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解析:畲族和客家人有没有关系?

客家,是中国公认的七大民系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既保留了古汉人的风俗习惯,又不断吸取周边民系和民族的文化,表现出兼容并包的特点。

这突出表现在广东客家话,江西客家话,福建客家话部分词汇和用法和粤语,赣语,闽语有相似之处。这些都是毫无争议的。

争议解析:畲族和客家人有没有关系?

但是对于客家人是不是纯正的古汉人的后裔这一问题上,有一些人表示出了异议。甚至一些人对客家民系的历史进行歪曲。

有的人说客家人是畲族人的后裔,客家人是汉人是客家人自己编造的,还拿出一些客家地区的畲族聚集区和客家地区带“畲”的地名来例证,如广东梅县的“畲江”,江西定南的“留畲”,此外在赣粤闽桂等省客家地区还有“良畲”,“畲田”,“畲岗”,“畲坑”等众多带畲的地名。

但这个观点是非常站不住脚的。并不能因为客家地区有些地方的地名带有“畲”字就说客家人是畲族人的后裔。中国有客家人近八千万,而畲族人仅70万左右,到底谁同化谁一目了然。

争议解析:畲族和客家人有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说,客家人同化了部分畲族人,这是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说客家人是畲族人的后代完全是无稽之谈。关于民族融合,那北方的汉人也融合了匈奴,契丹,女真等民族;西南的汉人也融合了本地的少数民族。而且,民族的融合有利于民族的长远发展,而一味地封闭自守只能落后于时代的浪潮。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融合与同化是难以避免的,这在各个历史时代具有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本就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中形成的。民族是不断交流和影响的,文化也是在不断变迁的。客家与畲民长期住在一个地域里,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从事农耕生产,相互影响是无法避免的,但在文化交流中,汉族及其文化仍然是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的。

争议解析:畲族和客家人有没有关系?

据记载,畲族早在公元七世纪初,也就是隋唐时期,就已经散居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地以及闽南,粤东潮汕等地,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

畲族及其先民文化要比汉族落后,因此两族长期相处在一起,文化上必然产生相互影响,尤其是在民族不平等的封建社会,畲族被迫改姓,逐渐被同化为汉族,畲族不仅被客家人同行,还被赣,闽,粤,浙等地的其他汉族民系同化,如部分畲族人也学当地汉族客家人的修谱之风。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不过受客家人影响较大,畲族通用汉文,唱畲歌,且畲歌是潮州歌谣的源泉。99%的畲族所操语言接近于客家语,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语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这些都是受汉族同化的结果。

争议解析:畲族和客家人有没有关系?

根据史书记载,畲族早期服饰极简陋,男女皆椎鬓箕倨,跣足而行,不冠不履。后其衣着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吸收了汉族的“中州之风”,但和客家人的风格还是有差异的。

当然,汉族客家人在风俗文化上同化畲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如客家人和禽族都热爱山歌,且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畲族是一个热爱山歌的民族,其山歌不仅影响了客家人,还影响了潮州一带的汉人,有的人认为“畲歌本是潮音的老调,也是潮歌的主流”。故今潮州的民谣犹称为逗畲歌。

因而,我们可以知道,客家人和畲族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主要的还是汉族对畲族的同化,客家人直到如今仍然保持着一些汉族的传统,说客家人是畲族人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和歪曲事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