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在未來10年內會再次流行的小說,不劇透導讀《廢都》(二)

第二次寫賈平凹《廢都》的導讀,希望給您帶來閱讀賈平凹《廢都》的興趣。第一部導讀請點擊

我在第一篇《廢都》導讀中提到了《廢都》是一部最真實的、最能感知人性、感知社會的小說,我預知《廢都》未來10年內可能會再次綻放光彩,那麼我的這種感應從而何來呢?

一部在未來10年內會再次流行的小說,不劇透導讀《廢都》(二)

賈平凹感慨腦袋中間禿成溜冰場


我的這種感應來源於《廢都》中隱喻與象徵的手法,也來源於賈平凹創作《廢都》時的真情實感,賈平凹經歷了人生多種不幸與精神折磨以後創作了優秀的作品《廢都》。

在家裡我是父母的兒子,是老婆的丈夫,是兒子的父親;在外是你們的朋友,是單位的職工。那麼,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是真正屬於我的呢?真正的屬於我的只是我的名字。可是,名字是我的,我從來沒叫過我的名字,都是別人在叫。——《廢都》中作家們對自我敘述的一段話。

這種強大的創作力源於賈平凹渴求去解決自身內心的問題;源於他正視了“名聲”的壓力,明白人們需要的不是為了記得“賈平凹”這三個字,而是人們需要了解生活的本質,所以賈平凹把壓力變成揮墨的動力;最後也來源於他從失望的現實中重啟人生的力量。《廢都》就是在“唯有心靈真實,任人笑罵評說”的意志力中誕生了。所以《廢都》讓我感應到了它的偉大,感應到跟隨社會變革所產生的聚變力。

我認為《廢都》未來更成功不僅是賈平凹的作品的魅力,還有賈平凹給每個普通閱讀本書的思考者埋下了種子,如今已經開始深入了人本性中生根發芽。這種本性的種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感應思維來澆灌,所以未來10年,在變革中,我們就會真實感受到這份《廢都》的人性魅力。

一部在未來10年內會再次流行的小說,不劇透導讀《廢都》(二)


今天我們去讀《廢都》,就與曹雪芹同時代人去讀《紅樓夢》一樣,開始只是讀故事的精彩,體裁新穎。而經歷百年變革以後,《紅樓夢》成為了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集大成的“真事隱去,假語村言”史料彙集。

農業革命幾千年、工業革命幾百年、信息化革命只需要幾十年、接下來無論是智能產業或者綠色產業的變革只需要幾年的時間,所以我們會在不久未來再次真正感應到《廢都》的力量。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應到它,這種感應也與每個人經歷的人生有關係,因為我們總是用自我人生去理解文字,當然還需要進修一些基本的文學常識。這些都離不開人類最根本、最古老的感應思維,它是既有情感又有思想的認知原型,尤其是在中國恆古恆今的不間斷文明中,象徵與隱喻在文學作品中發揮重要意義,得益於我們感應思維的不斷增強。

感應《廢都》中很有意思的文字

蝶來風有致,人去月無聊——《廢都》中莊之蝶給趙京五題字

書中主人公叫莊之蝶,莊之蝶的夫人是牛月清,而接受詩詞的趙京五是這兩個人的熟人,所以從趙京五眼裡來看這些詩詞,就會想當然認為:“上句有個‘蝶’字,這是暗指了你(莊之蝶);下句有個‘月’字,莫非又暗示了牛月清嫂子?‘有致’、‘無聊’能想出,‘來’與‘去’我就弄不明白了!”

