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跑步,才算健康跑?

大盛归来vlog


无伤跑了2600KM后,我总结出了这7个跑姿动作要点


自大学开始跑步以来,今年已经是第7年了,跑步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和美好的回忆。最开始接触慢跑的时候无人指导,跑姿、呼吸一概不懂,跑步全凭一腔热血。这样胡乱的跑时间一长也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经常岔气到不能动、跑1公里就膝盖疼、小腿拉伤、腘绳肌拉伤……



吃一堑长一智,后来自己开始慢慢学习跑步知识并练习。没想到,工作之后跑的2600KM竟一直没受伤。在这之间自己也有一点小小的心得,针对跑姿小于总结了7个动作要点,每次跑步都会以它来进行自我审视,下面把它分享给你,也希望你能从此跑步不受伤。



1.鼻子&嘴——正确呼吸是一切的基础

严格的说第一点并不算跑姿,但呼吸在跑步中实在是太重要了。学会腹式呼吸会很大程度的减轻跑步的疲劳感,韵律呼吸法也能减少跑步中的岔气及受伤,细胞分裂法更是能很大程度上增加你的耐力。如果你还不了解,可以搜一搜小于之前的文章:

3种呼吸方法,助你长跑不喘不累不受伤



2.肩膀——真正放松下来跑步才不累

小于大学时和专业老师练过半年拳击,最初练习的就是摆好拳架,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肩膀放松,在打拳时这样会节省很大一部分体力,跑步也是一样。但有时你觉得自己肩膀已经放松了,实际上它还是紧张着。


让它真正放松下来的简便方法有两个:

①跑步时抖一抖双手就可以缓解肩膀的紧张感觉。

②深呼吸,将气息全部吐完时肩膀的感觉就是真正放松的感觉。记住它,跑步时候就要以这种感觉去跑。肩膀完全放松下,你会发现跑步真的轻松了好多。



3.手臂——减小幅度更轻松

在慢跑时,摆动手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刻意做的一些动作都会额外损耗身体的能量。尝试着减小摆臂幅度,让它能够维持身体平衡就好。这样或许能让你跑出更长的距离。摆臂时小臂与腹部平齐,正常都是前后摆动,不建议在胸前交叉摆动。


摆动超过肩头会让你跑的很累


4.身体前倾——让重力辅助你跑步

很多书籍,包括《跑步该怎么跑》、《太极跑》等都推崇这种跑步姿势。身边许多跑团的大牛也多次提及过这种跑法,称之为最经济省力的跑步方法。


所谓的身体前倾并不是弯腰,而是站直后身体整体向前倾。重力的方向是沿着身体中心线垂直向下的,而身体前倾会让重心落在身体着地点前面。你会发现这样会让你向前摔倒,在刚好要摔倒又没摔倒的时候迈出步子,你就会发现跑这一步自己根本没使什么力气,基本都是重力帮的忙。



身体前倾的这种跑法对肌肉力量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尤其是核心的力量。如果你是新手可以先进行力量练习再尝试着采用这种跑法,练习的方法可以参考小于之前的回答:从跑5KM就膝盖疼到无伤跑2600KM,我只做了这3个动作


5.大腿——大腿发力跑更久

如果你学会了身体前倾,你可以进一步学一学这一点。根据跑步圈主流的跑法——姿势跑法中的建议,跑步时尽量不要用脚蹬地,而是直接把脚踝向臀部抬起。如果你现在站起来尝试抬起脚踝,你就会发现发力的不是小腿,而是大腿,最准确的发力点是大腿的腘绳肌。



如果身体前倾同时把脚踝向臀部抬起,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迈出去一步,而这远比蹬地迈一步轻松很多。做这个动作时要注意,抬起的并不是大腿,而是靠腘绳肌抬起脚踝。



6.膝盖——保持弯曲不受伤

在慢跑时要始终保持膝盖弯曲。弯曲时的膝盖就像弹簧一样,减少落地时对自身带来的冲击力。你可以尝试着把膝盖直起来跑几步来做对比,差异真的非常大。



7.脚掌——跖球部落地做缓冲


关于这点我有非常惨痛的经历……


正常我们走路都是脚后跟先着地,我也一样。刚开始跑步时我以为,跑步无非就是走得快一些嘛,照样脚后跟着地,结果时间一长膝盖总是疼。无奈之下去查资料,看到网上有人说前脚掌着地才是正确的方法。于是,我跟着做,前脚掌着地,就是以跑百米时一样的位置着地吧。结果,跑了不到一周小腿拉伤,原来是跑步着地点太过于靠前了……


