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亲姐妹嫁一个男人?不别扭吗?

715457390177张建军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亲姐妹同嫁一个男人?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那么她们在相处的时候,相互之间别扭吗?当然不别扭。历史上亲姐妹嫁一个男人的事,与普通老百姓家的男人是不沾边的,这样的“有福气”的男人大多是皇上,还有少数的王公贵族,他们都是条件非常好的人家。

一、媵妾制度下的同嫁一夫

在古代,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我们是不能拿今天的一夫一妻制度的眼光来看古代的。古代一个男人娶几个老婆,社会风气就是那样,习惯成自然,所以大家谁也不会觉得别扭。

在封建社会,女人出嫁时带着陪嫁的妹妹或者侍女,这种形式是媵(yìng)妾婚姻制度的一种形式,目的就是保证让男人家能多开枝散叶,有更多的后代。

媵妾制最早可追溯到帝舜时期,据说当时舜就娶了尧的两个女儿,正妻是长女娥皇,而次女女英则是媵。

1、梁公娶李蕙仙和陪嫁侍女

近代,梁启超名义上只有一个夫人,那就是李蕙仙,其实还有一个“二夫人”,那就是跟着李蕙仙陪嫁过去的侍女,她初名王来喜,后来改名为王桂荃。她吃苦耐劳,温柔贤淑,为梁公生育了6个子女,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在李蕙仙和梁公去世以后,她更是挑起了家庭的大梁,一人培养出了就九个出色的孩子,成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子俊”的佳话。


(梁启超与李蕙仙)


侍女与小姐同嫁一个男人,这两个女人心里别扭吗?对侍女来说,肯定是感觉高攀,如果和小姐感情好的话,更会好好地为整个家庭付出。对小姐来说,只要心理健康,与自己一心的侍女能够帮自己拴住丈夫,她不但心里不别扭,而且心里乐开了花。

2、包青天娶董氏和其陪嫁的侍女

包拯包青天,给他传宗接代的就是正妻所带去的侍女。包拯的第一位妻子是李氏,没有子女。后来,李氏去世后,他娶董氏,生一子两女,儿子是包繶。包繶成年后娶崔氏,育有一子包文辅。包繶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

谁知世事无常,包繶才20岁,儿子包文辅刚满月,包繶英年早逝。而包拯的幼孙包文辅也早夭。

再后来,董事带来的侍女孙氏做了包拯的小妾,为包拯生了幼子包绶,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媵妾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让男人后更多的子孙后代。

二、古代迎娶姐妹花的皇帝知多少

1、古代皇帝娶姐妹花的不在少数,曹操有7个女儿,其中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刘协,其中一人还做到了皇后级别。她们姐妹仨联合固宠,并且朝中有风吹草动,就立即报告父亲曹操,为曹操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2、汉成帝娶了赵飞燕和赵合德姐这一对姐妹花。赵飞燕先入宫,非常受宠。后来,赵飞燕也把妹妹赵合德介绍入宫。赵合德入宫后,汉成帝独宠赵合德,而赵飞燕也如愿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赵飞燕)


3、皇太极娶了哲哲皇后和海兰珠、孝庄两姐妹,其中,哲哲皇后还是海兰珠两姐妹的亲姑姑。孝庄小海兰珠四岁,在十三岁时嫁给了皇太极。而海兰珠26岁之前的历史,正史上没有记录,她是在26岁时嫁给了皇太极。自此,海兰珠是宠冠后宫,无人能比,被封为宸妃。宸妃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关雎宫”。

可惜红颜命薄,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了皇八子,皇太极一时兴奋,大赦天下,其氛围非常隆重,俨然是立太子的迹象。可是这个皇八子早夭了,而几年后,海兰珠也追随而去。皇太极伤心过度,几次哭晕过去,几年后也跟着宸妃走了。

而清代还有很多皇上娶了姐妹花,比如光绪、后周柴荣、南唐李煜等人都曾娶过姐妹花,但是在这方面做到极致的还是康熙,康熙一生共娶了四对姐妹花,如下:

NO.1 索尼的两个孙女——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及妹妹平妃; NO.2 遏必隆的两女儿——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妹妹温僖贵妃; NO.3 康熙帝的嫡亲表姐妹——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和妹妹悫惠皇贵妃; NO.4 宜妃郭络罗氏和妹妹郭络罗氏贵人。

