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概要

  • 物联网是 ICT 领域未来三十年最大的投资机遇。在技术升级、巨头 入局、政策推动三力驱动下,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我们建议从产业链演进规 律出发,把握好连接变现、流量变现和应用变现三波投资浪潮。当前还处于连 接变现的初级阶段 ,建议重点关注感知层的芯片、传感、模组和终端龙头厂 商;未来流量和应用变现的空间更广阔,建议重点布局边缘计算、物联网平台 和大颗粒应用场景中的领军企业。
  • 物联网产业处于行业规模复制突破前夕。要素具备产业即将进入规模复制阶 段,物联网连接数全球从百亿向千亿、国内从十亿向百亿进发。1)技术升级: 5G 商用和 WiFi6 普及,车联网和工业物联网得到加速。云计算、AI、区块链等 技术与物联网结合,提高了应用服务的价值。2)巨头入局:感知层,中国势力 崛起,芯片、模组等硬件价格下降具备规模商用条件。网络层,19 年中国已建 成 NB-IoT 基站 90 万个,5G 基站约 15 万个,物联网网络世界领先。应用层,互 联网巨头从 2C 走向 2B,传统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向垂直行业赋能。 3)政 策推动:2B 端和 2G 端政策强力催化,智慧城市、物联网医疗等大颗粒市场被 激活,2C 端需求驱动显现。
  • 工业级物联网是未来行业主要驱动力,智能家居和智能楼宇连接数增量最大。 GSMA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连接数将从 100 亿增长到 250 亿,主要驱动力来自于 工业级应用,从细分领域来看,智能家居和智能楼宇的连接数增量最大,分别 增长 32 亿和 50 亿。未来可见成规模的物联网场景有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车联 网、工业物联网等。2023 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389 亿美元,智 能安防、公用事业、智能交通、共享经济等场景多点开花。智能家居 2023 年预 计达到万亿规模,全屋智能落地,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有望实现突破。5G 规模 商用赋能车联网开启高增长,C-V2X 为核心价值链,预计 20 年全球 V2X 市场 将突破 6500 亿,中国突破 2000 亿。2023 年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3100 亿美元,华为近期推出 5G 工业模组中间件,将加速 5G 在千行百业的规模 商用。
  • 把握好连接-流量-应用变现三次投资浪潮,重点布局产业链领军企业。物联网是 将传统设备先“智能化”再“联网化”,我们从量价两方面解构,估计当前市场 规模在 2000 亿元左右,到 2025 年达到万亿左右。第一波连接变现,感知层价值 占比在 30%+,核心受益玩家是传感、芯片、模组、终端等硬件厂商。第二波流 量变现,运营商、云计算产业链获取流量红利,边缘云和边缘智能将成为新的 产业方向。第三波应用变现,短期看应用变现通道打通,聚焦平台商和集成方案提供商。
  • 一、物联网发展历史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 的协议, 把任何物 体与因特 网连接起 来,进行 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 现智能化 识别、定 位、跟踪 、监控和 管理的一 种网络。 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 萌芽导入期(1982~2008 年):1982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程序员,发明了互 联网可乐自动售卖机,这是可追溯的最早的物联网设备。1999 年美国召开的移 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中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2008 年第一届国际物联 网大会举行, 物联网设 备数量首 次超过人 口数量。 在这阶段 主要是物 联网相关 概念的导入和早期物联网设备的连接。
    • 技术沉淀期(2008~2016 年):2013 年谷歌眼镜发布,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发 生革命性的进步,到 2016 年左右物联网产业生态各种要素已具备。在这个时 期,主要是一些传感、通信等技术试错和沉淀。MEMS 传感的普遍使用,通信 技术由 WiFi1 升级到 WiFi6,2G 升级到 5G,一些新的物联网应用如可穿戴、 智能家居等火爆出现。
    • 市场验证期(2016~2019 年):2016-2017 年物联网产业链上的各种要素已基本 完善,2017-2018 年物联网对于国民经济产业变革的规模效应初显,2018-2019 年是市场对物联网 技术方案落地 验证的开启之时。当 前, 技术、政策 和产业巨 头的 推动对于物联 网产业的发 展依然重要 ,但是不可忽 视的是市场 需求因素的 影响正在增强。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物联网产业链要素具备,进入连接放量期。据 GSMA 预测,2015 年全球物联 网连接数达 52 亿,2020 年为 126 亿,2025 年预计可达 252 亿。10 年内全球物 联网连接数增长 4 倍。据 MaChina 预测,中国物联网连接数由 2015 年的不到 10 亿,发展到 2020 年超过 70 亿,主要增量市场在蜂窝类的和非蜂窝类 LPWAN。物联网行业景气度持续,预计未来是物联网做大连接的 5 年。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二、物联网产业链