正确的着地点是脚掌上的跖(zhí)球部,跖球是每根跖骨头和地面接触的位置,跖球部是五个跖球连起来组成的位置,如下图。以这个部位为着地点时你就会发现每次落地时脚踝也能够起很大的缓冲作用,也大大减轻了对膝盖造成的冲击力。



以上就是我根据所学和经验整理出的7个跑姿动作要点。当然,跑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用这一千多字很难概括所有。如果想更加深入的学习可以去查一些书籍资料,推荐看一看运动学博士尼古拉斯·罗曼诺夫写的《跑步该怎么跑?》,这本书对我的帮助真的非常大。



如果觉得看完之后对你有所帮助,给小于点个“赞”呗,后续会有更多干货与你分享,我们一起无伤快乐跑。



跑者小于


健康跑从字面意思就是有助于健康的跑步。

  我是一个运动爱好者,一周一般能跑个2-3次,每次一直坚持5公里,到了5公里我就开始慢走1公里。我已经坚持了快一年了,我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我是因为年龄快40了,身体有点发福而且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睡眠不是很好,听朋友介绍开始跑步的,我原先也是体育爱好者,什么球类运动都玩一下,也是个炽热的球迷。

  我一般是晚上吃完饭后半小时--1小时开始跑步,一开始的时候是坚持不到5公里的,第一次跑的时候跑了2公里吧就坚持不住了,这也是个慢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吧,达到了一次5公里,跑完一定不要立刻停止,要慢走上一公里让心率降下来。

  每次跑步前找一个健身器材场地活动上10-15分钟,尤其是膝关节和脚崴关节,因为你不活动开容易受伤。(健身器材现在几乎每个小区都有)还有就是跑完后一定要找地方压压腿,拍拍小腿和大腿的肌肉,否则第二天你会感觉到腿疼的。一般是5-10分钟就行。

  总之,我个人感觉通过这段时间的坚持,身体比以前明显的感觉轻快不少,精神比原先好了不少,关键是睡眠多少有点改观。跑步也是需要坚持的,如果坚持不住,你会发现你通过跑步减下的脂肪,会随着你停止跑步的呢个月开始,疯狂的反扑。还有就是健康的跑步真的有助于健康,也有助于心理的调节。跑步的活动量还是根据自己的身体自己去把握,我个人建议就是40岁往上就是控制在5公里足矣。


飞翔看体育


作为一个资深的业务跑步爱好者,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下小雨的时候,尽量不要出去跑步,我上次就是因为下了小雨出去跑步,跑了半个小时,回去的时候,感冒了,由感冒又引起咽喉炎,特别难受,现在想想,我都特别后悔,嗓子还是哑的,难受啊。所以,跑步的时候,一定要在好的天气下。

因为这个事情,我再去跑步的时候,都是穿着一个厚的衣服的下去的,顺便拿一杯开水,跑两圈的时候,把外套脱了,继续跑完,跑完后,我走小半圈,立马回去穿上外套,免得自己受凉,然后喝点开水,暖暖胃。接着就是回去用热水把自己擦擦,换上衣服,免得着凉,真的是怕了。

另外,你可以在跑前拉拉韧带,活动一下腿脚,跑步的时候呢,不要图快,就是这样。
我一般是晚上八九点开始跑步,运动半小时,五千米


小幸福的萌萌雷



我的建议是,要科学地跑,唯有如此,才可能跑得健康,避免伤病的困扰。今天上午,我去见一位朋友,去年八月的伤病,半年了,至今没有完全好,可谓教训惨痛。他是上量过大、过快所致。

“遇见跑步,遇见更美好的自己。”很多人,的的确确,因为开始跑步,人生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然是积极的、正向的改变。

跑步,让我告别亚健康

拿我自己来说,2014年,是噩梦般的一年。工作压力大,精神压力大,亚健康极为严重,表现在身体上的状况就是,每天,要打几十个喷嚏,两个房间,稍微有点儿温差,就打喷嚏不止;每天,鼻涕流个不断,随身需要携带好几包纸巾。

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质量。

2015年2月,我开始跑步,有没有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开始跑步不到一个月,亚健康状况开始好转,打喷嚏、流鼻涕不断的症状也开始减轻。

