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六)文物赏识:《簪花仕女图》

  唐代是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工笔人物画也是古代人物画的高峰。画家周昉,字仲朗(一作景玄),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周昉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佛像画的造型被尊为“周家样”,与“曹家样”(北齐曹仲达创)、“张家样”(南朝梁张僧繇创)、“吴家样”(唐代吴道子创)合称“四家样”,是中国最早具有画派性质的艺术样式。周昉从事绘画的时间,大致在唐贞德年间。这一时期,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人们开始追求生活享乐,审美上注重感官刺激,崇尚奢华的情调。这是贵族、官宦们在大动荡之后消极无奈情绪的反应,而仕女画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兴盛繁荣起来。

  这时仕女画在造型上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描法、设色和构图等表现语言上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便是一幅雍容华贵的画卷。

中华传统文化|第十讲(六)文物赏识:《簪花仕女图》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从画面内容上看,此图描写春夏之交一群服饰艳丽的贵族妇女在庭园里嬉戏、赏花的闲逸生活片段。画面景物不多,一株花,狗、鹤和蝴蝶,与衣着入时的人物左右呼应,点明了深宅中妇女奢靡却苦闷无聊的生活。画面充满了悠闲的气息和颓唐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形象和衣着上看,当时贵妇人的礼服多以袒胸、低领、大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披肩、帛巾,锦绣罗裙图案华丽绚烂,这一切都展示着大唐上国之风范。仕女形象丰腴肥美,这是唐代的审美时尚;仕女薄纱透体,坦陈的胸口,平添了几分诱惑,也反映了贵族们重肉体欣赏的时尚。

  从造型的处理上看,虽然仕女顾盼生情,刻画生动,但都用程式化概括。另外画家夸大了头部与全身的比例,成就了造型的丰厚、大气,增强了韵律感。试想如果将仕女按现实比例去画,则不会有如此概括、和谐的造型,不会有如此动人的艺术效果。

  从色彩处理上看,此画以墨、朱砂、白粉、绛红和背景的灰形成几大块色彩对比,同时衣带的草绿色,头饰上的石青、石绿色又穿插其间创造小色块对比,增加了色彩的节奏。绛红、朱砂与头发的墨色相映衬,高雅华贵;面部施的白粉色虽历经千年仍给人以粉妆玉琢的细腻之感。

  《簪花仕女图》气息温文平和,绘画技巧丰富高超但含而不露,其艺术处理颇见画家才情,让人玩味无穷,是学习工笔人物画不可多得的范本。而单纯从欣赏的角度说,它也引观众走进画中人物的寂寞青春,去体会那年华如水,时光飞逝的感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