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成为夕阳行业吗?未来银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会不会减少?

柯是我


2018年银行利润丰厚,区区数十家银行保险公司就占了上市公司盈利的半壁江山,仅四大行利润就接近一万亿元人民币,足以秒杀上千家A股上市公司利润总和。


科技的发展,能够带来效率的提升,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传统制造业如此,服务行业同样如此。从这个角度讲,银行注定会成为夕阳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一定会大幅减少。


银行也会成为夕阳产业,核心原因有如下两点:


一、未来征信将会更加全面、精准,企业和个人都会有,为信贷提供权威参考

个人有征信记录,企业也会有征信记录,个人所有收入情况,银行卡及微信支付宝的日常流水一目了然,从而判断偿还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每年上缴的利税,缴纳社保的人数,贷款金额,是否有债务违约,这些信息汇总分析,就可以得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

通过征信和相关数据,未来银行可以预估风险,提供最合理的贷款额度,一旦出现逾期就及时介入,规避损失。


二、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会在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银行的重要性会大大降低,用人规模会持续缩小。

科技的发展,众多服务功能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比如贷款审批,比如理财产品的选择。

未来的金融行业完全可以在支付宝和P2P平台的基础上融合升级,通过大征信系统防范风险,提升违约者个人及名下企业的贷款利率,使得违约成本大大提升,降低坏账率。通过大数据及分散投资降低理财损失,从科技层面实现刚性兑付下的最高收益,甚至不需要银行介入,程序即可实现。


设想一下,假如支付宝功能更全面,增加更多人工智能,企业通过支付宝收取货款,也通过支付宝来发工资,传统银行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现有的银行效率太低,资金浪费明显,坏账率高,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更好的模式,更先进的科技来完善。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银行卡都不再是必需,整个国家都不需要那么多银行存在了。

人工智能可以实现的功能,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一个人半小时才能做完的事情。再加上手机远程身份验证,指纹及刷脸认证等功能,互联网银行比传统银行有更大的优势。


大制造业是真正创造财富的根源,银行只是为实体提供服务的,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征信及风险管控系统降低信贷风险,人的需求越来越少,银行是否存在也不再有太大意义,这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财智成功


  从银行的扩张和营收来看,银行应当属于午后行业,太阳当空,利润丰厚。企业的生命周期主要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发展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银行行业应当正处于成熟期,还不是到衰退期的夕阳行业。

  马云曾放过这么一句话:既然银行不改变,那我就来改变银行。其实他是夸大了自身的作用,贬低了银行的基础作用。银行本身一直都在改变,只是它是基础行业,改变的方向或方式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有所差异罢了,同时也不能向第三方支付机构那样激进。

  或者可以换个例子来解读——华为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华为做的是基础开发和建设,而电信运营商主要是开发用户提供电信服务,这两者并不冲突,并不能要求华为要向电信运营商方向发展。

  银行也一样,在支付方面不如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但人家的主要业务是存贷业务,而非中间业务。如果支付宝或微信没有银行的技术支持,比如绑定银行卡,那么支付宝和微信要怎样发展?怎样进入结算流程?他们是相互补充和需要的存在,并不能因某方面不如人家,因此去看待银行属于夕阳行业。

  如果你懂股票,你去看市盈率,那么便会发现银行是所有行业中最赚钱的行业,特别是国有四大行,在全球中都是最赚钱的企业。

  既然盈利这么丰厚?又怎么可能是夕阳产业呢?何况银行监管方面也不断在改革,也出现了不少的民营银行,加强了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

  从业务方面来说,随着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的存贷利差不断缩小。如果未来银行继续将主要业务放在存贷业务上,那么银行行业走下坡路将会成为必然。也就是说,在业务发展上,我国的银行必须像发达国家银行过渡,比如将主要业务放在个人理财、工商业务和私人银行方面。

  当然,如今的我国银行也正向以上方面发展,特别是在个人理财方面先人一步,可以追溯到2005年,是为最先提供个人理财的金融行业。

  我国的银行和证券业务是分开的,向投行方面发展几乎不可能,要么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也在改变,比如银行的子公司可以经营证券业务等。

  只要银行在不断的变革,那么它就有活力,不会是夕阳产业,毕竟有基础业务支撑,比如为其他金融机构(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基础服务——金融产品对接和结算等。