三、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亲姐妹嫁给一个男人

1、在历史上,姐妹同嫁给一个男人,可以多多开枝散叶,多养育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姐妹花一起为丈夫养育孩子。比如康熙的宜妃和妹妹都很受宠,宜妃生育了三个儿子,而其妹妹也生育了一子两女。


(宜妃)


2、姐妹同嫁,更容易固宠,相互间有照应,不至于在关系复杂的后宫中孤立无援。比如赵飞燕嫁过去之后,没有生育。母凭子贵,所以,赵飞燕联合妹妹赵合德一起打压有身孕或者生育了皇子的妃子们,一度搞得朝廷乌烟瘴气。

3、姐妹同嫁,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考虑。比如索尼、遏必隆分别把自己的两个孙女和两个女儿嫁给康熙,显然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原因,为了让她们在后宫中争得一席之地,为自己及后代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

存在就有道理,古代姐妹同嫁一夫,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非常平常,所以也不别扭。我们不能用今天的视觉来看当时,因为脱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毫无意义。


校书郎工作室,柒月夏


历史漫谈君


在中国历史上,亲姐妹嫁给同一男人,这种情况多的是,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那是封建制度造成的。

就说当今世界吧!在民间,姐夫喜欢小姨子这种事情也是常有的事,不奇怪!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姐夫也是相当疼爱我的,给我买好吃的东西,给我买好看的衣服,关心照顾我无微不至,我也是很喜欢我姐夫的。

但是,我国婚姻法制度是一夫一妻制,不然的话,我也是很愿意嫁给我姐夫的。



跟进2020


别说是亲姐妹嫁给一个男人了,就算是亲生母女嫁给一个男人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比如说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因为和武则天的关系非常好,所以经常到宫里面和武则天一起玩耍谈心什么的。武顺长的非常的漂亮,可以说颜值绝对不逊于武则天,李治没见几次面,便对她非常的喜爱,于是她便和李治瞒着武则天,发展了不正常的关系。

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情还是被极其聪明以及敏感的武则天给发现了。武则天便给武顺撂了一句狠话:要不是看在你是我的姐姐的份上,你必将和王皇后一个下场。王皇后是李治的原配妻子,被武则天收拾的 非常惨,在争宠的过程中,先是遭到武则天的陷害,死后又被武则天肢解。下场可以说是非常的凄惨。武则天对武顺说出这句话,令武顺那是非常的害怕,她出宫后,没过多久便死了。虽然没有确凿的说法是武则天干的,但和她肯定脱不了干系。

武顺还有一个女儿,贺兰敏月。这个女人非常的漂亮,并且当时正值青春,把李治迷得不要不要的。李治也知道,武则天是一个充满了嫉妒心的人,所以在武则天面前,并没有多么地表现出对贺兰敏月的宠爱。在武顺没有死之前,这对母女就一起侍奉着李治,可以说是一起“嫁给”了李治。唐朝确实是非常的开放。贺兰敏月对武则天也是很看不惯,觉得自己的母亲的死亡和武则天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武顺死后,她一直极力讨好李治,希望得到更多的宠爱,让自己更有权力,好和武则天斗上一斗。而李治也觉得武顺的死也和自己有关,于是对贺兰敏月也是非常好,多少有点内疚之心起作用。可是,她虽然有这种野心,但是无奈实力不足,和心狠手辣的武则天比起来,她确实太年轻了。武则天看到李治极为宠爱贺兰敏月,心理也是非常的不爽,她心想,这对母女怎么都和我作对。于是,她便在自己兄弟送来的特产中下了剧毒,让贺兰敏月吃了。吃后她便七窍流血而死,非常悲惨,而他的兄弟变成了替罪羊。这对母女可以说都是死在武则天手上。

古代皇帝的妃子中有很多是亲姐妹,武则天和武顺就是。很多的时候,因为对权利的渴望,她们并不会觉得尴尬。她们内心想的都是怎么争宠。武则天则是霸气十足,不允许高宗宠爱其他人。还有的亲姐妹则联合起来,想要在后宫称霸,比如说赵飞燕和赵合德,这对姐妹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有手段,将汉成帝那是迷得不行,心思全放在她们两个身上。这对姐妹也不觉得有丝毫的别扭。

在古代,有的时候为了生存,民间的有些贫穷的亲生姐妹也会嫁给一些有钱的大户人家,也会和睦相处,没什么可尴尬的。因为古代确实三妻四妾很正常。


徐聊


欢迎走进文史工作坊!

