告联动创新区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我们从会上获悉,金华联动创新区的实施范围119.86平方公里,涵盖3个片区:义乌片区75.05平方公里(含东阳国际物流园区、浦江水晶小镇),金义都市新区片区29.01平方公里(含浙中公铁联运港、永康无水港),金华开发区片区15.8平方公里(含兰溪嘉宝国际物流园区)。

义乌片区围绕小商品贸易,重点发展国际商务、国际物流、贸易金融、跨境电商、国际投资合作、进口转口等产业,集成国际陆港开放平台和高端制造平台、科教园区等城市功能。

金义都市新区片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制造、保税研发设计、保税跨境电商等领域的新业态,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信息安全等功能。

金华开发区片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提升国际产能合作,重点布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数字经济、科技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贸易。

金华市全面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重点将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与开放、综合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至联动创新区,形成一批复制推广的创新实践案例。

在跨区域联动合作与创新方面,将推动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推动联动创新区内各类经济功能区联动发展。

发挥联动创新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等经济功能区的政策叠加效应,加强投资、财税、金融等领域制度创新。

推进eWTP全球创新中心建设,发挥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政策优势,完善“市场+跨境电商”模式,推广应用线上综合服务平台。

聚焦日用消费品领域,建设进口市场孵化区,谋划建设“境内关外”新型进口市场。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大数据应用。开展国际服务品牌创建,推进国际服务外包、国际运输、国际会展等附加值较高的新兴产业发展。发展供应链管理,重点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深化对外开放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通关监管机制,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

此外,金华市还将在推进贸易转型升级方面做重点工作,比如推进小商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建立全球小商品供应链体系、探索新型贸工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品字标“浙江制造”与市场深度融合、建设小微企业园,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日用时尚消费、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总部经济产业集群。在完善贸易金融管理机制方面,推进贸易金融管理机制建设,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金华联动创新区将加强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际开放平台协调联动、系统集成、优势叠加,形成一批接地气的创新成果,打造“金华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