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怎样做才能不把重心放得太低?

隔离丶七日情


在我20多年的太极教学过程中,很多次碰到爱好者问我这个问题。我于是会反问,太极拳的最高原则是什么啊?有很多人练了多年

也不一定能说出个所以然。我告诉他,从哲理层面来说是“道法自然”,从技术层面可以理解为“随屈就伸”。

如果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知道什么重心高低其实是个伪命题!我们自己并不需要脑子里先存一个概念——我的重心要放在哪里,你心里想了这个,就是主动了,就是有为了,就不能彻底的放松下去,当然更不能“随屈就伸”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对方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重心,这才是无为和自然。

于是又有人会问,你说的这个是有对手的时候,那么我一个人打拳怎么办。碰上提出这类问题的人我会觉得很无奈,因为他之前的拳基本上就是白学了。打太极拳必须要明白“有和无”的关系,打拳的时候你面前没有真实的对手,但是不等于你的拳是打在空气里,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变化都是在跟一个无形的对手在过招,只有这样你的拳才不是空洞无物的,你的拳才是一处有一处虚实的。一年有四时的变化,一天里也有朝云暮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每次打拳都会因时因境的差异有不同的心境,这时候我们那个无形的对手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变化就会不一样。当然重心也要随之而变。

下面我还要从人体生理角度再说一下重心问题,从理论上讲太极拳里常常出现的无论是弓步还是马步都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限低下去,但是通过专门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升降重心的幅度。我认识一位研究古法“豹行术”的修炼者,他通过仿生动物专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一旦我们重心升降幅度提高了,太极拳的妙化就更多了。

当然在套路演练时,能做到用胯根控制重心稳在一个平面上也很不容易了,董虎岭的拳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最后我还有些感想也是因此问题而发。古代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识字人口少,拳师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们对太极拳理论和教学规律的总结、提炼还带有农耕时代的深深烙印。当代太极爱好者、传承者不能满足于前辈的经验和法则,要用开放的眼光向中国其他健身养身功法和现代搏击技术学习。特别是要用科学、逻辑、现代教育学方法去诠释发展太极拳。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所在!






图说西洋Andy


第一,根据教练的要求,马步扎的太低,容易伤膝盖!

第二,太极拳不光是下盘的功夫,还有上盘的拳法…

第三,扎的太低,容易忽略上盘的练习


江湖不遥远


练太极拳架太低,容易伤膝盖,不起到健身的效果。更不长功夫。价太低,丹田已经卡死了,动不了,所以就不长功夫。


用户7791339868079


练太极拳先搞明白为什么架要低、悟会、悟懂、然后你在练是低好、还是高好、让我看应该是、低不取、 高不究、试中即可、你能练着舒服就好、最重要的是让对手不舒服才对。


用户6811105413811


把手放在腰部,训练是动作要慢,慢慢来,在练习时要把两腿打开,马步要练扎实,这样重心自然就会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