  而至于未来银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会不会减少?这几乎是肯定的,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化和智能化会逐渐取代人的劳动力,不管哪一行哪一业。如果你不具备有创造力或处于金字塔顶尖地位,那么在未来都可能失业,特别是简单机械化的行业。


三人聚众


银行是一个永恒的朝阳行业,绝对不是夕阳行业。

这个问题,需要看清楚银行的本质是什么,需要站在宏观角度考虑,才能够判断银行会不会成为夕阳行业。银行这个行业的意义在于分配整个社会的资金,资金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闲置的资金存放到银行,银行再将聚集的闲置资金分配给需要资金的经济体或者个人。

银行有悠久的历史,古时候银行的运作方式不同,功能相同。过去的钱庄、票号,都是银行,宋代钱庄就有兑换、存贷款的功能,清代票号也是如此。

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为了扩大影响力刻意宣传,说什么"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纯属是营销行为,让老百姓误以为互联网金融将来会代替银行,误以为银行会消失。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互联网金融只是做了很小很小一部分银行业务而已,更大量更重要的银行业务,互联网金融无法完成,必须依靠专业的银行。

银行的存款和贷款业务是非常专业的业务,特别是贷款,不是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以简单的数据分析就可以完成的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去执行。互联网公司和小银行都不具备成为发放贷款主力的条件,只能做一些很小的补充。

未来银行业务运作模式会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变更,但是核心依然是围绕存款、贷款展开,而且必须是专业的银行去做。

银行是一个长期的朝阳行业,形式会持续不断的变化,但是永不衰落。


西格玛的化学


这恐怕是大趋势了。

首先,现如今银行的日子也不好过。为降低用工成本,压缩人员在所难免。过去的储蓄所已经没了,就是支行员工也比过去少多了。

其次,互联网的运用,使过去很多业务都被机控管理所取代,比如存取款,转账、汇款等业务,已经不用人工操作了。所以,压缩前台工作人员,将是必由之路。

最后,就是银行职能的转换。现在的银行,储蓄、贷款等主业,已经黯然失色了。银行的业务不像以前是个“管钱”专营机构。现在的银行,自己要拓展业务进行营利,比如理财等外向型业务,在不断拓展。

所以,银行柜台服务人员,将越来越少,后台程序运作的人员会成为骨干力量。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夕阳行业”罢?!



皛川


新年好!无忧精英网祝您的一年事业顺利,万事如意!


答:世界上最古老的银行是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自此以后,银行业就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的工商业活动更是离不开现代金融服务业。银行的重要性不仅不会削弱,还会继续加强。所以说银行是夕阳行业为时尚早。

但是,也要看到,现在的移动支付技术日新月异,网上银行和P2P等对银行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些银行岗位会减少的比较快。

柜员会显著减少。因为支付宝和微信的存在,现在的人去银行比以前少很多。很多人一年也去不了一次银行,包括银行网点设置的ATM,使用率也是大大降低。所以银行开始撤并网点,导致柜员岗都在减少。加上现在银行投入大量的自助设备和无人智能银行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导致柜员岗位被替代。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柜员应该是银行裁减比较多的岗位。

但是,因为银行行业并不会萎缩,所以很多柜员是转岗,然后内部消化。后台做审核或者是做客户或者理财经理,所以,不会出现大幅度下岗的情况发生。并且,银行的校招依旧强劲。

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无忧精英网


会啊


小鱼乐呵呵1


银行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因为上下级内耗。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不可能少。铁律!!


renyp


银行行业不会消失,但会转型,银行员工太多,裁员、转岗会越来越常见。银行压力大,但是福利保障高,看你自己怎么选择


杭儿东2


银行是不是夕阳行业这个倒说得有点极端了。


首先要明确的是传统银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原柜台岗位越来越少,而且待遇也到瓶颈,因为你做的事基本属于机械化重复工作,所以薪资天花板一眼望到。自然就有很多人不想进银行行业。


故传统银行再也不是以前稳定的工作了,削减人员已是必然的了。


但并不说明银行就会成为夕阳行业,毕竟储蓄,贷款,汇率兑换都必须有够资质的载体。只不过现在更多的是自动化和线上服务了。所以传统柜台人员会减少,但新的岗位会增加,比如线上服务系统客服,运维人员,研发人员包括咨询师等岗位都会兴起。


毒舌叔叔


根本就没夕阳过 只是对私人的业务受挫加上科技升级,原先网点养的柜员什么的要少了,但是对公业务还是王道,地位也无可比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