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一哭就抱”的孩子,会被家长宠坏?两组科学数据告诉你真相

从小“一哭就抱”的孩子,会被家长宠坏?两组科学数据告诉你真相

新生儿的诞生会让妈妈们感觉到非常开心和满足,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的哭闹,很多妈妈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头疼,而缺乏经验的新手妈妈在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只能采用抱孩子的方式让他们安静下来,可就是针对孩子哭的时候要不要抱,不同的家长都有不同的看法。

从小“一哭就抱”的孩子,会被家长宠坏?两组科学数据告诉你真相

严厉的妈妈认为:孩子一哭就抱那会惯坏孩子的,现在孩子小小的你还抱得动,要是以后孩子长大了天天要你抱,你还受得了不?

慈爱的妈妈认为:孩子哭了就是要哄啊,要不然孩子一个人在那哭着没人理他多可怜啊,要是一直不抱孩子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啊。

两方的说法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是这各说各话,到底该听谁的比较好呢?教育孩子可不是一件小事啊,别着急,先看两组实验。

从小“一哭就抱”的孩子,会被家长宠坏?两组科学数据告诉你真相

第一组实验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他在1920年的时候做过一个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

这个被实施实验的孩子只有9个月大,名字就叫小阿尔伯特,华生将他和小白鼠还有一些毛茸茸的玩具放在一起,让他和这些东西玩耍,但是在之后,只要小阿尔伯特开始触摸接触小白鼠,华生就会马上用准备好的锤子击打铁棒,使其发出巨大的噪音,这样重复下来,只要小阿尔伯特触碰小白鼠,华生刺耳的敲击声就会马上响起,久而久之,小阿尔伯特就变成不需要周围的人敲击铁棒,或是用其他方式威慑他,他也不会再去触碰小白鼠了。

从小“一哭就抱”的孩子,会被家长宠坏?两组科学数据告诉你真相

小白鼠、毛绒玩具等原本让孩子感觉到好奇,这些会让孩子得到快乐的玩具最后都变成了小阿尔伯特最害怕的物品,在实验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阿尔伯特都没有从这种恐惧中恢复正常。

由此,华生也得出结论,孩子是可以被训练的,孩子哭了家长不去抱他,孩子以后就不会再哭了。

从小“一哭就抱”的孩子,会被家长宠坏?两组科学数据告诉你真相

但是孩子真的会被宠坏吗?其实并不是,华生的实验结果并不能说服众人,于是在40多年之后,恒河猴实验推翻了华生的结论。

哈利·哈洛将刚出生的恒河猴放在笼子里,在笼子中有两个假设的母亲,一个裸露着身体上的金属丝,但是会为小猴子提供食物,另一个是绒布包着的猴子妈妈,但是并没有食物。

从小“一哭就抱”的孩子,会被家长宠坏?两组科学数据告诉你真相

这个实验持续了165天,哈洛发现小猴子们虽然从铁丝"猴子"那里获取了食物,但是并不愿意和它待在一起,她们更愿意和绒布"猴子"待在一起,当他们受到惊吓的时候,也会马上到绒布"猴子"的身边寻求安慰

在这个试验中,我们能够很轻松地看到对于宝宝来说,妈妈的怀抱比食物更加重要,哈洛也因此得出结论,妈妈之所以是妈妈,就是因为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从小“一哭就抱”的孩子,会被家长宠坏?两组科学数据告诉你真相

其实一哭就抱根本不会惯坏孩子,还能给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多促进作用。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妈妈的怀抱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熟悉的气味,这是孩子刚出生之后,建立安全感的第一步,如果妈妈们没有做到这一点的话,孩子会对周遭的空间产生恐惧和不安,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

从小“一哭就抱”的孩子,会被家长宠坏?两组科学数据告诉你真相

从小在妈妈的怀抱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更加健全一些。

时常被妈妈抱着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会感觉自己是被爱着的,被家庭和父母接纳的,当他们长大以后,性格会更加独立自信,也会更加开朗一些,并且也更拥有面对未知的勇气。

孩子在一岁以前正是最需要父母怀抱的时候,如果这时候父母因为惯坏孩子而不去抱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抱孩子并不是害孩子,而是让孩子变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