然后,一直,坚持跑到了现在。2016年开始跑马拉松,每年三个全马,跑马拉松比赛,给了我另一种坚持跑步的热情。2017年,全年均完成月跑量100公里的计划。虽然跟跑步老鸟相比,我还是菜鸟一枚,但跟从前的自己相比,我很欣慰我现在的状态,我的鼻炎,已经不那样严重了。

水泡,只是个小问题

能够看出,题主最近计划努力健身,入手一张健身卡就是明证。希望你能够坚持下去,健身,一定是个最不坏、最值得珍惜的个人爱好之一。

题主最近遇到了点儿小状况,两次跑完10km,跑完发现右脚拇指下面起了水泡;然后,在健身跑了5km也是如此。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是个小问题,是个与跑得快和慢无关的小问题。最大的可能是,题主所穿的袜子,非专业跑步袜,不具有吸湿排汗的功能。水泡就是这么产生的。还有鞋子,如果想长期坚持,也需要专业的跑鞋。试试专业的跑鞋和专业的跑步袜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既然已经选择了开始,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相信,跑步可以给你很多、给每个坚持的人很多。


马孔多跑步大掌柜


恕我直言,先跑起来再说。每次问这种问题的人,最终都不会跑步的,因为顾虑太多。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人。跑之前,犹豫特别多:跑步该怎么呼吸?跑前吃不吃东西?岔气了怎么办……

但,问一万个问题,不如去跑步中找到答案。

我是从7月24日决定跑步的。当时完全什么都不懂,下载了一个跑步app就直接去跑了。第一次,我跑了5.17公里,平均配速7分25秒,很慢吧?

第一次跑的时候,第一公里就岔气了,后面完全都是撑下来的。这次之后,我就去查了资料:跑步岔气怎么办?我了解到需要吃完晚饭1小时之后才能跑步,否则就会岔气。下次就注意呗。

第二次,果然没岔气,我跑了4.83公里,配速快了点,7分01秒。但又来了新的问题:我发现坚持好难,明明快5公里了,我就是坚持不下来。好,那下次就坚持得多一些……

于是,第三次,我跑了8.01公里,当然配速也很慢了:8分34秒。但我很开心,因为我突破了自己的距离,完成了立下的flag。

到昨天9月2号,我总共跑步15次,总跑量73.94公里。

在这一个多月的跑步中,我渐渐了解了一些跑步知识:

比如,跑完后必须要拉伸,不然小腿会粗;

比如,晚饭后最起码一小时,才能够去跑,否则容易岔气;

比如,怎么样跑最舒服,当你边跑边说话的时候;

比如,跑步真的可以让人气色更好……

我才开始跑步,我也会学习更多的跑步知识。但我会先开始跑,然后再去担心跑步中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希望你也一样。

别害怕,先跑起来,一定不会后悔。







跑渣集结号


大非说:

公司里的萌妹看完上期为什么要跑步的推文,一时生出豪情万丈,当晚就换上尘封已久的运动鞋跑了几圈。

结果第二天就从行动力Max的风一般的女子变成了专业退堂鼓表演家:

「我就慢跑了4.6公里,40多分钟。虽然喘成狗,但拉伸完感觉也还好。第二天早晨起来,嗬,这一身酸爽得,下楼腿打颤,打饭都端不住餐盘,大非,这是怎么了啊,我还能跑吗……」

我相信因为跑完第二天浑身酸痛,想打退堂鼓的,肯定不止萌妹一个。

在此,我想告诉各位:这简直太正常了。

车子太久不开都要出点毛病,你天天坐办公室,久不运动,上来跑个五公里,身体能没点反应吗?

你可能还想问:

为什么跑完会浑身酸痛?

怎么缓解和避免出现酸痛?

浑身酸痛的情况还能继续跑吗……

你们的心声,我们都懂!答案见下方。

为什么跑完第二天会浑身酸痛?

很多人以为是乳酸堆积,其实不是。

乳酸是运动达到一定强度后,身体进行无氧代谢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会让你感觉疲劳和肌肉酸痛——也就是肌肉有燃烧感,跑不动了。

但是你也会发现,当你放慢速度或者走一走,这种感觉又减轻了,又能接着跑了。

因为降低运动强度后,身体就有余力来处理垃圾了:大部分乳酸会被有氧代谢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停止运动后一小时内乳酸就会降低到正常水平。

所以乳酸堆积并不是第二天让你下不来床的元凶。

真正的“犯人”是它——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是因为突然大量运动,肌肉负荷不了,肌纤维和筋膜受到了细微损伤。

而疼痛物质传导到筋膜感受器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延迟性肌肉酸痛一般会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两天之后才出现。