其實這句詩詞是清·趙仁叔的《佚句》,意象雖無新奇,卻讓人感到驚豔,春風本尋常,蝶來便有致,明月本無情,人去生無聊。所以書中莊之蝶回了趙京五一句話:“趙京五索字,遂錄古人詩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如果單從詩詞理解上來看,趙京五的話語直白的描寫一些人對於文學作品的態度,過於主觀,缺乏嚴謹審美態度。所以莊之蝶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便說明了我們對於常識問題以及專業類常識問題的瞭解需要實事求是。

但是有些時候詩詞意境每個人看到的略不同,就如我們再把《廢都》中莊之蝶與夫人牛月清的夫妻關係拿來與這句詩詞對照,又會從趙京五話中體會到作者巧妙的鋪墊故事的情節,莊之蝶與其它女子的關係,又牽連著牛月清。

每當讀到這些地方,每個人不同的感應思維就使得猜測劇情變得很有意思。這也許就是優秀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一部好的作品咀嚼著“五味人生”的味道。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想象的“味道”,為什麼會突然讓我們感應到有意思,並開始卓有興趣的繼續閱讀呢?

感應思維

什麼叫感應思維?感應思維本身就存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我們看到日出就會想到希望,日落就會想到衰亡;夜晚的月亮在不同的心境下又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覺,把酒言歡時它是永恆、幽美、純潔、自由的明月;落寞哀傷時它是憂傷、淒涼的孤月。

一部在未來10年內會再次流行的小說,不劇透導讀《廢都》(二)

感應思維

感應思維是對人類有著巨大貢獻的,可以把表述變得更具有魅力,人們通常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現象用隱喻表現,有時候通過象徵的手法把感情表現的更豐富;感應思維還應用在社會與科學發展上,具有強大的證偽能力,比如薛定諤的貓,諷刺量子力學中的量子不確定性。

量子力學認為兩個量子存在糾纏,無論相距多遠,一個量子假如正向運動,另外一個一定會出現隨機狀態的正向或者反向運動疊加狀態。這裡肯定它們確實在他們距離上會產生感應,但隨機這個詞卻不夠科學,或者根本解釋不了任何規律。所以薛定諤與愛因斯坦都不認為這種隨機規律會定性。

我們無法定域或者準確的描述的時候,換個角度思考,利用證偽的方式來體現它的狀態。所以薛定諤的貓理論就出現了:

一部在未來10年內會再次流行的小說,不劇透導讀《廢都》(二)

薛定諤的貓

是指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幾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

當我們打開箱子時候,貓是不可能存在生死狀態的疊加,所以成功的通過實驗進行了證偽。但是證偽並不是只是指明錯誤,而是規範為了研究路徑,比如通過證偽,我們就去研究更多有用的量子理論。量子的距離感應與運動特點可以研究量子通信,還有量子電腦的研發。在研究中排除不確定性,而是排除法,最終促進了科學發展。

現在有很多文學創作者也喜歡取名是薛定諤的文藝貓、薛定諤的思維貓等,其實這些小的現象反映感應思維在文學創作與科學創造是相通的,所以我們看待文學創作中的感應思維需要尊重它的嚴謹性、嚴肅性,表現力。

細說《廢都》中的感應思維

《廢都》中有一頭奶牛,來自道家仙山終南山,奶牛有人的思考。莊之蝶說“牛像個哲學家”後這牛從此就開始以哲學家目光看待這個城市了。奶牛反芻後就有了思想(反芻:俗稱倒嚼,牛的胃會保留一些未消化食物在返回到嘴裡,定時進行再次咀嚼,一般都是夜裡)。

一部在未來10年內會再次流行的小說,不劇透導讀《廢都》(二)

《廢都》奶牛的思考

在文學作品中奶牛會說話,是被擬人化了還是隱喻著一些道理呢?通過我上邊的感應思維的列舉提醒我要嚴謹的思考,所以首先要對牛的歷史有個認識。

牛在中國古代被認定為力量大、具有靈性,性格上溫和良善、任勞任怨、敦實、能吃苦、無私奉獻,所以受到君王們的尊敬,體現為它在祭祀等級最高,犧牲這個詞就是牛字旁,色純為“犧”,體全為“牲”指的就是色純體全的牛,只有天子祭祀才能用到,所以牛的級別很高。為了保護農耕牛,中國有些君王都立法“殺牛償命”。