    物联网分为感 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个 环节,每个环节技术的发展都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前 进,当前 技术的升 级主要体 现在网络 层和应用层 上。网络层面上,2019年5G的商用和WiFi6的推动进一步升级通信网络,原来进展 缓慢的车联网和工业物联网得到加速。应用层面上,云计算、AI、区块链等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提高了应用服务的价值。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1.5G三大应用场景为物联网 行业扩容。5G 时代定义了三大场景:

    • 1) 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5G 速率较 4G 全方位提升,下行峰值速率可达 20Gbps,上行峰值速率可能超过 10Gbps,那些对网络速度要求很高的业务 能够在 5G 时代推广,如云 VR、实时直播、安防监控等。
    • 2) 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5G 支持单向空口时延最低 1ms 级别、高速 移动场景下可靠性 99.999%的连接。5G 的超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支持敏感业 务的调度,为车联网、工业控制、智能电网等垂直行业,提供更安全、更 可靠的网络连接。特别助力于无人驾驶业务走向现实(3G 响应为 500ms, 4G 为 50ms,5G 要求 0.5ms)。
    • 3) mMTC:海量连接。5G 网络每平方公里百万级的能力和多种连接方式,拉 近了万物的距离,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5G 为 B 端用户或智能设备提 供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楼宇等广连接的应用 更容易实现。

    NB-IoT/eMTC 将成为主流蜂窝物联网连接方式。从目前数据来看,全球蜂窝 物联网连接数主要来自于传统的 2G/3G/4G,在未来 7 年中,传统蜂窝网络依然 会承载大量物联网连接,但 NB-IoT/eMTC 会逐渐超过 2G/3G/4G 成为主流连接 方式。从 GSMA 的预测数据中可以看出,2018 年底,通过 2G/3G/4G 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数量在 6.94 亿左右,通过 NB-IoT/eMTC 这些基于授权频谱 LPWAN 技术连接的终端数为 6600 万。到 2025 年,2G/3G/4G 物联网连接数会增加到 13 亿,而 NB-IoT/eMTC 连接数则增加到 18 亿,占比从 2018 年的 9%上升到 2025 年的 42%。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2.WiFi6 技术全面升级,剑指物联网应用

    WiFi6 标准落地,技术全面升级。WiFi 联盟于 2019 年 9 月正式推出 WiFi6 认 证计划,意味着 WiFi6 的标准正式统一落地,相比上一代的 WiFi 5,WiFi 全面 升级:

    1. 1) 速度快:WiFi 6 最大传输速率由前者的 3.5Gbps,提升到了 9.6Gbps,理论 速度提升了近 3 倍;
    2. 2) 频段广:WiFi 5 只涉及 5GHz,而 WiFi6 则覆盖 2.4/5GHz,完整涵盖低速和 高速设备;
    3. 3) 调制模式:WiFi6 支持 1024-QAM,高于 WiFi5 的 256-QAM,数据容量更 高,意味着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4. 4) 新技术:WiFi 6 加入了新的 OFDMA 技术,支持多个终端同时并行传输, 有效提升了效率并降低延时,其数据吞吐量大幅提升。

    三、物联网市场规模

    碎 片化应用 中大颗粒 场景更易 实现规 模效应。 物联网的应用具有碎片 化特点, 小颗粒的应用价值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打通商业实现的通道。在 To G/To C/To B 端应用中,未来可见成规模的物联网场景有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车联 网、工业物联网等。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未来五年工业级物联网是 行业主 要驱动力,智能家居和智能楼 宇连接数增量最大。据 GSMA《2020 全球移动趋势报告》,2019 年全球连接数 100 亿,到 2025 年增长到 250 亿。未来五年连接数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工 业级应用 ,从细分 领域来 看,智 能家居 和智能楼 宇的连 接数增 量最大 ,分 别增长 32 亿和 50 亿。

    物联 网的增量 市场在感 知层的若 干硬件、 网络层运 营商流量 费、平台和 应用服 务。 物联网给传统行业赋能的过程就是将传统设备先“智能化”再“联网化”, 囊括了“传统设备改造”期间的所有“增量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增量市场主要有 4 个部分:

    • 1) 感知层:MEMS 传感、MCU 芯片、通信芯片、模组以及其他元器件;
    • 2) 网络层:运营商作为网络通道,收取的流量费;
    • 3) 平台层:平台商对设备进行管理或应用使能;
    • 4) 应用层:集成方案解决商提出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应用层价值占比在 35%-45%。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认为,物联网产业 链中,终端和传感器价值占比 25%,网络连接占比 10%,平台层占比 20%,应 用和服务占比 45%。麦肯锡的研究显示,物联网产业链上感知层占比 21%、传 输层占比 10%、平台层占比 34%、应用层占比 35%。物联网高价值量在应用服 务,占比可达 35%-45%。