虽然“肌纤维细微损伤”听起来很可怕,但其实不做任何处理,单纯休息 3-7 天后酸痛感就会自然消失了。

对于一些不常锻炼的人来说,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很容易出现DOMS症状。

萌妹第一次就跑了差不多五公里,就是有点用力过猛。

新手入门的前几次训练距离,建议在3公里左右就可以了。

并且也不用天天都去跑,跑一休一,甚至跑一休二都行。

如何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

1)拉伸,按摩

静态拉伸能放松紧缩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加快代谢物的排出,进而缓解DOMS的症状。不过在进行拉伸前,最好先用泡沫轴或筋膜枪对筋膜和深层肌肉进行筋膜放松。

简单解释一下筋膜

你有没有注意到,生猪肉表面有些白花花的薄膜和细长柔韧的筋?

那就是筋膜。

筋膜不仅包裹着肌肉,还把肌肉分割成若干束,这样可以让一块肌肉的每条束独立收缩而相互不影响。

你想象一下,一把橡皮筋在手里攥紧了,还拉得动吗?

同理,如果包裹肌肉的筋膜太紧张,里面的肌肉收缩舒张就会受到限制,无法得到彻底放松。

筋膜紧张加之肌纤维纠缠,如果长期没有好好放松梳理,肌肉就有可能“打结”,专业术语称作 “扳机点”——肌肉表面某些点按上去特别疼痛。

所以,先放松筋膜再做肌肉拉伸,才能彻底放松。

别嫌麻烦,善待自己的身体,是投入回报比最高的事。

2)冷热浴交替

有一些运动员声称交替洗热水和冷水浴可以使自己恢复得更快,同时还能减低肌肉的疼痛感。这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

因为热水使你的血管放松,冷水则使其收缩,不停交替进行,可以加速身体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

注意温度不要切换得太快太急,慢慢转,让身体适应一下。一般是洗2分钟热水,再冲30秒冷水,来回进行3~4次。

3)“主动式恢复”

你身边肯定有人跟你说过,这点小痛,不用管它,扛住继续跑,习惯了就好。

他说得还真没错,其实这就是“主动式恢复”。

研究表明,DOMS出现后继续运动并不会增加DOMS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帮助恢复。

不过你需要选择一些简单、缓和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慢跑),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吸收营养,修复受损细胞。

4)吃好睡好

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多吃白肉,保证足量的蔬菜等碱性食品,加速肌肉修复。

保持高质量的充足睡眠。在睡眠中,你的身体会产生生长激素(GH),主要负责组织生长和修复。

如何避免出现DOMS?

1)运动前认真热身,运动后放松冷身

虽然大家的体育课大多是语数外老师上的,但基本的热身拉伸动作,应该都会一点吧,主要还是不重视,懒得做嘛。

记住,

缺少热身和放松的跑步,是不完整的。长此以往甚至有损健康。(跑步前后到底要做哪些工作,我们下期展开说。)

2)循序渐进提高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跑步是一个考你耐力、锻你心志的运动,不看你某一次跑多快,而是看你能坚持多久。

所以不必一开始就去追求速度和距离,适当放慢步伐,逐渐增加公里数和速度,让跑步成为你的习惯才是真正的胜利。

如何掌握每次增加的量呢?

可以参考「10% 法则」——每周增加的里程数或者跑步时长,不应该超过上一周的10%。


3)增加抗阻训练

适当进行下肢力量锻炼,例如深蹲、箭步蹲、臀桥等等,能让下肢肌肉适应更高强度的跑步,对预防肌肉酸痛也很有效果。

虽然肌肉酸痛是挺难受的,不过就像学自行车会摔跤,学游泳会呛水一样,DOMS是学习跑步的必经之路,大家不能因噎废食嘛。

并且DOMS本质上并无害,它是身体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也是加大训练强度,适应肌肉强度和耐力增强、肌肉恢复和生长过程中的必经过程。

正如尼采所说:

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

无法击倒我的,终将让我更强大。

▲ 图片出处:《Eleventh Hour》 S01E02

不过要提醒的是:肌肉酸痛和跑步效果没有直接的联系。

千万不要走进“没有酸痛就没有效果的”误区!