历史上有哪些亲姐妹嫁给一个男人呢?

这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奴隶社会的帝尧时代。尧有两个非常漂亮和娴淑的女儿,叫做娥皇和女英。这俩人都嫁给了舜帝为妻子。这两个姐妹花不仅一起嫁给了舜,连消香玉陨都是同一天,潇湘竹的典故就是来源于此。

汉成帝刘鷔也娶了两个漂亮的姐妹花,是赵飞燕和赵合德。赵飞燕槽点甚多。此女很美,有个典故叫掌上起舞,说的就是她,不过她不是小猴子在孙悟空掌上起舞,而是在侍女们举得玉盘上起舞,身段轻盈,十分美丽。大家知道赵飞燕无身孕,煮尽天下杨花也无怀孕,多残害有后代的妃子,可谓风华绝代。

南唐后主李煜也娶了俩姐妹花,叫做大周小周。这个不大好,大周怀孕后,小周进宫伺候姐姐有了身孕,大周后来难产而死。小周是在李煜亡国后自杀身亡,有点类似《甄嬛传》的宜修和纯元,我一直纳闷甄嬛作者是不是仿写的这个故事。

皇太极娶了大玉儿和海兰珠。这个《孝庄秘史》里有很多故事了。笔者其实这里也很纳闷,作为大龄剩女26岁嫁入宫中的海兰珠为何可以成为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古代的一种礼制

有人可能要问为何可以这么做呢?这可是古代的一种礼制呢!周公制礼时有明确规定的。这种特有的制度叫做媵妾制度。

“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

充当媵的人,一般多是女子的亲姐妹或者堂姐妹表姐妹。

别扭否?难受否?

我想难受是肯定的,但是不一定别扭。


因为当一种现象称为国家倡导,法律规定,社会认可的现象时,大家只会觉得理所当然。而古代流行一夫多妻制度,你觉得难受,别人可能还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呢!别操心啦!


文史工作坊


历史上亲姐妹嫁一个男人的事,其实不少见,主要发生在皇帝身上。所以皇帝拥有姐妹花的例子,并不鲜见。

所谓别扭,从何说起?能成为皇帝的女人,特别是受到皇帝的宠幸,在古代是光耀门楣的事情。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外戚是怎么产生的?就是这样产生的。

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和贵人赵合德的姐妹俩,而且都是大美女,都非常受宠,以至于赵氏家族很快成为炙手可热的大家族,赵氏子弟凭借赵飞燕和赵合德的受宠,纷纷辉煌腾达。

赵飞燕和赵合德一起服侍汉成帝,并没有感觉什么别扭。虽然姐妹俩有过争宠之举,但总体来说,相安无事。而且带动了赵氏家族的发展,何来别扭之说。

还有五代十国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两任皇后-大周后和小周后也是姐妹俩。

除了汉成帝和李后主,历史上拥有姐妹花的皇帝,其实是比较多的。

就像前文分析的那样。亲姐妹不是重点,重点是能否受宠。若能受宠,大家都有好处,自然谈不上别扭。如果不受宠,就算是亲姐妹也白塔,毫无用处。

我所知道的情况是,姐妹花嫁的男人基本上都是皇帝。至于是否有姐妹花嫁给普通男人,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欢迎在评论中指出。


袁卫宇


姐妹同嫁一人,是古代陪嫁制度。如果这个男人有权有势,而又注定会三妻四妾,作为妻子,与其和别的女人勾心斗角共侍一夫,还不如和她的妹妹同嫁一夫,互相之间还有个照应。至于是不是别扭,封建社会,有权势的男人,非得要这样,不是女人能左右的事,别扭又能怎样?

