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他是現代豫劇之父,是豫劇發展史上的奠基者和領航者,他是獅吼豫劇團的團長,是豫劇發展史上繼往開來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創作的“樊戲”經過豫劇名家陳素真、趙義庭等人的演繹,每上演一出新戲都轟動開封,而後風靡全國、廣為流傳。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樊粹庭的家鄉——駐馬店

他把豫劇改革當作“宇宙事業”,頂著各種壓力棄官從戲,把豫劇從鄉間草臺搬上現代舞臺,成就了陳素真陳派藝術,培養了王景雲、肖淑琴、關靈鳳等200多名豫劇名家。

近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篇《他是現代豫劇之父,本該被人鄭重紀念,現無人問津,被人遺忘》的文章,介紹了他的事蹟,說他是名副其實的現代豫劇之父,是豫劇改革史上的一位大工程,是豫劇導演的開拓者,他的名字不該被忘記。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家鄉駐馬店並沒有忘記這位為豫劇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專門在緊挨全市唯一的本科院校——黃淮學院旁邊,開闢了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戲曲文化廣角,樹立他的塑像,開設戲曲文化專欄,介紹他的事蹟和戲曲文化。

他就是著名豫劇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樊粹庭,樊先生原名樊鬱,出生於1905年,河南遂平人(現歸屬駐馬店經濟開發區關王廟鄉潘莊人)。為紀念他在豫劇發展史作出的傑出貢獻,駐馬店在經濟開發區關王廟鄉建設樊粹庭紀念館,並且傾力打造出精品現代戲《樊粹庭》。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成就一個人——豫劇皇后陳素真

陳素真,乳名佩玉,8歲拜師,10歲登臺,成為豫劇界第一代女演員。享有豫劇一代宗師、豫劇皇后、豫劇大王等眾多名號,唱腔古樸典雅,韻味純正醇厚,是豫劇祥符調旦行聲腔的集大成者,在豫劇界形成“無腔不陳、無戲不陳”的局面。

樊粹庭給予豫劇皇后陳素真非常高的評價,“不誇張地說,佩玉的確是天才級的藝術家”。

自創建豫聲劇院到獅吼劇團唱響西安八年間,樊粹庭與陳素真緊密合作,相輔相成,從編劇、導演到唱腔設計、舞臺演繹等方面,對土梆戲實施改造、打磨、提升,全方位棄舊圖新,實現古老梆劇向現代豫劇的歷史性跨越。

1948年3月,陳素真在這個月裡演出安排滿滿當當,籌集的資金用來資助國立河南大學,總共演了8場戲,7場都是樊粹庭先生創作的“樊戲”,閉幕的《西廂記》也是樊粹庭改定的。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在中國戲曲史上,每一個表演大家背後都有一個大劇作家在支持著,例如梅蘭芳背後的齊如山,程硯秋背後的羅癭公,常香玉她背後的丈夫陳憲章。

陳素真改革化裝技術提升美感,在聲腔上化舊為新提升韻律之美,在表演上創新水袖、蹺功、臺步、扇子功、辮子功等提升表現力,在豫劇旦行取得巨大成就並形成陳派表演藝術,背後離不開樊粹庭創作、提供的大量高質量劇本。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樊粹庭為陳素真量身定做編劇了《凌雲志》《三拂袖》等新戲,新戲的演出成功使陳素真擁有了“豫劇皇后”和“豫劇大王”的美譽。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幹成兩件事——創作“樊戲”和登上現代舞臺

創作新戲“樊戲”

樊粹庭創作的新戲,唱詞通俗易懂,適合底層勞動人民和普通觀眾的理解能力,符合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地方戲演員的演唱習慣,唱起來順口,表演起來順手,觀眾聽起來順耳,達到寓精美藝術於通俗的境界。

樊粹庭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作為劇作家,他一生共創作劇本37個,改編劇本20個,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悲劇:《滌恥血》、《三拂袖》、《霄壤恨》、《義烈風》;四大喜劇:《洛陽橋》、《凌雲志》、《女貞花》、《柳綠雲》;四大歷史劇:《王佐斷臂》、《水工鄭國》、《宋景詩與武訓》、《再生鐵》;四大神話劇:《紅珠女》、《劈山救母》、《金山寺》、《雷峰塔》。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登上現代舞臺