非兔


怎么跑步最健康?技术性的问题就不说了哈!已经有那么多答主回答了。

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

其实多年来「跑步」一直都是我所有运动中最讨厌的运动项目,但现在「跑步」现在却变成我最热爱的运动,是我生活最不可或缺的一环,连去旅游都想要跑步的状况,一个不跑步就浑身不对劲的程度。

开始的时候也有过有一段时间膝盖疼的事情。一开始以为是自己姿势不对,在网上看了很多跑步姿势教程之类的,然而,并没什么卵用,每天跑完还是会疼。

直到有一天和一跑友聊了起来,他说我这是跑太多跑太远了,天天跑也不休息一下,膝盖会受不了的。于是我减少了跑步次数,隔天跑或者跑二休一,距离控制在5公里内。

后面随意什么姿势跑,但再也没有出现过膝盖疼的事。

这令我意识到,我的膝盖没想象中那么好,恢复力不行,需要休息。佩服那些跑马拉松或者超马的人,不服不行,人家那是铁膝。

怎么跑步最健康?我觉得用自己感觉得最舒服的强度去跑最健康,不要追求速度,距离,次数。

跑完后觉得自己觉得全身舒畅,第二天不累,身体不伤就好了。

当然这个度要你自己去测试,把握,毕竟你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

我觉得跑步最重要是,毕竟跑步是个很长时间的持续运动,除了体力与意志外,从中找到乐趣让自己可以”KEEP GOING.”真的很重要。

而让我一直可以快乐且持续的跑下去的动力有3个。

一是音乐,本人是个非常喜欢听音乐的人,而跑步听着音乐更是让我觉得放松并且帮助我思考,渐而可以跑得更远,每次更新我跑步专用歌单,那天跑步都会特别兴奋与期待。

二是装备,开始跑步后,当然也开始添购一些慢跑装备,除了享受这些装备带来的舒适度外,设计帅气的装备穿上去也可以带给自己一些信心,所以每次突破自己设定的目标后,都会给自己买个装备来鼓励自己,这样每次跑步都充满斗志。

最后一个就是手机APP的辅助,可以完整保存自己的跑步纪录,让自己可以每个月稳定的成长以及享受那个成果。

要选择一个用的人多的APP,可以跟上面的跑友进行良性的竞争,更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跑友。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每周看着自己身体变化,一周一周肥肉慢慢不见、精神更好,越来越有自信更给自己跑下去的动力。

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经历,每个人情况不同,但希望能给到你一点启发。

看到最后了,请顺手给我一个赞吧!

欢迎关注,希望能一路健康,伴你同行,


跑步手札


自大学开始跑步以来,今年已经是第7年了,跑步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和美好的回忆。最开始接触慢跑的时候无人指导,跑姿、呼吸一概不懂,跑步全凭一腔热血。这样胡乱的跑时间一长也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经常岔气到不能动、跑1公里就膝盖疼、小腿拉伤、腘绳肌拉伤……

吃一堑长一智,后来自己开始慢慢学习跑步知识并练习。没想到,工作之后跑的2600KM竟一直没受伤。在这之间自己也有一点小小的心得,针对跑姿小于总结了7个动作要点,每次跑步都会以它来进行自我审视,下面把它分享给你,也希望你能从此跑步不受伤

1.鼻子&嘴——正确呼吸是一切的基础

严格的说第一点并不算跑姿,但呼吸在跑步中实在是太重要了。学会腹式呼吸会很大程度的减轻跑步的疲劳感,韵律呼吸法也能减少跑步中的岔气及受伤,细胞分裂法更是能很大程度上增加你的耐力。如果你还不了解,可以看看小于之前的文章:3种呼吸方法,助你长跑不喘不累不受伤

2.肩膀——真正放松下来跑步才不累

小于大学时和专业老师练过半年拳击,最初练习的就是摆好拳架,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肩膀放松,在打拳时这样会节省很大一部分体力,跑步也是一样。但有时你觉得自己肩膀已经放松了,实际上它还是紧张着。

让它真正放松下来的简便方法有两个:

①跑步时抖一抖双手就可以缓解肩膀的紧张感觉。

②深呼吸,将气息全部吐完时肩膀的感觉就是真正放松的感觉。记住它,跑步时候就要以这种感觉去跑。肩膀完全放松下,你会发现跑步真的轻松了好多。

3.手臂——减小幅度更轻松

在慢跑时,摆动手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刻意做的一些动作都会额外损耗身体的能量。尝试着减小摆臂幅度,让它能够维持身体平衡就好。这样或许能让你跑出更长的距离。摆臂时小臂与腹部平齐,正常都是前后摆动,不建议在胸前交叉摆动。