    物联网的量即为连接数。参考 Gartner、IoT Analytics、GSMA、MaChina、IDC 五家咨询机构对于全球物联网连接数的预测,预计 2020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达 到 99 亿-281 亿,2025 年连接数达 215 亿-416 亿。我们选取位于中位数的 GSMA 的预测数据作为物联网量的测算,并用当年的连接数减去前年的连接数 得 到 新 增连接数,即 为当年物联网设备出货量,暂不考虑设备的替换周期。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四、车联网

    5G 赋能推动车联网的爆发式增长。2018 年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 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必须加快基于 5G 设计之车联网无线通讯技术 (5G-V2X)等关键技术研发及部分场景商业化应用,积极建置通讯和运算整合之 车联网体系架构。5G 商用加快车联网从 LTE-V2X 向 5G -V2X 跨越,在实现基 本的车联网安全业务的基础上,5G-V2X 实现高级复杂的车联网业务,如提供 传感器信息共享、无信号灯协作式通行、汽车支付等等。预计 5G 会加速车联 网的落地,在 2020 年 H2-2021 年 H1 车联网将开启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 联通数据显示,预计 2020 年,全球 V2X 市场将突破 6500 亿元,中国 V2X 用 户将超过 4000 万,渗透率超过 20%,市场规模超过 2000 亿。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五、工业物联网

    IIoT 重塑制造业数字化基础,2023 年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3100 亿 美元。 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 展以及制造 企业数字 化的迫切 需求,全 球物联网 市场规模扩大。根据 IoT Analytics 预测,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为 64 亿美元, 到 2023 年增长到 310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 37%。其中占比最多的为加工制造 业、运输行业和公用事业。据 CCID 预测,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 达到 7700 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速约 18%。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我国目前尚处 于工业自动化向信 息化演进 中,距离工业智能化尚有较大距离。

    工业互联网是产业升级的必然方向,但我国制造业目前整体 信息化水 平较低, 多数制造业尚处于自动化改造期,3C 行业自动化率仅在 15%~25%之间,无法 完全脱离人力操作。从工业机器人的指标来看,2018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 每万人 63 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工业智能化程度高的国家如德国、日本工 业机器人保有量的增长率从 2000 年开始就已经饱和,只有个位数的增长了, 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一直维持在 30%以上的增长率。我国目前工业自动化程 度不够,还在向信息化演进当中。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5G+工业互联网应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进程有望加速。工信部近日印发《关 于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推进方案的通知》,明确到 2022 年,将突 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 5G 关键技术。通知指出,通过打造 5 个产 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 联网”的先导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 10 个重点行业;打造一批“5G+工业互 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形成至少 20 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培 育形成 5G 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促进制 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华为推出 5G 工业模组,掀起工业物联产业变革。2019 年 10 月 23 日,华为重 磅推出全球首款商用的 5G 工业模组,把 5G 应用扩展工业物联网。 2020 年 2 月,在主题为“5G 创造新价值”的华为 2020 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伦敦发布会上, 华为开启了“5G 合作伙伴创新计划”,未来 5 年该计划即将投入 2000 万美金。 华为联合移远 通信、长 虹控股、 爱联科技 、中国移 动终端等 行业伙伴 ,在伦敦 发布了基于上海海思 5G 模组中间件的一系列行业类和消费类模组,以加速 5G在千行百业的规模商用。目前华为 5G 工业模组已实现超过 1000 个工业应用, 具有 1000 个 IoT 合作伙伴,覆盖超过 100 个产品类别。

    六、行业格局

    物联网从 兴起到成熟,会经历三次投资浪潮。 具体来看:

    • 第一波:连接变现。从人人联网到亿物互联,连接的数量将 定义物联网未来可能的市场空间 。未来的 五年将是物联网做大连接的五年,核心受益的是传感、芯片、模组、终端等硬件厂商。
    • 第二波:流量 变现。海量的连接产生海量的数据, 带来海量的数据传输、存储和计算需求。 运营商、 云计算产业链将充 分受益新 的物联网 数据浪潮 。同时数据、计算和智 能下沉到 边缘,边缘计算崛 起,边缘云和边缘 智能将成为新的产业方向。
    • 第三波:应用变现。随着连接的数量升级,行业应用和行业服务将不断升级。