这样的事例有好多,比如东周列国时期,卫庄公的次妃厉妫和她的妹妹戴妫同嫁卫庄公,厉妫无子,戴妫生公子完和公子晋。公子完就是后来的卫桓公,他被异母弟弟州吁谋杀,公子晋逃亡邢国。公子晋是后来的卫宣公。

赵飞燕和她的妹妹赵合德同嫁汉成帝,两人分掉皇帝恩宠,架空别的妃子,有才的班婕妤都不是她们的对手。赵飞燕后来封为皇后。

孙坚的妻子吴夫人和她的妹妹同嫁孙坚,姐姐吴国太死之前,交代儿子孙权善待她的妹妹,所以孙权的亲生母亲去世后,孙权称他母亲的妹妹也是母亲,书上称她为吴国太,孙夫人是她唯一的女儿。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

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

唐高宗娶了武媚娘之后,武媚娘的姐姐武顺和她自己的女儿贺兰氏也做了唐高宗李治的妃子。唐高宗封武顺为韩国夫人,封武顺的女儿贺兰氏为魏国夫人。但武媚娘并不高兴。

唐玄宗娶了杨玉环之后,杨玉环的三个姐姐也做了唐玄宗的妃子,唐玄宗分别封她们为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秦国夫人。

皇太极的宸妃海兰珠和庄妃大玉儿也是两姐妹。皇太极更宠爱宸妃。

光绪皇帝的瑾妃和珍妃也是两姐妹。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但上面的这些人物都是历史名人。











牡丹梅花鑫森淼


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种行为有悖人伦,那么如此重视的人伦纲常的古代人怎么能容许这种事的呢?姐妹之间相处起来难道不会尴尬吗?

先贤在前

(图一 娥皇女英)

历史上最出名的姐妹共侍一夫的事例是舜帝和他的两位夫人娥皇和女英,在历史传说中,这二姐妹关系很好,同时嫁给了舜,并且这两姐妹共同为舜帝孕育了一个儿子义均,以现在的思维去思考,这恐怕很难让人理解,但也有可能是其中一个生了孩子,另外一个一起抚养,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两姐妹关系很好。

舜帝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圣君,而娥皇女英作为他的妻子,与他夫妻伉俪,辅佐夫君成就君王大业,在历史也留下了贤德的美名,舜死在出巡路上时,二妻闻讯也伤心而死,留下了湘夫人和湘妃竹的美好传说,正因为有舜帝和娥皇女英的珠玉在前,姐妹同嫁一夫非但不会被世人认为是有悖人伦,且娥皇女英姐妹同心辅佐君王,反而被世人传为美谈。

姐妹祸国

(图二 影视剧中的飞燕合德姐妹)

说起历史上的姐妹共侍一夫,就不得不提到汉成帝飞燕合德姐妹,两姐妹入宫后,成帝宠幸无比,许皇后和班婕妤纷纷失宠,二姐妹构陷许皇后和班婕妤,魅惑汉成帝,成帝废黜许皇后之后,册立飞燕为皇后,同时册立合德为昭仪,二人成为汉宫中的主宰,成帝被飞燕合德所惑,荒废朝政,后来成帝竟然死在了赵合德的宫中,二姐妹惨淡收场,也留下了千载骂名,这也是姐妹共侍一夫最为人诟病的一次。

姐妹相争

(图三 北魏侍女俑)

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后妃中有四姐妹,是太皇太后冯氏的侄女,北魏重臣冯熙的次女、三女、四女、五女,其中冯熙的次女和三女相继成为孝文帝的皇后。

起先二姐和三妹一起进宫,三妹因患有咯血症被太皇太后迁出皇宫修养,太皇太后逝世且丧期满后,孝文帝册立冯氏二姐为皇后,不久,冯氏三妹疾病痊愈,元宏迎接她回宫,册封为左昭仪,冯氏二姐妹不合,三妹由于很受元宏宠爱,经常诋毁二姐,于是孝文帝废皇后被废为庶人。后废后出家为尼,逝世于瑶光寺。

不久,孝文帝册立冯氏三妹为皇后,但是孝文帝万万没想到,这个他宠爱无比的皇后竟然在他在外出征时与冯皇后竟然与宫中执事高菩萨私通,孝文帝回宫后,处死了冯皇后的男宠,但并没有废后,直到元宏病逝前才赐死冯氏,留下了千载的悲凉。

史不绝书

(图四 二十五史)

赵氏姐妹祸乱朝政,冯氏姐妹自相攻讦,但是史书中姐妹同侍一夫的案例依旧比比皆是,汉献帝的曹皇后和两位曹贵人,蜀汉后主刘禅的两位张皇后,南唐后主李煜的两位周皇后,清太宗的元妃海兰珠和庄妃布木布泰,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和悫惠皇贵妃、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这种现象既可以认为是亲上加亲,也可以认为是效仿先贤,而对一个家族来说,这更是一种提升和延续家族荣耀的机会。