4.身体前倾——让重力辅助你跑步

很多书籍,包括《跑步该怎么跑》、《太极跑》等都推崇这种跑步姿势。身边许多跑团的大牛也多次提及过这种跑法,称之为最经济省力的跑步方法。

所谓的身体前倾并不是弯腰,而是站直后身体整体向前倾。重力的方向是沿着身体中心线垂直向下的,而身体前倾会让重心落在身体着地点前面。你会发现这样会让你向前摔倒,在刚好要摔倒又没摔倒的时候迈出步子,你就会发现跑这一步自己根本没使什么力气,基本都是重力帮的忙。

身体前倾的这种跑法对肌肉力量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尤其是核心的力量。如果你是新手可以先进行力量练习再尝试着采用这种跑法,练习的方法可以参考从跑5KM就膝盖疼到无伤跑2600KM,我只做了这3个动作

5.大腿——大腿发力跑更久

如果你学会了身体前倾,你可以进一步学一学这一点。根据跑步圈主流的跑法——姿势跑法中的建议,跑步时尽量不要用脚蹬地,而是直接把脚踝向臀部抬起。如果你现在站起来尝试抬起脚踝,你就会发现发力的不是小腿,而是大腿,最准确的发力点是大腿的腘绳肌。

如果身体前倾同时把脚踝向臀部抬起,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迈出去一步,而这远比蹬地迈一步轻松很多。做这个动作时要注意,抬起的并不是大腿,而是靠腘绳肌抬起脚踝。

6.膝盖——保持弯曲不受伤

在慢跑时要始终保持膝盖弯曲。弯曲时的膝盖就像弹簧一样,减少落地时对自身带来的冲击力。你可以尝试着把膝盖直起来跑几步来做对比,差异真的非常大。

7.脚掌——跖球部落地做缓冲

关于这点我有非常惨痛的经历……

正常我们走路都是脚后跟先着地,我也一样。刚开始跑步时我以为,跑步无非就是走得快一些嘛,照样脚后跟着地,结果时间一长膝盖总是疼。无奈之下去查资料,看到网上有人说前脚掌着地才是正确的方法。于是,我跟着做,前脚掌着地,就是以跑百米时一样的位置着地吧。结果,跑了不到一周小腿拉伤,原来是跑步着地点太过于靠前了……

正确的着地点是脚掌上的跖(zhí)球部,跖球是每根跖骨头和地面接触的位置,跖球部是五个跖球连起来组成的位置,如下图。以这个部位为着地点时你就会发现每次落地时脚踝也能够起很大的缓冲作用,也大大减轻了对膝盖造成的冲击力。

以上就是我根据所学和经验整理出的7个跑姿动作要点。当然,跑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用这一千多字很难概括所有,回答中如果有不严谨的地方,欢迎指出并纠正,我会虚心学习和改正。

最后,如果觉得看完之后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我,后续会有更多干货与你分享,我们一起无伤快乐健身。

劳驾给个“赞”呗,码字真的很辛苦~











粤亮小子


自己寻适合自己的!

跑步虽然很多人都喜欢跑,但是并不是很多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跑步节奏,让跑步最健康,有时候还可能适得其反!

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

以前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只知道跑步,但每一次的跑步时间多久最好,坚持跑步之后多久休息一次最好,以及跑步的穿戴怎么样更好,跑步可以听音乐吗?听音乐对跑步有什么影响等等很多问题我都没有考虑过,只是随心跑!

后来因为持续跑步2个星期之后,期间没有休息过一次,导致慢慢的感觉身体不舒服,在两个星期之后,早上起床不想再跑了,产生了厌跑的状态,后来我找到适合的跑步周期之后才慢慢好起来!

同时因为每次跑步的时间是1个小时,而又是天天跑,导致自己每天很疲惫,我在更改了跑步周期之后也更改了每次跑步的时间,这样我也感觉跑步去越来越快乐!

其实,每个人的跑步受不同的因素影响,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小猪佩奇我配你


关于怎么跑步最健康,个人感觉吧,因为也有跑步一年了,发表一下个人的心得,首先呢,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要有固定的周期,比如一周固定跑哪几天,我个人是每周跑周六周日两天,跑的是有点少,但是很规律,跑的量也很固定,开始是每次五公里,后来就是每次十公里,但是不建议每次都跑的呗累哈,也不要跑的太快,6到7分钟一公里就行,跑步是锻炼身体,不是让自己累的要死掉,也不能天天跑,天天跑身体受不了,联系一周跑3次左右就行,也不是生活除了跑步没别的夜生活了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