    物联网带来 MEMS 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中,中国厂商主要受益于封测和代工环 节。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物联网推动MEMS市场规模阶段性扩大,Top 30厂 商占据 MEMS 市场约 90%的份额,博通、博世双雄称霸。当前中国厂商主要受 益于封测和代 工环节: 长电科技 在半导体 封测市场 份额全球 第三;耐 威科技收 购 MEMS 代工市场份额第三的 Silex,带动业务占公司业务比例也从 2016 年的 20%,增长到现在的 45%。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物联网 MCU 兴起,2025 年有望占据 2 成份额。全球 MCU 下游应用最多的是 汽车电子,占比约 33%,IC insight 认为当前汽车电子中有 9%的 MCU 是用于 车的联网。经过我们的测算,目前物联网对于 MCU 的贡献在 10%左右,到 2025 年有望提升到 15%-20%。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全球 Top10 厂商占据 MCU 市场 85%以上份额,国内市场被外商占据。根据 Ihs 数据,2018 年全球 MCU 市场中 Top 10 厂商均为外资厂商,占市场份额 85%以上,主要玩家有美国微芯、意法半导体、瑞萨科技、德州仪器和恩智浦。 中国市场 Top 10 厂商仅有中颖电子、兆易创新两家内资公司榜上有名,2018 年 我国 MCU 市场前八大厂商为外资厂商,合计收入占比达到了 87.30%。

    中国 MCU 厂商在智能家居领域大有作为。中国 MCU 厂商与国外巨头规模差 距较大,且一些大的半导体厂商开辟了 MCU 的新业务,如兆易创新在存储业 务的基础上,MCU 业务的市场规模已有 4 亿。华润微电子在功率半导体的主业上,涉入智能传感器和智能控制两个面向物联网的新业务。中国在智能家居 MCU 的市场份额位于第一,东软载波在智能家居 MCU 的布局有望变现。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广域和局域芯片全面突破。全球主要的基带芯片厂商只有 7 家:高通、英特尔、 华为、联发科、紫光展锐、中兴、三星,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报告,高通、 海思、联发科、三星 LSI 和英特尔在 2019 年第二季度占据了全球蜂窝基带处理 器市场收入份额前五名。高通保持了 43%的基带市场收入份额领导地位,紧随 其后的是海思,收入份额为 15%,联发科则为 14%。5G 时代英特尔掉队,华 为和紫光展锐有望追上队列。WIFI 物联网芯片中,乐鑫科技在 WiFi MCU 市场 上份额第一。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模组行业中国厂商超越国外是大势所趋。 随着国内厂商的成本优势和 全球化战 略的扩张,国外厂商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国内厂商 2014-2018 年复合增长率普 遍在 40%以上,国外厂商在 10%左右。Sierra wireless 2019Q3 季度营收同比下 降 14.5%,Telit 营收同样出现负增长情况。而国内厂商依然保持 50%增长率的 高歌猛进的态势,海外销售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提升 1-2 个百分点,国内厂商 抢占国外厂商市场份额的情况还将持续。国内重点模组厂商有:1)移远通信布 局 2G、3G、4G、5G、NB 和 GNSS 模组,产品广泛用于无线支付、车载运输、 智慧能源、智 慧城市、 智能安防 、无线网 关、工业 应用、医 疗健康和 农业环境 等众多领域。2)移为通信主要涉及物联网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做好一个行业再 扩散到其他领 域,目前 在传统车 载、物品 追踪以及 个人追踪 产品的基 础上,延 伸至动物溯源及共享经济领域。3)高新兴布局车联网,成为吉利、长安、比亚 迪等大型整车厂的供应商,提供 4G/5G 车规级模组和 T-Box 终端。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七、物联网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业务布局

    「行业深度」物联网产业梳理:感知层芯片、传感、模组、终端厂商

    1 移远通信:模组行业龙头,全球销售体系完善

    PC 衰退手机渐弱,物联网标准统一突破技术瓶颈,成为下一个爆发点。模组 行业通信技术 2G 到 5G 迭代,NB-IoT 新技术成熟,下游应用由智能支付、智 能水电煤表到 共享经济 、智慧城 市不断扩 张。量价 齐升驱动 行业景气 度持续, 我们预测模组行业 2018-2023 年,市场规模从 200 亿到 600 亿,复合增长率 29%,未来 5 年行业空间无明显天花板。国内厂商全球化销售体系的建立,打 破了国外厂商占主导的原有格局。国外模组龙头 Sierra wireless、Telit 收入已 出现负增长, 而国内竞 争者依靠 成本优势 和全球化 渠道,实 现规模与 毛利率同 步增长,占据竞争优势地位。

    人才技术、行 业经验、 市场认证 铸就行业 壁垒,先 进入者多 年耕耘, 行业壁垒 不断加深。模组核心竞争力在软不在硬,业内厂商多为自研+销售,制造外包 的商业模式。 公司竞争 优势贯穿 三大环节 :研发扩 充产品线 ,销售开 辟市场, 制造提高交付能力。1)多研发团队在各细分行业纵深多年,拥有最全的产品系 列,并且在后续物联网新应用场景爆发时,新产品线研发领先竞争对手;2)全 球化销售体系以及多个市场认证;3)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和提高交付能力。

