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胃痛是以上腹部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為主的病證,也稱胃脘痛,現將胃痛的六種分型中成藥整理如下。

寒邪客胃證: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惡寒喜暖,得溫痛減,遇寒加重。

香砂養胃丸

組成:木香、砂仁、白朮、陳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實(炒)、豆蔻(去殼)、厚朴(姜炙)、廣藿香、甘草、生薑、大棗

功效:溫中和胃

主治:本品用於不思飲食,胃脘滿悶或泛吐酸水。

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溫胃舒顆粒

組成:黨參、附子(制)、黃芪(炙)、肉桂、山藥、肉蓯蓉(制)、白朮(炒)、山楂(炒)、烏梅、砂仁、陳皮、補骨脂

功效:溫胃止痛

主治:用於慢性胃炎,胃脘涼痛,飲食生冷,受寒痛甚。

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良附丸

組成:高良薑、醋香附

功效:溫胃理氣

主治:用於寒凝氣滯,脘痛吐酸,胸腹脹滿。

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飲食傷胃證:胃痛常由暴飲暴食引發,脹滿拒按,愛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後痛減。

保和丸

組成: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炒)、麥芽(炒)

功效:消食,導滯,和胃

主治: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

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枳實導滯丸

組成:枳實(炒)、大黃、黃連(薑汁炙)、黃芩、白朮(炒)、茯苓、澤瀉、六神曲(炒)

功效:消積導滯,清利溼熱

主治:用於飲食積滯、溼熱內阻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痢疾裡急後重。

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肝氣範胃證:胃痛常有情志不暢引起,胃脘脹痛,穿及脅肋,牽引肩背,噯氣、矢氣則舒。

加味左金丸

組成:黃連(姜炙)、吳茱萸(甘草炙)、黃芩、柴胡、木香、香附(醋炙)、鬱金、白芍、青皮(醋炙)、枳殼(去瓤麩炒)、陳皮、延胡索(醋炙)、當歸、甘草

功效:平肝降逆,疏鬱止痛

主治:本品用於肝鬱化火、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悶、急躁易怒、噯氣吞酸、胃痛少食。

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舒肝健胃丸

組成:柴胡(醋制)、香附(醋制)、香櫞、檳榔、牽牛子(炒)、 青皮(醋炒)、陳皮、枳殼、厚朴(姜制)、檀香、豆蔻、延胡索(醋炒)、白芍(麩炒)、雞內金(炒)、五靈脂(醋制)

功效:疏肝開鬱,導滯和中

主治:用於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脹痛,胸脅滿悶,嘔吐吞酸,腹脹便秘。

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溼熱中阻證:胃部灼熱,吐酸嘈雜,痛痛急迫,口渴不欲飲水,小便黃,大便不暢。

藿香清胃膠囊

組成:廣藿香、梔子、防風、南山楂、六神曲、石膏、甘草

功效:清熱化溼,醒脾消滯的

主治:用於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漲滿,不思飲食、口苦口臭等症。

瘀血停胃證:胃脘刺痛,痛有定處,按之痛甚,入夜尤甚。

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元胡止痛片

組成:延胡索(醋制)、白芷

功效:理氣,活血,止痛

主治: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脅痛,頭痛及痛經。

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胃康靈膠囊

組成:白芍、白及、甘草、茯苓、延胡索、海螵蛸、三七、顛茄浸膏

功效:柔肝和胃,散瘀,緩急止痛

主治:用於肝胃不和、瘀血阻絡所致的胃脘疼痛、連及兩脅、噯氣、泛酸;慢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脾胃虛寒證:胃脘隱痛,綿綿不休,空腹痛甚,得食痛減,喜溫喜按。

附子理中丸

組成:白朮、黨參、附子、乾薑、甘草

功效:溫中健脾

主治: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洩瀉,手足不溫。

11種中成藥治療胃脘痛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不作為用藥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