以清太宗后宫中的博尔济吉特氏两姐妹来说,妹妹布木布泰先借给了皇太极,但是科尔沁部为了加强与皇太极的联系,将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他,也成就了皇太极与海兰珠的凄美爱情。

(图五 康熙帝画像,为平衡家族势力相继迎娶两对姐妹入宫)

清朝入主中原后,康熙帝时期,出现了两例家族式亲上加亲,这种情形更多的就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姐妹共侍一夫可以相互扶持,但像孝文帝冯氏姐妹那样相互攻讦以至于凄惨落幕实在是令人扼腕。

这种特殊的现象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男权制度的具体表象之一,这种现象有的姐妹共同辅佐君王成就大业,有的姐妹相争落得一世骂名,千载之后也能任人评说了。


蔚鸾


大家应该听过“小姨子半个屁股是姐夫的”这一句俗话,这句话完美说明了男人变态畸形的心理,但有这些心理是正常和可控制的,如果你没有非分之想什么事也没有。

亲姐妹嫁一个男人现在我们想一下都很变扭,这是因为现在的我们更加文明,对于人伦道德更加看重,而且现在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也不可能实现这种荒谬的事。

但是在古代这一切大有不同,首先是一夫多妻制为亲姐妹嫁一个男人提供基础,试想如果古代是一夫一妻制,亲姐妹没有机会同时服侍一个男人,如果是一个死后亲姐妹再嫁给姐夫,别说古代,近代现代也不少。

其次,古人对亲姐妹嫁一个男人没有人伦道德上的指责,法律上也是许可的,所以心理没有很严重的厌恶感,更没有羞耻感。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不少见,大家见怪不怪。

别扭是一种心理,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尴尬,亲姐妹是一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人,嫁同一个人真的很尴尬,再想到亲姐妹与一个男人坦诚相见,实在想不出比这还变扭的事了,这和兔子不吃窝边草是同一个道理。

但你再想一下就算你不和你的亲姐妹与别人坦诚相见,也要和其他人坦诚相见也不那没尴尬了,往好的说,亲姐妹相互照应也是一不错的选择,如果是嫁到皇家可能可以信任的人只有你的姐妹了。

最后,她们真的是没有选择权,就算她们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古代能像《诗经》里一样自由恋爱吗?就算有也寥寥无几,古代人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的的话可能比自已的恋爱更加重要。

曹操把自己七个女儿嫁给皇帝,他的女儿能有选择吗?连选择都没有何来变扭。

古代不仅亲姐妹嫁给同一个男人,还有父子共享一个女人,不要以现在人的目光来看古人的生活。


那把弯刀似明月


中国历史上亲姐妹共侍一夫的有很多,从最早娥皇、女英两姐妹共同嫁给尧帝开始,汉成帝刘骜的皇后赵飞燕举美不避亲,让自己的孪生妹妹赵合德进宫共侍一夫。

最后汉成帝酒色过度,死在赵合德的床上。赵合德自杀身亡,赵飞燕被汉哀帝尊为皇太后,汉哀帝死后赵飞燕很快被废被迫自杀身亡,她比妹妹赵合德多活了六年。不久,西汉王朝被王莽取代,建立新朝。



此外比较有名的还有曹操将他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都嫁给了汉献帝,其中曹节被汉献帝立为皇后。

晋武帝司马炎的杨艳、杨芷姐妹花皇后。南唐皇帝李煜的大小周后,蜀汉皇帝刘禅先后纳张飞两女儿为皇后。十六国时期汉国皇帝刘聪的靳月光、靳月华姐妹皇后。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冯润、冯清姐妹皇后。周世宗柴荣的符氏姐妹皇后。武则天和姐姐武顺也曾共侍过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宠爱贵妃杨玉环与她的三个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皇太极娶了孝庄海兰珠姐妹加姑姑。康熙皇帝更厉害,他一生娶了四对姐妹花。光绪皇帝也娶了珍妃姐妹俩等。

两姐妹共侍一夫虽然姐妹情深,她们在后宫斗争中可以报团取暖,但要说亲姐妹之间没有矛盾也是不可能的,各人有各人的利益,女人本来就是醋坛子,相互争宠,争权,有时亲人也会变为仇人,像武则天的姐姐武顺与她的女儿贺兰敏月就因为争宠触犯了武则天的利益而都被武则天杀害了,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也曾争风吃醋而一度反目成仇。