    公司业务演进分三阶段:做大规模-提高毛利-净利拉升。未来三年公司仍处规 模扩张期,预测无线模组出货量将从 2018 年 4800 万增长到 2021 年 1.6 亿, 出货量全球市场份额预计将达 50%,营收份额 30%。同时,公司布局谋篇长远 发展,向下进 入智能制 造,向上 布局应用 服务,有 望通过产 业链垂直 整合进一 步打开利润空间。

    2 移为通信:小而美的物联网终端厂商,具备全球竞争力

    公司是业界领 先的无线 物联网设 备和解决 方案提供 商。公司 为车载通 信、车队 管理、物品追 踪、人员 安全管理 、远程医 疗和无线 健康管理 、远程监 控等无线 物联网应用提供高质量的 GPS 终端设备和解决方案,产品可分为车载追踪通 讯产品、物品追踪通讯产品、个人追踪通讯产品、动物追踪溯源产品等。2018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4.76 亿元,其中车载追踪通讯产品占比 68.09%,物品追 踪通信产品占比 21.15%,个人追踪通讯产品占比 1.06%,其他主营业务占比 9.79%。

    作为中国 M2M(机器与机器通信)设备的主要出口供应商之一,公司产品远销北 美、南美、欧亚等世界各地。在 M2M 设备领域,公司的竞争对手多为海外公 司。 全球的主流供应商包括美国 CalAmp、Enfor,欧洲 Teltonika、Aplicom, 台湾企业 Portman,中国的移为通信、博实结和康凯斯。其中移为通信 85%以 上业务均在海 外,是国 内为唯一 走出去并 与欧美供 应商相抗 衡,在全 球具备较 强竞争实力的企业。

    在传统车载、物品和个人追踪的基础上,公司从 2018 年开始积极拓展共享滑 板车业务和动 物追踪业务 ,并希望 借此打开 公司成长空 间。( 1)共享经济全球 兴起,专注机遇拓展共享滑板车。2018 年,共享电动滑板车在海外多个城市兴起,今年,在 欧洲等地 也持续升 温。目前 ,市场上 最大的两 家电动滑 板公司为 Lime 和 Bird,Uber、lyft、谷歌等巨头也在入局。(2)与澳大利亚利德合作, 布局动物追踪领域为延展。2018 年初,公司与澳大利亚利德制品公司签订战略 合作协议,利 德制品是 世界领先 的动物识 别系统方 案生产商 ,在畜牧 行业拥有 七十年的丰富 经验以及 完善销售 渠道,产 品经过了 澳大利亚 国家牲畜 识别系统 以及国际动物记录委员会的认证。目前,公司已完成超过 30 款产品的研发, 包括可视标、 电子标与 读写器在 内等的一 系列产品 ,基本具 备了为客 户提供完 整解决方案的能力。


    公司主营业务是物联网 WIFI MCU 通信芯片及其模组,在 WIFI MCU 芯片细分 领域,公司与 高通、德 州仪器、 美满、赛 普拉斯等 巨头同属 于第一梯 队。主力 产品 ESP8089、ESP8266 和 ESP32 等系列产品,在性能、集成度、功耗和稳定 性都具有竞争优势,性价比较国外厂商优势更为明显。

    WiFi MCU 的主要应用场景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发展初期智能硬件种类比较 少,主要为智能音箱等单品,现在已经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演进。2018 年开 始,家庭场景 中智能设 备种类增 多,智能 门锁、智 能照明、 智能摄像 头、智能 开关等智能单 品的普及 ,全屋智 能解决方 案成为新 的潮流。 公司与下 游大客户 小米、涂鸦、 科沃斯等 知名厂商 合作紧密, 下游需求 旺盛,公 司份额持 续提升。

    公司以开源方式,创新地建立了开放、活跃的技术生态系统,在全球物联网开发者 社群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众多国际工程师、创客及业余爱好者,基于公司硬件产 品、ESP-IDF 操作系统,在线上积极开发新的软件应用。在国际知名的开源社区 论坛 GitHub 中,线上用户围绕公司产品自行设计的代码开源项目已超 25000 个。


    华润微电子是 中国领先 的拥有芯 片设计、 晶圆制造 、封装测 试等全产 业链一体 化经营能力的 半导体企 业,产品 聚焦于功 率半导体 、智能传 感器与智 能控制领 域。公司是中 国规模最 大的功率 器件企业 ,多项产 品的性能 、工艺居 于国内领 先地位。在物 联网新窗 口爆发之 际,公司提 前布局物 联网传感 器和智能 控制器, 研发和资金投入向新业务倾斜。目前两细分业务占总业务比例不到 10%,未来 有望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