樊粹庭推崇民間通俗文學,倡導西學中用的變革思潮,利用考察鄉村教育之便,尋訪藝人,觀摩鄉間戲班演出,在不到兩年內,跑遍了全省75個縣。1940年初秋,樊先生帶領獅吼劇團來到古都西安,陳素真以《滌恥血》《克敵榮歸》《女貞花》三天三場打炮戲,譽滿西安。陳素真說,“戲紅,我紅,樊先生紅”。她用三個“紅”概括了獅吼劇團在西安“四面開花”的火爆場面,使劇團在抗日的大後方西安站定腳跟。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樊粹庭對豫劇進行了改革,選材的人民性、 時代性,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去歌頌中國婦女的勤勞、 善良、 勇敢, 讚美中國婦女在中國社會進步和發展中所 起到的積極作用,反映了他對中國人民大眾的赤子之情。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編劇手法在繼承中有創新。樊戲的創作在尊重繼承中國戲曲 “線型結構” ,首尾的完整性和演出的連續性的同時, 更加註重了情節的傳奇性、豐富性以及構思的機巧和手法的新穎。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文學語言上汰除了舊戲中粗糙、 簡鄙、 低級庸俗的 “水詞 ,削弱了遊離於人物性格和劇情之外的說唱成分,代之以生動優美、雅俗共賞的性格化、形象化的語言,加強了戲劇代言體的抒情成分,強化了劇本的文學性,增強了豫劇的表現力。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陳素真在回憶錄《情繫舞臺》中講道:“樊先生遇到我這個演員,使他發揮出了他的編導和改革豫劇的才智、能力。我有了樊先生的指導幫助,使我這個天生戲子命的演員,更能發揮我這天賜的能力了……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然而,到了1942年10月,獅吼劇團臺柱子陳素真離團而去,趙義庭、許樹雲、田岫玲三大主演各拉一些人,自己另組班子。戲停了,劇團散了,樊粹庭十分難過。豫劇大師常香玉曾著文道:“一無演員,二無劇團,對樊粹庭來說,真算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絕境之中,樊粹庭內心不是沒掙扎,但未竟的戲劇事業更吸引他。他與易俗社和夏聲劇院交往密切,兩劇社都有學生班,演得很受歡迎。很可能是受此啟發,他決定“去北關河南籍難民窟裡招學生,招個獅吼劇團兒童班”。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俗話說:“寧領千軍萬馬,不帶戲子一班。”由於歷史原因和戲班特點,舊時的演員自由散漫慣了,很難管理。沉痾用猛藥,樊粹庭在掌班時就堅持一個“嚴”字,有時還繼承了傳統的管理方法——兩個字,一個是“打”,一個是“罰”。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在豫聲劇院時,樊粹庭就曾罰名演員趙義庭、黃儒秀、劉朝福等跪過。1942年“五省會館風波”中,常景荻、趙義庭、魏進福等十幾個人就曾捱過樊粹庭的打,就連大主演陳素真勸架,也捱了一巴掌。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樊粹庭也並不一味只是嚴,生活中也非常有愛。1943年初在獅吼劇團最困難的時期,樊粹庭就曾親手為學員抹凍瘡,逮蝨子,治蟣子。趙國瑞患肺炎生命垂危,樊粹庭用演5場戲的全部收入,買了盤尼西林,治好了他的病。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樊粹庭要求學員“不可自輕自賤”,“首先應該做一個正派人”,遠離黃、賭、毒等邪惡的東西。有一次幾個學生在宿舍賭牌,被樊粹庭發現了,他沒有懲罰學生,而是把大家召集起來,當眾連連批打自己的耳光,說自己沒有盡好教育的責任,感動得學生一個個痛哭流涕。

他與豫劇皇后齊名,成也陳素真,敗也陳素真,硬是把愛好乾成事業

一代大師遽歸道山,迄今已近50多年了。他用智慧和手中的筆,譜寫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伸張正義、鞭撻醜惡,謳歌了民族主義精神,他為豫劇嘔心瀝血的貢獻,使原本不起眼的豫劇發展成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地方劇種做出了無與倫比的付出,他的感人事蹟至今讀來仍讓人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