從牛在人類社會的歷史的地位可以看到《廢都》中奶牛的開始有了思維,首先是站在“上帝”角度進行著善良的忠告,我們知道牛的一直無言的。為什麼突然會有了思想開始說話了呢?這裡不僅看不下去了,還表現為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牛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所以牛又在說了:

一部在未來10年內會再次流行的小說,不劇透導讀《廢都》(二)

奶牛的不平敘述


每當讀到牛的思想時候,雖然只是一隻奶牛在講,但我們彷彿在聽到書中的各類雜亂的聲音在敘述。

其實並不是牛在說話,而是我們在讀故事的時候,自我心中存在的各種社會現象不公平使得我們能感應到牛的情感,一下子分散在書中每個句子的感應思維被奶牛說話而聚集在一處發散開來,是通過一頭奶牛來敘述了自我生活感悟而已。

所有這裡的奶牛思想的現象並不虛幻,而是賈平凹現實運用了我們每個人的感應,讓我們有真實感情與書中情感相互碰撞,我們每次讀書時候悟到的思想大多都沒有及時被釋放,而在《廢都》中奶牛成為了感應思維的點睛之筆,一下子就喚醒並映照了自我現實中每個人的經歷。

總結:真的只有牛與上帝是無言的嗎?

百鬼猙獰,上帝無言,星有芒角見月黯淡——莊之蝶送給“企業家”黃廠長的字。

《廢都》中奶牛曾經也說過:“牛與上帝無言”。

賈平凹也曾經對“上帝無言,百鬼獰”這句進行了感慨:“初讀時怦然心動,過後越嚼越有味,再不能忘”。這句話原文出自康有為的《出都留別諸公之一》中:“高峰突出諸山妒,上帝無言百鬼獰”。

這句話意思是社會醜陋的百態,上帝看了都無話可說了嗎?從康有為這首原詩句背景可以看出,康有為請求變法失敗,憤憤不公的心情。當時清政府的“中體西用”思想並沒有拯救中國,因為這些改革根本上還是服務封建統治的,最終想打破原有的思維是很難的。所以這裡是敘述著時代的無奈。

我們再來看看關於賈平凹對“上帝無言”的簡述,賈平凹先生的《廢都》後記

一部在未來10年內會再次流行的小說,不劇透導讀《廢都》(二)

《廢都》後記

關於“上帝無言”有很多的無奈,包括了作者本身的努力不能被認可,而感慨命運;包括書中所述社會本身無奈,包括諸多無良商販與假藥“企業家”的行為,面對洗衣粉油條、白灰塗抹的柿子餅,假藥等;還包括了很多背後不想說話的“牛”,一輩子辛苦,淳樸善良的牛卻突然有了思想,開始發聲。

之所以會有“上帝無言”,就是因為我們感應思維不是萬能的。

我們總是希望有因果報應,感應思維讓我們多做善事會有好報,如果做了壞事會有惡報。感應思維使得我們感應很多,感應環境包括好與壞、得到與失去,真實與虛幻中,但是我們總是這樣對比著,如果哪一天,我們感應是好的善良的方向,沒有得到好的報應;感應到我們應該會成功並獲得獎勵,卻沒有得到;感應到對方是真實,但卻是虛幻的,被欺騙了;

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很多人只能找個理由搪塞自己,或者安慰自己可能那些地方做錯了,屆時就會把自己比作上帝與牛一樣,默默的無言看著這個世界。

上帝無言,我們不可能成為上帝。所以我們不需要無言面對,生而為人,有感應思維正常,我們要用這種思維發聲,當感應遇到每件事情,用更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證偽,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讓感應思維不受限制,避免“上帝無言”的狀態

閱讀需要感應思維,生活中也是一樣需要它,這是我從《廢都》中感應的那麼一點意思,希望您也能看出《廢都》更多有意思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