    公司智能传感器主要可分为 MEMS 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与光电传感产品。产品 线丰富,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以及医疗等领域。MEMS 传感器对晶圆制造、封装技术要求更高,制造工艺也更加复杂。全球前十大 MEMS 厂商中有八家为 IDM 企业,IDM 模式下公司自身的制造和封测实力强, 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MCU 用于控制的运算量较小,产品更新换代与其他集成电路相比更慢,国内公 司在技术上拥 有加速赶 超的机会 。在低端 的消费领 域,中国 已经实现 了一定规 模的进口替代,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对 MCU 性能要求更高的领域,随着 本土企业的技 术积累, 未来也有 望实现进 口替代。 公司智能 控制产品 可分为人机交互 MCU、计量计算 MCU、通用型 MCU 等,在多个产品系列均取得显著 的技术突破。公司的智能控制产品基于业界领先的 OTP、MTP、Flash CMOS 等主流工艺平台,涵盖 4 位、8 位、16 位及 32 位 CPU 内核,应用于人机交互、 消费电子、工 业控制、 计量计算 等领域, 具有产品 线丰富、 进口替代 性强等优 势。

    5 高新兴:战略聚焦车联网及公安业务,转型蜕变再出发

    公司先后通过 收购国脉 科技、中 兴智联、 中兴物联 等公司, 完成在车 联网及公 共安全领域的深度布局。2019 年 Q4 确认商誉减值约 10.70 亿元,未来商誉减 值风险减小。2019 年公司处于转型期,主动收紧 PPP、BOT 项目,未来主要 做 BT 项目并进行项目管理优化。通过战略聚焦主航道,公司将由过去的外延 式扩张逐渐转变为内生性增长驱动的企业。2019 年主要深入产品端和市场端的 工作,2020 年是前期营销落地的重要节点。

    公司近期公告终止收购埃特斯 51%股权,显示公司发展思路再度聚焦。目前车 联网产品已实现“连接-终端-平台-应用”全线覆盖,并对外发布了 5G 车联网 发展战略以及城市级商用车联网解决方案,推动技术应用落地。已明确为“5G 和 C-V2X 产品研发项目”逐步投入 2.13 亿元,进行基于 5G 的模组、车载终 端、V2X 平台等产品的统一规划及技术前瞻性布局,实现多业务融合的车联网 应用。在此之前,高新兴还携手吉利、高通,宣布将于 2021 年发布吉利全球 首批支持 5G 和 C-V2X 的量产车型,高新兴将为这些量产车型提供 C-V2X 产 品。

    公司执法办案产品目前已在 8 省、40+地市进行落地。2018 年收购神盾信息, 神盾的执法办案平台目前在全国市占率约 40%;大数据/情报平台份额约 20%。 神盾一方面能够强化“端+平台”布局,另一方面公司有望借助其渠道优势突 破北方市场。2019 年 12 月,公司中标广东省公安厅视频云项目,公安业务向 纵深方向发展。

    6 博通集成:深耕无线通讯十余年,ETC 和 IoT支撑业绩节节高升

    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张鹏飞博士和郭大为博 士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射频半导体领域有丰富的设计、管理经验。成立 14 年公司持续技术创新,推出世界首颗 5.8-GHz 无绳电话集成收发器芯片,2007 年,随着我国公路 ETC 标准正式采用 5.8-GHz 标准,博通集成基于 5.8GHz 开 发的 BK5822 集成收发器芯片一度占据国内 90%市场份额。目前,公司在国标 ETC 射频收发器、无线键盘鼠标芯片、FRS 对讲机芯片、无人机无线遥控芯片、 蓝牙音响芯片等领域均是国内最大供应商。

    2019 年 5 月,国务院提出年底前要力争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交 通运输部印发有关通知,按照计划,到 2019 年底,各省(区、市)汽车 ETC 安装率达到 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 ETC 使用率达到 90%以上。在政策 强力刺激下,2019 年 12 月底全国 ETC 用户数量突破 1.8 亿,公司作为 ETC 芯 片行业先行者,业绩短期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核心看点三:长期 IoT应用推进打开新空间,TWS 耳机、智能家居首当其冲

    物联网市场的爆发,在局域通信场景下,蓝牙和 WiFi 还是主流连接方案。智能 家居由单品智 能向全屋 智能演进 ,从智能 音箱等智 能单品发 展到智能 灯泡、智 能衣柜、智能门锁、智能开关多品类智能家居产品。公司 BK3260、BK3257 等 蓝牙音频芯片已应用在百度和小米的智能音箱中,低功耗 IoT WIFI 芯片也同步 在研。以苹果推出的 TWS 耳机为节点,TWS 行业进入百花齐放局面,安卓阵 营中华为、小米、三星等加大投资在 TWS 领域,公司储备了适用于 TWS 耳机 等可穿戴设备所需的低功耗蓝牙音频芯片,将受益行业爆发。