可见历史上亲姐妹同嫁一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为政治联姻,二是为维护家族稳定,三是为满足贵族的权力欲。既然是一种合法的婚姻制,自然不存在别扭。

至于亲兄弟共同服伺一个女皇帝的事情也有,就是著名的帅哥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成为武周王朝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男宠。


厚德载物49847


古代一对姐妹同时嫁给一个丈夫不能说很普遍,但这种现象在当时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帝王家,像是这样的案例实在是数不胜数,比如汉成帝的飞燕合德、南唐李煜的大小周后、光绪帝的珍妃瑾妃等等。而这些姐妹共嫁同一夫婿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维护娘家的利益

说到姐妹同嫁,就不得不说先秦时代就开始流行的“媵婚制度”,周朝开始,贵族若是迎娶正室夫人,那么女方家里就要带着娘家的侄娣一起嫁过去,这些共嫁的女子就被称作“媵”。高等规格的媵,是女方的亲姐妹;中等规格的,是女方的同宗近缘亲戚;最低规格的,就是女方娘家的寻常婢妾而已。

如果是女方的姐妹,虽然作为媵,嫁过去之后虽也是侧室,可其真实身份是要高于其他姬妾的,各种重要的场合,高等的媵妾都是可以出席的。在先秦时代,媵婚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维护女方的利益与两家的利益联合,媵婚制下,正妻亡故或者被休弃,则由媵妾补上,而不可另娶,这么一来正室地位就一直掌握在同一家族手中。

随着周天子威信的没落以及周朝礼制的崩解,媵婚制度也逐渐消亡,但后世这种为了维护娘家利益,而让姐妹同嫁一夫的例子,还是比比皆是并不少见。举个例子来说,像是满蒙联姻时代,皇太极后宫之中的正宫哲哲、庄妃布木布泰与宸妃海兰珠,布木布泰与海兰珠是姐妹俩,而哲哲是两人的亲姑姑。

已经嫁过去一个女儿,感觉不是牢靠的话,那就再嫁过去一个,在古代越是地位高的家庭越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即便是自家的亲生女儿,也不能比整个家族的利益更加重要,一般来说只要夫家不是太坑,都可能出现姐妹共嫁。而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那时候可没什么自由恋爱,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谁不是嫁呢,都是身不由己而已。

找人求援,或找人共甘

古代也有不少姐妹共嫁,是因为自己的姐妹主动要求的,比如汉成帝的飞燕合德,赵飞燕家世没落贫苦,即便得宠在后宫也是孤立无援,自然要找个亲近之人来帮自己,而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自家的亲姐妹比较靠谱,这才有了后来的飞燕合德专宠后宫。毕竟都是亲姐妹,无论如何还是要比其他人更加靠谱点,女方在夫家也不至于独木难支。

除此之外,在古代女子出嫁前,一般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了年纪也就直接从娘家门抬到婆家门了,所以到底自己将来的夫君是个什么样实在是不好说,而姐妹同嫁的优势就在于,有亲姐妹探好了路,对男方已经是知根知底。不过在古代,若非续弦,姐妹同嫁必然一妻一妾,而后嫁的一般都是女方娘家庶出的姐妹,要是嫡出同嫁,很少。

少之又少,因为爱情

要说古代姐妹花同嫁一夫,而且还真的是因为真爱的,不是没有只是比较少,而最著名的就是娥皇女英跟大小周后。当然,其中的娥皇女英有点扯,毕竟是神话,因为传说中姐妹俩竟然有个共同的儿子商均。相对于娥皇女英,与之类似但是更加可信的还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大小周后,小周后是在姐姐大周后死后才嫁给姐夫李煜的。

小周后比大周后年幼14岁,大周后嫁给李煜的时候小周后才5岁,因为姐姐的缘故得以常常出入后宫,深得李煜跟其母钟太后的宠爱,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大周后最终亡故,就是因为撞见了亲妹妹小周后跟李煜之间的私情。大周后死后,小周后成功上位嫁给李煜,成为南唐皇后,与李煜感情甚笃。历史上,像是大小周后这样,还真是因为感情嫁一夫的,还比较少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