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皇帝稱太宗,有的稱太祖?


為什麼有的皇帝稱太宗,有的稱太祖?

在我國的封建社會中,皇帝是權力最大的人,可以說是集天下所有權力於一身,不僅享受著任何人都無法匹敵的待遇和福利,還享有僅屬於皇帝的一個專利,那就是擁有徽號、尊號、廟號、年號等等稱號。下面,八斗就來簡單介紹下這幾個皇帝的專屬稱號。

徽號和尊號主要是用來為皇帝歌功頌德的,“徽”就是尊崇美好的意思;尊號則是從唐朝開始興起的,往往在皇帝或皇后生前就有。像唐玄宗的尊號是“開元聖文神武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徽號是“開天行道肇(zhào)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哎呦,這尊號可真夠長的!

而我們所說的年號主要是用來紀年的,古代新皇帝登基都要從即位這一年算起重新建元,我們平時看電視劇經常能看到的嘉靖、萬曆、康熙、雍正等等都是年號,明代以後一個皇帝往往只有一個年號,所以也可以用年號代稱當時的皇帝了,比如洪武皇帝、萬曆皇帝、道光皇帝、咸豐皇帝等等。

廟號則是表示一位帝王在宗廟被供奉時所稱的名號,比如高祖、太宗、世宗、玄宗、高宗等等。由於朝代眾多,一般都會在廟號之前加上朝代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但是為什麼有的皇帝的廟號叫“祖”,有的皇帝的廟號叫“宗”呢?

原來呀,廟號是由繼位者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立的,開國君主一般稱為祖;繼任嗣(sì)君,治國有方的皇帝才能稱之為宗。在秦漢時期,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的,只有非常賢明的君主才有。到了魏明帝的時候,廟號開始氾濫,不論皇帝的政績如何都能享有廟號。

一般來講,歷代有個約定俗成的慣例,按開國者功大的原則,開國之君一般都稱為祖,多稱為太祖、高祖、世祖,“祖”以後的才稱之為“宗”。同學們,現在你們明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