    公司成立于 2000 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投资设立。成立二十载, 公司一直致力于为高端市场提供高端产品,是伊莱克斯、惠而浦、西门子、GE、 松下等全球化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国内智能控制器龙头的地位稳固。公司 2018 年收购铖昌科技,切入毫米波射频芯片领域,布局新赛道,为公司未来发 展注入新势能。

    公司智能控制器业务包括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智能硬件、汽车电子、LED 产 品、智能建筑 等多个产 品系列。 智能控制 器的主要 驱动因素 来自于物 联网应用 落地,物联网 在各个行 业的进程 是呈波浪 形发展的 ,目前智 能家居、 智慧城市 等场景实现较快,车联网以及工业物联网培育周期较长。公司业绩 65%来自于 家电智能控制 器业务, 随着智能 家居从单 品智能向 全屋智能 跨越,家 电领域未 来市场空间广阔。近 3 年公司家电控制器的营收增长率保持在 30%以上,还未 达到天花板。同时公司于 19 年 7 月成立子公司深圳和而泰汽车电子,目前已与 汽车零部件厂博格华纳建立合作,有望在汽车电子领域再创佳绩。

    和而泰子公司铖昌科技是国内相控阵雷达行业领先者,凭借相控阵雷达 T/R 芯 片组件核心技术,有效地解决了 T/R 芯片组件高成本问题。其产品批量应用于 航天、航空、 武器装备 等领域, 是我国卫 星毫米波 射频芯片 唯一民营 供应商。 未来毫米波技术的应用有两大看点:1)毫米波是卫星互联网星座核心技术,美 国 StarLink 和 OneWeb 合计预计要发射 1.5 万颗低轨卫星,我国国内卫星计划 也在 3500+颗以上,卫星制造和发射迎来高景气的 10 年;2)毫米波频段能满 足 5G 通信对于大宽带频谱资源的需求,国内运营商也积极对毫米波频段进行 测试,中国移动预计在 2022 年前后能实现 5G 毫米波的商用部署。

    8 浪潮信息:乘风而起,进击全球第一

    2018 年下半年起互联网巨头进入服务器库存消化期,从 3Q19 数据来看,海外 云巨头资本开 支回暖, 国内云巨 头资本开 支降幅收 窄,下游 行业需求 回暖迹象 明显,预计明年云厂商整体资本开支将实现高速增长。此外,5G 和 AI 作为两 个重要变量,将带动服务器出货量高增长:5G 商用在即,GMI 预测边缘数据 中心市场 2024 年超达 130 亿美元,明年起边缘计算服务器有望迎大规模部署; AI 产业化进程加速,IDC 预测 2022 年国内以算力为核心的 AI 基础设施投资将 超 50 亿美金,19-22 CAGR 达 32%。最后,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华为、曙光 等竞争对手服 务器业务 的开展受 到一定程 度限制, 公司所面 临的的竞 争格局出现较大改善。 在上述 因素驱动 下,公司 作为国内 服务器龙 头、全球 服务器领军者将迎新一轮扩张。

    公司凭借 JDM 模式深度定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服务器新品研发周期从 1.5 年 压缩至 9 个月。智能工厂投产后,云服务器整体交付周期从 15 天缩短至 3-7 天, 生产效率提高 30%,产能提升 4 倍,交付能力全行业领先,过往案例中曾创下8小时部署超 1 万台节点的记录。同时,受益规模效应,公司期间费用率由 2012 年的 20.08%下降至 2018 年末的 8.47%,远低于国内同行,产品定价空间 更大、竞争力更强。深度定制 、快速交 付和成本 控制是服 务器厂商 核心能力,浪潮全方面领先,未来最受益行业发展。

    浪潮的四个布局将成为其问鼎行业的关键:1)公司国际化布局完善,未来有望 通过产品品质、深度定制化以及大规模供货等优势在海外取得突破; 2)公司 是最早布局 AI 服务器的厂商之一,具有明显先发优势,2018 年国内市占率超 50%(IDC),互联网行业份额超 60%;3)公司通过 OTII 在边缘计算服务器标 准制定上取得先机,当前已有产品推出,未来将充分受益边缘计算发展;4) 2018 年公司渠道管理模式的重大升级有利于激发渠道商合作热情,渠道销售额 有望实现高增长。

    9 虹软科技:视觉算法为器,开拓AIOT大市场

    作为 AI 时代主要入口之一,计算机视觉主要以图像和视频等高维、密集数据为 主要处理对象 ,信息提 取程度更 深、应用 场景更加 丰富,商 业化价值 巨大。手 机视觉是行业 最成熟的 应用领域 之一,主 要受益智 能手机摄 像的发展 ,未来在 5G 换机潮以及摄像头双(多)摄、深摄渗透率提升趋势下有望迎加速发展机 遇。在该领域 ,第三方 算法提供 商具备技 术沉淀和 产品化经 验方面的 优势,未 来大有可为。

    公司自 2003 年起专注于移动摄像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经过 20 多年发展已打 造出较为完整 的产品体 系,市场 认可度高 、行业地 位领先, 客户覆盖 国内外各 大主流安卓智能手机厂商。我们认为,公司长期发展具备三大竞争优势:1)产 品化能力强,能针对不同硬件在有限开发周期内为客户提供“性能-功耗-硬件 成本”三方面最优平衡的解决方案;2)算法覆盖面广,已积累大量的成像、图 像、色彩领域的经验和技巧并掌握了各类核心 AI 技术,构建了完整的视觉 AI 技术体系;3)初步构建产业生态,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紧密,有助于紧跟产业发 展趋势,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及客户需求响应效率。

    作为 ADAS 的主要信息入口,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高,车载镜头的需求量会快 速提升,进而将带动汽车视觉应用的快速发展。公司在手机视觉领域积累的 AI 算法技术具有 通用性和 延展性, 大量模块 化的产品 和基础支 持算法库 能够为不 同行业的客户 提供一站 式的解决 方案,为 公司开拓 汽车视觉 市场打下 了坚实基 础。当前,公 司针对车 辆周围环 境探测以 及车内安 全辅助驾 驶都提出 了相对完 整的解决方案 ,未来有 望充分受 益汽车视 觉行业发 展,延续 技术与产 品领先优 势。

    10 鸿泉物联:专注车联网市场十年,引领商用车联网系统市场

    公司紧密围绕 智能网联 汽车的两 大技术路 径,主要 产品包括 代表智能 化技术路 径的高级辅助 驾驶系统 和代表网 联化技术 路径的智 能增强驾 驶系统、 人机交互 终端、车载联 网终端。 全资子公 司成生科技 主要产品 为智慧城 市政务管 理平台。 智能增强驾驶系统业务,解决网联化问题,收入占比 58%;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提高车辆智能化,降低交通事故,占比 15%,在逐步取代智能增长驾驶系统业 务,100%+增长。智慧城市业务占比 8%,目前已有多个智慧城市平台项目落地 于上海、浙江等地区。

    智能增强驾驶 系统客户 为下游车 厂,公司 的主要客 户多为陕 汽、北汽 福田、北 奔和安徽华菱 等大型整 车厂,客 户体量大 ,对零部 件的质量 、性能以 及供货稳 定性有着较高 要求,均 建立了严 格的合格 供应商认 证制度, 供应商需 要经过客 户的采购、质 量、测试 、研发等 多个部门 的审核, 才能最终 被纳入合 格供应商 名录,公司及 公司的主 要产品均 通过了主 要客户的 合格供应 商认证环 节,顺利 实现销售。

    高级辅助驾驶 系统业务 ,满足渣 土车城市管 理部门、 运营商对 车队的管 理要求, 客户为各城市的渣土车、水泥搅拌车的运营商车队、4S 店或运输公司。鸿泉物 联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在全国 27 个城市项目中占 23 个,市占率全国第一。

    11 乐心医疗:可穿戴+云服务的健康 IoT龙头,外延并购 TWS 业务

    公司的产品线 包括智能 手环手表 、血压计 、血糖仪 、体脂秤 、睡眠监 测仪、心 贴等多个品类 ,可以满 足多个行 业、不同 领域细分 人群的产 品组合需 求。公司 全系列产品具备中国 CFDA 认证、美国 FDA 注册认证、欧盟 CE 认证、韩国 GMP 认证、日本《指定外国制造事业者指定书》等医疗认证资质,安全性和精 密度达到国家二级医疗仪器的标准。智能 IoT 与医疗健康的联系日益紧密,公 司生产资质获得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的价值将会愈加明显。

    可穿戴产品族 群为终端 用户和第 三方健康 医疗机构 提供海量 、连续、 多维的身 体体征数据, 这些多维 体征数据 通过公司 的智能大 数据平台 进行关联 挖掘、建 立了更深层次 的用户健 康价值体 系,联合 第三方健 康医疗服 务机构为 用户提供 更多样化和专业的服务。截至 2019 年末,乐心云平台注册用户超过 2000 万, 日活跃用户超过 30 万。


    2019 年苹果推出 AirPods 2 彻底引爆 TWS 耳机市场,同时安卓系统代表企业的 华为、小米、三星等加大 TWS 耳机的资本投入。在行业爆发之初,乐心医疗 就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于 2019 年 6 月收购声源科技 41.06%的股权,切入 TWS 蓝海市场。声 源科技拥 有国内一 流的研发 以及解决 复杂技术 问题的能 力,旗下 拥有降噪耳机品牌聆耳(Linner)。声源科技在 TWS 耳机的技术优势,与乐心 医疗在医疗可穿戴市场的客户资源,能够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